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齡的4個階段,教你從寶寶的畫中,走進並讀懂孩子的內心

2020-09-09 育朵

隨著寶寶年齡的不同,有耐心的父母會發現,他的「亂糟糟」「毛線團」,居然也能慢慢像模像樣了。然而這份守候是需要耐心的。更多了解寶寶的繪畫心理發展,能夠讓父母在支持寶寶畫畫這件事兒上更有一份篤定淡然的心態去面對。

受訪專家┃李甦(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長期從事兒童繪畫研究)

兒童繪畫與成人繪畫不同,它是兒童對世界認識的一種反映。所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反映,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繪畫。那如何透過畫作看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心理學家帶我們一起跟隨孩子的年齡階段,通過孩子畫作的內容和形式,了解寶寶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狀態。

0~3歲 兒童繪畫第一階段:塗鴉期

1歲半的毛毛剛開始畫畫就特別有氣魄,經常拿著一隻油畫棒,在家裡的畫板上、牆壁上、地板上、門上到處無拘無束地塗塗畫畫。媽媽經常端詳著毛毛亂糟糟又看不出意義的畫,美滋滋地想:「畫得這麼自信,難道將來能成大畫家?」

塗鴉期,亂中有意!

這個時期,孩子畫作的特點就是亂。其實,塗鴉期中又有一些細小的分期。

● 無控制塗鴉。無控制塗鴉是最早出現的。這個時期,孩子畫畫通常使用手臂的大動作運動,很粗獷地在畫紙上留下一些痕跡。畫畫很有氣魄的毛毛,就是屬於「無控制塗鴉期」。

● 有控制塗鴉。這個時期的孩子能夠畫出一些封閉的圖形了,封閉圖形當中最早出現就是圓形。

● 塗鴉末期。到了塗鴉期的末期,孩子的畫中能看出有形態的東西越來越多了。比如,你看到他在一個圓圈上畫了一個小把兒,你問他這是什麼,他可能會告訴你是蘋果或者是櫻桃,這就是見形賦意。

塗鴉期兒童畫的線條和圖形,看上去挺亂的。但這是寶寶的一種表達,不能用像不像來評價。比如,寶寶看到飛機,會畫一條線。實際上,那條線記錄的是飛機運動的軌跡。早期的塗鴉作品很多都是孩子對看到事物的動作的一種記錄,包括他自己動作的一種表徵,所以雖然塗鴉期的作品,在父母眼裡都是亂糟糟的線條,但對於孩子來說,是有意義的。

給父母的話

● 提供適合的工具

一般來講,只要給寶寶提供一個適合的繪畫工具,他基本上在1歲半左右就可以塗鴉了。當然,也有的孩子可能要晚一些,要到3歲前後才進入這個過程。這些都是正常的。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小寶寶的手部精細動作發育還不完全,提供給小寶寶的繪畫工具需要是比較大的蠟塊或者是大的刷子、粗的筆桿,方便寶寶抓握。

● 讓他體驗不同的材質與色彩

此階段,就讓寶寶盡情地畫吧!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不妨讓孩子通過多種材料去感知色彩。讓孩子去感受不同的事物,學習不同的經驗。這是畫畫學習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比如,用手指顏料感受不同的繪畫媒介,讓孩子在軟的紙上塗抹,在硬的紙上塗抹,甚至在布上塗抹。也可以讓孩子用軟刷子在大畫架上平塗各色的顏料,去感受色彩帶給孩子的視覺衝擊。還可以提供給孩子硬一些的筆去塗色,讓寶寶感受硬筆與軟筆的區別。

3~4歲 兒童繪畫第二階段:象徵期

3歲半的優優,最愛畫蝌蚪人了——一個圓圓的腦袋,然後從耳朵兩邊伸出兩個胳膊,腿就直接長到了腦袋底下。看得媽媽直樂:寶貝兒,你這小人兒畫得也太簡約了吧!

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你可能看不懂

從見形賦意的塗鴉末期,孩子已經慢慢進入象徵期了。此階段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孩子用一些非常抽象和簡約的圖形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畫的畫是指向他自己的個體世界,除非父母願意與他交流,問他畫的是什麼,否則,單從圖形上去看,是比較難理解到孩子要表達的想法的。

給父母的話

鼓勵孩子多表達

與三四歲的孩子交流他的畫,只做到愉快溝通就可以了,而不是一定要找出畫的意義。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對事物的認識經常是處於比較混沌的狀態。比如,寶寶畫了一個橢圓,如果他剛吃了雞蛋,父母問他畫的是什麼,他可能會回答「是雞蛋」;如果他剛吃了蘋果,父母問他畫的是什麼,他可能會回答「是蘋果」……在寶寶的世界裡,只要和形態相似的東西,他都可以將之與自己的經驗發生關聯。

因此,寶寶畫的到底是什麼對他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了圖形和意義之間是有關聯的。而對於寶寶來講,美術活動是他認識世界和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最主要的工具。所以父母允許孩子去表達才是最關鍵的。

4~5歲 兒童繪畫第三階段:圖式期

4歲6個月的淑淑,畫面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了,她常常會先畫紙的底部畫上一條地平線,然後再畫上花、房子,很多時候還畫藍天白雲和太陽,當然,也忘不了快樂的小鳥。看著女兒的鮮豔亮麗的畫面,媽媽特別開心,希望孩子的內心界也如同畫面一樣生動鮮豔。

畫作能讓人看懂了!

4~5歲的孩子,開始認識到某類事物具有共同的屬性,這些認知就會體現在畫作上。父母可以明顯觀察到他們開始進入到成人意義的交流系統當中了。此時,孩子的畫作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的畫你能夠看得懂了。這個時期,孩子會抽象出某類事物的最典型特徵,體現在畫作中。比如,小鳥總是有尖尖的嘴巴和張開的翅膀,房子總是有窗子和門,等等。


給父母的話

別介意他的畫作單調,鼓勵他充分表達

這個時期,孩子的畫面表現出了模式化的特點,也就是說,父母會看到,孩子的畫作裡,他表達事物的方法很相似。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的畫作有些單調。此時,如果家長希望他的畫面更豐富的話,你就一定要在尊重他此時畫畫特點的基礎上去進行引導。首先,要讓他充分地體驗畫畫的樂趣,即便是模式化的表現。這個階段,他就喜歡那樣畫,就讓他那樣充分地去表達。

有豐富的經驗,才會有豐富的表現

畫作源於生活。因此,父母要做的並不是要提醒他不要這麼畫,而是要帶著孩子去增長見識,豐富他的經驗。比如,帶寶寶看各種各樣的樓房,了解各種各樣建築物的形態;去見識不同種類的植物,認識不同形態的花朵。如此,孩子的畫作,才能有更豐富的表現。

6歲以後 兒童繪畫第四階段:寫實期

多多是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他經常在紙上畫出自己喜歡的畫面,連小小的吃果子的毛毛蟲都不放過呢!看著兒子如此逼真的畫面,媽媽真為多多感到高興。

畫得像了!

6歲左右,孩子畫畫就進入了寫實期,寫實期孩子畫畫的特點就是畫得像生活當中的具體實物了。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會因為自己畫得不像,而不敢畫。此時,他們就很需要給孩子知識、能力、經驗方面的支持。比如,孩子特別喜歡畫汽車,那 不妨汽車後備廂、前蓋打開看看,然後試著去畫一畫。很多孩子,都是通過自己喜歡的東西進入繪畫領域的,所以了解孩子的興趣也是非常關鍵的。

畫得像不是唯一的評價維度

雖然畫得像是比較高水平的技能,但是父母一定要明白,它不是兒童發展唯一的終點。其實,在這個階段,孩子畫畫會表現出多樣性來,比如,有的孩子畫中用色很有特點,有的孩子會很在意畫作的裝飾性特點……這些,都應該作為認識孩子作品、評估孩子作品的維度,而不要把「像」作為唯一的標準。其實從藝術史的發展角度,寫實也不是唯一流派,還有抽象派、野獸派、印象派等派別。所以,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的畫作有不同的表現形態,這樣才能尊重孩子表達的特點

相關焦點

  • 5分鐘看懂兒童畫,讀懂孩子的心理!
    首先,每個寶寶都會至少經歷一次"塗鴉敏感期",在他們認知世界的過程中,一開始還沒有建立完善的語言系統,然而出於對世界的好奇,和表達自己的渴望,便把周邊的事物和塗鴉建立起聯繫,以塗鴉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 如何通過繪畫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會產生表達的欲望,他看見什麼都想「說」出來。但是因為年齡的限制,他們可能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因此,畫畫是孩子抒發情感的自由形式。除此之外,畫畫也是一種有效的減壓方式。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通過畫畫來發洩內心的憤怒、悲傷或者不滿,從而放鬆和調節心情,達到心理平衡。那麼,毫無繪畫基礎的家長該如何通過畫面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呢?這裡分享幾個兒童畫面表達與心理狀態有關的小知識。
  • 與娃溝通也要分階段進行,讓「內部語言」,幫你走進孩子的內心
    實際上,在內部語言裡也分為三個階段。前文提到的那個對著玩具說話的女孩就屬於是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主要針對的是那些年齡很小的孩子,由於他們還沒發育出來「內化」的能力,因而只能通過「外部語言」才能表達出「內部語言。」
  • 寶寶愛吃手到底要不要管?不同年齡孩子解決方法不同,父母別做錯
    寶寶愛吃手,這可能是每個寶寶的天性。那麼,做為父母,面對孩子的這個吃手行為,到底該不該管呢?答案是肯定的,要管,不同階段的寶寶要給予不同的管法。下面,我們來看看不同年齡階段,我們應該怎麼應對寶寶愛吃手的行為。
  • 心理學家教你:如何觀察孩子的畫,了解他們內心秘密?
    【幼兒說】原創,轉載請標出處你的孩子懂畫畫了嗎?那麼別錯過這個流行歐美和韓國家庭的洞察孩子內心的好方法,媽媽們在家就可以自己來。曾經有人跟我說,讀懂孩子的畫,你就能看懂孩子們的內心,對此我完全贊同。除非是按照範例描繪,否則很少會出現兩張完全一模一樣的畫的,所以孩子們的畫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他們的內心。
  • 親子陪畫就是教孩子畫畫嗎?它比教孩子畫畫要重要一百倍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凱麟媽媽不僅收穫了一個愛畫畫的孩子,還收穫了一個自信滿滿的孩子,更讓人驚喜的是,凱麟爸爸在陪孩子畫畫的過程中也認識到自己錯誤的陪伴方法,總是不自覺地為孩子代勞,總是畫自以為是的形象畫無意中卻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 如何從一幅畫走進孩子的內心?
    畫面略偏上,而且整幅畫面下方還畫了一條明顯的地平線,結合畫者的年齡,說明他還是對未來充滿了理想和期待的。畫的右邊一棵樹是畫者首先完成的,其次是畫面左邊房子,再次畫面中間自己在打靶。這個順序對房樹人畫作還是比較正常,一般來說人們都會先確定房子和樹的位置再畫人。
  • 全面了解孩子,就要讀懂孩子觀察世界的方式。
    現實世界裡,我們總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去代替孩子的理解,導致我們跟孩子溝通上造成障礙。 其實孩子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作為世界的感知,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我們要讀懂孩子,就不能用成人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我們要蹲下身去,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外在表現形式,真正地讀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 如何看懂4-6歲兒童的畫?聽孩子講畫很有用哦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聽孩子講畫」!孩子的作畫內容都會源於生活經驗的積累,也許是聽過的故事,或是曾經擁有過的想像,他的每一幅作品,一定都有一個故事。所以我們要耐心傾聽,不要妄加評論,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一幅畫配上語言解釋,只要是傳達了孩子的內心感受,它就是一幅好畫!
  • 弄懂兒童畫的4個階段規律,別再抹殺孩子的藝術天賦!
    大師們羨慕、渴求的就是孩子對於繪畫的與生俱來的能力。然而,許多大人由於不懂得兒童繪畫的規律,把這種能力逐步抹殺掉。 不同年齡的孩子,繪畫學習有什麼規律可循?如何順應這種規律指導和提高孩子的美術素養?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這篇文章一定對你有用。
  • 別小瞧孩子的畫?學點「繪畫心理學」,幫你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了解孩子的畫是父母的必修課很多家長都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喜歡拿著能夠畫出痕跡的物品來進行塗鴉,他們只要手裡有東西,就會畫啊畫啊,這是小孩子天生對世界的好奇的外在表現之一。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這一好奇心與表現,因為孩子的內心世界通常就會從這些簡單的塗鴉與繪畫中表現出來。
  • 上海悅寶園用科學方法教你讓寶寶在塗鴉中打開藝術細胞
    我們都知道, 大多數孩子的「藝術之路」,都是從塗寫亂畫開始的。也許ta還不能標準地握筆、不能準確地分清楚深藍色、淺藍色,甚至不能獨自完成一個閉口的圓圈,但塗鴉是一種自我表達,通過它,我們可以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 寶寶一天需要小睡幾次?不同年齡的孩子,小睡的時間和次數不同
    如果孩子形成和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表,他就可能睡得更長時間,晚上也能睡得香,也能享受這種酣睡給他健康帶來的益處。很多父母深知睡眠對孩子的好處,總是擔心寶寶的睡眠習慣和不行為。如,寶寶睡得少了,還是睡得多了?小睡有多重要,一天多少個小時的小睡才算夠呢?每天寶寶需要小睡幾次?等等。很多父母不清楚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睡眠時間表,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寶寶的白天小睡習慣。
  • 嬰兒成長手冊:寶寶發育的8個奇怪階段(帶你走進寶寶內心世界)
    嬰兒成長過程中,每個時期都充滿了讓人欣喜的時刻,比如你的孩子第一次微笑,第一次吃麥片粥,第一次翻身。然而,在這些可愛的裡程碑之間也有很多讓人抓狂的事情,比如凌晨3點起床,當你把他交給別人照看時無休止的眼淚,以及他從高高的椅子上摔下等一系列事情。了解寶寶在成長時期的8個看似奇怪的階段——以及幫助你的孩子更快地克服它們的有效技巧。
  • 0-6歲寶寶7個不同階段早教要點
    所以家長需要充分了解寶寶在各個年齡階段的特點,然後有針對性地教育,就像我們不可能規定只有幾個月的寶寶必須端正地坐好,認真聽講。」金寶貝上海五角場中心早教主任顧問戎麗分析道。她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將學齡前兒童的成長過程分成7個階段,如下:    (0~1.5歲)  1、0~6個月  寶寶在初生的幾個月裡開始學習適應外部環境,正在逐步調節用餐時間、睡眠周期等。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到舒適、安全與受到保護,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並與喜愛的人建立較好的聯繫。
  • 孩子成長4個階段不同心理需求
    我們將孩子的心理年齡需求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0-3歲此階段的孩子最需要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來自於:(1)夫妻關係的和諧穩定。第三階段:6-12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的心理營養是:尊重、接納、自由。注意,這個「自由」是相對自由,是建立在尊重和接納的基礎之上。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需要隱私的空間、自由的選擇權。
  • 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應該讀什麼書?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本篇文章參考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王焰所發表的《培養兒童自主閱讀能力》文章中的推薦書目。上篇文章我們談到了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閱讀能力,以及自主閱讀有哪些注意事項等等。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給家長們推薦一些兒童自主閱讀的書目,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閱讀需求。家長們可以帶著孩子到書店一起挑選購買,千萬要記住:書籍的選擇一定要遵從孩子的興趣,符合孩子的性格特徵。
  • 聽音樂4大好處 不同年齡的孩子聽不同的音樂
    其中就包括以下4個方面:1.培養感覺運動整合能力寶寶之所以聽到節奏感強的音樂,會不由自主地搖頭擺尾,是因為當娃聽到音樂後,相應的腦區就會被激活。而想要做出拍手,扭屁屁等一系列動作,都需要大腦協調聽到聲音,感知到的節奏,配合身體運動才能完成。
  • 不同年齡孩子要玩不同類型的積木,你給寶寶挑對了嗎?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寶寶一生下來就會玩,通過玩來認識世界、學習技能。很多家庭都會給孩子買益智玩具,比較熱門的就要數積木了。積木可以自由拼拆,培養孩子的空間想像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性,一直以來都名列熱門玩具榜單的前茅。
  • 5分鐘看懂兒童畫,讀懂孩子心理——附書單
    孩子的繪畫作品,反映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以及他們頭腦中的所思所想。孩子的畫,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的一扇窗戶。繪畫是孩子的一種特殊「語言」,具有內在的邏輯和表現形式。線條、色彩、圖形、人物、環境、布局,顯示著孩子的性格、氣質、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心理變化、當時的情緒特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