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學知行學院新開了一門講讀《論語》的選修課,授課老師要求學生全文背誦《論語》,背不出來要罰抄500個繁體字。然而,全校各個專業的50多名學生都選修了這門課,其中一名大三學生至今已能背誦5萬多字的古文經典,拿到了3000多元的背誦獎金。
5個學期背了5萬字古文經典
講授《論語》的老師名叫王文凱,2009年,他在給漢語言專業的學生講完古代漢語的《論語》選段後,40多名學生與王老師一樣,都覺得意猶未盡。在義務講授一學期《論語》後,知行學院將這門課程納入選課計劃,供全校學生選修。
陳文是人文系漢語言專業2010級的學生,入校就開始上《論語》課。王老師的教學計劃是一學年講一遍《論語》,而陳文卻每學期都會選修這門課,已經聽了5個學期的《論語》課了。在今年的湖北省大學生國學公益訓練營上,陳文背出了《論語》、《大學》、《中庸》、《道德經》、《詩經》等5萬多字的古文經典,成為背誦冠軍,拿到了3000多元的最高獎金。
「最能背」是被「逼」出來的
王老師的《論語》班有50多名學生,都能全文背誦《論語》,多名同學還能背誦《大學》、《中庸》、《弟子規》等其他古文經典。像陳文一樣,能背上萬字的學生不在少數,也大都有在相關背誦比賽上拿到名次和獎金的經歷,王老師的《論語》班堪稱武漢最能背古書的班級。
王老師講《論語》有兩個特點,一是作業都要手寫,二是課程內容要求全文背誦,「學生有興趣我才開了這堂課,因此大家都很配合。我每堂課都會進行抽查,偶爾遇到背不出的,就必須課後彌補,重新背好,並抄寫500個繁體字或其他古文經典選段。」
背完《論語》「拋棄」了李敖
知行學院人文08級學生劉振東在臨近畢業時出版了自己談對孔子理解的書,並在畢業後進入孔子學院工作。在同學和老師的印象裡,剛入學時的劉振東很「憤青」。在大一上學期的期中教學檢查的講臺上發言時,劉振東說了這樣一句話,「在我眼中,根本沒有真正有學問的人,我對大學也沒抱什麼期待」,令全場譁然。
然而第一堂《論語》課就改變了他的看法。劉振東很快將整本《論語》背了下來,「這對我而言就是『欲求靈藥換凡骨,先挽天河洗俗情』的過程。我從前崇拜李敖,崇尚自由主義,什麼都看不順眼,現在我的偶像換成了孔子,他讓我明白,建設遠比李敖式的批判更有效。」
2010年夏天,《論語》班學生郭冰飛興奮地給王老師打來電話,說自己去面試一家暑期培訓機構的語文老師,被對方一眼相中了,「面試官就問了一句『你會什麼』,郭冰飛回答說『會背《論語》』,試背一段後,就被直接錄用了。」
背誦有助於理解古文經典
記者了解到,國內大多數院校的中文專業都不要求學生全文背誦《論語》等古文經典。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些課程也曾推行過早讀背經典的舉措,但卻造成了選課人數減少的情形。
對此,北大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說,由於目前大學生學習科目增多,專業方向更是繁雜,客觀上已不大可能像古人一樣專門騰出時間來背誦。但是,如果在非強制的情況下,學生通過背誦來學習古文經典,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背誦的經典越多,便越能融會貫通,雖然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會對人的思想、言談、舉止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有助於理解當今社會和解決當代思維下無法解決的難題。(記者朱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