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店故事|把幸福裝進小罐中,再吃掉它

2021-01-09 網易

2020-12-28 08:48:42 來源: 澎湃新聞

舉報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氛圍安逸的建國西路,還是在時髦小店扎堆的陝西北路,popot都讓人眼前一亮。在踏進這家店之前,誰能想到看上去這個看上去擺滿了瓶瓶罐罐的,充滿咖啡館輕鬆氣氛的小店,是正正經經的法餐廳呢。
罐子裡的法餐小世界
在店裡,陳列的一排玻璃罐子十分打眼。你看不到傳統餐廳的碗盤,用來盛裝食物的就是這些簡單又好看的玻璃罐。

  美食裝在罐子裡 本文圖均為 受訪對象 提供

  不要將「罐子」等同於「罐頭」,進而以為這家餐廳賣的是預製食品。店主Morgan向我強調,「不,我們沒有幾千個做好的罐頭,你點菜後我們就從中拿一個罐頭,用微波爐熱一熱給你。不是這樣的,食物都是現做的。」
除了食物是盛在罐子裡的以外,popot和其他法式小餐廳並沒有什麼不同。如果說有什麼特點,那它的環境也像那些玻璃罐一樣,簡單、清新、剔透,沒有過多的裝飾,卻讓人覺得舒服。

  建國西路店門口隨意的氛圍

  也像一家傳統的法餐廳一樣,菜單上的食物從前菜、湯、主食、主菜到甜品,規規矩矩,一個不缺。對了,還有長長的酒單,因為Morgan來自波爾多,在杯中物上絕不馬虎,大多數葡萄酒,也都來自於法國傳統酒區的產出。
popot一詞來源於法國俚語popote,意為「你每天都想吃的溫暖安撫的食物」。因此這裡的菜品,也都充滿了家庭風味。前菜裡有好幾種醬,無論是三文魚醬、牛油果醬、鷹嘴豆泥、黑橄欖醬,或是我們熟悉的鵝肝醬,都是讓人仿佛到了法國小鎮上的熟食鋪子。哪怕你不點主食,來一罐用檸檬和蒔蘿精心調味的三文魚醬,抹在切開的法棍上,就是熱乎乎的暖心一餐。

  提拉米蘇

  或是馬賽魚湯,也是經典的鄉下菜,用料豐富做法簡單,價格也不昂貴,是親民的「家裡的湯」。然而,在上海,這道菜已經有些變味,在一些打著「小館子」旗號的法國餐廳,一道原本平民的馬賽魚湯可以售賣到數百元,完全偏離了本質。好在在popot,馬賽魚湯還是原來的馬賽魚湯。
主食裡有好幾種燉肉,Morgan說,和中餐相似之處在於,法國菜中也有許多慢燉、慢煮的經典菜式,這些食物既符合中國人口味,又適合盛放在罐子裡。

  沙拉也可以這麼漂亮

  特別讓人驚喜的是,雖然是以玻璃罐為盛器,但這不意味著菜品就放棄了法國人引以為傲的擺盤。事實上,每個端上桌的罐子,都漂亮得讓人忍不住舉起手機。Morgan說,在最初設計時,他就考慮到了社交媒體上的分享,因此格外注重出品的顏值。甚至顏值太高也有煩惱,見到客人拍得實在久了,他也會想要勸說,還是趁熱先吃吧。
可以說,就像它的名字,popot是一個吃飯喝酒的安樂窩。
從波爾多到上海
家鄉在波爾多的Morgan,在美食美酒的耳濡目染之下,16歲就進入了餐飲業,從打雜做起。在法國傳統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些「壞學生」因為讀不好書,才會被一腳「踢」進餐廳。因此,餐廳的工作環境並不好,充滿著艱苦勞動和職業霸凌,學徒被打耳光是家常便飯。因此,當Morgan提出要去餐廳工作時,他的祖母很不理解,為什麼,你在學校不是好好的嗎?

  Morgan和他的團隊

  但Morgan對餐廳工作著實熱愛。他不是廚師,雖然他確實上過廚師學校。但讓他感興趣的永遠是人,他熱愛和人交流,因此更渴望學習如何經營一家餐廳。為此,他曾在小餐廳工作,也做過米其林廚師,比如阿蘭·杜卡斯的幫手,更去過麥當勞工作,想要了解在高級餐飲世界之外的,餐廳業的另一面。
來到上海是一個偶然,當年上海某五星酒店開業,他被一位米其林名廚招募來一起籌備酒店法餐廳,「四月走,機票給你。」
沒想倒,由於理念不合,法餐廳沒開成,他卻在這座遠東大都市留下來了。
此前,他從來沒有來過中國。但他覺得是自己和上海的緣分到了,他提到自己在完成餐廳相關學業後,第一份簡歷便是投往上海的,「我真的很想來上海。」他說,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是為什麼。
在上海食品諮詢和培訓行業做過幾年之後, Morgan越來越想要自己開一家餐廳。他用了兩三年的時間來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餐廳,每天都會冒出幾個新想法。
「我覺得高級餐飲現在正在沒落,不是有很多人願意在餐桌前花四個小時,或是三五千元吃一頓飯。但吃的是什麼呢?盤子裡的一道彩虹。」
所以他給自己餐廳的定位是——簡單、好吃、經濟。「我們不是高級餐飲,也不是快餐。我喜歡一個詞,好又快(fast good)。」
「我也想在店裡創造一種氛圍,拉近朋友,甚至陌生人之間的距離。現在外賣這麼方便,很多人去餐廳吃飯,追求的也不僅僅是美食,更多的放鬆,以及和親朋好友交流的時光。」

  客人的留言讓他覺得溫暖

  由於有過很多年在高級餐廳的經驗,Morgan對於食材的選擇也很重視。比如三文魚,他只買新鮮的整條三文魚,而不買那些不知道在冷櫃裡呆了多久的三文魚段。
「越來越多的客人都變聰明了,他們想知道自己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第一家popot開在建國西路。雖然剛開不久就趕上了疫情,但由於popot售賣的是罐裝食物,不必須堂食,方便好帶,也好存放,有的客人一買就是幾天的量,反而挺過了最艱難的2月。3月開始,小店的經營走上了正軌,6月開始,一個月便能售出一萬罐食物。實在應接不暇,10月,Morgan在陝西北路開出了第二家popot。

  這裡也是一個喝酒的好地方

  一個環保心願
開店前,Morgan從一百多個樣品中挑中了現在使用的玻璃罐的最初版本。製造商在徐州,他專程去拜訪他,告訴他所需要改進的細節。從他那裡, Morgan定了首批2萬個玻璃罐——一萬個大玻璃罐,一萬個小玻璃罐。
當時,他覺得這些玻璃罐應該夠用幾個月了,但popot實在太受歡迎。「現在我在上海附近租了一個倉庫,裡面存著我的40萬個玻璃罐。」

  玻璃罐只有兩個尺寸

  其實,環保是Morgan最初選擇用罐的原因之一,無論是外帶還是外賣,這些罐子都省去了塑料包裝,可以反覆使用。而為了鼓勵外帶的客人把罐子送回來,每送回一隻罐子Morgan都會返還兩元。不過目前,送回罐子的人並不多。 Morgan估算,大約有15%-20%的客人會送回罐子。「不算太壞,但也不算好,他說,「我希望他們至少把罐子留在家裡繼續用了。」
他還在淘寶上選中了一款網兜編織袋用來裝外賣。最初,他定了500隻,對方過了一周交貨了。後來,他想要長期合作,便想要訂購5000隻。沒想到,對方並非編織袋工廠,而是一個家庭作坊,只有五個人,平時接的單大多數是十幾二十隻。「可以給我們多一點時間交貨嗎?」對方問。

  手制的網兜

  Morgan心裡知道,他可以去工廠訂到又快又便宜的類似袋子。但他想要支持這個家庭,支持本地的手工匠人們,為此,他願意花一些等待的時間,以及多支付一些成本,只要在他的心理價位之內。「想到一個家庭可以因為我而多一些收入,何樂而不為呢?」
環保、可持續,是我們剛開始聊天時,Morgan便向我提到的關鍵詞,也是他在決定開一家售賣罐裝食物餐廳的原因之一。現在,他也嘗試在公眾號中發布一些環保相關的內容,「儘管是一些微小的聲音,我們也想說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南上海的國際範》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三集:《南上海的國際範》 2020-12-21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夢想與奮鬥 |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一集:《過江記》
    奉賢人向北的夢想與奮鬥 | 「把幸福裝進檔案」系列微紀錄片第一集:《過江記》 2020-12-12 20: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小店故事|這朵雲一樣的舒芙蕾,只能等你五分鐘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上海小店故事 | 最酷社區咖啡館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搶救上海小店!
    不要小看10年+小店,這是以95%的小店丟盔棄甲打底的。不要小看10年,這對於一家小店,每個月會死,每天會死,是蘇東坡的十年生死兩茫茫。而15年呢?我的《上海小店物語》寫於15年前,當時寫了100家上海小店,現在算一下就活下來3家店:長樂路周朱光的瀚藝旗袍、陝西南路任柳的C-PIX T恤衫、蔣瓊耳的上下。
  • 上海小店故事 |最傳統的義大利點心,好吃不貴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上海小店故事|最傳統的義大利點心,好吃不貴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國寶級中國茶 小罐茶,獻禮風尚與財富
    而風靡英倫的紅茶,一開始也只能由王公貴族所享用,光喝還不算,連茶葉渣都一併吃掉。當下雖然早已進入民茶時代,任何人都可以喝茶,但真正的好茶,依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夠享受。而當代貢茶級的茶品,任何一款,價格也都以萬元為單位來計算,足以代表中國茶味的高度,同時彰顯飲茶者的身份以及獨一無二的品味。
  • 上海小店故事 | Hi,這裡是蘭奇餐廳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上海小店故事|Hi,這裡是蘭奇餐廳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上海小店故事 | 波蘭餃子和中國餃子不同在哪?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上海小店故事 | 一針一線,「釐爾」一縷深心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高端茶品牌小罐茶,如何做得這麼優秀
    小罐茶是誰?作為中國茶行業的顛覆者,自成立之初即是中國茶品牌的高端代表。小罐茶在茶葉的選擇上設定"海選茶樣、目標茶樣、專家盲評、批批審評、問題審評、質量提升"6道審評關口,只有通過6道審評關口的茶葉,才有資格裝進小罐。這就是小罐茶優質的品質。
  • 上海小店故事|從擺攤到開店,原創布包夫妻的創業記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
  • 疫情過後,上海小店還好嗎?
    疫情暴發後,俞菱對上海40家小店做過調研,其中60%的小店將在3個月內關門。在過去6年裡,磊仔確實賺了點錢。從一家店投資到二十多家,自己手裡幾乎沒有預留儲備金。停業期間,他有一次去超市買菜,人生中第一次告訴兒子「以後肉少吃點」。
  • 紀實|小店裡的小康故事:留在上海的理由
    當你穿過熱鬧或幽靜的馬路,在街角,也許就會碰到一家讓你駐足的小店。裡面,是他們充滿陽光的笑容。他們,來到上海,愛上上海,留在上海。「健康是種生活方式」柯林兵:30歲,健身教練根據「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顯示,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之一就是健身教練。2012年秋天,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的柯林兵一個人坐動車從合肥來到上海。
  • 上海小店故事|o.p.s.café:咖啡「原創者」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小罐茶推出新品中秋禮盒,送禮當送它!
    中國茶品牌小罐茶專屬中秋禮品,送親戚、送朋友都很不錯。而且中國茶品牌小罐茶嘗試更多延伸可能性,為用戶提供更優秀的產品和貼心的服務,不斷探索我國茶文化的發展前景,懷揣讓我國茶文化走向全球的願景,一步一步朝著讓更多人簡單輕鬆喝好茶的方向發展。
  • 小罐茶背後的品牌邏輯
    傳統茶葉的首次消費主要是通過熟人介紹和茶飲店體驗,再加上杜國楹多年積累下來的豐富線下渠道資源,首波產品定位高端人群的小罐茶自然而然地將主陣地選在了線下。 2015年小罐茶在重慶、濟南、北京開設試點門店,2016年7月才開始投放廣告並在線上全面上市。
  • 匠心獻禮丨小罐茶中秋禮盒全面上線
    一人一杯好茶,再添置些糕點作為佐茶的良伴,一秒鐘就能讓人擁有溫馨甜美的好心情。茶與糕點的搭配流傳了千百年,不僅僅作為美食而存在,更代表了祈福、團圓、吉祥的文化。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的「現代派中國茶」品牌,小罐茶在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與中華老字號「廣州酒家」攜手,匠心打造了一款特別的中秋團圓禮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