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孩子繪畫不單是塗鴉,看懂孩子的畫,發現孩子內心世界

2020-09-17 鵬爸育兒經

文/鵬爸育兒經

當孩子到了某個年紀之後,就會突然對繪畫萌生起興趣。從那時起,整個家就成了孩子最大的畫板,家裡的白牆、桌面、甚至是媽媽的化妝品,一樣都不能「倖存」。

當孩子展現出了這種特點之後,有的父母會讓孩子隨便畫畫,有的父母則會給孩子報興趣班專門培養。父母會稱讚孩子畫畫好看,但是極少有父母能夠知道畫面中隱藏著的孩子的內心。

5歲孩子畫蛇獲獎,父母不可放心

小米是個5歲的小女孩,她的父母發現孩子很喜歡畫畫,而且還很有天賦,就給孩子報名了一個繪畫興趣班。上了繪畫班之後,小米更是喜歡畫畫了,每天都要畫好幾幅畫。

小米的天賦和作品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經常被老師稱讚,小米的父母非常高興。在老師的建議之下,小米參加了一些小型的繪畫比賽,都獲得了一些不錯的名次。

後來小米參加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比賽,並且一舉拿下了第一名,小米的父母都為她感到驕傲。小米興衝衝地把獲獎的畫拿給媽媽看,媽媽一看臉色就變了。原來上面畫的是一條蛇。

媽媽連忙帶著小米去看了心理醫生,在醫生的詢問和引導之下,小米漸漸說出自己被欺負的事情。醫生誇讚媽媽,還好發現得及時,沒有過度影響到孩子的心理。

孩子畫畫顏色反應性格

1.紅色

孩子畫畫時很喜歡用紅色代表著孩子正在健康地成長著,積極向上,渴望表達。不過喜歡紅色的孩子偶爾情緒會有些不穩定。

2.綠色

提到綠色就會讓人首先聯想起大自然,綠色是一種很清新溫和的顏色。喜歡用綠色的孩子性格溫和平穩,內向外向兼備,或者是正在進行性格過渡。

3.黑色

經常用黑色的孩子證明他們內心潛藏著某種恐懼,或者是受到了壓抑。父母要及時了解孩子的內心,並且對孩子做出開導。

孩子畫畫藏著的小秘密

1.家庭關係和地位

相信不少孩子都被問過一個問題「你喜歡爸爸還是喜歡媽媽」,不同的孩子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如果父母想要知道孩子心中的真實想法,其實還可以換一種方式。父母可以讓孩子畫「一家人」,孩子畫畫的順序就代表著家庭成員親密度的順序,孩子越是依賴那個人,就會越先畫那個人。家庭成員所佔的大小,代表著孩子眼中成員的地位。

2.對父母的愛

孩子的認知能力普遍都是比較低的,所以孩子畫畫的素材都是非常有限的,都是孩子經常接觸的人或物,有著固定的模特。比如孩子喜歡畫媽媽,就代表著孩子很喜歡媽媽,畫中人物的具體程度側面反映出了孩子愛的程度。

一個人除了穿衣服長頭髮以外,還會帶著很多的配飾,比如帽子、項鍊、手錶、包包……孩子畫畫的細節越多,就代表著孩子對於一個人觀察的越仔細,表達的情感也就越仔細。

3.線條的粗細

孩子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有意識地去控制畫筆的輕重了,一些性格謹慎安靜的孩子,畫出來的線條都是比較纖細,顏色較淺的。如果一個孩子的線條非常順暢果斷,證明孩子的性格比較外向,在畫畫的時候也是非常快樂而享受的。

4.畫畫的位置

一般來說孩子們都會更喜歡把畫畫在一張紙的正中央,年紀較低的孩子不注重畫的是什麼,更加注重把紙張填滿。如果孩子平時喜歡把畫畫在紙張的角落,或是過於靠上和靠下的位置,就證明孩子心裡可能已經出現了某種問題。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平時喜歡畫什麼?在下方評論留言分享出你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小瞧孩子的畫?學點「繪畫心理學」,幫你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同事A的話不假,但是孩子從小喜歡塗鴉和繪畫,家長支持並不僅僅只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繪畫興趣與能力,而是因為孩子的繪畫中藏著秘密。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繪畫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畫是父母的必修課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喜歡拿著能夠畫出痕跡的物品來進行塗鴉,他們只要手裡有東西,就會畫啊畫啊,這是小孩子天生對世界的好奇的外在表現之一。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這一好奇心與表現,因為孩子的內心世界通常就會從這些簡單的塗鴉與繪畫中表現出來。
  • 5分鐘看懂兒童畫,讀懂孩子的心理!
    首先,每個寶寶都會至少經歷一次"塗鴉敏感期",在他們認知世界的過程中,一開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語言系統,然而出於對世界的好奇,和表達自己的渴望,便把周邊的事物和塗鴉建立起聯繫,以塗鴉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 畢卡索說,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保護孩子的繪畫天賦從塗鴉開始
    有意識的將自己所畫的形象與實物之間的相關連,希望通過繪畫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而塗鴉繪畫也被稱為孩子的第二語言,在孩子表達不清完整意思時,能夠通過塗鴉來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在兒童心理學的治療裡面,諮詢師就會通過孩子的畫來分析孩子的心理活動。比如,孩子在難過時可能會在塗鴉時畫一張流淚的臉,或者用筆尖用力亂塗亂寫;而高興時可能會通過吹泡泡、小人跳舞來表達,這些看似奇怪的塗鴉作品,其實就是孩子想要告訴父母的心聲。
  • 「塗鴉」是兒童繪畫的開始,你的指責可能會打破孩子對美的感受
    現在我們去她家,看見的不再是自信塗抹色彩的童童了,而是變得小心翼翼,不喜歡畫畫的頑皮孩子。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你的指責可能會打破孩子對美的感受。家長看著孩子用一堆雜亂的色彩或線條完成的塗鴉,他們的評判會是"這不是一幅畫",然後阻止孩子進行塗鴉創作,孩子的內心會產生不自信和自我懷疑,他們的繪畫興趣也遭受打擊,然後就失去對的興趣。
  • 繪畫,孩子最好的「語言」 |塗鴉|油畫棒|畫板|畫畫|繪畫_網易親子
    繪畫能使孩子左右大腦一起開工,不斷用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將生活經驗融入畫中。孩子還不能用豐富語言表達內心世界時,可以通過繪畫形式將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呈現出來。孩子的繪畫能力發展軌跡由他們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所決定。
  • 孤獨症孩子繪畫僅僅是塗鴉?那是你不懂「來自星星的孩子」
    小羽媽媽那時候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感覺到腹痛,當小羽爸爸送媽媽到醫院時,他們被告知孩子可能早產,就這樣,小羽還未足月,就來到了這個世界。3歲時,媽媽發現小羽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些不一樣。和小羽差不多大年紀的孩子都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玩遊戲,但是小羽卻喜歡長時間的一個人獨處。
  • 如何通過繪畫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通過畫畫來發洩內心的憤怒、悲傷或者不滿,從而放鬆和調節心情,達到心理平衡。那麼,毫無繪畫基礎的家長該如何通過畫面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呢?這裡分享幾個兒童畫面表達與心理狀態有關的小知識。
  • 走進0-3歲孩子的塗鴉世界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次啼哭便是表達自己的開始,他似乎要通過有力的哭聲來向世界證明,他健康地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接著嬰兒會通過哭來表達自己餓了、困了或者尿了等等,慢慢地成人就可以通過「哭」聲來辨別嬰兒的需求是什麼。孩子塗鴉如同嬰兒的哭聲一樣,也是孩子來滿足自己感受周圍事物、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一種方式。
  • 不同年齡的4個階段,教你從寶寶的畫中,走進並讀懂孩子的內心
    隨著寶寶年齡的不同,有耐心的父母會發現,他的「亂糟糟」「毛線團」,居然也能慢慢像模像樣了。然而這份守候是需要耐心的。更多了解寶寶的繪畫心理發展,能夠讓父母在支持寶寶畫畫這件事兒上更有一份篤定淡然的心態去面對。
  • 周杰倫跪地半小時,欣賞孩子塗鴉藝術,可以從中發現15種兒童心理
    從孩子的塗鴉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特點?欣賞孩子的塗鴉藝術,可以從中發現15種兒童心理。周杰倫2014年結婚育有1子1女,夫妻倆感情要好時常會去探對方的班,一有空就出國旅遊。繁忙的他久久回家一次,沒想到19日早上5點左右去廁所的時候發現牆壁被小周周發揮畫家本領,當場傻眼跪地不起。
  • 繪畫,孩子最好的「語言」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研究員 鄭 蓉著名教育學家迪斯特·韋赫指出:「畫1小時畫獲得的東西,比看9小時獲得的東西還多。」繪畫能使孩子左右大腦一起開工,不斷用自己的視角觀察世界,將生活經驗融入畫中。孩子還不能用豐富語言表達內心世界時,可以通過繪畫形式將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世界呈現出來。孩子的繪畫能力發展軌跡由他們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所決定。
  • 孩子繪畫敏感期,教得不對很可能會毀了孩子的天賦
    但很快,我發現Tinna並不喜歡這樣繪畫,她不喜歡每期都有規定的主題和作業要求,她喜歡隨心所欲,對我的」引導「雖然順從,但總是畫一下停一下,並不時看我的反應,很明顯熱情熄滅,有壓力呀。每個孩子由自己的手或者手中的筆,在紙上或者其他地方畫出的形形色色的圖案,那都是他們自己內心世界最真實表現。考慮到6歲以下兒童的認知有限,所以繪畫課程是由家長聽,聽完後再來教孩子的。
  • 牆壁、衣服上都是孩子的畫,面對塗鴉敏感期,不如試試放養式教育
    要我說啊,家長們先別急著指責他們,不妨放心大膽的讓他們去畫,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呢!一、你是否意識到孩子進入了"塗鴉敏感期"?1、 孩子的表達欲增強當孩子學會講話之後,他們就會變得更喜歡表達,而兩三歲的小孩正是處在自我意識不斷增強的時期,這時他們更注重自己想要什麼,自己喜歡什麼。繪畫就是他們表達自己內心的一種方式。
  • 孩子經常亂塗亂畫?家長不要批評,其實這是孩子的塗鴉敏感期
    家長常常會發現乾淨的牆面被孩子畫得亂七八糟,新換的衣服也被孩子弄上了各種顏色,面對這些,家長常常處於崩潰狀態認為孩子太調皮了,不免怒火中燒,通常會狠狠批評孩子。但是,這卻是家長對孩子的誤解,很多孩子都會出現這種胡亂塗畫的情況,因為孩子正在經歷一個特殊的時期——塗鴉敏感期。
  • 5分鐘看懂兒童畫,讀懂孩子心理——附書單
    孩子的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他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畫,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一扇窗戶。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線條、色彩、圖形、人物、環境、布局,顯示著孩子的性格、氣質、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當時的情緒特徵等等。
  • 家長看到孩子的畫,立馬帶孩子去看心理醫生,只因畫上這個顏色
    對於心理防備較強的成年人來說尚且如此,小孩子就更加明顯了。所以家長可以藉助孩子對某一色彩的偏好,來判斷孩子當前的心態好還是不好,有時候,甚至可以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可最近一段時間,媽媽發現小飛畫的畫跟以前不太一樣,構圖場景倒沒什麼問題,就是顏色很怪,因為所有的畫幾乎都只有黑色這一種顏色。一次兩次這樣還好說,一連幾個星期都是如此,媽媽就留了個心。
  • 孩子喜歡到處塗鴉,家長別阻止,這是孩子與世界的對話
    結果,兩個愛畫畫的雙胞胎女兒發現後,在李先生背部對著印記,畫出各種動物頭像,活脫脫一個動物園。在孩子眼中,鉛筆、眉筆、口紅……都能成為他們的「作案」工具;白紙、牆壁、沙發、地板……都是他們塗鴉的畫布。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畫不出的。很多家長對此頭疼不已,畢竟要想消滅門、牆、家具,甚至是被單上的寶寶「大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但是,家長們需要明白,喜歡塗鴉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須經歷的一段時期,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繪畫敏感期」。
  • 孩子總是亂塗亂畫?對於孩子的「塗鴉敏感期」,家長要好好把握
    不僅清理起來不方便,而且也不知道如何去教育孩子。這些是很多家長們會遇到的難題。家長們會很著急,自己的孩子們什麼時候變得這麼調皮搗蛋了,亂塗亂畫的事情都會做出來。其實家長們不必擔心,這是孩子們在經歷"塗鴉敏感期"。 "塗鴉敏感期"是多數孩子們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是孩子們心理發展和生理發展的一個外在表現,符合自然規律的。
  • 為孩子埋下「美」的種子,培養幼兒繪畫啟蒙從塗鴉開始
    在他們眼中,孩子的畫往往不夠真實,看起來總是亂糟糟的,有的時候還會聽到這樣的評價,「你畫的兩隻耳朵不一樣呀?」「這個孩子的嘴巴和眼睛怎麼是歪的呀?」「房子畫這麼小,而小人卻畫這麼大。」其實,這種用成年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作品的行為是不對的。孩子出於內心真情流露畫出來的作品,卻很難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讚賞,這是最讓人遺憾的。
  • 房樹人心理繪畫·窺見孩子內心
    2020年南海區職工·家服務中心心理健康系列活動——新光源職工·家服務中心專場《房樹人心理繪畫·窺見孩子內心》於2020年8月9日上午9:00正式開始了。本次活動邀請了杜老師來為我們帶來精彩的一課。共吸引40人次職工以及職工子女參與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