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英語學習和成人英語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幼兒學英語,不能強迫,不能灌輸,重在興趣,通過遊戲、故事、情境、對話交流、日常應用等靈活的方式,讓孩子充分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幼兒英語的學習,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讓孩子興趣多一點,強制灌輸少一點。
首先必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讓幼兒學習英語的目的是什麼?不是為了什麼「贏在起跑線上」,不是為了讓孩子的英語水平有多高,更不是為了在別人面前顯擺孩子多聰明。而是,培養孩子對於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孩子對語言的敏感性。所以,不要太追求學習的效果怎麼樣,不要攀比,不要眼紅別人家孩子會了100多個單詞,只要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就好了。怎樣讓孩子愛上英語呢?魔奇英語老師認為,家長能做的事情,就是維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為孩子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當然還需要動腦筋發揮智慧,想出一些生動有趣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孩子充分享受學習的快樂,千萬不能做知識性的灌輸和填壓!別忘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遊戲多一點,書本少一點。
「寓教於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對成人如此,對嬰幼兒也是如此。幼兒英語的學習不能「成人化」,不能「照本宣科」。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愛玩就是天性,快樂就是王道,做遊戲最能俘獲兒童的心!所以,通過各式各樣的遊戲,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吧!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可以猜謎語,
媽媽做出「飛」的動作,寶寶猜:bird(鳥),或者fly(飛);
媽媽做出「遊」的動作,寶寶猜:fish(魚),或者swim(遊)。
媽媽說:「耳朵像扇子,鼻子像管子,大腿像柱子,尾巴像辮子。」
寶寶猜:elephant(大象)。
再比如,找物體,
媽媽說:「Where is Apple?(蘋果在哪裡啊?)」
寶寶從家裡找到一個Apple拿過來,說「Here。」
還有,躲貓貓的遊戲,
寶寶:「Peek.peek.peekaboo。(躲貓貓,躲貓貓。)」
媽媽:「Peek.peek.Iseeyou!(躲貓貓。我看到你了!)」
3、故事多一點,詞彙少一點。
學英語,我們往往容易想到豐富的詞彙量,其實對於幼兒來講,詞彙不是最主要的。我說一個實例,一位英語專家的女兒,4歲時媽媽就給她增加英語的詞彙量,但是到初中之後,其他孩子只用半年時間就趕上了他女兒積累的詞彙量,因此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過度豐富英語詞彙量的作用並不是很大。魔奇英語的老師認為,數量有限的簡單詞彙,已經足夠清楚地描述事情,我們不妨通過構造一些故事、設置一些情境,去「解釋」那些貌似深奧的詞彙。在故事中穿插英語的表達,故事情節活潑有趣,對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肯定都喜歡聽,不知不覺就了解了英語詞彙的意思。
比如,森林裡正在舉行動物運動會,
兔子是賽跑冠軍,跑的很快,孩子理解了rabbit,run,quick。
再比如,在家演示小朋友過馬路的情境,
綠燈,可以行走,紅燈,要停下來,孩子學會了顏色green和red。
另外,可以給孩子看一些英語動畫片,挑選簡單一點的,有節奏感的,畫面可愛一點的,有趣的卡通形象和生動的故事,能夠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4、交流多一點,知識少一點。
英語其實就是一種語言,其本質就是用來交流。所以,一定要讓孩子有交際性的體驗,在自然的生活環境中,與孩子積極互動。
比如,帶孩子練習拍球的時候,
Are you ready?(你準備好了嗎?)
Yes.Let’sgo!(好啦,我們開始吧!)
到了吃飯的時間,
What time is it?(現在幾點了?)
Twelve。(十二點了。)
5、應用多一點,記憶少一點。
我是非常反對通過死記硬背去強迫孩子學習的,現在,2歲認識一千個漢字、3歲記住一千個單詞的兒童,到處都是。然而有意義嗎?這樣的「神童」,無非是證明了孩子的記憶力超強、證明了人的大腦潛能無限罷了。學習的關鍵還是在於,是否能夠「學以致用」!所以,幼兒學習英語,不要光是背單詞,不要光是看書、看圖、看動畫片,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應用。當孩子覺得「哇,英語是這麼有用的東西」,他才會增加興趣,才會願意去聽、去說、去模仿。
比如,每天早上,帶著笑容問候「Good morning!」
沒幾天,孩子聽聽就學會了,興高採烈地說「Good morning!」
吃飯前,「Please wash your hands!」(請你洗手)
孩子在潛移默化之中就記住了,直到自己主動要求wash hands。
介紹飯菜的時候,rice(米飯),egg(雞蛋),tomato(西紅柿),
孩子充滿新鮮感,吃的津津有味,那個開心啊。
所以,孩子在輕鬆的氛圍中感知體驗,自然就會掌握和運用。
也不要拘泥於家庭教學,要把周圍的世界都當成「課堂」,可以在任何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當中穿插英語。
比如,採摘草莓,看看你摘了多少個,one,two,three……
比如,在鄉下看見小雞、小狗和牛的時候,chicken,dog,cattle。
當英語與實際生活聯繫的越多,孩子越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6、表達多一點,翻譯少一點。
我在路上曾看到一位媽媽,一個勁兒地問身旁的小孩子:這個用英語怎麼說?那個用英語怎麼說?一路上都在這樣問。估計很多人覺得這種行為很正常,是對孩子做正確的引導和啟發。涉及到母語和第二語言,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翻譯」,不過我並不建議用翻譯的方式去學習。從小孩子就形成了中英互譯的概念,腦子裡面就是英語、漢語、漢語、英語互相對照,這是不利於思維發展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要說「過來坐下」,你不必告訴孩子「過來坐下」的英文是什麼,直接說「come and sit down」,同時一邊做招手示意他過來的動作,再做拍拍沙發示意他坐下的動作。第一次,孩子肯定會問你,你說的是什麼意思啊?但是,每次你想讓他過來坐下時,你都這麼說,都做同樣的動作。幾次以後,他自然就知道「come and sit down」是什麼意思了。就像小時候教他說話一樣,教他說「爸爸媽媽」時,他不會問你什麼是爸爸媽媽。
7、鼓勵多一點,糾錯少一點。
小孩子學習英語時,發音經常不太準確,這與他說母語時的情況是一樣的,剛開始說不準。其實,孩子都是通過嘗試錯誤來學習的,需要很大的發揮空間,學習語言亦是如此。俗話說「童言無忌」,他們沒有顧慮,口無遮攔,想怎麼說就怎麼說。對於比較嚴重的錯誤,當然要及時糾正,不過對於很多無傷大雅的瑕疵,就不必挑剔和苛求,沒有必要嚴厲糾錯。如果孩子總覺得自己說錯了,或者總害怕自己犯錯,那麼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培養幼兒說英語的自信比英語說得是否準確更重要,所以,多一些積極的鼓勵和肯定,充分的交流溝通,幫助孩子產生「成就感」,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另外,少兒英語的學習,詞彙是基礎,如何又好又快的記住單詞就顯得很重要。不同年齡段的人記憶和學習的特點和方法應該各不相同,下面向大家介紹幾種適合少兒英語學習的詞彙記憶方法。
現在大家推薦記憶單詞的方法有很多,但不一定都很有效,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所以適合個人的方法當然也不一樣。少兒英語(課程)詞彙的記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對比記憶法。英語詞彙中有許多的單詞都有意義相對應的詞,我們可以通過對比的方式,幫助學生把容易混淆的詞以及內容上聯繫密切的單詞結合起來記憶。對比的形式主要有:
1.同義詞:small—little
2.反義詞:long—short
3.呼應詞:circle, square, triangle,rectangle
第二,情景記憶法。在不同的情景下,我們會用到不同的詞彙,通過情景分類有利於結合口語句型,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比如eat,我們在記憶的時候可以想像吃的情景。
第三,邏輯組記憶法。邏輯組記憶就是把單詞按邏輯順序進行分類成組,比如按顏色來分,按數字來分然後把分類的單詞組成一組。邏輯組記憶法的好處是可以把新單詞劃分到以前的分組中去,經常按照邏輯組來分類單詞,這樣可以新詞帶舊詞的進行複習。
第四,重複記憶法。重複記憶法就是反覆記憶,根據人的遺忘曲線規律,人的遺忘進程是不均勻的,也就是說,人在剛記憶過後最初的一段時間遺忘會比較快,後面就逐步減慢了。因此我們要制定複習計劃,及時再次記憶單詞,這樣才能把單詞記牢。
第五,音節記憶法。英文單詞是由字母組成的,因此在記憶單詞時,要利用自然拼音的知識,並且按照音節對單詞進行劃分。這樣單詞的記憶保證了書寫的正確,也保證了讀音的標準,擺脫了讀音受漢語的影響。我們舉一個比較難的單詞為例,hippopotamus(河馬),如果不懂得對單詞進行劃分,記憶是非常困難的,根據自然拼音知識,我們可以對單詞進行如下的劃分hi/ppo/po/ta/mu/s,這樣拆開記憶,是有規律可循的,英文字母在單詞中有發音規律,另外字母組合的發音也是有章可循的。
第六,合成詞記憶法。英語中有許多合成詞,比如blackboard, baseball, supermarket, classmate等等,知道合成詞的概念,有利於對單詞的記憶,並且容易把單詞記牢。
第七,聯繫記憶法。小孩子善於觀察生活,要把單詞的記憶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比如在停車場看到的大寫字母P代表哪個單詞?VIP中的每個字母分別代表什麼單詞?通過點點滴滴,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詞彙,學習記憶詞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