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拼音是手段
教材這樣編排的意圖:拼音是識字的「拐棍」,識字是目的,拼音是手段。1.順應兒童語言發展的需要。漢語拼音學起來單調、枯燥。如不考慮兒童語言發展的需要,一味地高標準、嚴要求,勢必導致學生學習負擔過重,興趣降低,久而久之學生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好漢語拼音教學的「度」。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學會認讀聲母、韻母,學會拼讀音節,達到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即可。2.適應兒童生理的承受能力。初入學兒童的身體正處在發育最佳時期,如果我們不考慮兒童的生理特點,強制學生反覆抄寫,直至默寫,則會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而適量地抄寫,既可鞏固漢語拼音,又能有效地鍛鍊手部小動作的精確性。
02提高學習興趣
1.體驗加演練。我剛教過一年級,了解部編教材把拼音學習編排成兩個單元,要求老師在一個月內完成拼音教學,真是時間緊,任務重。再加上學生學習拼音是比較單調、枯燥的。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認真鑽研新教材,多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變難為易、變難為趣。比如在學習讀雙唇音「b」和「p」時,讓學生帶一片羽毛來體驗,把羽毛放在嘴前,看看讀誰的時候,羽毛飄動起來。孩子們就異常興奮地邊讀邊體驗,發現後搶著回答。在學習「x」和「q」時,讓孩子們用手比劃一下字母樣子,邊念字母歌。這樣讀拼音就充滿趣味性,孩子們就會愛上讀拼音。
2.抓特點來對比。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字母的特點很有意思。比如「b、p、d、q」這四個,都是一豎加半圓,只是上下位置方向不同而已,那我們得想辦法才能區別開來。首先,我們發現"b、d"豎朝上時,那麼我們只要記住,我們在畫馬蹄時,是把馬蹄朝前畫的,而且小馬兒走時發出的聲音也是「的的的」,所以我們可以教兒歌「馬蹄朝前ddd」,「馬蹄朝後bbb」。再發現"q、p"它兩也有關聯,引導學生畫一面小旗時,發現與「q」很像,我們就可以說「一面小旗qqq」,而p正好相反。這樣就很好記憶。還可以找規律「bp半圓在後邊,qd半圓在前邊。」這樣學既有趣又好記。
03拼音紙功能大
我們每天結合上課所教的內容,將學的拼音字母打亂順序,編排設計成一張拼音紙。量不多,但是要求每天讀過關。家長監督孩子每天至少讀5遍。隨著內容學習的增加,不斷編排。一個月下來,班裡的孩子幾乎每人都會讀了。然後在讀的基礎上,讓孩子每天適量聽寫5個音節,老師讀詞語音節,孩子聽寫。這樣就熟能生巧,堅持一個月下來,全班孩子基本上能夠讀寫過關。
04用拼音寫句子
我們必須改變觀念,拼音在新的教學理念裡已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種工具。要求學生會去使用,能藉助拼音識字就可以了,識字才是學拼音的目的。一個月後,讓孩子每天回家閱讀帶拼音的一篇短文章,再用拼音寫一句話日記。這樣將學到的拼音,天天加以鞏固練習。最後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有帶拼音識讀,給生字注音。總之,想各種辦法讓孩子在不斷循環往復中運用拼音,掌握拼音。
05巧練拼音
在學完拼音之後,給以跟爸爸媽媽玩遊戲,生活中用拼音。比如說,在飯後茶餘,我們可以利用拼音卡片找朋友的辦法玩遊戲,要求根據給出的卡片快速拼讀。誰輸了,卡片就給對方。還可以利用拼音在鍵盤上打字。這樣能很快掌握拼音,並且還能馬上知道對錯,及時改好。生活中還可以將家裡的一些物件標上拼音標籤,孩子會很感興趣。孩子在學習三拼音節時,存在難點,我們可以利用實物圖片來幫助認識。
06學拼音變得輕鬆紮實
最後,我們要明確,拼音在新的教學理念裡只是學習語言文字的一種工具。會讀會用就可以了,識字才是學拼音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發展的規律和實際的學習需求,在不同的階段採用了不同的注音方式。學拼音用拼音,學生學習很感興趣,學拼音才能變得輕鬆紮實,才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