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有很多的駭人聽聞的中美、中德教育大比拼的文章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在文章中我們被說的一無是處,國外的月亮照耀著我們想要移民、希望移民的坎坷道路。可真像到底是什麼?這些對比能給我們多少幫助?為了能讓大家看到更真實的海外兒童早期教育真相,並幫助我們的家長去模仿、參考、學習,我們展開了全球範圍內的採訪行動。
關於美帝的快樂教育,一直是我們希望的、崇拜的,可這快樂的背後真的都只有玩嗎?
本文採訪對象:梅姐,一個7歲學齡童的母親,大學教師。曾在歐洲工作,美國訪學多年。
一、美國的孩子「沒有童年」,我們的孩子童年的太久
我們經常說美國的孩子沒有童年,這主要是指他們社會生存能力較強,除了身體之外,思維意識、社交能力都比較成熟,這和整個教育體制有關。孩子在幼兒園還與小花貓小兔子的故事和歌謠相伴,這是美國孩子在三歲前daycare階段時的陪伴。美國所有的學校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救能力,包括:遇到地震、火災、恐怖襲擊如何逃生,這樣的課程比國內的語文、數學、英語課都重要。
國內孩子的童年太久了,有的孩子十多歲基本生存能力還不具備,洗衣、掃地、做飯經驗值為0,這不僅僅是體制問題,而是很多中國父母對孩子愛的泛濫和過度,就導致我們在很多新聞中看到的中美孩子PK時,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
適合國情的建議:該放手就放手不等於不愛孩子,孩子自主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從父母的意識開始改變,能幹的自己幹,能自己穿衣的就堅決不幫忙、能自己吃飯的就堅決不餵飯,訓練的時間久了孩子自然自立了,不要讓你的愛成為你的害。
二、美帝的快樂教育,補習班也很多
孩子在課外普遍都有興趣班,但是體育運動類居多,不補數學語文等課程,在大家的意識中身體健康、掌握運動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事。美國家長也是下班晚,孩子就放在學校的收費託管班,如果家長經濟上有困難,可以申請減免,一般家長都很自覺。
在美國的學校裡,家長委員會很有權力的,學校行政是配合家長委員會的。比如發現某種教學媒介非常好,就做調研,開推介會,看家長是否大多數同意使用,然後家長委員會去尋找贊助,找公司投錢,在學校某一夜晚組織movie night,孩子和家長拿著地毯躺在地上看電影,家長委員會就賣爆米花和飲料等籌錢,總之不需要學校向上級申請撥款,自發完成,這在美國學校非常普遍。
家長委員會還開辦課外興趣班,美術,音樂,西班牙語,舞蹈了解市政等課程,請有資質的家長來教,象徵性地每節課收5美元。當時我就給兒子報了個婆羅門舞,那個家長老師是位在印度學習過舞蹈的美國人,教孩子每個舞蹈動作的寓意,結束匯報演出時孩子真的給了我驚喜,美國學校充分挖掘家長資源。
對比國內的補習班大家只注重教授孩子學習知識,識字,拼音,數學,計算,美帝孩子的補習班雖然很多,但是孩子都很樂意學國孩子在早期隨父母移民美帝,數學能力普遍要突出一些。
適合國情的建議:誰也逃不離國內的應試環境,不管上不上補習班,不管上多少補習班,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運動時間,保證孩子身體健康是一切的前提,拒絕近視、拒絕小胖墩、拒絕公主病……
三、想上好的幼兒園也拼爹拼媽
美帝的幼兒園(pre-school)沒有國內的公立私立一說,不納入義務教育的,大家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會選擇一個好的私立幼兒園,知識性的學習比較多,小朋友學習的內容也很多。所以跟國內相比不一樣的地方,國內要進入頂級幼兒園除了要經濟實力之外,有時候還需要動用社會關係。在美國想去好的幼兒園,花錢就行。
適合國情的建議:在國內公立幼兒園一般收費便宜,頂級的公立幼兒園孩子社會參與度、教學的思維模式、軟體實力、硬體實力都比較好、安全係數比較高,在父母有可能的前提下,把孩子送入更好的公立幼兒園,如果不行較好的私立幼兒園,實在不行就近法則方便接送的幼兒園。如果你拼不過別人,也不要抱怨,抱怨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健康快樂一般的幼兒園都能滿足,而在技能學習上一般幼兒園都能滿足,情感、信仰都需要靠父母自己完成。
四、別開玩笑了,怎麼可能沒作業
別開玩笑,美國的孩子也有很多作業。但是作業的方式跟我們不同,美國的父母不會嚴肅的強迫孩子寫作業。老師都是對於不寫作業的孩子不批評,對於寫作業的孩子有獎勵,孩子每天都會帶各種各樣小禮物回家,時間久了孩子的興趣和主動性自然而然就激發出來了。
符合國情的建議:國內的大環境如此,作業就是很多,孩子也不能當異類,在家庭小環境中父母更要做到孩子學習習慣的早期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