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監督,是黃州區檢察院長期以來一直在探索,且逐步取得成效的一個帶有艱難性的課題。2017年以來,黃州區檢察院以突破性的力度、以特色亮點為目標,將審判監督作為強化主業主責,補齊監督工作短板的首選項目,轉變觀念,大膽探索,勇於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累計提出抗訴18件25人,超過前10年的總和,其中抗訴成功,被法院再審改判8件11人,抗訴成功率逐年提高。
一、轉變執法觀念,在公訴與抗訴的關係上明職責
從近幾年法律監督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以抗訴為主的審判監督之所以難,就難在執法觀念上。能否做到對審判過程和程序合法性的監督與判決、裁定結果的監督並重,這是辦案人員需要突破的一個坎,要解決的是進一步確立抗訴和公訴並重的理念。
(一)轉變人情面子觀念。
通俗地說,改變審判機關的判決、裁定結果,有一個面子障礙,那就認為抗訴傷了和氣,勝訴傷了感情,敗訴丟了面子。對此,我們從維護審判結果公正是檢、法共同目標的站位,轉變情面觀。
(二)轉變重訴輕抗觀念。
長期以來,在一些公訴人員中,存在著「我訴你判,一案了斷」的傾向,缺乏審判監督的主動性,只有在萬不得己的情況下才抗訴,甚至還認為主動找抗點、提抗訴是自找麻煩,自尋苦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今年,我們從檢察機關主業主責的全面性站位,較好克服了這一傾向。
(三)轉變公訴履職觀念。
正確認識公訴職責的完整性,轉變公訴人員履職觀念,樹立起訴與抗訴同等重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觀念,並堅持把抗訴案件數量與質量作為評判刑事審判監督的重要標準,一併納入考核項目,有效提高了抗訴案件的數量與質量。
二、完善工作機制,在擔當與協作的陣容上擰合力
在做好審判監督工作過程中我們體會到,提請每一件抗訴案件,既是主辦檢察官的事,也是公訴部門乃至檢察院的事;同時每事還與審判機關、上級檢察院息息相關。因此,需要在維護司法公正,嚴防冤假錯案的共同目標下,完善工作機制,擰成擔當與協作的合力。
(一)強化自身責任擔當機制。
俗話說「打鐵需要自身硬」。要搞好審判監督,自己辦的公訴案件就要過得硬,經得起庭審調查,經得起歷史檢驗。這是對審判結果實行有效監督的基礎和先決條件。我們的作法是把每件公訴案件放在全院實行的辦案責任制中統一考量、評查、問責。
(二)建立審判結果審查制度。
要有強烈的監督意識,堅決、徹底摒棄「我訴你判,一案了斷」不負責任傾向,切實做到對每起案件的審判結果進行主動審查。對正確的判決、裁定結果,要對自身辦案成功之處進行總結,作理性上的提升。對判決、裁定有錯的案件,腦子裡要有清醒、清楚的標準,心中要有一桿公正的秤。這樣才能提出有理、有證、有據的抗訴意見。
(三)真誠搞好多方溝通聯繫。
堅持每一抗訴案件主動爭取市院支持;堅持每一抗訴案件由公訴部門集體討論,形成共識,並及時向分管副檢察長匯報;堅持每一重要重大疑難抗訴案件經檢委會集體決策;堅持及時與法院聯繫溝通,都是保證抗訴案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在辦理夏某某、劉某某共同挪用公款抗訴案中,辦案人員審查判決結果時發現,法院由於對被告挪用款項定性、金額及罪名適用三處有誤,導致量刑畸輕,經檢委會集體討論後,與法院辦案人員及時溝通取得共識。
三、提高監督能力,在敢抗與會抗的契合上下功夫
在審判監督過程中,我們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不唯願審判結果出錯;也不放過出錯的審判結果。對於審判結果到底對與錯,我們體會既要有敢抗的責任擔當,還要有會抗的能力水平。只有二者的契合,才能奏效。
(一)加強學習提高會抗能力。
黃州區檢察院公訴部門除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學習外,還對與審判監督有關的刑事法學熱點、難點問題、重要刑事法學理論、量刑指導意見和新頒布的法律司法解釋等專業知識,組織專門學習、討論,並結合實踐對一些疑難案例,組織大家討論交流,實現對案件的定性更深層次理解。這都對提高公訴隊伍監督技能產生了積極作用。
(二)找準抗點體現會抗能力。
法院判決出錯,其表現主要是有罪判無罪、數罪判一罪、量刑畸輕畸重等,這都是提請抗訴的目標,需要找準的抗點。所謂抗點,我們體會就是最有力、最關鍵、最要害的「攻擊」點。在實踐中,著重從審理程序是否違法,認定主從犯、罪名定性是否錯誤,犯罪事實是否存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判決結果是否達到應有的社會效果,同案犯之間、案與案之間、同類案之間判決結果是否有失公平正義等方面尋找抗點。2018年我們辦理被告人方楊故意傷害案,故意傷害致一人重傷,繫纍犯,民事部分未賠償諒解,僅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屬量刑畸輕,黃州區檢察院迅速按照二審程序提出抗訴,上級法院支持了我們的抗訴意見,依法加刑改判。
(三)不斷總結增強會抗能力。
今年以來,我們十分注重對審判監督工作的理性探索。在院班子層面,及時總結抗訴工作經驗,加強對抗訴工作調研,推行審判監督定期分析例會制、案例分析總結制、抓好典型個案、類案的總結分析,收到了以點帶面,觸類旁通,打好主動仗的效果。公訴部門堅持對審判監督情況採取定期或不定期例會制,每起抗訴案件結案後召開總結會,對成功與不成功的經驗教訓進行分析小結,有效提高了監督意識和擔當意識。
四、運用多種手段,在提請與改判的統一上做文章
做好審判監督工作,關鍵的是抗訴。抗訴的目的是維護司法公正。由於多種原因,審判機關不可能做到每案不出錯,這就不能沒有審判監督。但是,檢察機關絕不能為追求業績而無原則地搞抗訴,而必須在提請與改判的統一上做文章。我們追求的是抗訴的成功。不然只求數量,不求質量,就失去了抗訴的真諦。即使有不成功的案例,那也應作為成功的推力。
(一)全面細緻審查。
建立了每案必須主動審查制度,但不是為了應景,絕不能搞形式,走過場,而要切實擔當責任,替審判機關當好「瞄匠」,認真負責地找準抗點,形成抗訴決定,提出抗訴意見,體現監督職能。如我們辦理的被告人周浩交通肇事案,周浩犯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1個月,被害人家屬也遞交了抗訴申請書。辦案人員及時到法院聯繫辦案法院調閱了量刑計算表,發現被害人經濟損失超30萬未賠償,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導意見》,應當加重10%幅度。提出抗訴後,二審法院依法改判,保證法律的實體公正,維護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二)補充足夠證據。
我們體會,證據越充分,抗訴理由越充足,抗訴意見越有力。2018年,黃州區檢察院共辦理抗訴案件5件6人。在辦案過程中,辦案人員十分注重把功夫下在補足證據上,以充足有力的證據支撐抗訴理由,保證了抗案件全部被法院受理再審並全部改判,抗訴成功率達100%。
(三)精心組織準備。
必須依走完辦理抗訴案件的完整流程,並在此基礎上精心撰寫抗訴文書,並做好法院再審時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與法院的後續溝通工作。這些工作,都是提高抗訴成功率必不可少的保證因素。
作者系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易孝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