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2006年,商業化OLED超高清屏橫空出世,它因暫時無法超越的技術高點被稱為「夢幻顯示」。中國雖在傳統LCD顯示領域和韓國呈現雙雄對峙之勢,但在OLED領域,韓國卻一直是一騎絕塵。
韓國之所以能在OLED領域如此強勢,離不開它本土的兩大面板巨頭——三星和LG。在市場上,三星佔據了以智慧型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等為主的小屏OLED市場的大幅江山,LG Display則在以彩電為主的大屏OLED市場稱王(根據IHS統計2019年三星、LG分別壟斷了全世界OLED出貨量的9成以上)。
在技術上,主流的OLED技術路線更是被三星的低溫多晶矽技術(LTPS)所徹底壟斷,不論是技術標準的制定、核心技術專利、還是關鍵製程設備及先進位造工藝,甚至核心原材料,全都控制在三星手裡。可以說,自OLED誕生之日起,三星就擁有了該領域的絕對話語權。
在三星叱吒風雲的同時,地球另一面,斯坦福良好的學術環境下,一個年輕人,總是有一些奇思妙想:為什麼所有的顯示屏都是方方正正?大屏幕是否可以變得像紙一樣薄?甚至可以捲起來隨身攜帶?現在手機和平板都是小屏變大屏,有沒有技術同時實現大屏變小屏?
他就是柔宇創始人、CEO劉自鴻博士。
這些幻想,始終在劉自鴻的意識中縈繞,並成了他博士學位的研究方向。在此期間,他完成了底層半導體顯示技術在柔性襯底材料下的基礎研究。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值得投入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去做的探索,而這,也是他創辦柔宇科技的初衷。
換道超車,從天馬行空到美夢成真
IBM用廉價PC幹掉了昂貴的UNIX小型機,蘋果用智慧型手機終結功能機時代,Space X用可回收火箭讓俄羅斯的商業衛星發射訂單銳減……太多的例子告訴劉自鴻,想要彎道超車,就只有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於是,劉自鴻最開始就為柔宇科技確定了一條與三星完全相反的OLED方向:超低溫非矽製程集成技術(ULT-NSSP),這是一條從材料體系到工藝路線都和三星完全不同的全新技術路線,堪稱繼CRT 到LCD,從LCD到OLED之後的第三次技術大變革。
從此,全球全柔性顯示技術領域形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大派系:三星系和柔宇系。
在三星技術環境下,其製造工藝必須將多晶矽材料加熱到400℃以上,而柔宇技術採用非矽材料,其製造工藝所需的溫度,比多晶矽材料工藝需要溫度要低200到300℃。別小看這低下來的200℃,它讓柔宇工藝流程對所需要的環境要求大為降低,LTPS高溫條件下出現的材料和工藝的不穩定性迎刃而解。
據專業人士介紹,單純和三星相比,柔宇科技製程工藝中所需的曝光顯影層數大為減少,還去除了高溫脫氫、離子注入、雷射結晶等複雜工序,極大地優化了生產工藝,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縮短了生產周期,提高了生產良品率。業界有說法,柔宇的全柔性面板良品率在2019年就達到傳統OLED硬屏水平,並遠遠領先於包括三星等LTPS路線的全柔性屏良率。
此外,LTPS體系下的OLED全柔性屏只能實現一定角度的彎折,不耐磨,柔宇生產的全柔性屏能夠像玻璃紙或者塑料薄膜一樣被反覆彎折數十萬次,在彎折度和耐磨度上遠超前者。
六大領域全面開花「柔性星球」逐步落地
柔宇科技在實現從0到1自主技術研發後,柔宇也開始了從1到N的產業應用過程。柔宇依託ULT-NSSP技術、智能力學仿真技術、柔性集成電路技術等,為不同行業帶來了新技術的應用可能,也帶來的新的發展動能,如今柔宇已經形成了智能移動終端、智能交通、文娛傳媒、運動時尚、智能家居和辦公教育六大業務布局。
在智能移動終端領域,柔宇在2018年發布了全球首款摺疊屏手機FlexPai,開創了摺疊屏手機這一全新的品類。在今年的9月,又發布了新一代摺疊屏手機FlexPai 2,搭載了柔宇自主研發生產的蟬翼3代全柔性屏,已可做到無摺痕,擁有類鏡面平整度,同時可彎折次數達到了180萬次,耐用性大幅提升。鉸鏈、waterOS也進行了大幅的提升,相比於市場上動輒1.5萬元左右的價格,柔宇憑藉其屏幕成本優勢,將價格做到了9988元,成為市場上唯一一款萬元以下5G摺疊屏手機。產品上市後,京東平臺一度預約達到了近30萬臺。
近兩年,柔宇與空客、LV、豐田、中興通訊、格力、中國移動、順豐等500餘家國際級大客戶的合作都取得了重大進展。
回望過去,世界頂級客戶在全柔性顯示應用領域的市場培育與孵化本應是老牌顯示及半導體巨頭該幹的事情,在三星領先顯示領域十餘年後,這項工作卻被中國技術創業公司柔宇科技所完成。
而更讓人興奮的是,柔性顯示正在迎來機遇風口。
隨著5G、AI、IoT技術的發展,人機互動埠需求增大,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2020年全球柔性OLED產值規模將達3500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可突破2萬億。顯然,作為柔性顯示技術的引領者,大規模量產的先行者,柔宇將在這一廣闊市場中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