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寓意深刻非常有道理!

2020-12-12 青衫菩提

佛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寓意深刻非常有道理!

佛教常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古人立言,各有所為,對機不同,故所說亦不同。當自量自己是什麼資格,則方可於古人對機之說,不致或失本意。

今人絕無古人之辦道之緣,自己色力單薄,心量狹小,或復狂悖。而所有知識,欲得如古人之具眼者,實千萬中難得其一二。有此仗佛力了生死之法門,猶然視作等閒。尚欲向仗自力法門知識中,討了生死捷徑,已經是不知利害。

況所見者,或有是大權所示之行於非道之人乎?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決定會現生往生西方。若未修而即欲見好相,則後來之著魔發狂,大有日在。

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垢未去淨,何得有好相現?汝謂現今未能一心,臨終恐難得力,亦是只知檢取古人所說,不自量自己所行而為議論。汝才發心,但期無一切無謂之雜念,已是很不容易。

何得便於此時,即欲觀見好相?譬如初生女子,即欲生兒,有是理乎?汝若是宿根已熟之大根性人,固無甚難。否則必至因急發狂,永斷善根矣。

欲報祖妣柴老太夫人及父母之恩,不與念佛一法注意,豈非舍大利益求小利益乎?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餘一切法,則絕無此義。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乃至萬行;《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皆示人即境識心之妙法也。若一向專欲博覽,非無利益,奈業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擬於一切大眾前,清談高論,令人悅服,少有為了生死特學佛法者。閣下若欲作第一等人,則光之知見,了無裨益。當請益於當世緇素中之大通家,則可不辜所期。

若欲即俗修真,以有限光陰,兼營世事,又期即生定了生死者,則光不妨以聞於古人者,轉移告閣下也。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

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

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如於淨土一法,不能死盡偷心,決志修持。於主敬存誠,克己復禮等,猶欲以不執著,為疏散放逸作遮護之巧符,則其所得之利益,固非光劣知劣見所得而知也。

相關焦點

  • 佛說:命由己造,愛由心生
    1佛說,命由己造,愛由心生。世間的愛有很多種。最高境界的愛,就是知己之愛。有了知己之愛,便遇到了靈魂伴侶。但這種愛情可遇不可求。小紅留言說:一個月前我被分手了,在一起快一年僅僅異地戀兩個月他就下定決心和我分開。我哭著打電話說我回憶中都是我們在一起很開心的樣子,他說他記憶中只有我生氣的樣子。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改命是就需要修德進業命不好可以自己改變需要養心第一:心相我們從小到大,做的每一件事情,只不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意識心」。換句話說:物質的擁有與支配,只不過是想滿足我們自己的心。得與失,有與無,成與敗,好與壞,善與惡,福與禍,吉與兇,大與小,黑與白,長與短等等,都是我們心上的相。我們常說的思想與感覺。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唯有強大才能打破一切阻礙-人醜就多讀書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人醜就多讀書,體胖就多運動,一切都是可以改變的。 這兩天便遇到了兩個有趣客戶,代表了這萬千世界的兩種庸俗。人如果總是心存投機取巧又能做成什麼… 用盡心思琢磨忽悠方法的人有幾個人能長久,立足唯有實力,而非是別人的友誼或是機關算計的聰明。另一個中年客戶帶給我的則是無奈。我說:公司打算擴張,春節後要多招些人,現在技術和銷售還差點人。他說:你知道現在的生意都是」官場經濟「 ?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萬物皆由心所造,所謂相由心生,你所看到的萬象都是內心的投影,如果你的內心是善良的,那麼你看的人事物都是善良的;如果你的內心是充滿怨恨的,如你所看都是怨聲載道,充滿著厭惡的氣息;如果你的內心是灰暗的,那你的萬象都如霧霾一樣,昏昏沉沉沒有色彩,心如同一面鏡子一樣, 把所想,所看,所悟,
  • 「相由心生」是何道理
    常聽著這麼一句話:相由心生,是何道理?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心」?「心」,指的是我們整個內心世界的活動,包括人的思維、情感、情緒和性格因素的變化總和;在古代認為心藏神,主神明,是一切意識的主宰;那麼,由今天看來,既然生命體的所有活動與自然界其它一切現象一樣,都是由物質、能量、信息變化而來,我們就可以這樣理解,「心」就是內在能量信息體系與外在聯繫的窗口,它的根是能量信息體系,表象為大腦意識。
  • 佛教:「相由心生」這幾種人的相貌,會越長越漂亮,你別不信!
    《無常經》中云:「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就當下而言,大家都有聽過靠「顏值」吃飯這麼一句話。但「顏值」從何而來?一個好的相貌如何而來?我們自己能夠控制嗎?對於相貌的變化,我們亦是很難做到「自我」控制,但卻並不是沒有辦法「控制」。
  • 文如其人 見字如晤 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
    《世說新語·容止》篇中就有記載道:時人目王右軍:「飄如遊雲,矯若驚龍。」就是說,當時的人見到他時的第一視覺感受——超凡脫俗的氣質,飄逸絕塵如天邊遊雲,矯俄俊拔若蛟龍初驚。也只有這般脫塵俗之垢由內而外散發著高雅氣質的人,才能一筆揮就那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 相由心生,有這3種狀態,一看就有福之人,看看你有嗎?
    福有福相,禍有禍殃。佛經裡說,人的相貌與前世業力的多少有一定關係,世人面相千差萬別,有的人天庭飽滿,一看就是福相之人;有的人尖嘴猴腮,看面相就不太招人喜歡。其實人的外表也是內心映現的圖畫,在《禮記》中就記載有面相學,所以人的相貌,也揭示了人整個的命運特徵。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相由心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杜撰,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一個總結。相由心生,一般認為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意思是說,我們所見的所謂實物、所感覺到的事件,其實都是假有的,都是你心所產生的。這和人們所理解的個人的相貌受自己的心作用而變化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無常經》中,翻來覆去地看,也查找不到這個「相由心生」的出處。
  • 相由心生《裴度還帶》
    古代印證這個理的故事有很多,今天就來說說裴度還帶的故事。       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唐朝中書令晉國公裴度,未發跡時又瘦又小,相貌也不夠貴重,多次在功名場上受挫。連他自己都感到很疑惑。正好洛中有個相面先生,很被達官貴人推崇。裴度便特意造訪問命於他,相面先生說:「郎君的相貌神採,稍異於常人,相書沒有描述。郎君若不能發達致貴,就會餓死。
  • 相由心生、運隨心轉:「擇日剖腹產」好不好?
    如果因為難產,或者母親、孩子可能有什麼危險,或者其他危險的存在,醫生說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這也是一種自然。而有一些父母,為了給自己的孩子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來到這個世界。就去找大師選擇好日子,找一個所謂好的生辰八字,回來給自己開膛破肚。以為這樣就能生出一個貴子皇帝命的兒子來,實在是得不償失。
  • 很睿智的人生感悟句子,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二 * 人活一世,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累。三 * 當一個人與你不在一個頻率上時,就算你說的每一個字都有道理,他也聽不進去。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如果我們的心是被環境牽動著,一旦大環境怎麼動,我們也會怎麼動;不管出現了什麼風氣,馬上跟著變化,就成了水面的浮萍,隨著波浪載浮載沉,這是非常痛苦、不安定的。要做到「心不隨境轉」不容易,如果能讓「境隨心轉」,那就更是不簡單了。例如,當事情來臨,不盲目地跟隨大流,還表現得那麼自在、安定;如果還能漸漸影響更多人,這就是「境隨心轉」。所以,環境的安定與否,就取決於我們的心念是否安定。
  • 「命由天定」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從三元角度看命理學的作用
    命運是否是生來註定的?關於這個問題,從古至今一直爭論不休。命定論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命中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認為所有事情都是上天早已安排好的,我們無法左右和改變,只能接受。反對命定論者說:「我命由我不由天」、「相由心生,命自已造」。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裡,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自己無數次選擇的結果。一個人的命運的塑造是由人的意念,通過人的判斷、選擇及其實施行為來實現的。到底哪種說法是正確的?
  • 「相由心生」啥意思?
    「相由心生」啥意思?他愛不愛你愛你多少能從眼神裡看出來嗎?看著我的眼睛說相由心生,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美好醜陋奸詐平和自卑孤傲張狂猥瑣等等表現,是有ta的內心決定的。相由心生,第二種解釋是行為表現都是由發心心性決定的,這是佛家的解釋,說的是一個人表現得溫良恭儉讓真善美假惡醜等等行為,是由這個人的本性決定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裡來理解,就是兩口子是不是相愛,愛多愛少,愛真愛假,也是可以通過各種表現被發現的,我覺得各種具體示愛的言行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
  • 佛教:有這3種面相的人,往往命好福深,看看有你嗎?
    俗話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其實都呈現在臉上,佛門裡也說「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內心什麼樣,呈現在臉上的就是什麼樣。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是會呈現在相貌上的,也是內心活動的映射,掩蓋不了。好命還是苦命,觀相即可知。
  •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如果一個人的心是亂的,那他眼裡的世界也會是亂的;一個人的心裡想的越多,他身上的麻煩事就越多;一個人的心裡總是怕鬼,魍魎魑魅偏偏就來纏上他的身;一個人心中若是擁有陽光,他的笑顏自然會持久的燦爛。
  • 水知道答案: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水有靈性,萬物皆有靈性。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證明了中國古人所說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這八個字的內涵。 《水知道答案》數百萬次實驗證明:人的意念能夠改變物質,因為宇宙的能量是貫通的,宇宙是全息對應的,它和兩千多年前中國的老子所講完全一樣:「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
  • 相由心生,不要小看一個長相顯年輕的人!
    原創 ┃ 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相由心生,心生萬物。心之所生,必由面相反映出來。是慈悲,是頑劣,是善良, 是兇惡,是大度,是狹小,是溫柔,是強勢,是如水,是剛火……這些終究由心而出,再由面相呈現。心不老者,才是不倒的青春與活力。人老心不老,是對生命最好的詮釋。年齡可以老去,頭髮可以花白,皺紋可以長起來,但是人老心一定不能老。保持活力與青春,是對生命最深的尊重。長相貌美,心若蘭。心若蘭開,如在深山僻谷,依然清香綻放。心若苦瓜,不論家門院下,依然生苦。相貌清麗脫俗,必有蘭花高潔之心。
  • 面相:古人講「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俗語是古代老百姓的精神食糧,雖然俗語沒有華麗的詞藻,但是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古人曾說過「寧生窮命,不生窮相」,仔細想想還真的很有道理。人的一輩子要一個好的精神面貌,才能不枉父母給的「面相」。佛曰:「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回由心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