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俺們倡議小夥伴們集思廣益,共同整理一份河南版容易讀錯的地名名單,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響應。其中,中國地名學研究會首期會員、長期從事地名研究的鄭州市民楚戰國先生,看到大河報的相關報導後,還連夜為我們整理部分地名讀音的標準讀法。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記住這些地方的讀音而不再犯錯呢?如果知道了這些名字的來源,了解地名的來龍去脈,這樣哪裡還會讀錯呢?所以,咱就按照老爺子提供的名單,來給大家講一講這些容易讀錯名字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焦作市修武縣郇【huán】封鎮
郇是一個多音字,一讀huán,一讀xún。兩個讀音下得含義也基本相近,既都是周朝諸侯國名,也都可以為姓。而郇封鎮的名字來源,就跟唐代的分封有關係。
唐高宗第四子李素節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諸子》記載:唐高宗李治的第四個兒子李素節,他的母親是蕭淑妃。李素節6歲時封雍王,能日誦古詩賦五百餘言,10歲時已學完了老聃的文章,勤學不倦,唐高宗很喜歡他。12歲時,改封郇王。據說,修武縣郇封鎮一帶是李素節的封地。《修武縣誌》載:「相傳唐郇王素節封此。」郇封鎮的得名恐怕就和這位郇王有關係。
武則天還為成為唐高宗皇后時,於李素節母蕭淑妃爭寵。後來武則天得寵,將蕭淑妃殺害,並將李素節貶為申州刺史,下詔曰:「素節既舊疾患,宜不須入朝。」儘管李素節並沒病。
李素節由於長期不能進朝面見高宗,於是寫了一篇《忠孝論》,來表達自己的忠孝之情。當時王府倉曹參軍張柬之派人偷得了《忠孝論》,並呈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後非常不悅,便誣陷李素節貪贓受賄,遂把李素節降封為鄱陽郡王。武則天稱帝後,誣陷李素節謀反,殺害了年僅43歲的李素節,並以庶人之禮將其埋葬。一直等到唐中宗即位,才將其以王子禮厚葬,陪葬於乾陵。
郇封鎮上的小學
如今,修武縣郇封鎮東有郇王冢,相比應該和陪於乾陵的郇王冢有些關聯。而這些還需要史學家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開封市尉氏縣洧【wěi】川鎮
洧川因處於洧水下遊一片的平川地帶而得名。洧水和溱水是古時鄭國境內的兩個河,兩河並流後稱雙洎河,流經鄭州流向洧川,成為了尉氏縣和許昌長葛市的界河。相傳,黃帝的長子玄囂和次子昌意分別創造了溱水和洧水。
洧川鎮的南城門
洧川在戰國時期是兵家必爭之地,曾分屬於鄭國、韓國和魏國。隋朝時設置洧州,不過在唐朝貞觀年間廢掉。金朝時設置宋樓鎮,並設立了一個糧倉——惠民倉。公元1218年升宋樓鎮為洧川縣。明洪武二年因河患北遷十裡於現在的地方。康熙十年洧川轄區由原來的四坊二十四保均並為八保,因此過去洧川還稱八保小洧水。
建國初期洧川仍設縣,1954年撤銷,併入長葛縣。1965年又劃歸尉氏縣,1983年稱鄉,1988年改為洧川鎮。
許昌市許昌縣椹【shèn】澗鄉
「黑椹奉萱闈,啼飢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這四句詩包含的故事就說明了椹澗鄉名字的來源。
蔡順拾椹
蔡順,字君仲,西漢末年汝南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蔡順少年喪父,侍母至孝,因避王莽之亂,攜母逃荒到三崗寺,蔡順天天外出討飯供奉母親,有時天黑還未返回,其母就在村口等候,因此現在椹澗鄉還有等子寺留存。
一天,蔡順討要無果,飢腸轆轆。路遇桑林,如獲至寶。他將撿來的桑葚黑色的和青色的一一分開,回家途中遇到一夥赤眉軍,軍士們見他此舉很是詫異,問他原因。他答:「黑色的桑葚樹熟透的,味甜,留給母親吃;青色的味酸,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深受感動,遂贈其白米二鬥,牛蹄一隻,以示敬意。且曉諭所有赤眉軍卒,為家中獨子者可以回家奉養父母。
蔡孝子祠
赤眉軍士兵洗眉撒鐧的故事流傳下來,這個地方也因此得了個「椹澗」的地名。後來,明代弘治十三年,椹澗村一帶的父老,「願立祠時祭,以風勵鄉人」,遂在村東建了一座「蔡孝子祠」,祭祀蔡順。如今,椹澗鄉境內還有洗眉河、赤眉城等遺蹟存在。
洛陽市偃師市緱【gōu】氏鎮
緱氏,字面就能看出來是和形勢有關的地名。的確,相傳,春秋時期周靈王的緱姓王后誕生在這裡,因此得名緱氏,歷史上曾多次設置縣治。而宋代《太平廣記》則說:「西王母姓緱,河南緱氏乃西王母修道之故地。」
西王母娘娘
緱氏鎮是古代中原四大名鎮之一,在20世紀30年代是中原革命的紅色搖籃和聖地,素有「小延安」之美稱。因為這裡還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出生之地,唐武則天的兒子李弘的墓——唐恭陵也在這裡,因此緱氏鎮玄奘寺、灰嘴遺址、劉國故城等名勝古蹟遍布。
緱氏鎮境內有緱山,因此也有人稱緱氏鎮得名和境內緱山有關。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早年就曾再次居住,還留下一首《緱山西峰草堂作》。
開封市杞縣圉【yǔ】鎮鎮
圉,是指養馬的地方。文言文中圉人也就是養馬人。圉鎮鎮相傳是三國時期曹操軍營的養馬廠,因此有這個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蔡邕
圉鎮鎮在東漢出了兩個非常厲害的人物,蔡邕和蔡琰父女二人。圉鎮鎮上特別大的一條街蔡白街就是來源於蔡邕的字蔡伯喈的諧音,同樣也是因為蔡府坐落在這條街上,因此為了紀念東漢的文學家,就叫做了蔡白街。東漢初期,這裡還出了一個「強項令」董宣,他在做洛陽令的時候不顧皇帝的情面,硬是把湖陽公主殺人的家奴給殺了。湖陽公主向光武帝告狀,皇帝讓他向湖陽公主賠罪,董宣硬是不從,因此光武帝給了他這個稱呼。
不過,現在由於「圉」字的難以辨認,多數情況下這裡都寫成了於鎮鎮。這樣一來,字是簡單了,可是歷史內涵卻沒了。
像這樣,你知道了地名的來龍去脈,還會不會把地名讀錯呢?南陽市唐河縣昝【zǎn】崗鄉、新鄉市延津縣胙【zuò】城鄉,如果你覺得他們的讀音很難記住,那麼最好把他們的得名原因搞清楚。小小地提示下:昝【zǎn】是個姓氏,而胙【zuò】在文言文中指的是祭祀時用的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