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主要原創,配圖來自群友和網絡,所有水印保留
最下方為微信自帶廣告,支持請點擊(本號可獲微量收入)
停刊快一周了,我剛剛下飛機有了電腦就給大家來分享一下我這個禮拜到底去了哪裡,幹了些什麼,雖然大把膠捲還沒有衝出來,但是還是多多少少和大家分享一些旅遊的心得,絕對不是網上那種收了旅行社錢的水文或者是那種覺得自己去了XXX就牛逼得不得了。
這次我們的旅行線路比較牛X,飛機到蘭州再換旅遊臥鋪開15個小時到敦煌。其實上海有直飛敦煌的飛機,為啥非要這麼搞這麼傻X的拆分?因為便宜。
這並不是最牛的,最牛的是接下來要花3天時間,再從敦煌回到蘭州,全程都大巴,有1200多公裡,經過嘉峪關,酒泉,張掖,最後到蘭州。為什麼又要坐大巴回來?因為便宜。
如果是自由行,那麼價格會比較貴。
別看來回狂奔了近2500公裡,實際上看到的景點只有4個,敦煌的鳴沙山、莫高窟,嘉峪關,還有張掖公園就是七彩丹霞。當然,比起那些在新疆自駕的,那這個也還算好。
不同的人對於這4個景點有不同的理解,這次巧的是剛好大大前幾天剛剛到過這幾個地方,所以大大拍過照片的地方就有很多人跟風去拍,嘉峪關人滿為患,當然對於這個景點我也不想多介紹。
我們上面看到的這張是敦煌市區中央的一個反彈琵琶的飛天塑像。敦煌市非常小,人口也很少,但是遊客非常多,這裡的月牙泉和莫高窟都是非常熱門的景點。
先說月牙泉,這個景點非常有名,因為我們看到的都是這樣的照片:
月牙泉仿佛是大漠中的一片孤泉,很有意境。
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完全不是!
一進鳴沙山,你會看到無數的駱駝,被稱為上山神器,不過這裡老汙龜誠心提醒大家,騎駱駝是看不到月牙泉的,這只是一個旅遊項目,而駱駝隊會帶你去更多的旅遊活動項目。
一進山你會看到這樣的情況:
就是有無數人在爬山,一般人都會以為月牙泉是在沙丘的背後,在一片大沙漠裡。
事情哪來的那麼浪漫!月牙泉其實在沙丘的下面,就在遊客中心和小賣部的邊上,如果角度大一點就能拍到邊上亂鬨鬨的遊客區,和月牙泉沙丘背面的敦煌市區。而月牙泉邊上的建築其實也是小賣部。
駱駝去了月牙泉的反方向,雖然也爬上沙丘,但是看不到,那麼多人爬上去,其實是為了從高出看月牙泉,翻過沙丘,後面還有無窮無盡的沙丘,而且這種沙山特別難爬,也不能隨便坐下來,我就坐了,因為沙子很細,我一褲子全是沙子。
事實上,鳴沙山已經被開發成了一個標準化的沙漠旅遊區,和我去年去的內蒙古的響沙灣差不多,只不過這裡有一個標誌性的月牙泉而已。
要意境?沒有的,你想多了,除非你冬天來。
敦煌最值得看的還是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中國最有名的石窟,雖然它開鑿的時間不是三大石窟裡最早的,但是它的規模,特別是它的壁畫是雲岡和龍門不能比的,而且從莫高窟被破壞得也不是特別嚴重,畢竟地處偏遠。
敦煌莫高窟由敦煌研究院控制,不是旅遊景點,但是分旺季和淡季。旺季每天開放A類門票6000張,B類門票12000張,這個遊覽數量比起敦煌莫高窟宏大的規模其實是非常小的。
A類票和B類票的待遇也是天壤之別,A類票不太用排隊,主要是參觀96號窟,就是那個九層塔建築(這個建築其實是一個超巨大石窟,裡面有敦煌第一大佛)右側的石窟,一共可以參觀8個洞,加96號是9個。而B類票只能參觀96號左邊的幾個石窟和藏經洞。
敦煌莫高窟不能自由參觀,由一個非常專業的講解員帶著一隊25人到30人去參觀,基本都會去的是96號窟,不用講解,自己進去轉一圈,看一個賊大的佛像,還有就是16,17號窟也就是著名的藏經洞,其實16號窟是非常非常大的一個窟,很有看點。
而其他的洞基本是隨機的,你抽到哪個講解員,就是去哪些洞,比如我看了8個全在一層,但是很多人都上了2層,3層。
敦煌莫高窟有700多個洞窟,有壁畫或者佛像的有400多個,不過開放的只有60多個,還有10個特殊洞窟淡季開放,其他絕大部分是不開放的僅供研究,而且大家到了那裡就明白了,有些窟就是直接掛在崖壁上,也沒有裝梯子。
給大家看的一般都是藝術價值比較高的,大部分都是唐代,但是我這次也看到一個隋代的,不過裡面許多佛像都在清代重新修補過,其實也喪失了不少唐代的魅力。
還有一些特別有趣的,比如我這次看到的第61窟甬道裡有十二星座,可能是那個講解員比較年輕(而且長得很像迪麗熱巴),所以帶我們看了這個。大家會覺得奇怪,星座不是西方的嗎?因為元朝人崇拜佛教,但是也引進了一些西方文化,這就是引進了西方文化,他們繪製了一副新的壁畫覆蓋了原來的壁畫。
雖然只看了8個洞,但是講解,參觀花掉了足足2個小時的時間,對於喜歡歷史和信佛的朋友而說是非常過癮,不過對於很多沒有興趣的遊客而言卻是折磨,我就看到很多遊客就坐在洞窟門口不進去看,或者說破破爛爛的有什麼好看的,又或者是看來看去還不是一樣的這樣的說法。
莫高窟洞裡不許攝影攝像,也沒辦法攝影攝像,因為大部分開放洞窟裡沒有光源,進去後一片漆黑,需要講解員用手電筒照亮,感覺就像挖墳一樣刺激,這個參觀體驗非常有趣。比如有的窟的壁畫是金絲工藝製造的,用手電筒從邊上一照,層次分明,特別震撼。
其實除了莫高窟,敦煌研究院還管轄著西北地界的很多石窟,比如瓜州的榆林窟等等。
雖然洞內無法拍照,但是莫高窟外壁有一些大型的裸露壁畫,這是可以拍的,在洞外的部分可以隨便拍照沒人管你。
當然,想看遍所有的洞,除非你是很高級的研究員,或者是什麼大領導才行。如果想看遍這70多個開放洞窟和特殊洞窟,需要參加一種為期7天,價格6000多的特殊活動,一般是一個月開一次,看來敦煌研究院也挺會搞三產的。
最後是張掖的七彩丹霞。
上面這張是途牛網上這個線路的宣傳照,看這個樣子大家可能會覺得有點誇張,但是我告訴大家一點都不誇張,就是這樣五顏六色,而且顏色非常鮮豔。
首先要給大家普及個知識,張掖的這個地方不叫丹霞,丹霞是廣東的一個地方,因為最早在那裡發現這種地貌所以叫「丹霞地貌」。
但是丹霞山不是五顏六色的,張掖這裡則是色彩鮮豔,這片山區其實是祁連山脈的一部分,真正的名字叫「張掖國家地質公園」。
比起張家界,武夷山,黃山,張掖丹霞其實是這兩年才出名的。它的成名就來源於攝影,是一名軍旅攝影師無意中拍攝到的,後來張藝謀也是無意中看到,就在這裡拍了《三槍拍案驚奇》,雖然片子不好,但是這個背景著實火了(這個片子就是完全在景區裡拍的,不知道那個時候有沒有被套上踩一腳60年無法恢復的帽子?)然後又有了遊客不文明踩踏。
現在張掖丹霞是個很出名的景點,然而它卻還是4A級的,最近在衝5A。
這個景點其實不大,由4個獨立的觀景臺組成,觀景臺之間由公交車連接,但是每個觀景臺都很大,每個觀景臺都有自己的特色,因為有護欄,所以攝影的時候可以不把太多的人拍進去。
不過由於有滑翔機飛來飛去,還有熱氣球,所以要幹拍風景比較難。另一方面,整個張掖丹霞是山丘,不是很高,但是很廣闊,所以長寬比其實比角度更重要。並不是單純角度大就能解決問題。
總體來看,西北遊要拍照可能還是自駕效果好一點,一望無際的大漠,山脈,還有超大規模的風電站,拍攝風景是一流的。
而人文攝影相對遺憾,哪裡很多地方不讓拍照。
西北遊無論跟團還是自由行都比較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