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哲學家一樣生活》:無法改變世界,但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

2020-12-11 文眼看世界

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

——題記

生活的藝術更像是摔跤而不像是跳舞。

——馬克·奧勒留《沉思錄》

多數人嚮往良好的生活,卻只有少數人了解它的前提。如何了解呢?讀《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如果你讀過此書,並從中悟到一些人生的道路,那麼你將會為生活賦予一種全新的目光,重新審視和把握生活,增強行動力,獲得內心的愉悅與寧靜。

人生最大的焦慮之一就是: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在人生的終點我們都有可能發現自己虛耗了生命。而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一書中,作者威廉· 歐文教授運用斯多葛主義哲學深邃的心理探索與有效的實踐技巧,為我們描繪了新生命的路線圖。

幾千年來,世界改變了許多,但人類心靈的變化卻非常有限,今日人們飽受各種消極情感之苦,和前人面臨一樣的羞辱、悲傷、衰老,我們甚至比前人面臨更多的焦慮、誘惑、競爭,但我們仍然束手無策。斯多葛哲學是古羅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作為人類行為敏銳的觀察者,他們深諳世事以及人性之幽明,因此斯多葛哲學家們的實踐技巧和生活忠告對現代生活有著高度的適用性和神奇的指導性,其生活的藝術能讓我們減低焦慮,釋懷過去,把心力聚焦於生命中能夠控制的事務上;能讓我們更好地對付羞辱、悲傷、衰老,坦然地面對生命與誘惑。我們從馬可·奧勒留那裡學會取捨,從愛比克泰德那裡學會從有限的生活中獲得更大的滿足,當然,這種生活的藝術還能徹底治癒折磨現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對生活無休無止的不滿足感,讓我們的心歸於從容和安寧。

具體如何呢?哲學詩畫為你精選了部分,一起來深度學習。

1

所謂的好運和黴運

塞涅卡說,上帝並不是把一個好人造就成一個被溺愛壞了的寵兒。他要給他設置困難,考驗他,然後使他適宜於自己的使命。尤其我們經歷的逆境,只能算作是『訓練』,而且『我們所有人都為之顫慄的那些事情,都是有益於遭遇這種事情的人的。

而本書作者認為,黴運會打擊那些期待好運的人。這背後的含義就是:你越期待的事情,每次都會結果變得很糟糕。儘管我們努力試圖避免,但它們還是發生了,這時如果我們考慮過這些事情,就能減輕它們的影響。

能夠事先覺察劫難來臨的人,就能將它帶來的傷害掠走。

對此,古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說,如果不能夠認識到這一點,而總是在那裡設想我們始終都能夠享受我們所珍視的事情,就有可能發現,當這些事情離我們遠去時,我們就會遭受很大的痛苦。

我們人類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不知足;努力工作、得到我們想要的之後,我們會慣常地失去對所渴望事物的興趣。我們得到的並不是滿足的感覺,而是感到有些乏味,並且作為對這種乏味的反應,我們會繼而形成新的、更大的欲望。

對於這個問題,作者給出的解決方式是消極想像。進行消極想像的好處,在於能夠消除一無所有帶來的部分痛苦,因而使得那些一無所有的人不至於像不進行消極想像那樣悲慘,也就是說,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如果我們嘗試著做,就會像斯多葛派哲學家那樣,儘可能地遠離痛苦,獲得心靈的平和和快樂。

2

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區分我們每個個體生命意義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的歷程。

我們應該記在心裡的是,任何不能夠無限進行下去的人類活動,都必然有一個終結。如果你是宿命論支持者,你應該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無法改變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把自己現在的境遇和另外一種更佳的情況進行比較。

在《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中,斯多葛派哲學家告訴我們不應該沉溺過去,永遠都不要去想已經過去的事情。對於過去,我們沒有必要去沉浸於自己的錯誤或者失敗,因為這份經歷和經驗是屬於個人的一段深刻且獨特的事物。這是一種對於前期工作或者生活的一種必要反饋,而我們更重要的是應該反思自己以及分析原因,就像我們小時候知道把自己做錯的錯題整理成冊,那麼為什麼在面對自己的時候這種早就已經有過鍛鍊的能力就不再去積極使用了呢?

即便我們想回顧過去,也是一種反思式的。當我們反思過去,是為了吸取教訓,以便幫助我們努力構建更好的未來。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來到這個世界的起點,也無法逃離自己最終會面對的死亡,而我們人與人之間最不同的就是我們自己所認為的人生重點。每個人在這個社會都有著不同的職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選擇,不同的境遇,造就了不同的我們。

從斯多葛派哲學那裡,我們獲知一個真理,即我們可能無法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不被世界改變。斯多葛哲學家的過人之處正在於,他們不但是深刻的思想家,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實踐者。他們的實際生活正是這種不被世界改變的觀點的現實寫照。他們寧願住的很差,也不願跟隨那些權貴們吃喝玩樂,最終喪失掉人的自由本性和尊嚴。

3

折磨我們的往往是想像,而不是事實。

為何現在社會焦慮的人越來越多?現代人們焦慮的根源到底是什麼?那些不焦慮的人就一定過的很好很幸福嗎?關於這些問題,作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認為,現代人產生焦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總是在擔心自己幻想的事情會發生。

對此,一位網友就舉出了一個身邊的例子:

小A是一個「過度焦慮者」,他的朋友常常不得不因為朋友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去幫她梳理自己的想法以及進行長時間的傾聽和安撫。從小到別人的一個眼神或者一個舉動而認為對方對自己有什麼樣的感受或肢體反應,或者一個簡單的舞會邀請到了男伴,然後一直擔心對方會反悔以及擔心自己是不是影響到了別人的安排,大到擔心自己的未來不知道能夠去到哪裡,自己應該怎麼辦,如果別人不喜歡自己怎麼辦,或者自己的伴侶是不是在外面有了情人之類的種種在朋友的眼裡真的不算是事情的事。然而這些事情真的會困擾小A很久。小A自己也說,她焦慮了,甚至抑鬱了。

為何如此呢?因為她過分的去幻想了自己根本沒必要去浪費時間的部分,這個沒必要幻想的部分就是指在生活中我們自身根本無法控制的部分。

既然我們無法控制,無論我們怎麼去思考和想像,我們都無法想出個所以然來的。而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就已經啟動了我們大腦裡面的瞎想系統,就像在解數學題一樣,會大量使用我們的腦力,佔據思維空間和我們的專注度和意志力。思考無法控制的事情和解數學唯一不同的是,數學題是有答案的,只要通過邏輯推演,最終能得出一個答案或數值,而我們在思考無法控制的事情時,只是在進行自我消耗。

面對無法控制的事情,斯多葛派哲學認為最好的對策就是不要管它們,順其自然,該吃吃該喝喝。最好是把那些鬧心的往事像一陣風把落葉吹走一樣,什麼都沒有。之後,我們只需要把自己的精力和努力放在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的事物,比如自己的設定的目標,今天我要幹什麼,未來三年我要獲得什麼,等等這些既可以控制又切實可行的目標。

學會了這些,我們就能勇敢面對生活中的不幸和變故,讓自己快速地成長和成熟,直至塑造起一顆無比強大的少女心或少男心。面對社會的風雨,做到披荊斬浪,毫無所懼。

作者簡介——

威廉·B.歐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哲學博士,俄亥俄州萊特州立大學哲學教授。從純粹的哲學研究開始,後致力於哲學與其他學科的跨界研究。

著有《論欲望:為何人類欲其所欲》、《一記耳光:為什麼侮辱會造成傷害以及為什麼不應該》、《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等書。他擅於用通俗的語言講述深奧的哲理,雖是哲學讀物,卻沒有學究氣息,沒有空言大志,沒有玄思幻想,有的是簡潔、明晰與流暢。

《像哲學家一樣生活:斯多葛哲學的生活藝術》以簡明扼要、流暢易懂的方式介紹了斯多葛哲學的實踐應用,諸如:消極想像(預估能發生的最壞結果是什麼),控制的二分法(論變得無敵),宿命論(放下過去……以及現在),自我否定(論應對快樂的陰暗面),責任(論熱愛人類),社會關係(論與人交往),侮辱(論容忍奚落),悲傷(論用理性戰勝眼淚),憤怒(論戰勝反快樂),個人價值觀(論沽名釣譽),老年(論被趕到養老院),死亡(論良好生活的善終)等,對我們目前人們的心靈狀態,起到了很好的警醒和療救之作用。

哲學詩畫建議大家多看看此書,肯定會大有所獲。

相關焦點

  • 生活感悟:改變不了世界,就改變自己
    當然,並不是說想要為世界做點什麼,想要改變世界就是錯誤的想法,只是對絕大部分人而言,這個目標有些不現實罷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但絕不能被動地被這個世界而改變,這樣只會使我們淪為庸人,真正的自我改變, 應當是主動求變,主動根據外界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我,發掘新的機會,從而步步為營,一步登天!當我們將自己調整至最佳狀態之後,就會驚喜地發現,漸漸地,我竟然也擁有了改變別人、改變世界的能力。
  • 馬克思:哲學家們只顧解釋世界,但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改變世界!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卡爾·馬克思上面這句,是馬克思的經典名言之一,從某種意義上,他道出了哲學的部分本質和意義所在,即通過社會和個人的雙向同步努力,爭取改變這個世界,把這個世界建設的更好更美。但這裡卻有一個前提說明,即哲學的部分功能是解釋世界的,就必然會存在正確和謬誤之分,這點大家似乎都給嚴重的忽略了。
  • 你不能改變世界,那就改變自己。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世界
    鄰居答道:「其實你不用搬家,只要改變唱歌的聲音便可以。如果你不改變唱歌的聲音,就算你搬到東邊的樹林去,那裡的人也一樣會討厭你。」小鳥沮喪地回答:「可我的聲音是無法改變的呀!」鄰居說:「如果你不能改變世界,你就必須改變自己;如果你不能改變自己,那就改變世界。」
  • 生活處處是坎坷,改變不了世界就先改變自己
    人生就像一輛不知道終點在何處的旅途,在旅途中,我們會看到美好的事物,經歷很多的事情,遇到很多的人,同時我們也會在這些經歷中學到各項經驗,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去對世界生活環境,有一個自己的了解認知。在我們所有人還是少年之時不會見到在社會上的險惡黑暗、痛苦經歷,但是隨著每個人的年齡增長,我們都會發現,自己在社會上生活中可能會因為種種的小事,不同的困難,讓我們遇到各式各樣的麻煩。同時也讓我們面對生活之中,可以看到什麼叫個坎坷,什麼叫個痛苦,什麼叫個求而不得。
  • 哲學家尼採、海德格爾、薩特真的可以改變你的生活嗎?
    現在,讀者們可以在書架上找到有關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的《方法:古代智慧如何改變你的生活》(Aristotle’s Way: How Ancient Wisdom Can Change Your Life)、21世紀生存手冊《存在主義者的生存指南》(T
  •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我們無法改變父母,但可以改變自己
    對於每個人而言,原生家庭都是無法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在哪裡出生,無法選擇誰成為我們的父母。原生家庭像是一把雙刃劍,有人從中受益,有人備受折磨;有人一輩子帶著烙印生活,有人積極尋求改變。我在閱讀她極端的童年故事時,也開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每個人都會喜歡,它甚至比你聽說的還要好。」
  • 區塊鏈能像網際網路那樣改變世界?‖它有什麼能力去改變世界?
    說到改變世界,我第一反應想到就是網際網路,眾所周知,網際網路確實是一種顛覆性的技術力量,而且網際網路滲透進中國經濟的軀體,其衍生出的經濟新勢能不可估量,外溢出的新經濟價值無法數計。那麼網際網路是怎麼改變世界的呢?
  • 想要改變世界的人,只要做到賈伯斯語錄中這一點,就能改變世界!
    想要改變世界的人,對於很多人而言,可能感覺跟自己無關。其實並不是無關,只是自己沒有去這麼想過,所以註定一輩子無法改變世界。這個世界,真的很奇妙,只要敢想的人,並且努力的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還改變了世界。想要改變世界的人,可以說,對於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種痴心妄想,是做白日夢。但現實中依舊每天都有很多人在做。
  • 我可以改變世界
    ——莎士比亞失去了雙親的小女孩以她的樂觀和快樂感染身邊的人;一個被稱為「瘋子」的人改變了世界;一個相貌猙獰的巨人喜歡為孩子吹美夢。他們都以自己的方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如果可以,請讓孩子去讀一讀這些書,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屬於他們的收穫。
  • 窮人讀書改變生活?讀書的作用被低估了,可以讓你像獅子一樣睡覺
    家裡有礦的不在我討論範圍之內。中國還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不足一千塊。中國人口有十四億,其中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不足一千塊錢。在這種情況下,怎麼才能夠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窘迫呢?很多窮人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地學習,你要是好好學習就可以多賺錢,你就可以改變自己和家庭的生活。
  • 《平凡的世界》「坦然接受改變不了的事情」才是最好的選擇
    他們壓抑情感,忍受苦難,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以他們獨特的方式追逐著各自的幸福,讓我深切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坦然接受你改變不了的事情,才是最好的選擇。明白這個道理的孫少安和郝紅梅,都在改變不了的現實面前,學著坦然接納,然後積極的面對生活,努力的活出一個人樣,最後都找到那個愛自己的人,過的心滿意足。
  • 世界著名笑臉品牌Smiley+Beaba:「微笑可以改變生活與世界」
    在隨後的發展中,Smiley更多地與音樂世界打成一片,更是成為上世紀80年代舞曲風格音樂風靡全球的象徵。如今,Smiley已經成為世界上辨識度最高的logo,Smiley不只是一個圖標、品牌,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甚至是哲學理念。它的存在提醒人們微笑的力量是多麼巨大,一個簡單的微笑就能改變你的生活,感染身邊的無數人。
  • 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家
    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家發明的產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整個世界,因為這些發明讓我們記住了這些偉大發明家,下面讓我們一起回到那個時代細細領略。愛迪生是近100多年來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一生的發明共有兩千多項,擁有專利一千多項。塞繆爾·莫爾斯是一名享有盛譽的美國畫家、電報之父Morse最初的職業是位油漆工,1839年他發布了他的第一項發明"莫爾斯"碼。
  • 量子力學:意識可以改變客觀世界?
    試想一下,如果主人翁可以進行開門或不開門的動作,當他進行了開門動作的時候,另一個不開門動作的平行空間就相對坍縮消失了。       瀕死體驗,實際上是大腦中的量子信息所致。世界上可能存在著類似靈魂的東西,它在人生結束之後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個地方去了。
  • 你的一天改變世界:獲得幸福力的生活秘籍
    因為有位日本人教給他一個理念:你的一天可以改變世界。一位青年工人受旅行家的影響,每天用&34;審視自己,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最終人生得以豐富而充實。1. 改變自己,就是改變世界。這位青年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非常幸運又幸福。因為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不知道自己是誰。青年終於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這位青年從改變自己的那天起,也在改變著世界。故事中並沒有明確提及他改變了誰,改變了多少人,但我們可以想像的到。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做起;改變了自己,就是改變了世界。
  • 我們的世界被無形改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在過去幾千年的農耕時代,每個朝代幾乎都是在複製一樣,世界沒有根本上的改變,所有的發明創造也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為何世界從工業革命後短短300年內卻發生了幾千年都未發生的大變革?
  • 有哪些像電子支付一樣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些年,有哪些像電子支付一樣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當時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一個問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給我推送問題下的答案。當我點進去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人回答,零星的幾個回答也還只有不多的贊同。我把這個問題放入收藏夾,打算攢肥了看。
  • 講座|沈迦、劉平、何光滬:改變世界的衛斯理兄弟
    講座當天的鐘書閣第一本中文的衛斯理兄弟傳沈迦在分享會開始介紹了選擇將這本衛斯理傳記引入中國的原因。英文世界裡關於衛斯理的傳記不下十本,兄弟合傳這是第一本。 「我們有時候也感慨,這麼龐大的一個中文世界,擁有如此大人口基數大一個國家,我們對西方文明基礎素材的了解非常欠缺。」沈迦說。
  • 「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人可以改變,世界很簡單,人人能幸福
    當有個人告訴你「人是可以改變的,世界其實很簡單,人人都能夠獲得幸福」,你會不會覺得這真是一個荒誕的謬論?在讀《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以前,我也無法想像這三個點可以全部實現。可這本神奇的書卻向我展示了這三個點的可能性。
  • 環球人物雜誌專訪:王一博孤勇專注,純粹淡定,不被世界改變
    他以前說「既然選擇了摩託車,就默認了它可以傷害你」,這份豁達開朗,天地遼闊,灑脫寫意,真的是又孤獨又勇敢。「不被世界改變」,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像是個做好分內事就能實現的小願望,現在卻似乎需要你用你的全部去抵抗污衊、造謠、妒恨,才能保住一個完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