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正在臺灣交換的小青年,這些天許多人問我關於到臺灣交換的相關問題,所以我決定根據我自己的交換經歷,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和看法。
錄取結果:
學校甄選的結果,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公布。所申請的交換學校,一般要過2個月才能寄來邀請函。(通常,在沒有特殊情況下,華工公布的面試結果基本就代表了最終的結果)
具體說明:
1. 怎麼獲取交換的相關資訊?
通常,每個學期的第一個月(春季的3月,秋季9月),在華工教務處官網上會放上臺灣交換項目啟動的通知。當然也會發布與其他學校的交換項目的通知,比如香港嶺南大學、羅格斯大學等等。
華工教務處打開方式:
http://www.scut.edu.cn/academic/ (或者直接在百度搜索)
2. 申請材料具體怎麼準備?
①開具成績單要怎麼弄?
首先,網上預約。要先到華南理工大學成績列印預約系統,進行列印的預約。
(網址:http://zzdy.scuteo.com/)
其次,寫申請書,找學院教務員籤字。申請書內容自擬,大致就是:因為要申請交換項目,故請求批准……
最後,到圖書館一樓的註冊中心進行列印(南校的同學),每人有幾次免費列印的機會。
②如何選擇學校?
要點:申請表上一共有4個志願,每個學校給予的名額有限。跟高考填報志願類似,前面放你最想去的,最後放一個保底的。
依照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是想去學習的,我的建議就是結合學校的綜合排名和專業排名來進行選擇。給大家一個參考性的排名,臺灣學校排在第一等級的是國立的那些大學(如:臺大、交大、清大、成大、政大、陽明大學),再往下是『中』字輩的大學(中正、中央、中山、中興等等)。如果你是想去體驗不一樣的教學風格,想要好好感受臺灣的風土人情的,可以結合學校的環境以及地點來進行選擇。
依照個人的專業:在填寫學校時,一定要提前查一查這個學校有沒有你所在的專業,在學校的官方網站即可找到,還可以看一看對方學校的相關專業的課程學習計劃與華工的差異大不大,因為絕大部分本科生面臨著換學分的壓力。(新聞傳播類的同學常常是臺灣交換生的主力軍,往年來看,大家會首選輔仁大學,所以輔仁大學有時競爭還蠻激烈的。)
③個人簡歷、個人陳述怎麼寫?
要點:個人簡歷,簡明扼要、亮點突出。個人陳述,詳盡全面。
我個人的經驗是,個人簡歷主要是把自己最核心、最突出的東西呈現出來(比如成績、績點、榮譽、職位、特長等等)。而個人陳述則可以寫一些自己的性格特徵,對於此次交換的想法、期待、原因,就是將簡歷中簡化或是省略的東西,在個人陳述中詳細得呈現出來。
3.面試
要點:臺灣交換項目的面試是在北校區進行,採用英文面試的形式。難度不大,提前做好準備即可。
會先讓你進行自我介紹,然後面試官再問一到兩個問題,要用英文回答(個人經驗來講,如果你面試準備的自我介紹非常詳盡,可能就不問了)。在自我介紹中,可以重點談一談你最想去的學校,以及對方學校的專業特色。
4.最終篩選
要點:大致就是根據績點、面試表現來進行選擇。
具體怎麼篩選,並沒有詳細的說明,面試完後,結果會直接公布在教務處的官網通知上,那個時候你就會知道,自己是否能去交換。可能會有優先選擇高年級的情況,畢竟高年級的同學交流的機會不多了。有一些學校也可能存在優先選擇理工專業的學生的情況,畢竟我大華工還是以理工為王。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績點和你的面試表現,所以一定要自信!自信!
1. 學分如何互換?
我工遵循的原則:
專業課:課程相近或相同+學分或學時相同或是大於我校。
通選課:如果是人文/科學核心課程要求同上,如果是一般的通選課互換就比較寬鬆,只要學分在2及以上的課程都可換我校的通識課程。
(圖片源自:交換生短期項目行前說明會所使用的ppt)
2. 修課計劃怎麼制定?
一般要對照自己專業的培養計劃,和對方學校的課程計劃進行一一比對,然後進行修課計劃的制定。
通常,在學校官網會有類似於「本科生教育」或「研究生教育」這樣的選項,裡面應該會有個專業的培養計劃。
(圖片源自:交換生短期項目行前說明會所使用的ppt)
3. 選什麼時候去交換?
選擇時間:大二上、大三上,大二下、大三下。
而我個人的意見是,這個儘量與自己的計劃結合。不過,每學年的下學期,報名的人就會相對少一些,競爭壓力比較小有點像進入了淡季。所以,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要去臺灣交換,可以選擇在下半學期報名。
如果選擇大二去,那麼可能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換課的壓力,因為我工的特色就是大二專業必修課比較多。如果你所交換的學校恰好能互換的課不多,那麼你要考慮到回校後進行補課的問題。我的辦法是,提前修大三的課程,根據培養計劃找找看大三的課程中有沒有可以互換的,可以提前學習。
如果選擇大三去,那麼可能考慮的問題就是會不會影響考研或者出國gre。大三交換有個好處是,修課壓力不大,可以好好逛一逛臺灣。我認識的同學當中,不少只需要修2門課,而且時間還集中在周一,因此她便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好好享受這次的臺灣交換之旅。
而我個人則是選擇大二下進行交換,一方面是出於大三集中精力應對考研的想法,另一方面是因為下學期報名的人相對不是很多,競爭壓力會小一些。
4. 我有輔修怎麼辦?
輔修專業同樣可以在交流學校進行學習,只要交流學校有我校的輔修專業所開設的課程,也可進行互換。(但我自己來說,本打算在臺灣這邊換輔修課,但考慮到本身專業課的壓力,以及還抱著一顆想要浪遍臺灣的雄心,所以,默默地將課程刪掉了。)
我在臺灣呆了有一段時間,到臺灣來交流雖然稱不上是一個勇敢的決定,但也確實是一個蠻冒險的決定的。因為要放棄很多東西,也可能錯過很多在華工會經歷的事情,我猶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去,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去往臺灣進行為期半個學年的交換。
後悔嗎?看到自己為此必須捨棄的機會,以及回校後需要彌補的課業任務,我的確後悔過。但是,來到臺灣帶給我的東西太多了,以至於讓我慢慢淡忘了那種遺憾感,不論是臺灣的人文風情、他們對大陸的認知,還是臺灣人民的那些全然不同的想法,都遠比書本上帶給我的東西要多得多,更何況臺灣學校的課程質量並不亞於大陸。
在我所交流的學校,所有的大陸交換生會形成一個小小的團體組織,這些人可能來自全國最頂尖的學府,跟他們交流交往,又是交換的一個極大的樂趣,我們時常調侃,交換是一次讓你接觸到各領域潛在人才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