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24日,北京大學牽頭組建了「醫學雙一流聯盟」,當時參加聯盟的高校共有9所,分別是北京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
今年12月13日,在第二屆醫學「雙一流」建設大會上,又增補中南大學、吉林大學兩所高校為聯盟理事單位,「醫學雙一流聯盟」成員高校變成了十一所大學。那麼,這十一所高校醫學院的科技發展實力誰更強一些?
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從科技產出、學術影響和科技條件三個維度構建多元的評價體系,重點選取9個直接指標,多層次考量全國110所獨立醫學院校和設立醫學學科的綜合大學的科技發展情況,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報告》。
從公布的綜合排名看,前十位的醫學院校依次是: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醫學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浙江大學(醫學學科)、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中山大學(醫學學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海軍軍醫大學。
一、協和醫學院
協和醫學院成為第一位當之無愧。歷來奉行小規模招生、高層次培養、高質量輸出的協和醫學院,是俗有「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的四大醫科大學裡唯一「獨善其身」,沒有被合併的醫科名校。
協和醫學院的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四個學科是一流學科,近年來,發表的SCI論文雄居全國醫學院校之首。
二、海軍軍醫大學
本次評價中,海軍軍醫大學出人意料名列第十位。海軍軍醫大學俗稱「第二軍醫大」,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是軍隊是首批開辦八年制醫學教育的高校之一,擁有國際著名肝膽外科專家吳孟超、神經生理學家陳宜張等多位「兩院」院士。
海軍軍醫大學的護理學是A+學科,基礎醫學和藥學均為國家級一級重點學科,後方專業勤務、軍事航海醫學、軍事預防與防護醫學這三個學科均為「211工程」重點學科。
大學下設的海軍醫學系、衛生勤務學系、中醫系是全軍部隊唯一的專業系,外訓系是全軍唯一的醫學留學生培養基地,藥學院是全軍唯一能培養各種層次藥學人才的教學科研基地。
海軍軍醫大學雖然只是211,但是錄取分數線絕對高過末流的985。大一開始,學員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津貼,逐年上漲,畢業包分配。去年開始開始招收無軍籍的學生,分數線與其它普通211大學相差不大。
三、武漢大學
本次公布的醫學院校科技量值報告前十位裡,第一批「醫學雙一流聯盟」的成員高校佔了八所,只有武漢大學「缺席」。
武漢大學醫學部的前身是「湖北醫科大學」,歷史也曾輝煌過,臨床專業實力稍微有些遜色,但是口腔專業挺有實力。作為985大學裡的二流醫學院,前一段時間,因為舉報造假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
用「科技量值」衡量醫學院校的綜合實力可能有失公允,不過,這個評價結果也可以或多或少反映出醫學院校的科技影響力和日後科技發展的潛力。
在前十名醫學院校裡,有七所是綜合性「雙一流」高校,三所是「專注」醫學專業的院校,似乎印證了綜合性大學在學科建設方面更具有優勢。不過,與醫學聯盟第一批成員大學相比,武漢大學醫學部的發展還需要「再加一把勁」。
對於本次排名前十位的醫學院校,你有什麼想法和意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