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在家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2021-02-22 SQUALANE

《癌症患者的疾痛故事:基於一所腫瘤醫院的現象學研究》

塗炯

《癌症患者的疾痛故事:基於一所腫瘤醫院的現象學研究》(以下簡稱《疾痛故事》)是2021年第一本我讀過之後想推薦給其他人閱讀的書。這本書相當冷門,我在網上買其他書時偶然看到了它,對題材感興趣,所以買來看看。
它是一本研究專著,標題中「現象學研究」五個字或許會讓一些讀者望而卻步,誤以為它內容艱深。然而此書不僅內容通俗易懂、講解深入淺出,而且它所呈現的疾痛故事對每一個人——無論健康還是患病——都有所啟迪。《疾痛故事》並不是一本完美的書。以我愚見,首先,作為一本研究專著,內容過於通俗易懂也恰好從某一角度說明了其研究分析不夠深入。作者和她的學生在Z醫院花費了五年多的時間做田野調查,然而最後呈現出來的僅僅是篇十四萬字的大論文,不禁讓人覺得有偷懶嫌疑。

另外,書中的「總結」佔比太大。除去作為介紹的第一章和本身即是全書總結的最後一章,每一章的最後一小節都對本章內容進行了總結。全書結構嚴謹,堪稱學術寫作的模板。然而當我讀到最後一章時,看到在每章至少讀到過兩遍(正常行文一遍,每章結尾總結一遍)的內容再一次被擺到眼前,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大眾讀者,我實在是不堪忍受……況且,全書也不過十四萬字,這種重複讓我覺得書中的實際內容更少了,加深了研究者的偷懶嫌疑。

「總結」過多

然而,即使有上述不足之處,《疾痛故事》依然是本值得一看的好書。閱讀時,你會與那些患癌的病人產生共情,甚至為他們的疾痛故事掬一把熱淚;讀完全書,你會發現自己增進了對世界的認知,患病的人獲得了希望和勇氣,健康的人會更加珍視健康的日子和身體。這就是所謂的瑕不掩瑜吧。

疾痛是什麼?

「疾痛」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經常用到的詞語,要想讀懂患者的疾痛故事,首先得知道「疾痛」是什麼。疾病:英文為disease,是醫生根據病理理論解釋和重組疾病時提出或發明的概念。

疾痛:英文為illness,指的是種種鮮活的經驗,是病人對疾病引起的身體異常和不適反應的切身感受,是給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的根源。P6

總的來說,疾病是一個生物學和醫學概念,關注的是患者的身體;而疾痛主要是指疾病帶給患者的各種各樣的困擾,對患者人生的影響。然而在現代醫學飛速發展的當下,尤其是在醫患比例懸殊、醫療資源緊張的中國,治療過程中的疾痛體驗往往被忽視。癌症是眾病之王,人們常把其與「死亡」劃等號。由於醫學發展,癌症的治癒率顯著提升,許多癌症患者在切除病灶後得以延續生命。但事情真的像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嗎?他們真的還能延續與患病前一模一樣的生活嗎?

對癌症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癌症這種病,僅僅切除病灶根本不算治療成功。成功渡過三年或五年生存期才算治癒,但這顯然不是路程的終點。即使渡過了生存期,一些癌症患者依然會覺得身體裡有顆炸彈。它可能不定時爆發(復發),也可能已被剪除引線,或者可能只是一顆啞彈。但它終究是顆炸彈,就那樣永久存在於體內。

對於癌症患者在治療以及恢復過程中,身體、自我、身份三者發生的變化,作者做了詳盡的研究。她認為,癌症給患者的身體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身體的問題威脅到患者社會身份的實現;身體變化和身份失序也導致患者對自我的認知發生變化。這也是全書的核心論點和精華所在。當前的生物學治療手段作為應對疾病的方式卻是基於身心的分離,並在治療過程中進一步分離患者的身體、自我與身份。P78如作者所言,醫生關注的是病人的身體,他們首要考慮的是維持生存、減輕症狀,最多包括心理影響的測量。而治療對患者人生的影響很少被考慮,患者作為人的目的被棄置一旁。因此對個人目標的打擊不僅來自疾病本身,也來自針對疾病的治療。P76這或許是醫患矛盾的根源。說到疾病治療對人生後續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到2003年非典時期那批股骨頭壞死的患者。當時為搶救非典病人使用了激素。後來發現,一些從非典死裡逃生的病人可能由於使用過激素,罹患股骨頭壞死,行動受限。命是撿回來了,但餘生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困境。命重要還是股骨頭重要?先別急著回答。在了解《疾痛故事》裡那些食管癌患者(作者的主要研究對象)為了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都做過什麼努力之後,你或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對一位具有治癒可能性、值得進行手術來治療的食管癌患者來說,出院絕不意味著恢復正常的生活。最大的問題是進食困難,必須慢慢吃,少食多餐,如不照做,輕則吻合口疼痛,重則因為吻合口瘻再次入院。有位患者感嘆,有時一天吃十幾頓飯,什麼也沒做一天只顧著吃了。然而即使每天如此看重「吃」這件事,也還是要面臨「營養不良」的步步緊逼。其次,由於胃部的位置發生變化,患者若平躺睡覺則容易胃酸反流損壞吻合口,因此手術後的食管癌患者必須終身墊起肩部睡覺。許多患者一開始不能適應,無法入睡,這讓本就虛弱的身體雪上加霜。吃和睡這兩個生理上最基本的問題都要受到重重限制,其他活動當然也要受限。比如說,手術過後,患者必須忍痛練習咳嗽,以免痰液造成肺部感染。讀這些疾痛故事的時候,我一再感嘆,要是某天自己得了食管癌,絕不手術。

癌症本身是個全職工作:應對身體和疾病佔據了患者所有的時間和心思。P131癌症患者的日常生活圍繞著治療進行。然而,許多患者追求的不止是生存,還是一種「正常感」,希望自己不被當作異類。很多癌症患者終身都有一種殘缺的感覺,說到底,這是因為他們把自我丟給了疾病。

以上是我對《疾痛故事》這本書所講內容的一些感悟。書中還有許多精彩之處,比如疾病解釋、疾病告知、如何延續因疾病而斷裂的人生,在此未能一一羅列。在最後一章中,作者提出了幾個改善醫療服務和社會政策的思路。說實話我覺得想法不錯,但現實很骨感,若是想在中國推行這樣的方案  (從「以身體為中心」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需要來自各個層面的鼎力支持。但作為一部現象學研究專著,不應該對它的提案要求太苛刻。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渴望減輕患者的疾痛、希望為患者做更多貢獻的真切熱情。在第一章中作者引用了一段文字:健康如果被理解成是「像在家一樣生活在這個世界上」(homelike Being-in-the-World),疾病則可以被理解為是一種「非家感覺的」(unhomelikeness)。P11

作為一個與癌症打過照面的人,閱讀此書對我格外有啟發。讀罷全書,除了倍加珍惜能舒舒服服地「在家生活」的日子,我更覺得自己獲得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苦難的勇氣。與君共勉。

相關焦點

  • 童年是像現在一樣的,上幼兒園一樣的生活
    這個暑期後將有一批小朋友要離開父母的守護,去到幼兒園中和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生活。 ,而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了。 童年是像現在一樣的,上幼兒園了一樣的生活 關於童年,小朋友們有自己的理解:
  •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題記生活的藝術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馬克·奧勒留《沉思錄》多數人嚮往良好的生活,卻只有少數人了解它的前提。如何了解呢?讀《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如果你讀過此書,並從中悟到一些人生的道路,那麼你將會為生活賦予一種全新的目光,重新審視和把握生活,增強行動力,獲得內心的愉悅與寧靜。人生最大的焦慮之一就是: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終點我們都有可能發現自己虛耗了生命。
  • 世界上真有「小人國」?就藏在中國雲南,像童話世界一樣
    中國的旅遊景點數不勝數,各個景點又有自己的特色,比如賦有春城之稱的昆明,四季氣候溫和,一直都跟春天一樣,特別適合旅遊。如果你要去雲南旅遊,這些景點必去,比如石林,翠湖,滇池,官渡古鎮,不過雲南還有一個很少有人知道的特殊景點,它就是小人國景區。
  • 人生第一次·上學|童年是像現在一樣的,上幼兒園一樣的生活
    這個暑期後將有一批小朋友要離開父母的守護,去到幼兒園中和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生活。大班的小朋友已是「小大人」模樣幼兒園為了緩解剛入學小朋友們的分離焦慮,叫來了大班的哥哥姐姐們陪伴這些帶著不安全感的弟弟妹妹們,兩年前他們也像小班的小朋友經歷過一樣的經歷,而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了。
  • 世界上最大的下水道「地下城」:生活6000餘人,像老鼠一樣求生
    當今世界,物慾橫流,越來越快的節奏讓我們有些吃不消,為此,我們經常抱怨工資低,上班累,並且會爆發出一些不想工作的想法,但是由於生活所迫,讓我們不得不向現實低頭。最終,我們還是選擇回歸工作,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其實,相比於很多人,我們已經算的上幸運的了,他們處在大城市之中,沒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更沒有立身之地。
  • 人生第一次·上學|童年是像現在一樣的,上幼兒園一樣的生活
    這個暑期後將有一批小朋友要離開父母的守護,去到幼兒園中和其他的小朋友學習、生活。,而這個階段他們已經有小大人的模樣了。童年是像現在一樣的,上幼兒園了一樣的生活關於童年,小朋友們有自己的理解:「童年是像現在一樣,上幼兒園一樣的生活」「童年是人長大後,然後回想小時候」
  • 畢業致辭|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畢業典禮上,老師們給畢業生上的「最後一課」備受關注。面對學生離開老師,老師總免不了囑咐幾句。而其中不少致辭,不只貼近生活,而且啟人深思。本期我們刊登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院長葉敬忠教授的畢業致辭。在同學們走上社會之際,葉教授提醒大家像一位普通人那樣去體驗社會,「記住人文與發展學院倡導的在社會發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視角,尤其是要嘗試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 如何像法國女人一樣浪漫的生活?
    其實,在法國女孩除了外出用餐,平時在家用餐時,吃的很健康,濃湯(是滴,不止我們喜歡,法國女孩也愛喝湯),烤麵包,吃蒸魚(蒸出來的食物,營養價值更高哦~),各種水果或製成的奶昔。搭配一點調味酒,這些健康食物不但保持了好身材,也造就了他們的好肌膚呢!
  • 像個孩子一樣,用純真和善良去對待這個混沌的世界
    我們的生活總是很擁擠,總是很忙碌,別把時間浪費在回首你已經失去的東西上,向前看吧,因為時光本就不會倒流。要相信,這個世界裡美好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心懷善意地去接納你身邊的一切吧,像個孩子一樣,用純真和善良去對待這個混沌的世界。
  • 梁靜茹歸來 像「上班族」一樣生活了七年
    又為何選擇在五月這個時間點發布新作?她,還好嗎?在記者會的第二天,新京報記者終於有機會與梁靜茹面對面坐了下來。面對新專輯名稱提出的疑問:「我好嗎?」她笑著回答:「我很好。」這七年在幹嗎?健身、買菜、追劇「時隔七年,終於帶著新專輯……」記者的第一個問題還未完全問出口,梁靜茹就不禁發笑:「所以大家就是要用這個開場白進行到底了,對不對?」
  • 像孩子一樣熱愛這個世界,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一個小孩
    可以專心做事,也能夠像小孩一樣摘花弄草不去愁煩歲月無聲,在沒有色彩的夜晚聽得見星星眨眼的聲音。不去慨嘆星夜漫長,人生苦短。這一生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熱愛一定能抵得過歲月漫長。我想做一個穩當的大人,也想做一個熱情的小孩。
  • 「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這些精彩的畢業致辭刷屏了!
    我們整理了幾所大學畢業典禮上的精彩致辭,哪些金句,初聽莞爾,細品淚目?「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6月23日,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2019屆畢業典禮舉行。葉敬忠院長的致辭,充滿浪漫的情懷和樸素的思想。「長長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話,淺淺地說。」
  • 當你工作累得像狗一樣,你養的狗卻在家閒得像人樣,誰在生活?
    網絡上曾經有個段子,你每天早出晚歸為了生活打拼累得像狗一樣,而你養的狗卻在你花重金買的房裡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悠閒日子,到底是誰在過著生活?人還是狗?攝影師Davide Luciano這組遊手好閒的動物手特寫和攝影師Sanwal Deen這組勤勞的人類雙手特寫無疑和這個段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 廣廈重慶一建:讓農民工過上像城市工人一樣的生活
    工地上的40多位農民工坐到一起,對生產安全、生活管理等方面提意見、講要求,而聽取意見的是廣廈重慶第一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工會主席等負責人。農民工吳鵬說:「我們在這裡不但受到尊重,還能當家做主,就像正式職工一樣。」  這個工地是廣廈重慶第一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個工程項目。
  • 王源《像小強一樣活著》,用歌聲為生活著色
    王源《像小強一樣活著》,用歌聲為生活著色 王源 用清澈嗓音重新演繹趙英俊是瀟灑哥 , 老師的作品《像小強一樣活著》,用歌聲為生活著色。
  • 貓咪趴在茶几上看電視,那畫面相當眼熟:像極了放假在家時的我
    有科學研究表明,寵物和主人在一起生活久了,會和主人越來越像。這裡的像既是指的外觀上,比如主人越來越胖貓咪也會越來越胖,而且性格上也會越來越像,甚至連一些行為習慣都會變得一樣。因此鏟屎官可得注重自己平時的言行舉止咯。
  • 參觀胡杏兒在香港的家,在家吃飯像野餐一樣,餐布還是一次性的
    參觀胡杏兒在香港的家,在家吃飯像野餐一樣,餐布還是一次性的胡杏兒成了內地最火的女演員,而且還是不少人心目當中的女神人物,名氣也是不斷的在飆升呢!家裡深色的餐桌直接搭配了一次性的桌布,這樣看起來很隨和,用著也是很方便,沒想到她在家吃飯也跟去吃野餐一樣呢。這一桌子美食才最吸睛,這都是胡杏兒親自動手做的,看著也很有食慾呢!陽光照進屋子,暖暖的看起來就非常的貼心。飄窗臺面直接擺放了特別柔軟舒適的布藝抱枕,這裡也成了貓咪的休息區,充滿了生機活力,特別清爽自然呢!
  • 赤腳走在沙灘上,踩著白色的浪花,像仙女一樣
    新的一天開始,海浪捲起美麗的花朵,泰國普吉島的海灘別墅,安迪躺在白色和柔軟的床上,這時,手機突然震動,歡樂頌嘀嘀五美麗的微信,我們相互通信的前夕事件。秋應吃這一小食,自然逃不過美食的誘惑;關菊的父母給女兒安排了相親。曲曉曉仍然過著自由的生活,並威脅要把高質量的青年介紹給關菊。
  • 女生給差評被罵「你長得像癩蛤蟆一樣」:這個世界不是誰弱誰有理
    「你長得像癩蛤蟆一樣」,「還點什麼外賣,去廁所抓shi吃」,在網上放出來的視頻裡,諸如此類的謾罵、言語羞辱,沒有一句不是讓人感到汙穢不堪,難以入耳的。但是那名外賣騎手卻在大庭廣眾之下,像潑婦罵街一樣對一個只是因為他的遲到給了差評的女生,進行辱罵。
  • 《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越來越笑不出來了,生活還是好現實
    #由宋佳、袁弘領銜主演,劉芸、塗松巖等主演的都市情感劇——《生活像陽光一樣燦爛》正在熱播中。此劇以一種輕鬆戲謔的誇張手法,來展現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向迷失在「生活」這個萬花筒中的人們伸出了窺探的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