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首發|塵封數十載、歷時七年,錢鍾書楊絳伉儷合著首度面世!

2020-12-16 作家文摘報社

讀書人愛書,除了追求書的質量與數量,還有一點「小驕傲」常不易被發覺。

那就是:跟誰讀。

比如跟戴錦華讀電影賞析,請劉慈欣給你列科幻書目……由大家內行帶入門或深造,如同在浩瀚書海遇良師益友,實乃讀書人之雅幸。

就有這麼一本書,書裡收錄了1997首精心挑選出來的唐詩,卻塵封數十載才與世人見面。

其選詩之新穎,乃至背後不可輕易與人道的故事,與以往選本皆不相同,實屬罕見。

更讓人矚目的是這部「唐詩選」的作者,正是我國著名文人伉儷:錢鍾書和楊絳。

約從1983年至1991年,錢鍾書先生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都會選幾首詩。

楊絳先生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

彼時兩人已是七十多歲的年紀,但依然堅持每日一選一抄,盡顯一代大學者的雅趣和靈魂伴侶的精神共鳴。

對錢先生的中西文學造詣,學界已有定評,無須贅言。

清華畢業,牛津深造,後任教於西南聯大,成為楊振寧、許淵衝等一代大家的老師,在風雨飄搖的歲月裡堅守著中國文脈。

早在1958年,錢先生就出版《宋詩選注》。這部書至今仍是大眾接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讀本。

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總編輯周絢隆在《錢鍾書選唐詩》的《出版後記》裡分析:「其於中國古典詩歌閱讀之富,涵養之深,迄今尚無人能及。

《錢鍾書選唐詩》選錄 308 位詩人(無名氏計為 1 位)1997 首(句)作品,分上下兩冊出版,同時保留了錢、楊二老在抄錄時的批註。

在書卷中,你不僅能研習欣賞錢先生選出的可以概括唐詩全貌的1997首詩,也能看見兩位學人雋永美好的詩書生活和有愛互動。

比如抄錄到1990年5月19日,楊絳先生就批註「圓圓(兩人愛女錢瑗教授)生日也」。

獨家首發 | 《錢鍾書選唐詩》

限時特惠價:75元限量珍藏毛邊本:99元

12月3日23:59特惠結束

2020年是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

這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

這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

今天,這本《錢鍾書選唐詩》在一條獨家首發。

還特別製作毛邊書,限量500本,以作紀念。

所謂毛邊書,就是裝訂後不將書頁剪裁開的書,「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刀削」。

懂書的都知道,毛邊書在今日已十分少見,頗有收藏價值。

因為頁與頁相連,閱讀時,需要用裁紙刀裁開。這樣讓讀書變得更能靜下心來,裁一頁看一頁,也頗有儀式感。

《錢鍾書選唐詩》背後的故事

伉儷情深,攜手共著

以錢鍾書、楊絳的人生經歷的豐富性和文壇地位,其二人「合著」的書,背後自然有大把故事可講。

1950年代,新成立的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計劃推出一套能夠代表國家學術水平的古典文學作品的整理本,作為國人閱讀的普及讀本。《唐詩選》是大家最看重的圖書。

錢鍾書就是文研所《唐詩選》工作小組的一員。

從1956年開始,到1966年初稿誕生,錢先生負責撰寫「王績等十七位詩人」的稿子。

在寫作《宋詩選注》時,錢先生毫不吝才,隨心而寫,隨心而評。

據楊絳先生回憶:「鍾書選詩(指選《宋詩選注》)按照自己的標準,選目由他自定,例如他不選文天祥《正氣歌》,這是很大膽的不選。」

與獨立撰寫《宋詩選注》不同,錢先生只是《唐詩選》選注工作的參與者之一,整體選詩標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難免有讓他失望之處。

到了1975年,文研所《唐詩選》的修訂工作開始,錢先生當年用心撰寫的十七位詩人,竟只保留了王績、王勃兩家,原來所選的詩大多也被換掉了。

對錢先生在選唐詩過程中遭遇的不快,楊絳先生非常理解。她在《我們仨》裡回憶道:「鍾書肯委屈,能忍耐。」

但這並不意味著錢先生對此完全無動於衷。

雖然曾經參與了《唐詩選》的遴選、注釋工作,但是,最後,錢先生拒絕在這個選本上署名。

為了幫錢先生排解苦悶,楊絳提議讓他獨立選一部唐詩,只依著自己的喜好,專門給她看。

錢先生接受了這個提議,遂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選幾首,楊絳也每天抄一點兒,如此日積月累,最終成了九冊手稿。

起初,這部唐詩選稿只是錢楊夫婦兩人的「日課」,手稿首冊首頁上有錢先生題寫的「《全唐詩》錄,楊絳日課」。

據楊先生回憶,原來的封面(已失去)上還有錢先生補題的「父選母抄,圓圓留念」八個字。

他們從未向外界談起過這部「你選我抄」的作品。只是想留著給女兒錢瑗做紀念。

後來錢瑗教授不幸早逝,楊絳先生就把這部由她親筆抄錄的稿子,贈給了吳學昭老師。

吳老師在徵得楊絳先生同意後,本著學術為公的態度,決定將其公開出版,讓感興趣的讀者品讀研究。這本書才從歷史的帷幕後、從《我們仨》的脈脈溫情中走出來,與我們見面。

獨家首發 | 《錢鍾書選唐詩》

限時特惠價:75元限量珍藏毛邊本:99元

12月3日23:59特惠結束

站在高於常人的地方,帶你品讀唐詩

葉嘉瑩先生曾說:「詩,讓靈魂不死。」

唐詩作為中國詩歌的集大成者,既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文化背景,也傳達著詩的美、詩的情,總能讓後人飄飄然至當時的意境。

根據「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這一道理,錢先生選出的唐詩,自然與他的性情密不可分。

錢先生選詩,一曰量多。

如周絢隆老師在本書後記中所說:「由於不抱商業目的,也不受組織幹預,所以這是一部非常『隨性』的選本。」

當年那本文研所的《唐詩選》,共選了130多位詩人的630多首作品。錢先生則洋洋灑灑選了308位詩人的1997首作品,單從體量上就可以看出,它的覆蓋面是非常大的。

能熟知這麼多位詩人,離不開錢先生本人的好學。

錢先生才大如海,仰慕者自稱「錢學」,甚至坊間很多聽起來像炒作的事跡,其實是真的。

例如他曾放言橫掃清華圖書館,就真的橫掃了。在幾十年後,復旦大學的葛兆光教授在《穿林書簡》中就感慨到:「看書也有悵然若失的時候,我當時重點看宋人文集,自以為看得前無古人地多,但當年清華圖書館所藏很多宋人文集的借書籤上,卻都籤有「錢鍾書」三個字……這時才體會到前輩學者讀書範圍的廣大。」

錢先生選詩,二曰任性。(沒辦法,這可是自己家貓被林徽因的貓欺負了,大半夜也要拿著竹竿子去幫忙打架的可愛老頭。)

他曾在自己《宋詩選注》的前言裡說道:「在一切詩選裡,老是小家佔便宜,那些總共不過保存了幾首的小家更佔盡了便宜。」

這次選唐詩,錢先生完全自由發揮,大家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小家也沒有被忽視。並且,在選多選少的權衡中,表達了自己的興趣。

以唐代的大詩人為例,文研所《唐詩選》裡杜甫選了71首,白居易選了30首,李白64首。

但在錢先生的詩選裡,杜甫卻選了174首,白居易選了184首,李白只選了23首。

還有一些在官方選本裡擠不進去的小詩家如曹松、劉駕、裴說。很顯然,錢先生完全沒有顧及李白在唐代詩壇的所謂地位和影響力,他關注的只是作品本身。

錢先生選詩,三曰平等。

《錢鍾書選唐詩》活潑地展示了唐詩的方方面面。所以,其中既選了大量以創作聞名的詩人的作品,也選了像唐明皇、宣宗皇帝、則天皇后、江妃、章懷太子等非詩人的作品。

對在詩歌中抒寫了前人所沒表達過的經驗,刻畫體物生動傳神,或在詩歌史上承上啟下、開風氣之先的作品,錢先生都給予了關注。

如章懷太子李賢的《黃臺瓜辭》,對處在太子位上那種戰戰兢兢心態的表達,過去是很少見的。

有些詩人的殘句,因不成章,縱使表達的思理、經驗非常獨特,或取喻新穎而傳神,傳統的詩歌選本一般都不會關注。

但錢先生認為有價值的,也予以收錄。

如裴說的「讀書貧裡樂,搜句靜中忙」「苦吟僧入定,得句將成功」,薛濤的「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潘佑的「勸君此醉直須歡,明朝又是花狼藉」等等。

這也是錢先生對待文學欣賞,尊重多元、尊重個體主觀性的體現。

先生曾在《談藝錄·六》中說:「人之嗜好,各有所偏。好詠歌者,則論詩當如樂;好雕繪者,則論詩當如畫……雖輕重多寡,配比之分量不同,而缺一不可焉。」

這從另一個方面也告訴我們,詩歌選就是主觀的產物。正如文學一樣,它是否具有自身特色,是否能代表一種文化觀,是否能替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表達情感或理解世界。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

原手稿上,隨處可見錢先生對楊絳先生的書法點評。

寫的好的地方會畫圈「點讚」,不好的地方也會指正。真真好似一對不被世俗困擾的神仙眷侶。

但當時兩位已是七八十的年紀,日日選詩、習字的毅力非常人能做到。

從楊絳先生的批註中也會發現,「切薺菜一個」,就足以讓手抖至「不能寫字」。

這些細節,也在書中悉數保留。楊先生的批註,依照著原來的順序和位置,用專色隨文排列,以儘量保存它的原貌。

出版社整理書稿時,用中華書局的標點本《全唐詩》對校了楊先生的抄錄稿,糾正了一些原稿的筆誤,並給全書加了標點。

還給每位入選的作者撰寫了小傳,並對所有作品做了簡單的注釋,減輕閱讀壓力。

每個時代都會有閃爍著大師光芒的人出現,錢鍾書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們,他們的情懷和純真,卻越來越難得。其靈魂閃光處,常藏於書本文字中,值得我們去書中拜讀,在心裡仰望。

獨家首發 | 《錢鍾書選唐詩》

限時特惠價:75元限量珍藏毛邊本:99元

12月3日23:59特惠結束

註:本文文案由品牌方提供,與本平臺無關。

相關焦點

  • 錢鍾書|論快樂
    錢鍾書(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在舊書鋪裡買回來維尼(Vigny)的《詩人日記》,信手翻開,就看見有趣的一條。他說,在法語裡,喜樂一個名詞是「好」和「鐘點」兩字拼成,可見好事多磨,只是個把鐘頭的玩意兒。我們聯想到我們本國話的說法,也同樣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樂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樂事的飄瞥難留,極清楚地指示出來。
  • 七年「唐詩日課」,掀開錢鍾書楊絳夫婦的書齋日常
    新居四間屋,一間是錢鍾書和楊絳夫婦的臥室,一間女兒錢瑗的臥室,一間餐室,頂大的一間用作書房兼客廳。客廳東頭是錢鍾書的大書桌,西頭有一張楊絳先生專用的小書桌,兩人日常便在家對坐讀書。大半生坎坷之後,這是錢、楊夫婦首次擁有了一個安妥的居所。錢鍾書在這裡度過了他人生的最後二十年。
  • 塵封數十年,錢鍾書選唐詩首面世
    錢鍾書選楊絳抄《全唐詩錄》稿本九冊書影 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全唐詩錄》稿本內頁,有書法品評圈點 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全唐詩錄》稿本內頁,有楊絳先生評論 人民文學出版社提供11月21日,為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
  • 解志熙:臨危有節的錢鍾書、楊絳先生
    錢鍾書、楊絳兩先生作為「博學於文」的著名學者和作家,當然是毫無疑問的,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他們的這一面得到了眾口一詞的肯認並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一些宣傳甚至有意無意地將他們塑造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櫥內書」的書蟲形象。
  • 《錢鍾書選唐詩》:這本「唐詩」不一樣
    《錢鍾書選唐詩》是一部錢鍾書先生在五萬多首唐詩中無拘無束地取捨後得出的具有獨特視角的選本;是一部超過《唐詩三百首》六倍規模、可以看見唐詩全貌的當代大型選本;是一部由楊絳先生認真日課抄錄,並且偶爾將他們夫婦日常學術互動留在紙面的唐詩選本。
  • 錢鍾書曾向楊絳求婚,被拒絕了
    錢鍾書寫給楊絳的這些「彩箋兼尺素」便塵封在故紙堆裡。1932年春,因為「一·二八」事變,蘇州東吳大學停課。一部分學生到北平各大學借讀,楊絳借讀於清華大學,有緣與被譽為「人中之龍」的無錫才子錢鍾書相識。後來楊絳的母親取笑女兒說:「阿季腳上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
  • 錢鍾書、楊絳伉儷的唐詩私家課,帶你「任性」讀唐詩!
    時值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一部由錢鍾書先生選定、楊絳先生抄錄的唐詩手稿,經過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從未對外公布的重要文獻,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11月21日,「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
  • 楊絳:只求比鍾書多活一年
    1980年代,她來到大陸,在三聯書店總經理範用先生的引導下,拜訪結識了茅盾、丁玲、巴金、沈從文、黃永玉、艾青、錢鍾書、楊絳等一批文學大家。  本文為李黎第四次拜訪楊絳之後所作,當時楊絳已經98歲高齡,錢鍾書剛過十年忌日。楊絳興衝衝地為李黎解說了關於自己經歷的新書《聽楊絳談往事》中的照片。多年以來,她依舊住在30餘年前搬入的舊屋內,沒有任何重新裝修和改動,「要保持三口人都在時的原狀」。
  • 淡定從容便是優雅,做最才的女最賢的妻,像楊絳一樣活出精彩人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小說《圍城》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從那時候起,更多人知道了原著作者錢鍾書這個名字。有人稱他的文筆是中國文學史上真正的幽默,真實且不做作。可是在那個時候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願望大多如此。」
  • 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 40年來首次對外公布《錢鍾書選唐詩》出版
    對於錢鍾書在《唐詩選》工作中遭遇的不快(有志難伸),與他相守相伴的楊絳非常理解。她鼓勵錢鍾書獨立選一部唐詩,選給她看。錢鍾書接受了這個提議,就以《全唐詩》為底本,每天選幾首,楊絳也每天抄一點,作為品讀唐詩和書法習字的「日課」。
  • 錢鍾書生命中的楊絳
    當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兩人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鍾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 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 楊絳:一記時代的回眸
    一.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民國時期的學術伉儷,如同梁思成林徽因、魯迅許廣平、沈從文張兆和等,都在歷史的洗滌之下展現出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另一面,讓人不禁感嘆看起來再完美的婚姻或許都包含著外人看不到的心酸和疲累,但錢鍾書和楊絳,卻在時光的淘瀝和大眾的圍觀中,愈發相濡以沫令人稱羨。
  • 錢鍾書大師誇讚夫人楊絳的《將飲茶》一書:文筆之佳,不待言也
    集子裡的文章,回憶父親楊蔭杭、三姑母楊蔭榆、一生的愛侶錢鍾書,寫的都是至親至愛之人,落筆含情,生動細緻,輕鬆自然,溫馨溫暖,行文中時見機智幽默,時見一顆老年的天真心,讀來也親切可感,還讓人心裡舒服熨帖。楊絳的文章不端架子,像是面對鄰家阿婆,粗茶相對,聽她娓娓敘談,懷舊憶往,臉上不時浮現出微微的笑意。
  • 百歲開一話楊絳:楊絳的美麗人生
    2007年,楊絳在家中7月17日,是楊絳先生的101歲生日。當年3月初,楊絳去看望老朋友孫令銜,孫也要去清華看望表兄,這位表兄不是別人,正是錢鍾書。兩人初見,楊絳眼中的錢鍾書身著青布大褂,腳踏毛底布鞋,戴一副老式眼鏡,眉宇間「蔚然而深秀」。當時兩人只是匆匆一見,甚至沒說一句話,但當下都彼此難忘。錢鍾書寫信給楊絳,約在工字廳相會。一見面,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訂婚。」楊絳答:「我也沒有男朋友。」
  • 《錢鍾書選唐詩》:一份「錢選楊抄」的獨特唐詩選本
    今年為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最近,一部由錢鍾書選定、楊絳抄錄的唐詩手稿,經人民文學出版社整理排印成書,並正式發布。該書定名為《錢鍾書選唐詩》,是近四十年來未對外公布的一份「錢選楊抄」的文獻,同時也是一部可供大眾品讀唐詩的獨特選本,目前該書已全面上市。
  • 錢鍾書選的唐詩有什麼不同—新聞—科學網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1948年,學術專著《談藝錄》也在上海出版,這更讓錢鍾書名聲大噪。那時候,楊絳在上海很有名,她不僅教書還寫劇本,有三齣戲已經公演。以前別人介紹錢鍾書時,都會說這位是楊絳的先生。而《圍城》和《談藝錄》面世後,他們夫婦的社會地位就倒過來了,大家都會介紹楊絳是錢鍾書的太太。兩次「錢鍾書熱」之間,他沉寂了將近30年。
  • 範旭侖︱楊絳對錢鍾書筆記的襲用
    《錢鍾書手稿集·外文筆記》(第一輯),商務印書館2014年5月出版楊絳學術文章的論點論據大多源自錢鍾書的筆記。楊絳的襲用是雙重的,襲用錢鍾書的筆記,襲用錢鍾書筆記裡的引據。這裡列舉刊登於《文學研究》1957年6月號的《斐爾丁在小說方面的理論和實踐》和《文學評論》1964年6月號的《堂吉訶德和〈堂吉訶德〉》的襲用。
  • 劉寧:《錢鍾書選唐詩》是錢鍾書先生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暨《錢鍾書選唐詩》新書分享會在京舉行。左起:張劍、劉寧、葛曉音、臧永清、謝思煒、周絢隆、陳堅 《錢鍾書選唐詩》:錢鍾書龐大學問冰山的一角 文 | 劉寧(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據作者在分享會發言速記稿整理 錢鍾書先生是我們(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學研究室的老前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