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對人類文明發展始終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小學科學課不僅是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科學精神的有益課程,更是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的素質教育課程。為了正確認識科學學科的重要性,規範科學實驗課的操作流程,讓科學課能更有效地帶領學生探究科學知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10月19日至23日,浮山縣城關小學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科學實驗課公開課教學活動,科學組老師精心準備,全員參與,活動收效顯著。
李亞麗老師在五(5)班執教的《光的行進》一課,本課以一首科學小詩導入,在美的意境中鼓勵學生補寫詩的空白,使學生形成強烈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李老師不只是單純地傳授科學知識,而是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再設計實驗進行驗證,教學過程環環相扣,銜接自然,讓學生親身經歷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也突出了科學探究的教學理念。
葛悶講授的三年級《土壤的成分》,這節課通過三個小實驗,藉助觀察到的現象,讓學生動手動腦並概括出了土壤中含有水、空氣、沙子、黏土、腐殖質等主要成分,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究科學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油然而生。
張景老師在五(3)班執教了《研究透鏡》,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她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激發學習動機,經歷探究過程,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領悟知識的能力。
崔俊玲老師在四(3)班執教的《摩擦力》一課,以「小球滾動」來導入新課 ,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整節課圍繞「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 」這個教學重點,引導每個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 ,通過猜想 ——設計實驗 ——學習方法—— 分析數據 ,培養了孩子合作交流 、預測結論、 動手動腦等能力 ,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 、熱愛生活的情感 。
高麗老師在四5班講授了公開課,她教學的是第三單元《常見的力》第二課《摩擦力》。在進行"探究影響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她為孩子提供了觀察、操作、表達、思考、表現、探究的機會,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李永愛老師在六6班執教的《變色花》,整節課以「會變色的花」為主線,開始用紙花「變色」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接著指導學生用實驗探究「變色」的秘密,最後用自己製作的試劑檢測身邊物品的酸鹼性,並了解它們生活中的應用。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探究過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氛圍中學生能夠積極地學,主動地學,快樂地學。
張芳老師在三2班執教的《 固體的混合與分離》,探究如何將混合物分離開來,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對綠豆、黃豆、玉米粉混合物的分離方法有了不同的思路,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思維與童心的碰撞,成為本節課的一大亮點。
衛潔老師在六2班執教的《變色花》,從「使指示劑變色」角度引導學生認識三類物質,學生經歷了「思考—探究—製作—檢驗」的科學學習的全過程,學生在探究中學會了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到學習科學知識的樂趣,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鄭亞琴老師在三6班執教了《土壤的成分》,本節課通過學生細心觀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引導全體學生緊緊圍繞問題展開討論、分析、比較等活動,體驗探究過程,形成完整結論,做到有根有據。
反思才能進步,內化才能提升。在周五的評課教研活動中,科學組教師都認真進行了聽課反思,互相點評中抓亮點找問題,做到在合作交流中學習,在互相探究中提升。
此次科學實驗聽評課活動的開展,提高了科學教師參與科學教學研究的積極性,進一步規範了科學實驗課的教學行為。今後,學校將從實際出發,搭建多種有益教師成長的平臺,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專業發展。
編輯:郭蓉
攝影:科學組教師
撰稿審核:李雪梅
歡迎關注城小教育
傾心教育 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