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你怎麼把牆壁畫成這樣,塗成多難看呀!",這是之前去我朋友家裡,進門聽到的第一句話。
朋友的孩子童童今年5歲,從小就對色彩鮮豔的東西很是喜歡,而且經常會拿著畫筆"有模有樣"地畫著。於是朋友說在女兒身上看到了繪畫的天分,就把女兒送去了繪畫培訓班。
但過陣子,又聽她說起女兒繪畫時,卻變成了,"真是白費錢,學了這麼久,畫的還是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現在我們去她家,看見的不再是自信塗抹色彩的童童了,而是變得小心翼翼,不喜歡畫畫的頑皮孩子。
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你的指責可能會打破孩子對美的感受。家長看著孩子用一堆雜亂的色彩或線條完成的塗鴉,他們的評判會是"這不是一幅畫",然後阻止孩子進行塗鴉創作,孩子的內心會產生不自信和自我懷疑,他們的繪畫興趣也遭受打擊,然後就失去對的興趣。
但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是一樣的。之前看過一篇報導"幼兒園門口,一輛瑪莎拉蒂"慘遭"孩子塗鴉,車主卻一臉淡定圍觀",原來是孩子的幼兒園進行的激發孩子想像力活動,車主作為家長為了 對孩子表示支持,把自己的愛車貢獻了出來。
這位家長的做法獲得了許多網友的讚賞。孩子的世界是純真的,他們的塗鴉式繪畫是他們把自己對世界的認識表達了出來,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兒童塗鴉是有意義的。
兒童塗鴉是的意義
創意寶貝專家指出,塗鴉是兒童繪畫的開始,而塗鴉的最早階段是描畫線條。
當你給兩三歲的孩子一根筆時,他們會在任何東西的表面上胡亂塗抹,沒有任何邏輯性,這真是他們在進行內心的繪畫。
塗鴉是寶寶對自我的一種表現,反應孩子當時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孩子的身體、 手指肌肉動作、視覺經驗協調一致,對人格的形成和感統有促進意義。
對孩子的繪畫進行啟蒙,要在孩子的塗鴉階段上進行,而兒童塗鴉階段是有一個發展區的,家長們需要根據塗鴉期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教育。
兒童塗鴉的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1~2歲或2.5歲,無意義的塗鴉這一階段的寶寶的塗鴉主要是手和臂膀的簡單運動留下的不規則、扭曲的線條組合,是無控制地塗抹。
【建議這樣教育】:這時候作為家長要做的是鼓勵寶寶進行塗鴉動作,因為這是他們在使用動作,滿足自身的動覺經驗。也可以加入一些活動,比如撿豆子、串珠等,促進寶寶的手眼協調力。
第二階段——2.5歲~3.5歲,加入控制的塗鴉這個階段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繪畫與上個階段沒有什麼差異。但只要你細心,就會發現這個階段孩子的塗鴉加入了視覺的控制。他們會將自己的視覺集中在自己的筆端,再運轉自己的手腕畫出痕跡,這時候的塗鴉會有很多重複的痕跡,因為受到重複性運動的控制。
【建議這樣教育】:這一階段孩子進行反覆塗鴉認識到線條是可以控制的。家長要做的是,引導孩子通過這種控制感進行繪畫,激勵孩子進行探索和體會,為孩子準備繪畫工具。
第三階段——3.5歲~4歲,有意義的塗鴉畫這個階段寶寶所做的塗鴉畫你當然還是看不懂的,除非你有很強的想像力。但在孩子的意識裡,它是有意義的,他會為自己畫出的線條組合或符號進行命名,當隨著線條的堆積,不同的畫面就會有不同的名字。這一階段意味著孩子的思維進行著發展,認識到形象與外界存在的關係。
【建議這樣教育】:這一階段孩子經常會拿出自己的"繪畫作品"讓你進行評判,千萬不要用"像什麼"或"不像什麼"來回答孩子,你要做的是聆聽孩子自己對這幅畫進行的解釋,然後對他表示贊同。那些在我們看來不合邏輯的解釋,正是孩子的想像和創意,你的理解會增強他的信心。
結語:誠然,每個做到的家長所培育出的孩子不一定都會是"梵谷"或"畢卡索",但在塗鴉期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會使"成為"的可能性增加。孩子的塗鴉,是在表現世界的美好,畢卡索都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在追尋"畫得像個孩子" ,走進孩子的世界,感受那個世界存在的魅力。
(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