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功痛苦,卻比成功更重要的是......

2021-02-09 人生


很少有人在回顧自己一生時,能說得出沒有遺憾、一切完滿。



或是無法抓住而錯過的人。

或是一直夢想前往卻最終沒能出發的遠方.

 

但我們同樣需要這樣一個又一個的不完滿,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差一點,才讓生活有了奔頭。

 

人生中有成功就有失敗。失敗不等於你是一個失敗者,只能表明「革命尚未成功」,若想成功需要吸取教訓,距離成功還有一段距離;失敗也不等於一事無成,只能表明你收穫了滿滿的經驗;失敗更不等於永遠無法成功,只是還需要磨練。

失敗比成功痛苦,但我們卻能從失敗中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學會從容地面對人生。




什麼是失敗?王小波曾說過:「也許可以說,人去做一件事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這就是失敗。」生活,隨時都可能遭遇失敗。

 

上周,我曾耗時三天策劃了一篇圖文並茂的原創,原本充滿自信與期待,未料,在審核推送前,系統平臺出現bug,稿子被吞,無法還原。那一瞬間,我的腦子亂成一團麻,眼淚也不爭氣地流了下來。我嘗試了所有可能還原的方法,但還是未能找回原創作品。我責備自己,為何不提前備份,為何面對失誤如此沮喪,為何面對失敗如此焦慮。認識失敗,也許是我們終其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免遇到類似的情況。每個人都期待成功,卻發現如影相隨的卻是不斷的失敗與挫折。小到比賽受挫、考試失常、與他人爭吵、拖延症無解,大到失戀、離婚、失業等。

 

遇到這些事情,多數人會沉浸在失敗的經歷中難以自拔。

 

「人生,本就苦難重重」,困難也是暫時的,世界上從來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因為迄今為止,你已經從所有當時你認為過不去的失敗中成功地活下來了。

 




不久前,一位朋友參加面試,但最終落選了。當我問其失利的原因時,她不滿地對我說:「我沒有靠山,老闆也看不上我這種沒有人脈資源的人。」

 

起初,我聽到她落榜的消息時,替她惋惜,正因為我了解她是一個事業心很強,業務能力也不差的人,所以感嘆有時命運之神就是這麼殘忍,讓她與渴望得到的崗位失之交臂。

 

但轉念一想,其實,她對於失敗的態度是負面的。沒有任何證據指明面試成功的人有靠山,也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老闆是因為人脈資源欠缺而淘汰她。她這些沒有根據的託詞,頗有為自己的失敗找藉口的嫌疑。一場面試有成功者,就有失敗者,你可以對結果表示懷疑,但不直面失敗,總找外因,只會讓人覺得你輸不起。

 

對很多人來說,承認失敗真的很難,不論是面對自己,還是面對他人。


有時,為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很多人寧願花很多時間去解釋自己的困難,去訴說環境的掣肘,找一些藉口和理由為自己開脫,也不願意坦然面對。

記得,小時候考試沒有發揮好,第一歸咎於考試題目超綱,第二歸咎於複習時間緊張,第三歸咎於身體狀態不好。大概就是從那時起,知道推卸有時能擺脫懲罰,以至於走進大學、步入社會後,獨自面對失敗時總是缺乏承認失敗的勇氣,總在千方百計找一些「藉口」和牽強的理由,換來自己一時的解脫和愉悅。

 

失敗確實是一件令人悲傷和痛苦的事情。面對失敗,人們很容易將失敗歸結於外部因素,因為既可以安慰自己脆弱的內心,也可以得到未窺全豹之人的理解。

學會看輕失敗,是看輕它、面對它的開始。如果我們勇於面對現實承認失敗,並能夠從自身多找一些主觀原因,反而會為日後的成果提供更多的機會,奠定基礎。




眾所周知,「奧斯卡獎」是全世界最具影響力的電影類獎項,而與「奧斯卡獎」相對應的電影大獎——「金草莓獎」,則是以獎勵好萊塢最差最爛的影片為己任,每年趕在「奧斯卡」之前正式揭曉,其頒獎典禮場面之宏大、氣氛之熱烈幾乎可與「奧斯卡獎」相媲美。

 

獲得「金草莓獎」的演員不會氣餒,不會懊惱,他們會吸取教訓,時刻用它來激勵自己、鞭策自己,一步步向著成功、向著「奧斯卡獎」邁進。

生活中有強者,就會有弱者。強者把握機遇,尋找成功的機會;弱者逃避現實,尋找失敗的理由。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總以藉口作為冠冕堂皇的託詞,那麼,只會離成功越來越遠,無法破繭成蝶。

 

其實,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正視失敗的勇氣。

 

一位哲人曾說:成功的路上儘是失敗者。他們距離成功有的很遠,有的很近。如果你放棄了,那你永遠不會獲得成功。如果你有積極的心態,通過不懈努力抓住了機遇,或許你就品嘗到了成功甘甜的果實。

 

若渴望做一個生活的強者,就應敢於承認失敗,這既是一種境界,也是為了揮手與失敗道別。在失敗面前,不要尋找藉口,要積極尋覓出入口,只有這樣才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有時,失敗會讓我們措手不及,甚至讓我們遍體鱗傷。但人生就是一條沒有回頭路的單行線,需要我們在困境中磨礪生命的光亮。在陰影中,不難發現那些讓我們遍體鱗傷的傷痛,終會變成我們強大的後盾。

不要活在失敗的陰影裡,學著轉身,陽光就在我們身後。


 



根據「蜜蜂效應」,將蜜蜂置於一端開口的透明玻璃瓶中,瓶底朝向陽光,瓶口朝向黑暗,蜜蜂為了光明無數次撲向瓶底無果後放棄而死。設一個對照組,將實驗對象換為蒼蠅,令人驚訝的是,幾分鐘後玻璃瓶中的蒼蠅都逃了出來。蒼蠅並不比蜜蜂聰明,但卻都成功了,成功的原因在於蒼蠅的勇敢和堅持。面對失敗,鼓起勇氣不斷嘗試,終會迎來新機。蟲尚如此,何況人乎。


失敗是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和總結。失敗可以影響當時的情緒,但不能影響到將失敗的負面情緒延續到當下,甚至是未來。若不能勇於面對失敗,那麼我們就無法為過去的失敗畫上一個句號。

面對失敗,我們應該大力揮手告別過去,即承認失敗的事實,調整策略,改進方法,避免在同樣的地方跌倒。



失敗後,我們可能會立刻陷入到對失敗的思考中。但相關研究,表明這樣的反思帶來的弊大於利。


某專家抽取近百名學生參與實驗,讓他們在網絡搜索某個小電器的最低價格,搜到最低價格的人將獲得獎勵。

 

由於專家限制了網絡,沒有學生獲得獎勵。此時,專家要求一部分學生寫下情緒反應,如感到沮喪、憤怒的情緒,強度分別是7和5(0-10代表從無感覺到感覺強烈),並要求他們只關注這些情緒感覺。

 

同時要求另一部分學生寫出對實驗本身與結果的客觀想法,如「失敗的原因是時間太少了」等,並要求其只關注這類想法。

 

接下來,讓所有學生在網上搜索價格最低的一本書籍。

 

最終的結果是,寫下情緒反應的學生比寫下想法的學生,願意花費更多時間進行搜索。

 

實驗表明,經歷情感上的失敗更容易激發改變的願望和努力,經歷認知或思考上的失敗會造成更多自我保護,或是將責任歸因於外界的反應,容易造成重複性失敗的結果。

 

失敗後立刻產生的「任務太難」「沒有辦法能解決問題」等想法,在本質上,對解決問題起不到好的效果,只是達到了將注意力從負面情緒轉移到思維上,從而減輕痛苦、沮喪等情緒的效果。

 

根據情感學習模型,失敗引發的情感會創建一個神經標籤,記錄負面情緒。當再遇到類似事件時,會激活避免失敗的情感,願意付出更多精力去解決該問題。

 

當經歷失敗後,不要立刻反思失敗的原因,而是寫下自己的感覺:我很遺憾了,很無奈,很懊惱……

 

寫完後,試著去強化感受這些負面情緒,讓它記錄在你的神經標籤中。

 

重新開始後,避免失敗的情感神經標籤將被大腦激活,促使我們付出更多努力去挑戰。

感受負面情緒、直面痛苦,比逃避痛苦的思考更有助於成功。

待失敗造成的負面情緒消失後,我們應相對平靜地反思失敗的原因(並非逃避式的思考),結合實際,重新再來。

 


反芻是指人們過度地、反覆地重溫過往的負面經歷和感受,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痛苦的表現、引發痛苦的原因和痛苦帶來的後果。

 

例如,失敗後,反覆地思考自己耽誤了工作的進度、影響了周圍的同事、受到領導的責備等。但這些只會引起更多的負面情緒,反而對成功造成不利影響。

 

反思是指注重成效,通過對失敗的思考,創新想法,進而在新的嘗試中解決問題。

 

反思失敗,回顧過程中哪裡沒做好?是時間問題、細節問題,還是能力問題,找到自己可以改善和優化的地方。

 

如果選擇了從失敗中繼續挑戰,陷入對失敗的過度思考沒有意義,應多去思考面對失敗與挑戰如何努力與進步。

 


 

通過對失敗的積極反思,我們應將失誤和想要實現的目標整合起來,設定可輕鬆實現和管理的小目標和計劃:

 

第一步,根據最終目標不斷前進,設定好實現目標所需的每個步驟。

 

第二步,不斷細化步驟,直到制訂出可在短期內實現的小目標。

 

第三步,保持目標的難度適宜。若太簡單,則容易失去動力;若太困難,則容易失去信心。

 

第四步,按部就班執行計劃。

 

最後,在面對失敗的挑戰中,打個漂亮的翻身仗。

 

坦然接受失敗的結果,對過去的挫折進行清零,站在未來的視角看到失敗,是我們面對失敗的最好方法。


作者:小瑾

版權歸人生所有,未經允許,禁止二次轉載

走過所有,經歷很多,最後還保持一顆純淨的心,依舊是淡然,溫暖的,這,就是歲月,就是人生。


喜歡就點個在看再走吧

相關焦點

  • 劉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個道理大家都懂,當然,成功的人永遠是少數,不管成功與否,每個人都必須要成長。可是能說出這樣的話,感覺必然是個成功者,不然,每個平凡的老者說出這句話,實在是很沒有說服力。值得驕傲的是,劉墉和兒子劉軒,都是成功者。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首先他們問學生更認同下列哪種說法:1)人的智力水平是固定的,很難通過努力去提高;2)人的智力水平是可以通過努力提高的,以此來標記學生的思維模式,選1就是固定型思維,選2就是成長型思維。然後他們繼續問,如果學校專門給英語差的同學開設一門英語培訓課程,你們是否會參加。實驗結果是,成長型思維的學生基本都願意去,而固定型思維的學生選擇不去。
  • 忍耐枯燥與痛苦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有一句名言:「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只有忍耐風雨,才會等來彩虹。自古以來的許多卓有成就的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饒的精神,忍耐枯燥與痛苦之後,從逆境中奮鬥掙扎過來的。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
    在這些學校,他們踐行著「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比成績更重要」的理念,讓全校所有孩子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這種成長,不光是體現在成績上,更體現在每一個孩子的生命發展和心智健全上。第二,會學比學會更重要,學會思考比學會知識更重要——這不光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老師教學成長的要求。第三,為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化的發展奠基——豐富的校本課程資源、社團活動以及體藝特長生培養計劃。
  • 你們都錯了,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中國的一句古話,用來激勵暫時遇到困難的人,只要努力下去就能夠獲得成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失敗確實是成功之母,因為很多人是先有的失敗,然後才有反省和努力,最後才會成功。但是對於想要培養優秀兒童的父母而言,成功才是更重要的成功之母。
  • 於丹: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敢於認錯,比不犯錯重要,能改錯比敢於認錯更重要。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我說:「我們試試,看看能不能讓花籃比沒摔破時更漂亮!」我們又是剪又是貼,你還用彩筆畫上顏色,最後,我們做出來一個非常漂亮的花籃。你和我說:「媽媽我懂了,哭是沒用的。」我聽了很欣慰。但讓我微微鬱悶的是,後來家裡每逢打壞什麼東西,你都特別高興,說:「我們試試,看能不能讓它比沒壞的時候更好看!」
  • 少兒教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該如何正確看待成功與成長?無論學校還是家庭,最該教給孩子的是什麼?成長未必能帶來成功,但是成功必定是成長的結果!一、對於成長中的孩子,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儘管這個世界每天都在叫囂著成功學,可是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小編更傾向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 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
    我們不妨先看一下愛迪生的成功勵志名言,世人只知道上一句,卻不知下一句更重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當然,沒有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世界上所有的汗水加在一起也只不過是汗水而已!——愛迪生是啊,前一句讀小學時候就知道,老師經常拿來勉勵我們。
  • 理想的工作和收入,是職場人成功的標準麼?另一種成功也許更重要
    人與人是不同的,這個大家都知道,不同的人由於對待生活的態度不一樣,對待成功的標準不一樣,因此在同樣的環境下,有的人活得快樂知足,而有的人卻活的痛苦壓抑。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有的人明明各方麵條件並不好,還天天那麼快樂呢?
  • 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擁有成長思維模式
    作者坦誠這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體現了人們面對成功、成績和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固定思維者往往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很聰明,不在犯錯時被外界貼上不良標籤而更傾向於逃避挑戰。對他們而言,他人的認可和世俗定義的成功就是他們渴望抵達的頂峰。相反的是,成長思維者卻相信,即便此刻自己不是最好的,也可以全心投入並堅持下去;遭遇失敗也更有復原力,而成就的獲得不過是他們工作激情的副產品。
  • 達克沃斯 | 恆毅力是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成功要素
    候選總分是西點軍校篩選申請者的最重要項目,然而事實上,候選總分最高和最低的新生,輟學的機率差不多。之後她寫了一本書,書名叫《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Grit: The P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 面試中,「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哪個更重要?
    說到這裡,同學問我:面試過程中,成功案例和失敗案例哪個更重要?我思索再三給出以下四點分析:1.成功很難複製,失敗卻可以避坑。這不僅能幫公司清掃市場地雷,還能為公司辨別關鍵節點:成功往往是全員的功勞,失敗就更容易明確癥結所在。2.成功不一定是慣性,更可能是概率。如果成功是慣性,那麼偉大企業的成功產品將不再屈指可數。「做什麼成什麼」的神話,市場不允許,能力也不允許。
  • 網易雲熱評情句|痛苦的深淺決定著成功的層次
    痛苦的深淺決定著成功的層次 一個人痛苦的深淺源於想到達的高度,一個人快樂的開始也源於達到了自己的目標。如果痛苦的深淺真的決定是成功的層次,那我想讓自己更痛苦一些。Life, there is always fleeting, do not forget the goal, firmly go on.
  • 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是組織成功的重要因素
    對組織的成功有強烈主人翁意識的員工是那些更願意接受變化的人,因為他們認為變化是發展新技能的一種方式。因此,他們可以更快地適應變化,減少組織以高效方式實施變化所需的時間。 團隊合作。一名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和團隊交付的結果有「主人翁"心態,會對他作為其中一部分的作用產生影響。現在的組織在文化、信仰、國籍等方面非常多樣化。
  • 職場要成功,態度比能力更重要!
    你的態度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已決定你是失敗還是成功。要改變現狀、克服困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態度,沒有正確的態度,一切就無從談起。02 能力不重要嗎?能力當然重要,只是它沒我們想像中的重要。工作中對人的要求,很多時候最核心的要素不是能力,而是誠懇到位的工作態度。
  • 學會歸零,人生才會更成功
    歸零的心態,要求我們不能沉迷於過去的業績,要求我們必須忘掉成功,要求我們必須調整自己,要求我們必須超越自我,要求我們必須適應新的變化和環境。一味地陷入昔日的痛苦中而無力自拔的人是可憐的;一味地陶醉於昔日的成功而不思進取的人是可悲的。所以,人生要善於歸零。    歸零被形象的稱作「空杯心態」。顧名思義,一隻裝滿水的杯子是很難再接納新的東西進來的。「空杯心態」就是要將心中的「杯子」倒空,將自己所重視、所在乎的東西,將自己曾經輝煌的過去,都從心態上徹底清空。
  • 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是什麼?讀完周國平的語錄,勝讀十年書!
    比成功和幸福都更重要的是什麼?相信這樣的問題,千百個人來回答,估計有千百種答案。因為現實中很多人心目中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說現代很多人可能會回答說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是錢。錢,是多少人認為這輩子最重要的東西,因為只要有錢,就不在乎成不成功,只要有錢,還怕沒有幸福?
  • 哈佛心理學家:一個人的成功只有25%由智商決定,更重要的是……
    肖恩·阿克爾認為,絕大部分人對「成功」和「快樂」之間的關係理解錯了。並不是只有成功,才能帶來快樂。因為當人們獲得了一定的成功時,往往只會一時欣喜,接著又會開始追求下一個階段的目標,不斷自我施壓,結果還是無法獲得真正的快樂。他認為,人們不應將快樂視為成功的結果。
  • 有關成功的格言或諺語 關於成功的格言諺語 成功的名言警句
    誠心誠意,誠字的另一半就是成功。8. 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9. 用行動祈禱比用言語更能夠使上帝了解。10. 成功的人是跟別人學習經驗,失敗的人只跟自己學習經驗。11. 很多事先天註定,那是命;但你可以可以決定怎麼面對,那是運!12. 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
  • 戒菸反而更要命?2個現象雖說痛苦,實則暗示你:快要成功了!
    吸菸對個人和社會而言都有危害,但是一旦戒菸後,因為依賴的作用,反正會出現頭疼、焦慮、過度煩躁等不良反應,於是不少人因為開始感覺到痛苦,就放棄了戒菸。若能熬過下面這兩種不良反應,說明戒菸就要成功了!因此在戒菸的情況下不必強制讓自身減肥瘦身,不僅非常容易使自己產生過大的心理壓力,容易造成戒菸不成功,更容易導致間斷性的暴食暴飲。在菸癮來的情況下,也別口不擇食針對放入口中的物品,還要注意一下食物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