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社會手機的地位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高。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總有一個難題困擾每一位家長:孩子沉迷於手機,離不開手機。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希望各位家長能得到一些啟發。
首先,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的手機是哪裡來的?這個問題,相信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是最容易忽略的,但恰恰是這個問題的出現,才會有後面一系列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下圖,了解一下手機的本質:
手機功能
手機作為人們生活中常用的工具,實際上是給我們提供了社交、娛樂、工作、學習等功能。我們使用手機,就是在使用手機的功能。作為家長的你,最常用到的是哪些功能?筆者對周圍的42多位親朋好友做了簡單的調查,發現使用社交(100%)和娛樂(85.7%)這兩項功能佔比最高。
社交功能是目前手機功能裡暫時無法替代的,手機無法進行通話就不叫手機了。而娛樂功能,也是隨著手機的發展,添加進來的非常重要的功能,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因此娛樂功能深受大人以及孩子的喜愛。 回到我們的話題,孩子離不開手機,到底是為什麼?實際上的問題就是孩子離不開手機上的那些功能。手機其實只是一個功能載體,而對於孩子來講,使用最多的莫過於遊戲、影音功能,恰恰是這兩個功能,給到家長的困擾是最大的。
既然了解的手機的本質,那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呢?
糖豆教育作為專業的教育機構,在對孩子們長期觀察以及和父母交流共同試驗發現以下幾點能夠很好幫助沉迷手機的孩子遠離手機:
1、 培養優質興趣愛好
優質的興趣愛好是指勞逸結合,多樣化的興趣愛好。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成績好,把孩子的時間佔滿,除了學校上學的時間,周末全在補習班,這樣是不可取的。孩子的成長,除了學習,還有身體、身心方面的成長,寓教於樂,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當孩子有足夠的興趣愛好,在他的世界裡,手機的功能就會弱化,興趣愛好代替手機。
2、 多做戶外運動、親子活動
孩子從上學開始,大部分時間都是家裡和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加重,更少有時間參與戶外運動,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也非常少。在學業的間隙,父母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親子活動,讓孩子健康成長的同時,遠離手機。
3、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初是以模仿為主,家長做什麼,孩子學什麼;家長灌輸什麼,孩子吸收什麼。孩子就是一張白紙,關鍵是父母想給他塗上什麼顏色。在幫助孩子遠離手機的過程中,父母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非常關鍵。當父母放下手機,孩子離沉迷手機就遠離一大步。其實,父母的言傳身教不光是在孩子遠離手機這一塊有很大的幫助,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最後我們再來思考前面提到的問題,孩子的手機是哪裡來的?作為家長,我們為什麼會給孩子手機?大部分家長其實是將手機作為安撫工具來給到孩子。孩子一鬧,家長希望迅速將孩子的情緒安撫好,把手機給了孩子玩耍。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手機只是起到了安撫的作用,就像孩子嬰兒時期,一哭一鬧,一個安撫奶嘴解決問題一樣的道理。然而家長忽略了孩子在他這個年齡段的自控能力,忽略了手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孩子最終無法放下手機。
讓孩子遠離手機,只是在孩子沉迷的情況下家長才會去思考的問題。如果孩子沒有沉迷於手機,而是有更多興趣愛好、文體活動,或許孩子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或許家長會看到不一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