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熱條辨八條

2021-02-22 一日一方


中熱條辨八條

來源:《六因條辨》

作者:陸子賢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導言:近日全國大多處於高溫狀態,戶外活動時有中暑發生,固選此篇供業內人士學習。篇內只介紹了症辯和治則,並沒有具體的處方和劑量,有經驗的中醫應該知道如何使用。一般讀者不要因此責難!——散人


中熱條辨第一

屬性:中熱卒然昏倒,人事不知,口角流涎,目閉手撤, 此熱冒心神,陰不上承。宜用大蒜數枚,打爛取汁, 和醋灌之,並移置涼處,即蘇。宜用洋參、麥冬、蓮 子、竹葉、鮮菖蒲、遠志、黃連、益元散等味,清心安神也。凡夏暑炎蒸,經營擔荷,僕僕長途,赤日傍午,曝烈莆酷遏,卒然昏倒,不知人事,目閉手撒者,此不可即以涼水灌之,恐致熱氣攻心而死。宜用大蒜數枚,打爛取汁,和醋灌下,再移置涼處,以手掬道上熱土,圍於臍之四旁,令人溺尿於臍中即蘇。蘇後宜清心安神,將洋參,麥、連、菖、遠、黃連、竹葉、益元散,服之神清即愈。 

中熱條辨第二

屬性:中熱卒倒,語言不清,心神恍惚,此(內經)所謂煎厥。宜用天王補心丹加龍齒、牡蠣,鎮神撮陰也。 

凡暑熱之際,忽然昏倒,語言不清,心神恍惚,狀如中風,正《內經》煩勞則張,精絕闢積於夏,令人煎厥之謂。宜用補心丹清心,合龍齒、牡蠣鎮神,不致內閉外脫,庶幾可望有成。 


中熱條辨第三

屬性:中熱脈大身熱,口渴汗多,此熱傷元氣。宜用人參白虎湯 (1),甘寒養正也。凡身雖大熟,而不惡熟 口渴汗多,脈形洪大,此東垣所謂脈虛身熱為傷暑也。用白虎湯之石膏 知母清胃熱參、甘、梗米養胃津,則不致燔灼傷陰矣。 

中熱條辨第四

屬性:中熱後,神雖清,而懶言倦臥,朝涼暮熱,夜則 譫語,此熱留膽中,營熱被灼。宜用清骨散加鮮菖蒲、廣鬱金、益元散等味,清營卻熱也。 

中熱之後,倦臥懶言,乃病退之象;但朝涼暮熱,夜則譫妄,是餘熱逗留,營絡被灼。故用清骨散,清營卻熱,兼菖蒲,鬱金,益元散,宜竅除邪,庶為合法。 (1)人參白虎湯:(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原作,白虎加人參湯 

中熱條辨第五

屬性:

中熱後,舌繹芒刺,腐點如疳,寢則譫語,醒則神清,此熱毒蘊結,營絡末清。宜用導赤散加犀角、綠豆殼、人中白、鮮菖蒲、辰砂、燈草等味,清營解毒也。 

此條與前條相似,惟兼舌繹腐疳芒刺,乃餘熱化毒,蘊結心炮。故用導赤散加犀角,燈草,綠豆殼、人中白,菖蒲,辰砂清心解毒,勿致熱毒蔓延,變生腐蝕之累為妙。 

中熱條辨第六

屬性:中熱神清,能食便閉,目瞑不寐,而多驚惕,此熱留膽絡,營衛失度。,宜用秫米半夏湯加羚角、丹皮、薑汁炒棗仁、酒浸鬱李仁、豬膽皮、龍齒、蒺藜等味,清膽熱而下肝系也。 

能食神清,病退之象。溺赤便閉,目懼驚惕,乃熱延膽絡,肝系橫急。《靈樞》所謂:衛氣行陽二十五度,行陰赤二十五度,一日一夜周於一身。又云:衛氣行陽則寤,行陰則寢。乃但行於陽,則陽添盛,而不得入於陰,則陰氣衰,故寤而不寐,目瞑驚惕不寧;因膽熱肝橫,胃失衝和,營衛失度,仿(內經)秫米半夏和胃氣之升降,棗仁、鬱李、龍齒,下肝系以鎮驚,羚角、豬膽、丹皮,清膽熱而洩火風為妙。 

中熱條辨第七

屬性:中熱汗大洩,口大渴,身大熱,氣喘神倦,脈虛且大,並不鼓指,此熱傷氣分,陽不戀陽。宜用人參、黃祗、白朮、麥冬、五味、地骨皮、甘草、生地、牡蠣,白芍等蛛,甘溫除熱也。汗多口渴,身熱氣喘,神倦脈大,既非外感之形,又無內傷之象,顯系熱傷氣分,陰乏戀交,陽遂上冒。仿東垣甘溫能除大熱,故用人參、黃祗、白朮、甘草甘溫益氣,生地、牡蠣、五味,白芍鹹寒固陰,俾陰陽交固,而大命回於頃刻焉。 


中熱條辨第八

屬性:中熱汗大出,口大渴,心中惡熱,肢冷脈微,神疲倦臥,時或煩躁,此因熱傷陽,陰失交戀,氣脫之候將至。宜用十四味大建中湯,護陽攝陰也。上條脫證未現,此條脫形既著,做肢冷脈微,若更煩躁,是立危矣。故用十全大補加附子、麥冬、蓯蓉;陰陽並補,庶幾摳紐復續,而轉危為安也。 

相關焦點

  • 「條辨」體例之書重現江湖
    導讀:「條辨」這種體例,在古代的醫學著作中已是常見之法,方有執的《傷寒論條辨》、吳鞠通的《溫病條辨》、楊濬的《傷寒溫疫條辨》、薛雪的《溼熱條辨》、陳葆善的《白喉條辨》等當屬此例,就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說來也屬此類。
  • 論《溫病條辨》的學術淵源
    《素問·熱論》中更詳述了溫病的症狀及治療原則。《溫病條辨》中首先節選《內經》中有關溫病條文十九條,列於書前,並逐條加以注釋,發揮自己的見解,以此作為「原病篇」,用以說明他「考之內經,參以心得」之意。同時,全文處處本《內經》立論,理法方藥都遵循《內經》之旨。如銀翹散方論中說:「本文謹遵《內經》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甘;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佐以甘苦,之訓」等等。
  • 【古籍】傷寒瘟疫條辨
    楊氏認為傷寒與溫疫「唯初病解表前一節治法,大有天淵之別」,指出辛涼宣透為治溫疫的重要方法,實是「推廣河間雙解、三黃之意」(《傷寒瘟疫條辨•兩感辨》),他說:「河間雙解散、三黃石膏湯俱用麻黃,仍是牽引叔和伏寒暴寒舊說。
  • 《溫病條辨》中的一方,是表裡雙解,肺感寒燥的通劑
    是臨床各科辨證的基礎,為辨證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適用於內傷雜病的辨證。中醫學的辨證方法雖然多種多樣,各有特點,但最後大都落實在臟腑的病變上,也即證候的定位是辨證內容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例如,八綱辨證是辨證的綱領,但八綱辨證只是分析、歸納各種證候的類別、部位、性質、正邪盛衰等關係的綱領。如果要進一步分析疾病的具體病理變化,就必須落實到臟腑上來,用臟腑辨證的方法才能解決。
  • 張仲景辨陽明腑實八法
    辨腑實證是否已成的要點為大便難、大便硬或燥屎內結,但臨床不可過於機械。筆者現將《傷寒論》中辨陽明腑實已成的八種辨證方法總結如下。濈然汗出陽明病身大熱、汗大出,為病在陽明之經,如出現手足濈然汗出或濈然微汗出,則是病在陽明之腑而大便已硬之徵。故《傷寒論》213條原文說「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
  • 溫病條辨 卷六·解兒難
    [卷六·解兒難] 俗傳兒科為純陽辨  古稱小兒純陽,此丹灶家言,謂其未曾破身耳,非盛陽之謂。小兒稚陽未充,稚陰未長者也。  男子生於七,成於八;故八月生乳牙,少有知識;八歲換食牙,漸開智能;十六而精通,可以有子;三八二十四歲真牙生(俗謂盡根牙)而精足,筋骨堅強,可以任事,蓋陰氣長而陽亦充矣。
  • 論八綱辨證
    張景嶽在《景嶽全書•傳忠錄》中指出:「陰陽為醫道之綱領」,「凡診病施治,必須先審陰陽」;又曰:「六變者,表、裡、寒、熱、虛、實也,是即醫中之關鍵,明此六者,萬病皆指諸掌矣」;「明此六變,明此陰陽,則天下之病,固不能出此八者。」可見,張景嶽已經非常明確的指出了臨床辨八綱的重要性。
  • 深度解析29條兼論28條
    方證是六經八綱辨證的繼續,亦即辨證的尖端,中醫治病有無療效,其主要關鍵就是在於方證是否辨的正確。方藥的適應證,即簡稱之為方證,某方的適應證,即稱之為某方證,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葛根湯證、大青龍湯證、柴胡湯證、白虎湯證等等。
  • 家訪八條!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看這裡
    跟隨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八條要求。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一、健全工作制度。中小學校要建立「校長帶頭、中層示範、班主任為主體、全員參與」的家訪工作機制。結合全員育人導師制建設,推動非班主任教師對所聯繫學生和所任教學科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家訪。
  • 《溫病條辨》清絡飲|預防暑病可代茶飲
    李用梓說:「暑之為氣,在天為熱,在地為火,……故暑者,相火行令也。"吳鞠通亦說:「暑亦溫之類,暑自溫而來」。所以,暑為夏季的主氣,屬溫熱或火熱的範疇,凡夏天感受暑邪而發生的多種疾病,統稱為暑病。正如《素問·熱論》所說的「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因此,前人亦有「暑本夏月之熱病」的說法。
  • 《病機十九條》中屬「火、熱」的病機和病症該如何理解?
    在《素問·至真要大論》中,論述屬熱的有四條,分別為「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諸腹脹大,皆屬於熱」,「諸轉反戾,水液混濁,皆屬於熱」;「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等。所以本條一般見於因嗜酒肥甘,溼熱鬱結於中,而致腹滿的病症。李東垣則主以中滿分消丸,苦降、辛通、滲利並舉,其脹即消。然《素問·異法方宜論》中云:「脘寒生滿病」則不屬此例。所以因熱而脹僅是各種腹脹原因的一種,尚不能概括全面。
  •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
    從江氏的《表裡虛實寒熱辨》之文,還可看出當時的提法,只是陰陽稱綱,然表裡虛實寒熱猶未被提到綱的高度。江氏說:「凡人之病,不外乎陰陽。而陰陽之分,總不離乎表裡、虛實、寒熱六字盡之。夫裡為陰,表為陽,虛為陰,實為陽,寒為陰,熱為陽,良醫之救人,不過辨此陰陽而已;庸醫之殺人,不過錯認此陰陽而已。」他的說法和張景嶽的「兩綱」、「六變」的主張基本相似。可以說,這是八綱辨證體系形成前的雛形階段。
  • 省教育廳出臺「家訪八條」
    省教育廳出臺「家訪八條」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2 星期六     早報12月11日訊 每名學生兩年內至少接受一次實地家訪;班主任每學期要採用電話或網絡的方式主動溝通每位學生的家長至少
  • 病 機 解 讀 19 條
    因此,在中國文化中十九是一個重要的數。清代吳鞠通的《溫病條辨》的理論是以五運六氣為基礎的,其中原病之始引《內經》,也十九條。(一)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把這條作為第一條非常有意義,肝主木,主春生之氣,主一切的開始。風又是百病之長始,「掉」就是指來回搖擺,「眩」就是頭暈目眩,「風」性輕搖,善行數變。
  • 山東省制定發布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11日訊 記者從山東省教育廳官網了解到,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推進教師踐行教書育人使命,強化一線學生工作,省教育廳研究制定了《山東省中小學家訪八條要求》(以下簡稱《家訪八條要求》)。
  • 《溫病條辨》清絡飲|預防暑病可代茶飲,這個夏天共同學習!
    李用梓說:「暑之為氣,在天為熱,在地為火,……故暑者,相火行令也。"吳鞠通亦說:「暑亦溫之類,暑自溫而來」。所以,暑為夏季的主氣,屬溫熱或火熱的範疇,凡夏天感受暑邪而發生的多種疾病,統稱為暑病。正如《素問·熱論》所說的「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因此,前人亦有「暑本夏月之熱病」的說法。
  • 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萬能八條
    【導讀】華圖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網同步內蒙古華圖發布: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萬能八條,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考試交流,政策解讀,備考資料下載請加【2020內蒙古公務員考試交流群匯總】,更多資訊請關注內蒙古華圖微信公眾號(nmghuatu),內蒙古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471-3248222.
  • 八條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
    >八條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2007-10-14 17:28:10出處:網際網路作者:佚名>八條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  文章中的八條提示希望能給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在生活中照料孩子時有所幫助。
  • 【古籍】傷寒尚論辨似
    這種正虛與陽虛、邪實與陰虛合論的方法,雖有所偏頗,但用來揭示其主要病機,在臨床中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二、注重臨床注釋闡幽發微高氏還從臨床辨證出發來注釋《傷寒論》,內容有三。(一)從體質因素方面注釋高氏認為傷寒發病的因素,除因感染不同的外邪外,與患者體質有很大關係。如277條「自利不渴者,屬太陰,以其髒有寒故也,宜溫之,宜服四逆輩。」
  • MRI圖像中可以看到的八條顱神經
    中文口訣: 一嗅二視三動眼,四車五叉六外展,七面八聽九舌咽,迷副舌下十二全。Feel Virgin Girl's Vagina And Hymen 腦神經的功能(S=Sensory, M=motor, B=both): Some Say Marry Money But My Brother Says Big Breasts Matter More 用首字母用來記12條腦神經的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