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隱居深山的北大夫妻,花光350萬積蓄後,為何要重返社會?

2020-12-16 秦思君

歸隱田園的文人墨客古來有之,但無論是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自得;還是蘇軾「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涼」的小確幸;或者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深遠境界,莫不是背後有著不得志不得意的無奈心境,給自己找得一處躲避世俗,自我安慰、自尋其樂的一方小天地罷了。當今社會的人們仍舊有著歸隱山林的夢想,尋找自己的詩和遠方。

而這位曾經的北大學霸王青松,考博兩次以高分成績無故被拒,於是帶著妻子孩子歸隱山林11年,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卻在花掉了350萬的積蓄後,又重新返回了社會,這是為什麼呢?

學霸體質,養生賺錢

上世紀八十年代恢復高考以前的王青松,是河南省信陽市地委機要局的機要幹部。機要局的特殊學習訓練,使他在學習上輕鬆自如。在恢復高考時,輕而易舉的考上了我國最頂尖的大學——北京大學。

報考時,他因為工作關係想報考國政系,但個人又覺得法律也不錯,但最終還是選擇了國政系。作為79級58名考生裡的老大哥,沉穩踏實。一入學就被選為團支書。學習就更不必說,成績優異,妥妥的學霸一枚。

本科順利畢業後,他還是選擇了法律專業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碩士學位拿到後,他得到了留校任教的機會,成為北大的一名教師。

王青松的老家在河南,這是一個以武術聞名世界的地方。王青松也曾經在家鄉習過武,大學又喜歡看老莊,更是潛心研究。

趕上1985年,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養生熱」。於是他以他的專業、博學的養生知識,跟院裡申請開設了養生課,開始教授學生養生課程。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養生課還十分受歡迎,因此院裡就組織他專門開設了一個對外的養生班,進行收費的教授養生知識。他北大名校教授的名頭,自身對養生的鑽研,這些都讓那些企業家,有錢人趨之若鶩。幾年間為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養生班的開設除了金錢上收入,還讓他收穫了愛情和家庭。他的妻子張梅,也是在養生班裡認識的,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畢業生,年輕漂亮的小姑娘在人堆裡特別的閃耀奪目,王青松一眼就看到了她,直誇她:有氣質。

雖然他們有12歲的年齡差,但是對養生的共同愛好,聊不完的共同話題,讓他們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成為夫妻。

歸隱山林,自在生活

而人生在世,總要經歷一些挫折和磨難,學霸也不例外,在連續兩年報考哲學系和法律系的博士生時,王青松雖然筆試成績第一,但面試環節卻被拒之門外。他百思而不得其解,而這將成為改變他的命運走向的一個轉折。

此時,對於養生他也覺得幾年間他研究透徹了,再繼續做下去,對他來說已經沒有意義了。而他似乎對這個社會的現實也有了一絲厭倦,跟妻子想要一種無汙染的生活環境。

於是在1994他們搬到了城郊,並租種了幾畝地,開始過起遠離城市的生活,但每天需要五個小時的車程去上課,往復太過於麻煩和浪費時間,租下的土地也沒有時間耕種。

幾年後,王青松乾脆徹底從北大辭職,妻子張梅也把工作辭掉,這一次,他們又移居到更深的山裡,承包了2500畝的荒山,徹底過起了「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真正隱居的生活。

因為土地面積大,他還僱傭了十來個工人幫忙一起幹活,他們開墾了山林,種上了小麥、玉米、高粱等農作物;還栽種桃樹、梨樹、棗樹、蘋果樹等各種果樹;養了豬、雞鴨、山羊、牛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食物鏈,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生活。

就連洗衣洗澡用的都是純天然的皂角,草木灰等。真正體會了「天人合一」的生存狀態。

王青松妻子張梅說,讓他們決定徹底的隱居,不跟外界來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兒子的到來,他們想給孩子一個徹底無汙染的環境。

他們一家在深山的庭院裡吃自己種的糧食和蔬菜,自己餵養的牛羊,喝自製的果汁,從不讓人進入到他們的屋子裡。工人們吃飯的垃圾等也都讓他們帶出去。他們要創造一個徹底無汙染的環境。

他們從小給兒子教國學,讓孩子背讀大量的國學經典,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孩子三歲開始放羊,跑的很快,身體素質也比同齡的孩子好上許多。

重返社會

就這樣,他們在深林裡過了11年,到了2011年,孩子七歲了,從來沒有接觸過外面世界的孩子,見到同齡的孩子很興奮,但也缺乏一些溝通交往的技能。感覺到孩子似乎已經與這個世界這個時代脫軌,王青松和張梅覺得很內疚。

孩子也到了該上學的年齡,文化知識方面可能同為教師的夫妻兩人沒問題,可是藝術領域的知識,孩子就接觸不到了。

科技更是日新月異,不斷的更新迭代,夫妻倆覺得是不是該讓孩子回歸學校教育?讓他有交朋友、接觸新知識的機會?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經濟的制約。王青松在做養生課堂的時候,存下一筆可觀的收入,後來還有妻子張梅講GRE的收入和編教材的報酬,林林總總一共也有350萬之多。

但十一年間,管理2500畝地需要的租金,僱傭工人的費用,原料種子的採購運輸,生活的必需品等等,一直以來都是只進不出,花光了所有的積蓄。這樣的生活如果還想繼續,沒有錢肯定是不行的。

於是夫妻深思熟慮之後,決定下山重返社會,走出他們的「桃花源」給孩子打開一個接觸世界的出口,讓孩子接受學校裡的集體教育和更先進的知識理念。讓孩子為自己的生活做出自己的選擇。

王青松夫婦也重新回歸社會因為他們想要再過那樣的隱居生活,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支撐。

所以說,人在自然,在生活面前從來都是渺小的,你所心之嚮往的也總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而王青松的隱居生活沒有朝著他夢想的方向前進,最終因為現實不得不停止了下來。重新返回社會。

小結:

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的權利,選擇的同時就也意味著放棄了另外一些東西。當年兩次考博被拒的王青松也曾經自問,如果當時考上了,是不是一切都將不同?

而當時的王青松因為挫折而選擇了放棄,和妻子選擇歸隱山林,不問世事。那就意味著,他為自己在這個社會大時代裡做出選擇,而這個社會也不會為任何人停下前進的腳步,給你更改的機會。當他們決定回歸時,我們不禁也隱隱擔心,是否還能得上這個社會的腳步?

我們都曾羨慕詩人們那些歸隱的意境,山高水長,曲徑通幽,看似安然自得,卻也時時處處透漏出一絲的無奈和惆悵。

我們對詩和遠方也一直心生嚮往,可是現實是,無論你身處深林還是喧鬧的城市,生活總得還要繼續,總還是少不了衣食住行這些物質上的必須。本質上並沒有因為你居住場所的不同而改變。所以,選擇時一定要考慮的周全而長遠。

相關焦點

  • 北大學霸攜妻隱居深山11年,花光350萬積蓄,後來如何了?
    導語:北大學霸攜妻隱居深山11年,花光350萬積蓄,後來如何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都非常的快,難免會有很多的壓力。日復一日的工作,一直重複著單調的生活。但是這對於現代人來說是必要的,不這樣就沒有辦法生存下去。畢竟,要用到錢的地方很多。但是,也有人從來都不走尋常路。
  • 北大學霸王青松,攜妻隱居山林11年,花光350萬積蓄,後來怎樣了
    曾經,一位北大學霸就帶著妻子隱居到了山林長達11年,而他們在這十餘年間,也花光了350萬的積蓄。那麼,這種隱居生活究竟為他們帶來了什麼?在花光積蓄後,他們的生活狀況又是如何呢?
  • 北大學霸王青松:與妻子隱居深山11年,用完350萬積蓄,後來如何?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人們不禁羨慕起古人的隱居生活來,雖然說清貧,但是至少幸福。很多人對於這種生活只是想想而已,真的要他們跑到深山老林裡面去的話,他們又不願意。不過曾經還真的有人這麼做了,他還是北大的才子,叫做王青松。他與妻子隱居在深山裡面11年,最後用完了350萬的積蓄,後來結果如何呢?
  • 夫妻倆本是北大學霸,卻隱居深山27年,花光積蓄350萬,今怎樣了
    導語初中學過一篇課文叫《桃花源記》,裡面所描述、所呈現的隱居生活,相信令不少人嚮往。特別是對於社會發展不斷加快,人們在這種巨大的生存壓力包裹下,如果真的能夠擁有一種悠閒、愜意、自在的隱居生活,那確實很難不讓人為之心動。
  • 北大教師夫婦隱居深山17年,花光350萬積蓄,後來怎樣了
    但卻有這麼一對夫婦,二人都是學霸,大學畢業後本可以留在大城市生活,但他們卻選擇了到大山深處過起了隱居生活,儘管山中交通不便,沒有電也沒有網絡,但他們卻甘之如飴,那究竟是什麼原因才讓這麼一對學霸夫婦「心甘情願」的隱居山林呢?
  • 北大學霸王青松,與妻子隱居山林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萬積蓄
    但很多人因為拋不開世俗的名利所以便一直無法實現自己的田園夢,而一對北大的夫妻放棄了自己正值上升的事業毅然決然來到深山之中開啟他們的田園生活,只是這種田園生活和我們想像的不太一樣,隱居11年居然花費了350萬元。
  • 北大學的霸主青松與妻子深山隱居11年,有花光積蓄,現在呢
    前言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建設也在逐步完善,雖然城市化的各個方面都很方便,但弊端也隨之而來,大量的汽車尾氣、霧霾、交通堵塞和各種人際關係讓人感到疲憊,但生活中卻忍不住讓人忍受這種狀況,我相信很多人讀過陶淵明詩。
  • 北大學霸夫妻,帶350萬隱居深山11年,如今錢花完了,人也出來了
    考上好的學校,步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可能在我們看來才是最正常的事情,但是這樣的生活卻被一位北大高材生打破了,他本來考入了北大,通過努力有了很豐厚的收入,卻選擇了隱居深山,他就是王青松,他的行為的的確確讓很多人都疑惑不解
  • 北大碩士王青松,帶妻子到山中隱居10年用光所有積蓄,現在怎樣?
    然而北大碩士王青松就完全不同,他帶著妻子選擇深山隱居的生活,在10年當中花掉了350萬的積蓄,不知道如今這個北大碩士是否有所後悔?在閒暇的時間他還就讀了法律,畢業之後成功考取了法律技術這樣的學歷,讓很多人都為他豎起了大拇指,碩士畢業後留在北大成為一名萬人矚目的教師。但是在那時社會引起了一陣揚身潮流,對此王青松也特別的有興趣,而且還藉此熱度自己舉辦了養生班,從而一躍成名。
  • 夫妻倆是北大學霸,卻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聽聞後抱頭痛哭
    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當年北大畢業的一個高材生選擇去賣豬肉,很多人都說他浪費國家學習資源,然而豬肉哥做了幾年之後就資產過億,還向北大母校捐贈巨額財產,一改往日人們對他的偏見。
  • 北大學霸隱居20年,王青松花光350萬後,如今怎麼樣了?
    」不過,王青松在本科畢業後,他發現讀法律更好找工作,就又改讀了北大的法律系研究生,後來留校任教。他們在這裡租了10畝地,開始了半隱居的生活。然而,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從這裡去北大上班,來回要坐5個小時公交車,誰能熬得住?又能熬多久?
  • 歸隱山林的北大學霸王青松夫婦,11年花光350萬,如今怎麼樣了
    1998年,北大教師王青松和妻子張梅也是秉承著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毅然雙雙辭職,藏入深山老林,不用現代設施,不和外人打交道,從此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10年後她們花光350萬積蓄,為了兒子能接觸社會,又毅然決定從深山裡搬出來。
  • 北大學霸隱居20年,王青松花光350萬後,如今怎麼樣了?
    高中畢業後,他就進入了信陽地委機要局工作。這麼好的機會之所以會落到他頭上,主要原因是當年政策規定,機要局不要幹部子弟,也不要當地人,防止因為社會關係複雜洩露機密。能進機密局的人,還要有超強的記憶力,那時候的他一天能記住500個電話號碼。1979年,王青松放棄公務員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在國政系79級58人中,22歲的他成了老大哥。
  • 北大清華學霸有人留在矽谷,有人隱居深山,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這些學霸們,有人在國內網際網路創業風生水起,有人出國深造留在矽谷,也有人攜帶妻兒隱居深山,他們的前半生因為打上了名校光環而光彩熠熠但矽谷10年從業經驗的他,前一份工作的薪水只有9萬美元,換了工作後,也僅達到12萬美元。不幸的是,人到中年卻面臨失業,背負著房貸車貸不說,還處處碰壁。太太吳非還說:別把美國想得太好,失業率又高,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合適工作,真的挺不容易的。可見,這些國內的天之驕子在國外混的也不怎麼樣。據說這些留在國外的學霸們其實都活得很糾結。他們留在國外大多貪戀國外的小資生活,同時又很羨慕國內的機會。
  • 北大碩士王青松:攜妻子到深山隱居10年花光350萬,現在如何
    這時夫妻二人開始有了避世的念頭,現實社會的壓力總會束縛著他們,每日重複的工作會讓他們忽略自身,漸漸不知道自己心中最需要的是什麼,此時他們要做的是向內求。此時二人都還有工作在身,每次去北大上一次課要坐5個多小時公交車,耕地也常常無人照管,這讓他們的生活疲累不堪,經過二人商量後,張梅在1998年辭職歸家,而他也在2000年後離開北大,真正開始了他們嚮往中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二人躲避到深山本就是為求清淨,不被打擾,可他們生活的村莊卻並不能滿足這一項需求,兩個北大老師不教書反而到村裡來種地,難免會招來閒言碎語。
  • 北大學霸夫婦工作受挫,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看後傻了
    導語:古時不少詩人選擇遠離世事的紛擾,到深山中隱居。而在現代也有選擇隱居的人,只是他們並不是因為想要嘗試當仙人,而是因為工作受挫。當在決定進入深山隱居後,兩人在山上待了27年,富豪同學都看傻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為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隱居深山的北大學霸夫妻,如今現狀如何?
    導語 從古至今,眾多文人志士都嚮往著隱居的生活,那句膾炙人口之作「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令人心曠神怡。 其實,還真有人實現了這個幻想中的世界,他們就是一對北大學霸夫妻,隱居深山近20年的時間,過上了桃花源記裡的生活。
  • 北大學霸夫妻,因評優沒選上,隱居山林27年,昔日同學見面後痛哭
    兒孫皆亡賴,溪頭臥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辛棄疾離宮而去,與妻一家隱居山村,寫了一首《清平樂》。身為一名武將文官,他渴望北伐,但遭到排擠,技能匱乏,只能隱居山林。90年代我國人才匱乏,卻有兩個北大學霸放棄了優越的待遇,來到山林隱居27年,這是怎麼回事?1990年王青松考入北大法律系,畢業後就職於北大,其妻子張梅是其學生,後來也在北大工作。
  • 為了呼吸新鮮空氣,北大學霸夫妻隱居深山20年,如今他們怎樣了
    還有這樣一對北大學霸夫妻,從1998年開始,就選擇了隱居深山,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為了呼吸到更加新鮮的空氣。這對夫妻中,丈夫叫王青松,是北大法律系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妻子叫張梅,曾經是王青松的學生,也是一位教師,兩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兩人因個人原因,徹底放棄了教職,承包荒山2500畝,開始了與世隔絕的生活。 在夫妻二人的日常生活中,全部採用無汙染的生活用品,從來沒有使用過洗衣粉或者肥皂,取而代之的是皂莢、草木灰等物質。
  • 北大學霸夫婦花掉350萬,隱居深山11年,種地生娃,最後怎樣了?
    不過,今天,本文要講述的這位現代主人公,卻可以說是真正的「隱士」,真正做到了不惜所有,也要「開山劈地」,實現「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的修仙者,此人便是北大學霸級教師王青松。王青松,河南人,1957年生,北大學士、碩士畢業生,(還是北大哲學系89級湯一介博士第一名未讀),畢業後曾留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