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對談:沒有「統獨」只有戰與和 島內應認清現實

2020-12-17 央廣網

馬英九針對臺海危機,重炮抨擊民進黨當局,與蔡英文唇槍舌劍,臺媒評論稱馬英九挑起反戰議題,當頭棒喝民進黨。島內輿論如何看待兩岸未來可能爆發的衝突?而蔡英文當局又會把臺灣帶向何方?  對此,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論員張彬對話臺北大學教授鄭又平,就這一話題展開討論。

鄭又平:大家的憂心是,現在臺海之間的危機情勢甚至超越了1996年的臺海危機。人們現在擔心是不是有可能擦槍走火,一觸即發。但是,馬英九最近連續講了幾番話,讓民進黨立刻跳腳,全力反擊。因為踩到民進黨的痛處,打到民進黨的短板,民進黨沒有能力維護兩岸之間和平穩定。

張彬:從「統獨」議題轉換到了戰與和的議題,馬英九掌握了主動權。作為一個前領導人,他以70歲的高齡,出來跟蔡英文進行輿論戰,有一點因素就是他認為,自己要負起責任,不能陷臺灣2300萬人於戰火之中。

鄭又平:現在臺灣部隊裡面有一批年輕人,大部分都是90後,在陳水扁、李登輝「去中國化」的教育政策下成長,又被蔡英文過去幾年來不斷強化「反中」的這種氣氛裡培養。這些年輕孩子,如果不是前一陣臺灣防務部門發出來的「絕對不準發第一槍」的警告,還真難講會不會在兩岸緊繃的態勢之下,一不小心擦槍走火,造成兩岸之間非常不幸的結果。

張彬:兩岸之間和平發展和兩岸之間採取對抗,最終發生戰爭,這兩種哪個對臺灣有利?應該說不言自明。所以馬英九跟蔡英文的論戰最大意義不在於改變蔡英文未來的兩岸政策,而在於讓島內的民眾,回到現實世界,看到兩岸目前是戰爭與反戰爭的議題討論,我覺得能讓臺灣老百姓明白當下的處境,意義就足矣了。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海峽兩岸》

相關焦點

  • 「統獨」是假議題 「臺獨」是真問題
    臺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學姐」黃瀞瑩,在電視談話節目說「統獨是假議題」,引來綠營猛烈攻擊,市長柯文哲以「學姐太年輕,很難在短時間內論述清楚」代為緩頰。柯P指出,「統獨假議題」是放在中美對抗大架構下的思考,美國現階段不會允許「臺灣獨立」,也「不會允許兩岸統一」,所以「統獨」是假議題。
  • 第十屆兩岸青年學者論壇在寧波舉行 聚焦兩岸新形勢新作為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王鶴亭表示,中共十九大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再次明確「完成祖國統一」為三大歷史任務,祖國統一的大勢更加明顯。新時代的大陸對臺工作,應系統分析兩岸關係的新形勢,理性應對新挑戰,在推進祖國統一的新徵程上應有新作為。
  • 沒有九二共識 兩岸如何對話
    蔡英文對兩岸關係提出「和平、對等、民主、對話」8字箴言,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與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辦公室表示,如何落實,才是關鍵。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則說,民進黨近期在兩岸議題上反覆不定,顯然是利用選舉期間操作「統獨意識」、騙選票。
  • 「綠委」:AIT主席赴臺見蔡英文 因擔心「公投法修法」觸及統獨
    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圖片來源:中評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12月15日報導,「美國在臺協會」(AIT)主席莫健(JamesMoriarty)日前赴臺會見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並拜會立法機構等,民進黨「立委」郭正亮受訪時表示,莫健此行來臺就是擔憂島內「公民投票法」修正條文通過三讀
  • 「追求兩岸統一」不應是禁忌
    其實這正凸顯了臺灣「朝野」的政治角力,真正屬核心的攻防議題在於兩岸關係與「統獨」之爭。 上述陳柏惟所說的「中國黨」既是指「中國國民黨」,也是指中國國民黨是共產黨的「同路人」。在陳柏惟及其支持者的觀念中,他們致力於「臺灣獨立建國」,力抗主張兩岸和平發展的國民黨,所以只要是國民黨主張的政策,他們都配合民進黨採反對甚至壓制的立場。
  • 美「訪臺」計劃被叫停,蔡英文還沒認清現實?
    臺灣媒體此前就宣傳不僅僅美國環保署長要來,還有另外一位高級官員要來,至於來臺灣具體幹什麼,臺灣媒體什麼都沒有對外透露,只是一直在放煙霧彈。川普政府在這三個月時間當中,派遣了多位美國官員前往臺灣,把好幾年事情一下在短時間內給解決了。很有可能是想要將中國大陸給激怒。近日,臺灣前「紐西蘭大使」介文汲就坦言,在這次美國大選中,川普已經失敗了。
  • 蔡英文又讓國際社會防禦大陸,又想坐下來對談:被島內批精分
    她一面呼籲國際社會聯合起來防禦大陸,一面又提議想與大陸領導人對談,自相矛盾的說法,隨即遭到島內炮轟「精神分裂」。與「國際社會」一道防禦大陸蔡英文對法新社表示,防禦大陸「擴張主義」,「這不只是對臺灣的挑戰,而是對整個地區和世界的挑戰」。
  • 臺灣吹響「反戰旋律」!
    作者:淺陌審稿:萬裡繼馬英九發表「首戰即終戰」的言論之後,不少島內人士也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擔憂。雖然有很多島內「親美人士」對馬英九的言論十分不滿,但正是馬英九說出了他們不敢承認的事實,才導致他們如跳梁小丑一般暴跳如雷。「首戰即終戰」 馬英九「喊話」蔡英文馬英九的「首站即終戰」言論遭到了以蔡英文為首的「親美人士」反擊,就此雙方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唇槍舌戰。
  • 王英津:堅持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與對話的政治基礎
    「九二共識」再次成為兩岸關注焦點。華廣網7日刊載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英津的評論文章分析指出,我們通常用「統獨光譜」來描述臺灣社會不同政治勢力的政治立場和態度。「九二共識」和「臺獨」應是這個光譜的兩個端點,由於在「九二共識」和「臺獨」之間存在廣闊的中間地帶,所以,放棄「臺獨」,也就並非意味著接受「九二共識」,而堅持「九二共識」才是兩岸交流與對話的政治基礎。
  • 臺灣民意新變化與兩岸關係走向
    這一結果,顯示了民進黨當局快速失去民心的現實,反映出島內民意的新變化,也對島內藍綠內部生態、島內政治及兩岸關係產生深遠影響。臺灣的各種民意調查也進一步印證了臺灣民意的積極變化,表明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積極因素在增加。
  • 2018是臺灣選舉年 謹防「反中」戲碼衝撞兩岸關係
    臺灣《旺報》27日社評指出,2018年臺灣縣市選舉熱戰提前開打,島內「反中」勢力又告抬頭,意圖重演2014年「太陽花」老戲碼,扭曲兩岸關係,獲取選舉利益。對此,評論指出,民粹會導引另一方民粹反彈,若迫使中國大陸官方反制,相對管制對臺投資、貿易,將是臺灣不可承受的損失。
  • 蔡英文拋「震撼彈」,兩岸旅遊市場難出寒冬?島內企業界憂心忡忡
    臺灣地區領導人與民意代表選舉結果揭曉後的第一個股市交易日,島內觀光股一開盤就在利空衝擊下多檔重挫,旅行業與飯店股股價也幾乎全倒。臺灣「大華網絡報」18日發表臺灣資深媒體人韋灝文章指出,這透露出島內市場對蔡英文連任後看衰觀光產業的悲觀預期。而這個訊息也顯示,島內相關業界憂慮未來4年在民進黨繼續完全執政之下,兩岸僵局恐難以化解。
  • 未來10年兩岸會統一嗎?最新民調:17.6%臺灣民眾相信「有可能」
    根據臺灣平面媒體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有超過6成的民眾認為,為來10年內,兩岸不會走向統一;但也有17.6%民眾相信「有可能」統一。《遠見雜誌》11月30日所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對於大陸在為來10年內可不可能實現與臺灣統一,有66.3%民眾表示不可能,認為可能的民眾則有17.6%,另外還有16.1%民眾沒有明確表示意見。
  • 國民黨選舉的潰敗與島內階級政治的復興
    這種只有」藍綠」而沒有」左右」的族群政治的後果,就是大資本通過撕裂族群而把下層民眾團結在自己周圍,從而消解了潛在的階級反抗運動。臺灣的階級政治由來已久。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臺灣人民的反抗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臺灣左翼在日據時代的抵抗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臺灣的文學運動和社會運動,都受到了左翼的強烈影響。
  • 2019,臺灣島內會搞激進「臺獨」嗎
    40年來,我們的對臺工作取得突破性重大進展,實現了兩岸三通直航、大陸遊客入島、兩岸經濟融合、兩岸領導人會晤等,但兩岸之間的敵對狀態至今仍未結束。我認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是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之前的關鍵性一步。這個問題不解決,說明兩岸雙方在政治上還沒有建立互信。
  • 再說臺灣選舉:國民黨的潰敗與島內階級政治的復興
    這種只有」藍綠」而沒有」左右」的族群政治的後果,就是大資本通過撕裂族群而把下層民眾團結在自己周圍,從而消解了潛在的階級反抗運動。臺灣的階級政治由來已久。1895年,清朝政府被迫把臺灣割讓給日本之後,臺灣人民的反抗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臺灣左翼在日據時代的抵抗運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臺灣的文學運動和社會運動,都受到了左翼的強烈影響。
  • 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
    ▲資料圖:正在執行任務的航母山東艦倪永傑:兩岸統一隻有三條路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提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上策丨智統:以「零傷亡」、「不戰而屈人之兵」、「不戰而阻美軍來犯」的文武兼備的文明方式統一臺灣;中策丨和統:持續時間較長,但最終兩岸皆大歡喜;下策丨武統:以非和平方式即速統一,但代價很大。
  • 臺灣「拼音大戰」幕后角力:一場「統獨」之爭
    持續多年的兩岸「拼音大戰」,終於落下帷幕。  「通用拼音」不通用  「如果不會漢語拼音,對於我們這些學生的深造是件很麻煩的事。」島內一位王姓同學告訴記者,「我正在學俄文,我和很多朋友使用的都是中國大陸生產的俄漢電子辭典。但每當我用中文查俄文單詞時就非常頭疼,因為中文輸入必須用漢語拼音。但是由於根本沒有學過漢語拼音,每次都只能猜著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