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孩子,就要讀懂孩子觀察世界的方式。

2020-08-22 中寨哥

現實世界裡,我們總是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用我們理解世界的方式去代替孩子的理解,導致我們跟孩子溝通上造成障礙。

其實孩子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對作為世界的感知,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我們要讀懂孩子,就不能用成人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待孩子。我們要蹲下身去,了解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及外在表現形式,真正地讀懂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要真正全面了解孩子,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要注意孩子的年齡階段及心理特徵。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體現出不同的心理特徵,我們要學會蹲下身去,學會用孩子的眼光來看待世界,這樣我們就容易理解孩子的內心。如年齡小的孩子,他比較好玩貪吃 ,總是黏著父母,這是小的孩子的需要的安全感,一離開內心表示不安。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小學高年級階段,他們不那麼聽你的話了,這也是一種很正常的一種表現,因為孩子長大了,他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有些事情他要自己做主了。到了初中階段,孩子的獨立意識又更強了,他們逐漸疏遠了父母親,交朋結友,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高中階段有些孩子變得更加的安靜和獨立了,更不喜歡父母參與他的事情。

這些表現都是符合年齡特徵的,這些沒有對與錯,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行為特徵,很多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徵,這也是他成長的一種表現。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父母要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方法,這樣才能很好的和孩子溝通。

二、不要忽視時代的變遷,孩子認識世界的價值觀的變化。

我們大多數家長,都是從苦孩子走過來。從計劃經濟時代到現在的市場經濟時代,我們家長的經歷有我們家長的認知世界的態度。而小孩一出生就成長在市場經濟時代,物質的豐富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的發展,都會影響現在的孩子對世界的認知。他們認識世界的有自己的感知,我們要站在當下孩子的現狀來審視孩子,感受孩子的認知。孩子的有些認知也許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但只要說得過去,我們也要學會認同。只有在認同的基礎上,你才有機會跟孩子交流,孩子感覺到跟你的交流是平等的,孩子才願意坐下來跟你進一步交流。求同存異,正確引導。時代在發展,認知在改變,這也是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家長站在時代的潮流,和孩子共同的進步。

三、學會走進孩子的世界。

要了解孩子,就要跟孩子接觸。了解孩子愛看的書,愛玩的遊戲,愛聽的歌,交往的朋友,熱愛的體育運動,愛看的動畫片。只有走進孩子的世界,交流他的愛好,讓他講出這些愛好的原因。這樣我們也更好的理解孩子,認同孩子。孩子反過來也認為我們很了解他,願意跟你深度交流。同時也要了解孩子所厭惡的事情,孩子內心不願意去觸動的事物,弄清楚內在的原因,和孩子心平氣和地平等交流,也表達你的看法,機會成熟可以引導孩子。

四、通過他交往的人有了解孩子。

有些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和在學校的表現是不太一樣的。我們要全面的審視孩子。我們也可以通過老師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通過同學了解他平時在班上的表現,通過他的朋友對他的情緒狀態各方面的表現,通過家旁邊的鄰居對他的平時的表現。平時出到外面的表現。這些的表現,我們就會比較全面的去了解孩子。也可能會發現孩子內在跟外在的一些矛盾的地方。通過各種方式跟孩子平等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很好地理解和幫助孩子。

總之,全面地了解孩子,是為了跟孩子更好地平等交流,更好地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同時也是為了改善親子關係,讓家庭變得更和諧,社會更美好。

相關焦點

  • 像皮亞傑那樣觀察和了解孩子
    他是孩子心理學、發生認識論的開創者,被譽為心理學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它對當代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響。 有意思的是,他的一些非常有影響的研究都建立在對自己的三個孩子的觀察研究基礎上。皮亞傑通過分析觀察到的各種現象,揭示了孩子思維的本質,如客體永恆性、自我中心、包含問題、守恆概念,等等。
  •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很重要
    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很重要。閱讀與識字很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視覺專注,聽覺專注與理解能力。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表情。如何學會做父母是一件大事情。家庭教育很重要。陪伴孩子,有超前學習意識很重要。訓練孩子入幼兒園的生活技能與自理能力,這個很重要。早教,真的很重要。我兒子一歲七個多月,可以從現在起教他學習。我也要學習育兒知識,多看書,多學習,多教,爭取做一個優秀的母親。早起很重要。
  • 讀懂孩子審視世界的方式
    朋友家孩子寧寧已經上初中了,從來不懂得愛惜自己的東西。因為她從小生活在城市裡,什麼都不缺,可以說是樣樣都被滿足。爸爸媽媽經常也會批評寧寧,寧寧似乎不覺得有啥,媽媽經常還跟孩子講她小時候吃飯吃不飽,能有一件新衣服都是夢寐以求的了,對於孩子來說很難去理解媽媽這番話,反而還很反感,孩子總覺得時代不一樣了,當然消費觀肯定不一樣啊。
  • 讀懂孩子這本書
    孩子就是一本書,但要真正讀懂它卻十分不容易。我們姑且以孩子愛「說謊」為例來探討一下孩子這本書。孩子為什麼說謊?其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孩子們不敢說真話:說真話的結果往往是懲罰,而有時說了謊話,反而受到了表揚。
  • 臨開學孩子悶悶不樂?行為學ABC法,讓家長讀懂孩子莫名「情緒」
    人們對事物的看法、觀念會影響情緒和行為的反應,積極樂觀的心態會讓人們對事物的起正面的情緒反應,以上進的方式解決;而消極萎靡的心態就會導致負面的情緒和行為反應。當人們總是以消極的心態長期處於不良的情緒狀態之中時,最終就會出現情緒障礙甚至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等心理疾病。家長怎麼用行為ABC法,讀懂孩子的小情緒?
  • 如何通過繪畫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
    孩子感知了外部世界,會產生表達的欲望,他看見什麼都想「說」出來。但是因為年齡的限制,他們可能不擅長用語言來表達。因此,畫畫是孩子抒發情感的自由形式。除此之外,畫畫也是一種有效的減壓方式。當孩子情緒不好的時候,通過畫畫來發洩內心的憤怒、悲傷或者不滿,從而放鬆和調節心情,達到心理平衡。那麼,毫無繪畫基礎的家長該如何通過畫面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呢?這裡分享幾個兒童畫面表達與心理狀態有關的小知識。
  • 讀懂孩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成績
    也不能,對不對,但是如果不了解孩子的性格特點,我家老二就很容易被定性為喜歡開小差,不遵守規則,寫字不認真等等,一堆臭毛病的孩子,而不會把她看成是一個創意十足的孩子。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讀懂孩子。那如何才能讀懂孩子的性格特點呢?
  • 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靈世界
    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天使,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會傾儘自己的全力去愛孩子,但是千萬不要讓這種愛成為束縛孩子成長的包袱。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的心變得非常脆弱,甚至變得有些玻璃心,孩子的一言一行都牽動著父母的神經。
  • 代溪鎮:讀懂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
    為了切實提高鎮區0-3歲嬰幼兒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水平,促進學齡前幼兒早期發展,11月17日下午,代溪鎮計生協會開展了早教知識講座,本次講座圍繞主題「讀懂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長」,鎮計生協會工作人員主講,鎮區0-3歲的家長參加。  講座中,圍繞0-3歲孩子的行為表現、作為父母應該讀懂的孩子行為、知道其背後的原因、以及父母能夠提供的支持開展。
  • 孩子偶爾有莫名的情緒?行為學「ABC觀察法」,能幫你讀懂孩子
    二、行為學&34;如何幫助家長讀懂孩子1、&34;觀察孩子有小情緒之前發生的情況,即前因不論是大人或是孩子的情緒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這必然有一個誘發的原因,所以家長不妨多觀察孩子產生小情緒之前的情況,推斷孩子小情緒產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 讓孩子學習,家長要能讀懂孩子的語言
    孩子獨立學習是最好的方式,是國家倡導和家長期待的方式,但不是唾手可得的。對於中小學生而言,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獨立性多數還是有所欠缺的。讓孩子去學習,對於家長來說,還是一個少不了的事兒,也是一個需要費些心力的事兒。能讓孩子比較痛快的去學習,我覺得家長得能讀懂孩子的語言、得讓孩子對你服氣以及得與孩子建立起感情基礎。鑑於篇幅有限,本文先談談第一個問題。
  • 不知道孩子哭什麼?父母巧用SLOW技巧,讀懂嬰語背後的秘密
    有時候孩子哭,並不是因為他們困了、餓了,這就經常讓作為新手的父母不知所措。其實,摸透孩子的脾氣,聽懂他表達的語言,對於父母來說十分重要。今天我們從兩個方面,全面了解「嬰語」, 真正地傾聽孩子,仔細觀察孩子,相信讀了這篇文章的你,一定會在育兒方面更加得心應手。
  • 思來氏《幼兒觀察與解讀》培訓課程 讓幼師讀懂幼兒
    思來氏《幼兒觀察與解讀》培訓課程 讓幼師讀懂幼兒2018-03-27 10:32:19出處:其他作者:佚名這個觀點在成人和孩子的身上格外明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明明很要好的兩個小朋友突然就不理對方了,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前一天還喜愛繪畫的孩子再也不願拿起蠟筆,我們不知道為什么喝水的杯子必須是藍色……小孩子的世界似乎有著一套自洽的邏輯規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有著充分的理由,對於幼師來說,如果不了解他們的小腦袋裡想什麼就無法做到有效溝通,更別提實施教育。
  • 搞不懂孩子為什麼哭鬧?那是你不懂孩子的信號,ABC觀察法學起來
    但是孩子依然哭鬧不止,媽媽只好憤怒地抱著孩子離開,而孩子也一直在不停地哭鬧。孩子哭鬧是在表達自身不滿的、委屈的情緒,而表現情緒是人們之間交流的一種方式。很多情況下,孩子哭鬧不只是純粹的情緒發洩,還是在向父母發出信號。那麼父母如何讀懂孩子的信號,正確解決問題呢?
  • 探索孩子的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讓你真正讀懂孩子
    他會創造語言、會創造各式身體的動作、不同的表達方式。蒙特梭利稱這種神奇的能力為「吸收性心智」。 一個3歲的孩童何以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變成一個能表達、會交流的幼兒呢?孩子從出生起,就生活在人類的語言環境中,孩子吸收了成人語言中的詞彙、句式和語言,也吸收成人講話的節奏、說話的語調、特定的表達方式。孩子能夠不費吹灰之力,談笑嘻戲間就習得語言,使語言成為自身的一部分。
  • 「暑期防沉迷」知己知彼 讀懂孩子與遊戲
    擔心中小學生玩網路遊戲沉迷是家長的普遍憂慮,甚至因為遊戲使得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面臨著更多的矛盾。為更全面的了解孩子們的所思及所想,有的放矢地介入孩子與網絡世界的關係中,讓家長知曉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8月13日晚上7點,由南京江北新區社區學院主辦,大廠街道社教中心協辦的一場主題為「暑期防沉迷」---知己知彼,讀懂孩子和遊戲的活動在新莊社區舉辦。
  • 如何讀懂自閉症孩子的評估報告?BCBA的詳解來了——
    大米和小米經常收到家長的求助留言:「醫院給孩子做了評估,機構還一定要孩子做評估,一次就要上千塊,有必要嗎?」
  • 真正愛孩子就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一個又一個孩子因為學習而輕生,家長和老師該注意什麼?首先,家長和老師應該給孩子減壓。老師上課幽默一點,讓孩子在心情舒暢的環境中學習,回家爸媽準備好可口的飯菜,詢問孩子一天發生的有趣事情啊,問問孩子有什么爸媽能幫忙的啊!上學開心,回家暖心!孩子會愛生活,愛學習,而壓力山大的孩子容易厭學,暴怒,甚至做出反常舉動!
  • 教育孩子要先懂孩子!兒童測評系統 幫您了解孩子每段成長之路
    教育孩子,先要讀懂孩子!兒童測評系統的六大測評《幼兒入園前測評》初步認識和了解兒童行為特點及學習潛能發展的評量表,有助於提供和設計更適宜於ル童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兒童學習行為9項觀察量表》認識和了解兒童氣質行為及學習習慣的觀察量表,有助於對不同氣質類型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利於我們給兒童提供既有挑戰性,又能達到目標的活動體驗。
  • 愛孩子,請先讀懂孩子的心
    樊登的《讀懂孩子的心》分享了一些育兒書籍中重要的教養規律,以及作者自己在親子教育中的心得體會。我們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不是控制孩子,也不是毫無邊際地放縱孩子,而是讀懂孩子的心,並與孩子一同成長。蒙氏教育體系認為,孩子在6歲以前擁有四個很重要的特徵:一是敏感期,他們會用手、嘴來感知和探索世界,這時候大人不應阻止他們;二是孩子會特別重視外部的秩序,比如某件東西原來在左邊的位置,突然移到右邊了,孩子一定要讓它恢復原樣才會停止哭鬧;三是內部定向,孩子會要求自己的身體也要符合一定的規律;四是孩子的智力發展是通過自己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