最近出了個新詞兒,叫蹦迪式戀愛,這個新名詞百度百科給出了一段解釋
可以很快地投入到一段感情,迅速升溫,交往。但這段親密關係不會持續太久,而是逐漸疏遠,冷落。
簡直是「愛」如其名,這樣過山車式來得快去得也快的愛情,就像是吃了一份地溝油快餐,飽是飽了,但體驗很差。
心理學家認為性生理上的成熟和性意識的形成為愛情提供了基礎,讓愛情的產生能夠發展,諸多的心理也對於愛情的產生有一定影響。也就是說,精神上產生了共鳴,才能產生愛情,再由肉體碰撞纏綿,讓人沉醉其中。
現在的閃愛、閃分、閃婚、閃離都是由於現代人的浮躁讓兩個人不去花時間進入雙方的內心世界。忽略掉了精神共鳴這個過程。
臺灣女星阿嬌當初不顧眾人的不看好,2018年,臺灣女星阿嬌嫁給了賴弘國,這場當時不被眾人看好的婚姻在沒多久後,結婚的本人阿嬌就後悔了。礙於和真人秀節目的籤約,婚姻維持到了今年。
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不到15個月,而阿嬌和賴弘國從相識再到結婚,不過短短數月,這種沒有經歷時間考驗就選擇了婚姻的愛情,導致了這場婚姻只持續了不到1年半。
欲速則不達,愛情就像是熬湯,小火慢燉才能熬出好味道,多花點時間了解一個人,刻意虛假迎合的愛情是不會受到珍惜的。
有句話說得好:喜歡是放肆,但愛是克制。小說《島上的最後一天》就很好地說明了這種愛情,男女主角流落荒島,並在島上一見鍾情。
但是兩人相處數月,男主角夏洛始終沒有對女主角利比有過過火的舉動和邀請。這種行為甚至一度讓利比認為自己吸引力不夠。再到很久以後,兩人終於走向了那一步,夏洛才坦言說自己對利比有非常強烈的欲望。但是怕太衝動引起利比的反感。
因為利比曾對夏洛談起過自己的前男友曾對自己瘋狂示愛,這讓夏洛一直記在心裡,他對利比說:「雖然我時刻想擁你入懷,但不想傷害你。」
真正的愛一個人是會為對方考慮的,靜下心、耐心地去了解對方的想法。而不是一心只想著滿足自己的欲望,是給予而不是索取。
《志明與春嬌》有句臺詞:有些事我們不用一晚上做完。
愛情的魔力很多時候來源於異性交往時對彼此的不熟悉,讓戀愛的兩方有了你來我往的試探,這樣的互動讓人心醉,沉迷其中。那些想讓他知道但是又害怕被知道的小心思,那些不小心肢體接觸帶來的心跳加速,臉頰升溫。讓人浮想聯翩。
這樣愛情之中的點點滴滴,日日夜夜才是愛情的魅力,而「蹦迪式愛情」在第一次見面在把故事的結局都講好了,沒有懸念,沒有跌宕起伏的過程,怎麼能讓人覺得這是個好故事呢?
不論是讀者還是故事中的角色,如果知道了結局,那對於故事的熱情也消散了大半吧。和自己喜歡的人很快在一起,沒有花費時間、花費心思,兩方可能都會覺得這愛情來得太容易、太簡單,認為彼此輕浮隨便。雖然可能事實並非如此。
沒有兩個齒輪從一開始就是完全相接的,必然是需要經過時間磨合才能默契十足,畢竟我們都是在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教育方式,在不同觀念的引導下所長大的,觀念差異肯定會有。
了解真實的對方需要的是耐心慢慢地展開戀愛,對方所讓我們看到的並不能代表他真實的樣子,不經過深入了解難以判斷我們尋找的那個人是否是對方。
如果你不願意為了愛情等待,那你嘗到的只能是廉價和虛假的愛情。
網絡上曾火過一段話:「現在我喜歡慢點的關係。兩個人,多花點時間聊聊天,挑個雙發都有空的日子吃個飯,看場電影,了解了解各種的口味與電影愛好。
而不是一開始就火急火燎地往一生摯愛的方向奔。
關係建立得越快,對於彼此之間的了解就越少,這樣兩人的情感難以維持,如何去抵抗紅塵的洪流?
這年頭缺的不是為了和你上床偽裝的假性親密關係,缺的是會把你放在心上的人。
故事的結局是半途夭折,還是相攜步入婚姻殿堂,關鍵在於戀愛者的心理素質和愛情觀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