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豆芽育兒記
不知道寶媽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寶寶還在睡覺,不知道怎麼四肢突然抖動,很多寶媽以為寶寶這是在做噩夢,但其實這是寶寶的一種反應——驚跳反應。
張敏是一位新手媽媽,寶寶現在只有1個月大,平時寶寶吃了睡特別聽話,可最近張敏發現寶寶睡覺的時候,身體總是不自主的抖動,尤其是寶寶的四肢。
不知情況的張敏以為寶寶這是做了噩夢,於是就著急安撫寶寶,可沒想到安撫寶寶不成,反而還弄得寶寶「哇哇」大哭。
事後張敏經過經過一番查找詢問,這才發現寶寶這根本不是什麼做噩夢,這只是新生兒寶寶的一種反應——驚跳反應。
這是與新生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有關,寶寶出生沒多久,興奮抑制的過程還需要完善,因此寶寶在受到刺激之後會發出一些應激反應。
比如當寶寶處於淺眠的時候,突然出現一陣響動,寶寶受到聲音的刺激,一時間無法像大人一樣在大腦皮層做出集中定位,反而會將刺激傳遞給四肢肌肉神經纖維,因此寶寶就會不由自主地抖動四肢。
當寶媽發現寶寶有驚跳反應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用手輕按寶寶抖動的四肢,這樣寶寶就可以不再抖動,繼續睡覺啦!
另外,寶寶的驚跳反應持續不會很長時間,一般在寶寶3、4個月大的時候就會消失,但當寶寶頻繁出現驚跳反應的時候,寶媽也不能大意,可以考慮是否是以下兩個原因。
1. 寶寶缺鈣
寶寶在缺鈣的時候,神經肌肉會變得非常興奮,這也就容易出現驚跳反應。如果寶媽發現寶寶頻繁驚跳就應該考慮寶寶是否缺鈣。
解決方法:這時候建議寶媽帶著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缺鈣,根據醫生醫囑給寶寶補充食魚肝油等,日常生活中,寶媽應多帶著寶寶曬太陽,這樣可以補充維生素D 促進鈣的吸收。
另外,體型比較胖的寶寶比體型比較瘦弱的寶寶更容易缺鈣,胖寶寶的寶媽應該多注意一下。
2. 寶寶缺乏安全感
當寶媽發現寶寶寶寶除了頻繁驚跳,睡覺的時候還總是驚醒哭鬧,這很有可能是寶寶缺乏安全感導致的。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一直子宮被包裹著,非常有安全感,可當寶寶出生之後,就失去了這一層保護,寶寶就會變的缺乏安全感,尤其當寶寶伸出四肢的時候,無法感受到媽媽,就會被嚇一跳。
解決方法:當寶寶頻繁驚跳的時候,寶媽需要考慮是否應該給寶寶用包被包裹一下,模擬一下子宮的環境,讓寶寶重拾安全感。
我們在給寶寶包裹的時候,一定要記住「上緊下松」,這是為了避免寶寶活動時將包被上移,影響寶寶呼吸,也是能讓寶寶雙腿可以自由活動。
另外,睡袋、搖籃等寶媽可以考慮一下,這些都可以提升寶寶安全感,給寶寶提供一個溫暖舒適的睡眠環境。
雖然驚跳反應屬於正常情況,但當寶寶已經五個月大了,還頻繁出現驚跳反應,四肢頻繁抖動,甚至還會出現雙眼凝視震顫、呼吸不規律、面部肌肉抽動,皮膚泛青紫色等異樣,這時候寶媽就需要趕快帶著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今日話題:你家的寶寶是否頻繁出現驚跳反應?
關注小豆芽,小豆芽幫你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