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班越來越多,上補習班對提高孩子學習成績有沒有幫助
對社會上辦的補習班誰去管?管到什程度?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顯得管理乏力。有的地方對社會辦補習班不是明令禁止,只是說取消無辦學資質的補習班,嚴禁亂辦、補習班,換句話說,對有辦學資質的,辦補習班還是允許的。什麼叫資質?在沒有明確質與量界定的情況下,錢與酒就是資質,兩項齊了,發一張辦學證給你,就資質了。有的地方的教育部門一方面嚴禁老師補課,他們卻辦起少年宮,開設各類興趣班,其中也不乏文化課輔導班。還有對網絡在線輔導平臺監管力度不夠,許多一線教師在這樣的平臺上當輔導員。也有的乾脆租用帶寬,自己辦網站搞輔導班。
第二、只針對教師的禁補令,壯大了社會補習班的規模。老師被舉報補課,一般都會受到組織上的嚴肅處分,這對教師補課的現象的確起到某種震懾作用,對規範行風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而社會上的補習班敏銳地感覺到這是他們規模發展的天賜良機。於是,他們一方面擴大辦學規模,另一方面派出專門調查人員,搜集一線教師的補課情報,一旦踩實,就以家長或附近居民的身份舉報。其險惡用心智商只有90%的人都明白。客觀地說,家長找到老師去為自己孩子輔習,一般是不會舉報的。而我們老師的冒號們就是惴著明白裝糊塗。
第三、有市場剛性需求。現在人們兜裡有錢了,都捨得在孩子身上投資教育,生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孩子文化課存在短板,家長又沒能力輔導,就想請專業人員給補一補。明智的家長開始認識到,孩子將來的發展不僅僅是拼文化課的成績,更拼個人的素質,素質的提高光靠學校教育是絕對做不到,因此,各類興趣班就必然會紅火起來。家長的跟風心理也助推了輔導班的發展壯大。我望你家孩子在補,我不補怎麼行?他家孩子報了3個補習班,我得報4個超過他。跟風不止,補風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