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是現在絕大部分家長對孩子教育上的觀點。每個有孩子的家庭,不管經濟狀況的高低,都會想方設法的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條件。無論孩子的文化課孩子興趣課,相信每個家庭都會是一筆很大的支出,做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不管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家長為什麼都願意把孩子送進補習班,是什麼樣的心理呢?無疑就是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促使他們拿出一些錢,自己不用受累,還能讓孩子取得好成績,從而給孩子報了補習班。當然,學習好的學生,對於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沒有什麼難處,他們就是利用暑假補習班再鞏固一下,好考去重點高中。對於他們來說,補習班是很有作用的。也有的父母因為要上班,沒時間照看孩子,加之暑假時間又長,只得將孩子送去補習班,讓補習班變成了「保姆」。對於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家長想讓他們利用暑假好好補補課,把成績提上來。所以給報了補習班。
每每快放假的時候,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廣告在學校門口聚集,家長之間也在討論著給孩子報什麼樣的補習班。
放假沒幾天,家長們都在忙著給孩子報補習班,或者走在接送孩子上補習班的路上。假期本來是讓孩子們休息、調整的時間,可如今假期對孩子們來說,只是空有其名,有的學生甚至害怕放假。
那麼,上補習班真的有用嗎?
其實這不僅要看補習班的水平,最重要的還是要看學生本身。
很多孩子很在意自己的成績,會主動學習,要求多學些知識,為了讓自己名列前茅,會主動提出上補習班;有的孩子為了多學些特長,給自身增加一道「護身符」,以後能更好的融入社會,融入集體,也會主動參加輔導班。
但也有些孩子本身不願意去上補習班,只是家長一廂情願的強迫孩子去上,就會造成孩子的牴觸心理,甚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
所以,做家長的不要只以自己的意願代替孩子做選擇,我們應當正確對待課外輔導,因人、因需而異,切忌盲目跟風。
我們首先要重視孩子的校內學習,通過與老師充分交流,全面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理智的考慮孩子是否需要課外輔導,然後再選擇合適的輔導方式和輔導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