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容易讀錯音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2021-02-19 大河報

前幾天,俺們倡議小夥伴們集思廣益,共同整理一份河南版容易讀錯的地名名單,得到了眾多網友的響應。其中,中國地名學研究會首期會員、長期從事地名研究的鄭州市民楚戰國先生,看到大河報的相關報導後,還連夜為我們整理部分地名讀音的標準讀法。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記住這些地方的讀音而不再犯錯呢?如果知道了這些名字的來源,了解地名的來龍去脈,這樣哪裡還會讀錯呢?所以,咱就按照老爺子提供的名單,來給大家講一講這些容易讀錯名字的地名是怎麼來的。

焦作市修武縣郇【huán】封鎮

郇是一個多音字,一讀huán,一讀xún。兩個讀音下得含義也基本相近,既都是周朝諸侯國名,也都可以為姓。而郇封鎮的名字來源,就跟唐代的分封有關係。

唐高宗第四子李素節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諸子》記載:唐高宗李治的第四個兒子李素節,他的母親是蕭淑妃。李素節6歲時封雍王,能日誦古詩賦五百餘言,10歲時已學完了老聃的文章,勤學不倦,唐高宗很喜歡他。12歲時,改封郇王。據說,修武縣郇封鎮一帶是李素節的封地。《修武縣誌》載:「相傳唐郇王素節封此。」郇封鎮的得名恐怕就和這位郇王有關係。

武則天還為成為唐高宗皇后時,於李素節母蕭淑妃爭寵。後來武則天得寵,將蕭淑妃殺害,並將李素節貶為申州刺史,下詔曰:「素節既舊疾患,宜不須入朝。」儘管李素節並沒病。

李素節由於長期不能進朝面見高宗,於是寫了一篇《忠孝論》,來表達自己的忠孝之情。當時王府倉曹參軍張柬之派人偷得了《忠孝論》,並呈給了武則天。武則天看後非常不悅,便誣陷李素節貪贓受賄,遂把李素節降封為鄱陽郡王。武則天稱帝後,誣陷李素節謀反,殺害了年僅43歲的李素節,並以庶人之禮將其埋葬。一直等到唐中宗即位,才將其以王子禮厚葬,陪葬於乾陵。

郇封鎮上的小學

如今,修武縣郇封鎮東有郇王冢,相比應該和陪於乾陵的郇王冢有些關聯。而這些還需要史學家研究才能得出結論。

開封市尉氏縣洧【wěi】川鎮

洧川因處於洧水下遊一片的平川地帶而得名。洧水和溱水是古時鄭國境內的兩個河,兩河並流後稱雙洎河,流經鄭州流向洧川,成為了尉氏縣和許昌長葛市的界河。相傳,黃帝的長子玄囂和次子昌意分別創造了溱水和洧水。

洧川鎮的南城門

洧川在戰國時期是兵家必爭之地,曾分屬於鄭國、韓國和魏國。隋朝時設置洧州,不過在唐朝貞觀年間廢掉。金朝時設置宋樓鎮,並設立了一個糧倉——惠民倉。公元1218年升宋樓鎮為洧川縣。明洪武二年因河患北遷十裡於現在的地方。康熙十年洧川轄區由原來的四坊二十四保均並為八保,因此過去洧川還稱八保小洧水。

建國初期洧川仍設縣,1954年撤銷,併入長葛縣。1965年又劃歸尉氏縣,1983年稱鄉,1988年改為洧川鎮。

許昌市許昌縣椹【shèn】澗鄉

「黑椹奉萱闈,啼飢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這四句詩包含的故事就說明了椹澗鄉名字的來源。

蔡順拾椹

蔡順,字君仲,西漢末年汝南人,古代二十四孝之一。蔡順少年喪父,侍母至孝,因避王莽之亂,攜母逃荒到三崗寺,蔡順天天外出討飯供奉母親,有時天黑還未返回,其母就在村口等候,因此現在椹澗鄉還有等子寺留存。

一天,蔡順討要無果,飢腸轆轆。路遇桑林,如獲至寶。他將撿來的桑葚黑色的和青色的一一分開,回家途中遇到一夥赤眉軍,軍士們見他此舉很是詫異,問他原因。他答:「黑色的桑葚樹熟透的,味甜,留給母親吃;青色的味酸,留給自己吃。」赤眉軍深受感動,遂贈其白米二鬥,牛蹄一隻,以示敬意。且曉諭所有赤眉軍卒,為家中獨子者可以回家奉養父母。

蔡孝子祠

赤眉軍士兵洗眉撒鐧的故事流傳下來,這個地方也因此得了個「椹澗」的地名。後來,明代弘治十三年,椹澗村一帶的父老,「願立祠時祭,以風勵鄉人」,遂在村東建了一座「蔡孝子祠」,祭祀蔡順。如今,椹澗鄉境內還有洗眉河、赤眉城等遺蹟存在。

洛陽市偃師市緱【gōu】氏鎮

緱氏,字面就能看出來是和形勢有關的地名。的確,相傳,春秋時期周靈王的緱姓王后誕生在這裡,因此得名緱氏,歷史上曾多次設置縣治。而宋代《太平廣記》則說:「西王母姓緱,河南緱氏乃西王母修道之故地。」

西王母娘娘

緱氏鎮是古代中原四大名鎮之一,在20世紀30年代是中原革命的紅色搖籃和聖地,素有「小延安」之美稱。因為這裡還是唐代高僧玄奘的出生之地,唐武則天的兒子李弘的墓——唐恭陵也在這裡,因此緱氏鎮玄奘寺、灰嘴遺址、劉國故城等名勝古蹟遍布。

緱氏鎮境內有緱山,因此也有人稱緱氏鎮得名和境內緱山有關。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早年就曾再次居住,還留下一首《緱山西峰草堂作》。

開封市杞縣圉【yǔ】鎮鎮

圉,是指養馬的地方。文言文中圉人也就是養馬人。圉鎮鎮相傳是三國時期曹操軍營的養馬廠,因此有這個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蔡邕

圉鎮鎮在東漢出了兩個非常厲害的人物,蔡邕和蔡琰父女二人。圉鎮鎮上特別大的一條街蔡白街就是來源於蔡邕的字蔡伯喈的諧音,同樣也是因為蔡府坐落在這條街上,因此為了紀念東漢的文學家,就叫做了蔡白街。東漢初期,這裡還出了一個「強項令」董宣,他在做洛陽令的時候不顧皇帝的情面,硬是把湖陽公主殺人的家奴給殺了。湖陽公主向光武帝告狀,皇帝讓他向湖陽公主賠罪,董宣硬是不從,因此光武帝給了他這個稱呼。

不過,現在由於「圉」字的難以辨認,多數情況下這裡都寫成了於鎮鎮。這樣一來,字是簡單了,可是歷史內涵卻沒了。

像這樣,你知道了地名的來龍去脈,還會不會把地名讀錯呢?南陽市唐河縣昝【zǎn】崗鄉、新鄉市延津縣胙【zuò】城鄉,如果你覺得他們的讀音很難記住,那麼最好把他們的得名原因搞清楚。小小地提示下:昝【zǎn】是個姓氏,而胙【zuò】在文言文中指的是祭祀時用的肉。

相關焦點

  • 歙縣洪水高漲,地名卻不知道怎麼讀,安徽還有3個地名容易錯!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歙縣這個地名的問題。這兩天歙縣可以說是被全國人民熟知了,但大家對於歙縣都有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不知道歙縣的地名怎麼讀!有這樣問題的不在少數,今天我們就來正式介紹一下歙縣。歙縣是安徽省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其正確讀法是讀(she),聲調是第四聲。歙縣是安徽省的教育大縣,整個縣的高考錄取率在全省都名列前茅。
  • 連地名都讀錯,旅遊不尷尬嗎?盤點那些容易讀錯的地名
    很多地名意義深遠,飽含歷史溫度,一提到它就能想到一首詩、想到一個故事,或者想到某一段歷史。例如河北的邯鄲,幾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一提到它就想到了「邯鄲學步」這個故事,想到了秦始皇嬴政被困在邯鄲的少年往事,想到了燕趙多慷慨悲壯之士的傳說。說到地名,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那些看起來熟悉,但你卻經常讀錯的地名。
  • 地名解州究竟怎麼讀
    作者:劉祥柏(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家語委普通話審音課題組成員)  山西解州關帝廟聞名於世,近日有關解州的「解」字怎麼讀的問題引發公眾關注。據山西運城民政局網站6月1日發布的消息,運城市民政局組織相關部門對「解州」的「解」字召開審字定音專家論證會,18名地名、語言專家認為,將解州的「解」字定音為hài是對關公文化的傳承,是符合運城實際、合情合理的。而hài這個讀音在《現代漢語詞典》中並沒有收錄,那麼,解州的「解」字究竟怎麼讀呢?
  • 那些令人頭痛的地名讀音
    編者按:翻開中國地圖,估計很多地名都會讓人語塞。「耒陽」怎麼讀?「歙縣」怎麼讀?「犍為」兩個字看著很眼熟吧?離咱近著呢,就在四川省,可是讀什麼呢?Jiàn嗎?錯啦。應讀(Qián前)為。這期話題,我們就來專門討論一下那些奇怪的地名,把那些拗口的名字全部記下來吧,下回朋友聚會,你可以拿出來考大家哦。據說在80年前,馮玉祥手下的一個參謀在書寫作戰命令的時候,把部隊集結的地點沁陽隨手寫成泌陽。沁陽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區,而泌陽在河南南部的駐馬店地區。只多了一筆,部隊瞎跑了幾百公裡,整個戰役也就完全失敗了。
  • 臨沂最容易讀錯的15個地名,看看你讀對了幾個?
    中國的地名在讀音上一不小心就字失一毫,地差千裡了。為什麼地名難讀?因為中國的語音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中國很多文化和城市的歷史密碼,往往都固化在地名裡。這裡收集到15個容易讀錯的地名,有些對咱臨沂人來說肯定不會讀錯,但外來人員就不一定了哦,還有一些臨沂人也未必能讀的對!快來看看吧!哪些你一讀就錯?!!
  • 中國最難讀地名大盤點:肯定有你讀錯的!
    這些地名你知道怎麼讀嗎?161個地名的正確發音及其少數民族語言背後的含義,看看你能讀對多少?前些年,素來以嚴謹聞名的央視曾鬧出笑話,在播報安徽歙(讀shè)縣新聞時,錯把「歙」念成xī,也曾把安徽黟(yī)縣的「黟」字標錯音。
  • 鋼琴老出「錯音」的分析和解決方法
    張蕾,原載《藝術教育》本文截取讀譜錯誤和彈錯音兩部分演奏中不出「錯音」是鋼琴演奏的一項技術指標。一,讀譜錯誤是初學鋼琴演奏學生最容易出現的一種現象。因此,老師要形象地講解上下加線加間在五線譜中所起的作用,然後針對他們不容易熟悉的音,運用上下音位的對照確定音名,然後多做一些練習。可以專門選取一些在不同音組上來回移動的曲子進行強化訓練,還要掌握高低八度記號的用法,可選用《拜厄教程》。
  • 彈奏鋼琴時,總是彈錯音怎麼辦?
    ,很苦惱,以下講一講是哪幾種原因,導致了孩子錯音很多,希望可以給大家一些啟發。最好的解決辦法,比如雙音演奏或者和弦彈奏時,由於手小夠不到音,可採取快速跳音去彈奏,或者暫且忽略掉夠不到的個別音,一般情況下,老師會根據小孩的實際能力來布置孩子力所能及的曲目
  • 100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你能讀對幾個?
    地名是歷史的精髓要素之一。中國地名體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民族融合、疆域政區的變化、傳統文化的觀念,是中國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小編給大家科普100個最容易讀錯的中國地名,看完這些,絕對讓你心生感慨: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 曲阜怎麼讀?山東這些易錯地名90%的人認不全!
    「曲阜」你是怎麼讀的?不瞞各位,在曲阜當地,大家都讀一聲,相信很多小夥伴也是這樣讀吧!那麼,曲阜應該讀幾聲?你知道嗎!曲(qū)阜(fù)「曲阜」之名最早見於《禮記》,東漢應劭解釋道:「魯城中有阜,委曲長七、八裡,故名曲阜」。
  • 美國的西語地名應該怎麼讀
    觀眾們很快就注意到,她播新聞時雖然講一口標準美國英語,但是在播報源自西班牙語的人名和地名時,總是使用標準西班牙語,而不是使用美國觀眾習慣聽到的美國化的「洋涇浜」西班牙語。以亞利桑那州第三大城市梅薩(MESA)這個詞為例。美國人習慣的發音近似於MAYSSUH,而瓦內莎一直讀作MESSUH。
  • 這些「河北地名」,你能讀對幾個?
    很多漢字,看似簡單,但是在用作地名的時候,卻有不為人所知的讀音,尤其是外地人初來乍到很容易讀錯。地名讀音的約定成俗有很多種原因。有些讀音我們在書本上可能會了解到,而有些卻是當地的方言,在字典上也不會查到。河北有很多地名,第一眼就很容易被讀錯。
  • 非常容易讀錯的4個四川地名,外地人能讀對2個以上就很厲害了!
    四川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省份,其境內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地名,比較容易讀錯,特別是外地人到四川旅遊的,遇到這些地名經常搞錯讀音。現在我給大家整理下這些地名都有哪些!郫都區盛產美食,著名的有蔣排骨、楊雞肉、魔方豆花等,來四川成都旅遊的朋友不要錯過。對於郫縣這個地名的讀音,許多第一次看到的朋友要麼是不會讀,要麼是讀成了bēi(卑音),下次記得不要讀錯了,郫縣的正確讀音是pí xiàn。
  • 這些地名你讀對了嗎? - 多音字地名,生僻字地名,地名 - IT之家
    打開中國地圖,估計很多地名會讓人語塞。且不說生僻字,單單多音字就足夠讓人撓頭。山東東阿讀ē,那黑龍江阿城是ē還是ā?河南尉氏和新疆尉犁,讀wèi還是yù?山西侯馬和福建閩侯,讀hóu還是hòu?更要命的是顛來倒去這對:山西長子和陝西子長,zhǎng還是cháng?
  • 【趣味地理】中國最最搞笑的地名集,中國最容易讀錯的地名,看看你...
    首先是那些對動物們有著深深惡意的地名  跌死牛  但讀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能完全讀對的人一定是高手:陟(zhì)罰臧(zāng)否(pǐ),你讀對了嗎?  7、郟縣  河南有兩個縣名字特別容易搞混,一個是陝縣,一個是郟縣。容易讀錯也可以理解,實在是長得太像了。陝(shan)縣屬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現在叫陝州區,是三門峽的市轄區了。郟( jiá )縣位於河南省中部偏西,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這個特別容易搞混讀錯。
  • 如何避免孩子讀錯音?
    01為什麼人經常容易念錯字?這要追根溯源我們一些常見的3種錯誤行為習慣。比如,楊絳(jiàng),很容易讀成楊絳(xiáng)。是因為我們一看到絳,很容易聯想到更熟知的降(xiáng),於是將絳字錯念成xiáng。2、看到不認識的字,會按半邊字念。比如,芭蕾(lěi),很容易讀成芭蕾(léi)。
  • 一節語文課——那些難讀易錯的中國地名
    只是,走過三四百城,也終究只是中國總城市數量的一小部分,在面對一個陌生的城市時,我們易犯的錯誤被大大低估了,哪怕僅僅是「將城市名讀對」這一件事。 於是我決定,今天在這裡上一次語文課(兼歷史課、地理、飲食課),完整呈現我們國家最難認、最易誤讀的城市地名。此篇內容大體上只細化至縣級行政區,若深入至鄉鎮街道那就太過龐雜,實難辦到。
  • 湖南最難讀的3個地名,很多大學生都讀不對,你認識嗎?
    情但是有的地方,大家只看名字都不太想去,因為那些字都不認識。今天小編跟大家聊一聊湖南最難讀的三個地名,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一下吧。第一個是郴(chēn)州。如果不是小編把它標出來,大家是不是也不知道怎麼讀呢?不過提到郴州,就想起秦觀的一句詩:郴州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句詩表達了作者的無奈,不過卻將郴州的名氣提高了一個高度。
  • 泰國地名的發音 出國必看
    清邁,曼谷,芭提雅等等,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泰國地名,如果是自由行,買票時要怎麼念,當地人才能聽懂呢?有些地名直接發漢語音就可以,當地人絕對聽得懂,比如清孔,它的英文拼寫是:Chiang Khong;清萊的中文發音與英文發音很接近,但還是有區別,在中文裡,沒有一個字能夠十分精準地對應上它的英文發音,它的英文拼寫是:Chiang Rai,念快了,有點像:情如愛,很浪漫,不是麼?
  • 湖南這31個地名一讀就錯,不服就試試
    長沙地鐵2號線到達湘江中路站時,熟悉的報站聲總會準時響起,到站的乘客步履匆匆,卻難以發現「賈誼故居」中的「誼」字被錯讀為「yí」。近日,微博網友「半邊月亮」在乘坐長沙804路公交車時也發現了這一問題。請輸入標題 abcdefg8輛途經賈誼故居的公交車,有5輛報站時讀錯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