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寓意深刻非常有道理!
佛教常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古人立言,各有所為,對機不同,故所說亦不同。當自量自己是什麼資格,則方可於古人對機之說,不致或失本意。
今人絕無古人之辦道之緣,自己色力單薄,心量狹小,或復狂悖。而所有知識,欲得如古人之具眼者,實千萬中難得其一二。有此仗佛力了生死之法門,猶然視作等閒。尚欲向仗自力法門知識中,討了生死捷徑,已經是不知利害。
況所見者,或有是大權所示之行於非道之人乎?汝若死得下痴心妄想,決定會現生往生西方。若未修而即欲見好相,則後來之著魔發狂,大有日在。
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垢未去淨,何得有好相現?汝謂現今未能一心,臨終恐難得力,亦是只知檢取古人所說,不自量自己所行而為議論。汝才發心,但期無一切無謂之雜念,已是很不容易。
何得便於此時,即欲觀見好相?譬如初生女子,即欲生兒,有是理乎?汝若是宿根已熟之大根性人,固無甚難。否則必至因急發狂,永斷善根矣。
欲報祖妣柴老太夫人及父母之恩,不與念佛一法注意,豈非舍大利益求小利益乎?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雖屬具足惑業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帶業往生。餘一切法,則絕無此義。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乃至萬行;《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皆示人即境識心之妙法也。若一向專欲博覽,非無利益,奈業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
今人研究佛法,多多皆欲作一通家,擬於一切大眾前,清談高論,令人悅服,少有為了生死特學佛法者。閣下若欲作第一等人,則光之知見,了無裨益。當請益於當世緇素中之大通家,則可不辜所期。
若欲即俗修真,以有限光陰,兼營世事,又期即生定了生死者,則光不妨以聞於古人者,轉移告閣下也。夢東云:「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此十六字,為念佛法門一大綱宗。
此一段開示,精切之極,當熟讀之。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
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的生真信,發切願,以至誠恭敬,持佛名號。雖在暗室屋漏,如對佛天。克己復禮,慎獨存誠。不效近世通人,了無拘束、肆無忌憚之派。
光雖生死凡夫,敢為閣下保任即生便可俯謝娑婆,高預海會,親為彌陀弟子,大士良朋矣。如於淨土一法,不能死盡偷心,決志修持。於主敬存誠,克己復禮等,猶欲以不執著,為疏散放逸作遮護之巧符,則其所得之利益,固非光劣知劣見所得而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