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四川禾晨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作者:朱秀和
調查人員:朱秀和 陳建宇
調查背景:
為了全面了解水產流通環節的真實面目,挖機商業機會、避免投資陷阱、探索水產產業發展方向,筆者團隊於2018年11月展開一場詳盡的水產品流通環節的產業調查。
調查期間,我們走訪了六個城市(成都、貴陽、眉山、樂山、綿陽、臺灣花蓮)、六個水產品批發市場(成都白家市場、成都三聯市場、成都青白江市場、成都青石橋市場、眉山聖豐市場、樂山農產品批發市場)、五個農貿市場(眉山水口寺農貿市場、東門農貿市場、新街農貿市場,成都靜遠路農貿市場、貴陽文昌路農貿市場)、十六個傳統超市賣場(5家永輝超市、3家伊藤華洋堂、2家家樂福超市、2家步步高超市、1家沃爾瑪超市、1家華潤萬家超市、1家麥德龍超市、1家臺灣統冠超市)、四個新零售業態(3家盒馬生鮮、1家超級物種)、數十家以水產為特色的餐飲連鎖企業和獨立餐廳、拜訪數十位行業人士。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隨著調查的深入,我們了解到行業發展的內在經濟邏輯,以及強烈感受到水產行業未來發展的方向。現將調查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思考結論整理出來,供業者探討和借鑑。
先說結論
1、明顯感覺到水產品消費的升級。不管是在批發和零售以及消費環節,在大城市(成都)特種水品種的比例很高,特別要關注的淡水品種是鱸魚、鱖魚、烏魚和蛙,在中小城市如眉山、樂山等地還是以常規品種鯉魚、花白鰱為主。
2、隨著連鎖超市開店數量越來越多(據了解永輝在重慶有110多家,四川現在已開60餘,在川內即將開業的還有40多家),超市取代農貿市場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其實永輝就是在取代農貿市場中快速發展起來的,臺灣目前就是以超市為主),這種變化將帶來一系列的變化:如大規模採購(按明後年300家店,每家平均300斤計算,川渝地區僅永輝一個連鎖品牌的水產品採購量1天都可以達到10萬斤,)、基地直採導致批發萎縮、冷凍冰鮮產品迅速增加(超市中冷凍產品的比例高,佔地面積其實比生鮮還大)、水產品品牌化機會出現、清洗分裝提前調味的水產品淨菜湧現(伊藤、臺灣統冠出現淨菜)。
3、隨著新零售業態的出現,需要更多優質的水產品品牌供應商。電商和社區微商、以及盒馬生鮮等新零售銷售對象為消費能力強的中產階級,對價格敏感程度下降(比較塘邊價高3倍多),對品牌的認知提高,或許是推高端、特殊功能性水產品、樹立水產品品的良機;品牌肉豬、禽肉、蛋和奶(黑豬、糧豬、烏骨雞、有機食品等)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印證了這一點,水產品應該也有機會,但同時也要看到建立水產品品牌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水源優良的原產地和特殊的養殖模式應是一個捷徑。
4、連鎖餐飲在大、中城市普及,帶來規模化採購的機會以及建立水產品品牌的機會,連鎖餐飲業(如烤匠、探魚、九鍋一堂等)需要無小刺(肌間刺)的品種,這樣會給鮰魚、烏魚、以及鱸魚、鱖魚,甚至進口水產品巴沙魚魚片非常好的機會。
5、加工冷凍產品也在不斷增加,如海鱸,冰鮮和加工都很普遍,冰鮮和加工冷凍產品會大量減少耗損、減少超市人工,減低水產品成本,比如未來冰鮮或冷凍鱸魚只賣20元/斤,而鮮活可能會達到40元/ 斤,所以鮮活轉為冰鮮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這一點在臺灣和日本超市中尤為明顯:當地超市沒有鮮活水產品售賣,只有冰鮮和冰凍產品。
6、隨著冷鏈流通的建設,特別是新零售業態的出現(超市+餐飲),海鮮蝦蟹的消費量會不斷增加。
7、鮮活水產品批發環節,經營主體散且小,大多是夫妻店、父子店、親戚同鄉店,難以做大的根本原因是業務過程很難標準化,管理難度大,整個行業處於充分競爭狀態,利潤稀薄,企業和組織不要直接介入鮮活水產品流通和批發環節,企業(特別是飼料企業)可以做的是流通環節的中介,或者等待條件成熟的時候進入冷凍和加工環節,最後把自己變成水產食品企業。
8、進口水產品已非常普遍,而且預計市場份額還會越來越大。這將給進口商帶來非常好的機會。
9、冷凍水產品品牌已經比較多(如鮮動生活、藍雪等),但品牌認知度有待進一步加強。同時,鮮活水產品品牌已出現,比如通威、遼寧興城的大菱鮃,通過掛二維碼標牌樹立品牌形象(一魚一碼),水產品淨菜和預先調味品也值得強烈關注。
為何會有以上結論,請跟隨我們以下走訪調查過程逐一了解:
成都、眉山、樂山水產批發市場及農貿市場走訪調查
市場第一站:成都白家水產品批發市場
11月9日上午,我們來到西南最大的水海產批發市場——成都白家水產品批發市場,分別逐一走訪淡水市場、海鮮市場和冷凍市場。
成都白家水產品批發市場
淡水區基本包括以下三大類產品:體型較大特種水產品(鮰魚、鱸魚、鱖魚、大菱鮃、鱘魚、烏魚、黃顙魚、鯰魚等)、大宗常規產品(草魚、花白鰱、鯽魚、鯉魚)、體型較小的特種水產品(蛙、泥鰍、黃顙和小龍蝦)。總體感覺:白家市場特種水產品比例大,而大宗產品特別是鯉魚、草魚和鯽魚的比例並不高,特別是從門市的數量和規模來看,特種水產品都超過普通大宗淡水產品。
海鮮區則以河蟹佔據比較多的位置,蝦、三文魚、各種貝類也比較多,海水產品冰鮮比較常見,比如海鱸魚,即有鮮活也有冰鮮。
冷凍區主要海水水產品有:對蝦(海、鹹水)、鱈魚、帶魚、小黃魚、海鱸魚(鹹水)、金昌魚、八角魚、耗兒魚、蝦滑以及按菜品製作成的貝類;這一區域淡水水產品總體比較少,最多的是越南進口的巴沙魚魚柳,也有凍牛蛙(加工好的)、銀魚、和按菜品做好的臭鱖魚。另發現鮮味美公司等,單獨在冷凍區設有門市。
走訪期間,白家市場上草魚批發價5.8元/斤(價格隨到貨量變動),小規格(1.2以上)和大規格(2斤以上)都有市場,交易方式可以純代賣(每斤魚提2-3角錢),也可以利潤平分(供方出塘價,鮰魚批發價格為7.5-7.8元,鱸魚批發價15元,可能還更低),烏魚(黑魚)不同規格大小不一,小的7元/斤。上午白家市場陸續會來魚車卸貨,中午已車水馬龍。
市場第二站:成都青石橋水產市場
11月9日下午,我們去了位於成都市中心的青石橋水產市場,該市場主要在兩棟大樓裡交易,位置比較狹窄,但因在市中心繁華地段,批發和零售都做,水產品的檔次也比較高,鱸魚、大菱鮃、江團主要在這裡進行批發,鮮活、冰鮮海水魚批發也主要在這裡進行,我們也看到不少商鋪同時在白家和青石橋都有鋪面,如湄洲灣、東門、良中行等公司。
市場第三站:通威三聯水產品批發市場
位於成都東邊十陵鎮的通威三聯水產品批發市場為新建市場,面積較大。這裡沒有海鮮和冷凍區域,以淡水魚為主。
三聯水產品批發市場
三聯水產市場內常規淡水魚花白鰱為成都市場主要交易品種,白家市場也到該市場進貨。草魚、鯽魚等常規淡水魚門市數量比白家市場多,不過特種水產品種如鮰魚、鱸魚、烏魚也非常多。價格行情和白家市場接近。
觀察到大多鋪面都是夫妻店、或者父子店、或兄弟店等家庭經營,一個在外拉魚、一個在鋪面售魚。該市場交易時間集中在凌晨2-3點至早上;我們拜訪了一些鋪面,反映現在成都水產批發市場多(白家、三聯、青白江、青石橋、海霸王等),客源分散,生意不好做。
市場第四站:眉山聖豐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
眉山聖豐國際水產品批發市場是新開的市場,規模小,僅有20幾個經營者,以經營常規大宗水產品為主,花白鰱、鯉魚、鯽魚交易量大,黃顙魚、鯰魚、烏魚、蛙也有,鱸魚只有陳曉波、鑫祥和經營,其它品種鱘魚、黃鱔、泥鰍、河蟹、龍蝦、白蝦量少,特別是草魚很少。(13日在城區農貿市場看到的基本也如此)。走訪期間,了解到黃顙魚批發價10元/ 斤、鱸魚批發價15元/ 斤,鯉魚5.5元/斤。
我們拜訪了眉山聖豐國際批發市場的經銷商C,他主要批發鱘魚、鱸魚、黃顙魚、土鳳等產品,有多年的水產批發市場經營經驗。此次拜訪了解水產批發情況,以及了解C在家暫養魚的情況。
C介紹現在他的鱸魚進價為12元/ 斤,由於暫養等原因,魚的品質會更好些,批發出去15元/斤,比成都批到眉山的鱸魚14元/ 斤貴1元,客戶也能接受。C介紹眉山的草魚消費量很少,在眉山,鱸魚只有他能單獨的整車拉魚,其它的都是從成都下來的,談到品質魚、品牌魚時,C認為走這條路非常的難,根本做不起來,借力地理標誌品牌應是一個捷徑,比如黑龍灘魚,之後我們在眉山的農貿市場裡也看到了黑龍灘品牌魚。
市場第五站:樂山農副產品市場的水產品批發市場
樂山農副產品市場的水產品批發市場比眉山市場大,交易更活躍,我們中午到達,看到不少交易的車輛。樂山市場鯉魚交易量最大,此外,花白鰱、鯽魚、蛙、烏魚也有較大規模,市場上鱸魚僅有1-2家在賣,江團有4家,總體來講以常規大宗淡水魚為主。
市場第六站:水口寺農貿市場、東門農貿市場、新街農貿市場(眉山老城區)
在眉山老城區,我們走訪了三個農貿市場:水口寺農貿市場、東門農貿市場、新街農貿市場。和超市相比這裡顯得髒亂差,每個市場都有3-5個專門賣魚的門市,主要品種和眉山批發市場的一樣,主要是花白鰱、鯉魚,也有黃顙魚、鯰魚、烏魚、泥鰍、黃鱔等品種,不過整個市場都沒有發現有草魚出售! 也發現了兩家賣鱸魚的,價格和超市差不多,25元/斤,由於人工、房租和銷售量小的原因,其實獨立門市的價格並不存在優勢。
此次行程中,我們拜訪了品牌黑豬肉創建者Z。Z在2013年底離開飼料行業後開始經營品牌黑豬肉,在成都眉山共有100餘個門市/ 攤位與他合作,Z批發黑豬肉給這些門市,每天能屠宰50多頭黑豬(成都每天品牌豬肉有200多頭,他們的量是最大的),其價格比普通豬肉的價格貴6元左右。我們非常明顯地觀察到,每個市場都有好幾個品牌豬肉在賣(這在前幾年是沒有的),這表明消費市場發生了變化,消費者已認同了品牌肉食品,並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
隨後,拜訪了西向橋菜市場H的魚批發兼零售二批商,H每天凌晨到成都白家市場和青石橋市場取貨,按規格要求銷售方打包後,運回眉山後直供兩家大飯店,少量留門市零售。二批商目前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配送服務和資金。
零售端及新零售業態走訪調查
零售端第一站:家樂福超市(近青石橋財富中心)
11月9日下午,考察了位於市中心青石橋財富中心的家樂福超市,水產品鮮活區很小,應是通威設立的,主要賣常規淡水產品。特別之處是所有的通威品牌魚都掛有可掃二維碼的標牌(普通的魚沒有掛標),以樹立高端品牌形象,價格也很高,如通威裸斑32.9元/斤,通威草魚21.9元/ 斤(普通草魚14.9元/斤)、通威鯽魚23.8元/斤,通威烏鯽29.9元/斤,普通鱸魚38元/斤、普通武昌魚19.9元/斤,價格通常為批發價格的2倍以上(對比白家市場的批發價格)。旁邊的冰鮮、冷凍區主要是海產品(發現了深圳的鮮動生活、寧波的藍雪等水產加工品牌,這些品牌後來在其它超市也常見),但規模都很小,交易量應不大,或許與該超市臨近青石橋水產市場有關。
零售端第二站:伊藤超市(春熙路店、眉山店)
在春熙路伊藤超市,發現水產品以提供冷凍、冰鮮為主,有少量淨菜(送調理包和配料,如清蒸鱸魚、清蒸鱖魚等),應是通威供應的通威品牌淨菜,如鱸魚清蒸打包淨菜價格59.9元(11日在眉山伊藤的價格是39.9元,沒有品牌,應是伊藤自己加工的)。店內很少鮮活水產品供應,活魚應是通威供應的品牌活魚,打出的11.11促銷價:通威武昌魚17.9元/斤、通威草魚14.9元/斤、通威鱸魚39.9元/斤、通威黔魚19.9元/ 斤、通威花鰱16.9元/斤。
11日下午到眉山考察伊藤超市,同樣發現供應的鮮活水產品很少,主要以冰鮮、冷凍為主,而且全部包裝好(伊藤的特色是全部商品,包括蔬菜、水果等都提前包裝好,減少耗損、減少人工、現場沒有稱量人員,到日本基本也這樣,沒有鮮活,都是包裝好的,方面消費者購買)。眉山店的鮮活水產品打出的口號是產地直送,來自仁壽黑龍潭水庫(其實可能不是),鱸魚價格39.9元/斤,鱖魚59.9元/ 斤,而淨菜清蒸鱸魚才39.9元,比鮮活產品價格還低。
當天下午購買清蒸鱸魚淨菜回家晚上試吃,感覺該鱸魚肉質緊、脂肪含量較少、有嚼勁、無土(異/泥)腥味、味道好。
眉山伊藤超市鱸魚淨菜系列
走訪期間,還看到通威推出了深加工品牌——魚本家。
零售端第三站:盒馬鮮生(未來城店)、超級物種(鹽市口店)
在市區走訪了兩個新零售業態,其中一家是阿里投資的「盒馬生鮮」未來城店,另一家是永輝投資的新零售業態「超級物種」鹽市口店。盒馬生鮮和超級物種都是近1、2年推出的新零售業態,推出之後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在全國迅速擴張,開店數量持續增加。
截至11月,成都盒馬生鮮2018年1月份開出第一家店後,已有9家新店陸續開業或即將開業,超級物種也5家店即將開業。
這些新零售業態以食品零售+餐飲為主,並結合自助付款、網際網路下單30分鐘3公裡範圍內送達等運營方式。對比之下,盒馬鮮生的海鮮比較多,加工區以水產為主、水產凍品種類也比較多,而超級物種有各種工坊,除水產品外還有烤肉、麵包、水果等區域現場製作。水產品加工收費價格不等。這些新零售業態瞄準的是中產階級消費群體,中午「輕食」和餐廳(特別是海鮮餐廳)價格不貴、而且購物後現場製作即可享用很方便,節省時間,還是會友的好地方,感覺和日本的「全家」超市有類似之處。
盒馬生鮮及其人潮湧動的餐食區
零售端第四站:永輝超市(眉山萬達店)
永輝眉山萬達廣場店,明碼價格草魚7.9元/ 斤(池塘價5元,批發價5.5元);鱸魚25.8元(池塘價12元,批發價14元);烏魚19元(規格兩斤以上池塘價9元,批發價10元),大宗常規魚達到了50%的毛利,而特種水產品達到近100%的毛利,如此高的毛利,生鮮一定會非常賺錢嗎?
通過與其員工溝通了解到其實也未必,該超市賣生鮮水產品的專櫃有6個員工(1人早班,早上5、6點準備並卸魚,1人晚班到晚上9、10點,3人正常上班,還有1人輪休),每天的人員工資支出達到800-900元,水電房租200-400元,魚的耗損約10%,會有200元(按每天出售300斤鮮魚的10%耗損計算,死了的魚只能低價處理,1元/斤),每天的總支出會達到1400元,需要每天出售300斤鮮魚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按平均每斤4-5元的毛利計算),在這其中人工成本佔得比例很高,分攤到每斤鮮魚上達到3元/斤,隨著人工工資繼續增加,鮮活銷售的人工成本必定繼續增加,相反冷凍和冰鮮需要的人工很少,必將在銷售價格上取得優勢,促使消費者選擇冰鮮和冷凍。
永輝超市鮮活水產銷售區及每天的死魚耗損
零售端第五站:臺灣的統冠超市、家樂福超市(花蓮縣)
我們在臺灣東部花蓮縣考察了兩家超市(統冠超級市場和家樂福超市),並和當地人溝通了解水產銷售流通方面的情況。
統冠比較小,家樂福較大,兩家超市都沒有鮮活水產品的銷售,全是冷凍和冰鮮產品(冷凍多,冰鮮相對較少),冷凍都是加工廠加工並包裝好按袋出售的,冰鮮都是按條出售。蔬菜、水果都是按袋按顆出售。現場不稱重量,個人分析主要原因還人工工資高的問題(超市售貨員工的工資在6000-8000人民幣/月)。
臺灣當地家樂福水產品銷售價(以下均為人民幣):冰鮮加州鱸魚為30元/條(臺灣塘邊價為10-12元/斤,養殖成本在8元/斤)、蝨目魚23元/條、七星鱸魚23元/條、金目鱸魚20元/條、紅羅非23元/尾、吳郭魚(羅非魚)11元/條,以上魚的規格多在500克左右。香魚23元/3條。
冰鮮產品以海水魚為主,淡水的羅非魚片、蝨目魚片也有,越南進口的鯰魚片(巴沙魚魚片)很少,每袋價格36元/600克。
統冠超市水產品冰鮮是除內臟加工並包裝好的,羅非魚24元/500克,一條22元(加工好除內臟457克)、金目鱸魚28元/500克,一條21元(加工好除內臟後366克),保質期至少有5天。
臺灣花蓮家樂福超市的冰鮮冷凍魚銷售
和當地計程車司機交流,對方談到市民基本到超市購買水產品(特別是上班族),到農貿市場購買的佔30%,已很難買到鮮活水產品。淡水魚上市也是冰鮮運輸。
以水產菜式為主的餐飲品牌店走訪調查
餐飲端第一站:愛瘋烤魚店(新中興廣場店)
11月9日下午,走訪了位於鹽市口大業路的新中興廣場的愛瘋烤魚店,烤魚所用食材主要有黔魚(鮰魚)、湄公魚(巴沙魚)、海鱸魚和江團,每烤一份(活體重量1350克)的價格分別128元、108元、138元、148元。據介紹該品牌有2家店。
餐飲端第二站:十三掓老壇酸菜魚、烤匠、魚你在一起等(均為群光廣場店)
在春熙路的群光廣場走訪了十三掓老壇酸菜魚。有點意外的是這裡做酸菜魚使用的原料是烏魚,而市面上大多數酸菜魚品牌使用巴沙魚。菜品份量不同售價不同:98元/中份(淨魚片350克、1-2吃)、158元/大份(700克,3-4人吃)、288元土豪份(1250克,5-6人吃)。據介紹該品牌在成都有10多家店。
在群光廣場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烤魚品牌——烤匠。魚有三種:黔魚(139元/1200克、一條)、江團(149元/1100克、一條)、海鱸魚(139元/750克、一條)。據烤匠工作人員介紹,平常每天能賣100條烤魚,周末節假日能賣300多條。後了解到烤匠用的原料是冰凍魚。
群光廣場還有一個快餐酸菜魚品牌——魚你在一起,據介紹該品牌在全國有1000多個店!使用的原料魚是進口巴沙魚,介紹說是沒有刺、嫩滑鮮。該店為快餐、客單價相對低,30-40元即可,而且製作時間短上菜很快。
群光廣場還發現主打蛙類菜式的餐飲品牌連鎖店——蛙來噠;剁椒魚頭(花鰱魚頭)品牌店——源湘雲夢庭(該店也有臭鱖魚賣);以蟹為主題的餐飲連鎖品牌——胖哥倆蟹肉煲(也賣蝦煲、烏魚煲、巴沙魚牛肉煲、牛蛙煲),全國有上百家店;以蟹為主題的連鎖品牌——炭舍(也提供乾鍋巴沙魚、牛蛙、蝦等)。
餐飲端第三站:九鍋一堂、川漁香(春熙路香檳廣場)
在春熙路香檳廣場走訪了連鎖酸菜魚餐飲——九鍋一堂。經了解,其酸菜魚是用鯽魚熬湯烏魚製作,98元/份。
另晚上在春熙路吃了連鎖魚品牌-川漁香,自助隨吃,使用花鰱(32元/客)、黔魚(38元/客)、烏魚(48元/客)。
餐飲端第四站:眉山以水產為主的餐飲品牌(萬達廣場)
12日下午眉山萬達廣場走訪以水產為主的品牌餐廳,走訪了有200多家店的連鎖餐廳三隻蛙美蛙魚頭(美蛙26元/ 斤,魚頭應是花鰱);辣椒池塘美蛙魚頭餐廳;泰國連鎖餐廳林蒙泰,賣海鮮並有巴沙魚柳;連鎖餐廳巫山紙上烤魚,原料魚為鮰魚、海鱸魚和耗兒魚;苗小壇酸湯魚撈飯,原料魚用烏魚和巴沙魚;特別和連鎖酸菜魚品牌「魚你在一起」的店長做了長時間的交流。
魚你在一起品牌創建於2017年初,到現在已有近2000家加盟門店了,該品牌使用的魚為進口巴沙魚片,北京總部統一配送所有的食材,加盟門店經簡單培訓按標準製作即可,該萬達廣場店投資近50萬(包括加盟許可費、裝修費、餐廳餐具、首筆房租、宣傳人員等首期開支),該店聘用員工有7人,需要每天3000元的營業額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
餐飲開店,地段是最重要的,若生意好,租金佔銷售額的比例並不高。由於現在眉山萬達人流量小,周末節假日營業額可達5000-6000元,平時只有2000-3000元,處於盈虧平衡點以下。
我們嘗試推算其每份酸菜魚的食材成本:每份用巴沙魚150克,按進價約12元/斤(超市中19元,今年巴沙魚價格已是漲價了的),成本約3.84元/ 份,加上其它佐料,預計食材成本為5-6元/份;估計魚你在一起加盟店總的巴沙魚消費量:按150克*100份*2000店=30噸,原料魚30*3=90噸(18萬斤),用量非常大。值得思考的是它為什麼發展速度這麼快,而且已出現了多個這樣的經營企業(之後在眉山追夢城也有一家同類型的連鎖餐飲)。
13日晚上,我們去現場品嘗了,完全推翻了巴沙魚在我心的印象,做出來的魚肉質結實、有嚼勁、口感好,冷凍水產品一樣可以成為非常好的食材,而且通過加工過程,更能根據客戶需要進行去刺、除腥、調製預處理,也在思考,巴沙魚可以這樣做,鮰魚、鯰魚是否有同樣可以?
餐飲端第五站:眉山以魚為主的餐飲品牌(濱湖路)
眉山濱湖路部分以魚為主的餐廳也不少。我們在銀杏烏魚莊餐廳品嘗了沾水烏魚片,初步估計工作日該餐廳每天的烏魚銷量大體在200斤左右,周末銷量估計在300斤。
還有一家劉殼子肥腸魚餐廳,魚消費以花鰱為主,也有鮰魚、黃顙魚、江團和鱘魚等。
餐飲端第六站:眉山老城區以魚為主的餐飲品牌(追夢城)
眉山老城區的追夢城購物中心裡餐廳生意非常清淡。我們開始思考為什麼在老城區的生意差,客流量如此少?分析可能該購物中心位於老城區,居民的購買能力弱有關。
儘管大多數餐廳生意都很差,我們還是發現一個叫「魚丫丫」的快餐酸菜魚餐廳。原料魚也用巴沙魚來做,我們中午品嘗後,覺得肉質也很好,肉緊、無刺。
至此,整個走訪調查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