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秋—慈濟大學(蘭州大學)—教育學院—李猛
在去臺灣交換之前,剛好認識從臺灣來蘭大交換的幾位臺灣交換學生。和她們了解到了臺灣,使得更加的嚮往,千儀剛好又是和我在同一個城市的學校上學,她說:「花蓮的海是最美的海,花蓮的山水是臺灣最美的。到花蓮我就是你的免費小導遊,到臺灣我就是你最方便的資訊臺。」
因為五位小組成員是來自不同的四個省份,因此我們決定到廈門集合,再一起到臺灣。早上11點多從高崎機場出發,13點到達桃園機場。慈濟派來的同學已經早早的等待在機場了,我們速速把各類事務解決之後,就集體乘坐「太魯閣號」開往花蓮。到達花蓮已經是晚上19點了,老師早早的在校門口迎接我們,其他國際學生也在宿舍樓幫助我們。
臺灣的禮貌讓我如痴如醉,無論是誰,嘴邊最容易脫口而出的就是「謝謝」。而當別人和你說「謝謝」的時候你應該回答的不是「不客氣」而是「不會」。慢慢的自己也習慣這種交流對話方式。還有是大家在接過別人給錢或是補錢的時候附上一句「謝謝」也是最窩心的對話。因為大家都如此禮貌,因此我行走在臺灣的大街小巷感受到的是濃濃的愛意,大家都生活得如此自在不會有過多的你爭我搶。
慈濟大學國際學生會所有的成員都不是臺灣的學生,有大陸的、馬來西亞的、印尼的、泰國的、加拿大的、緬甸的……
大家都特別歡迎我們交換學生的加入,所以我們自然而來的加入到他們當中。短短一個學期我們就共同舉辦了好多場難忘的主題活動。對我個人最感動最值得珍藏的是冬季假面舞會,從初期大家排練舞蹈,到最後完美呈現。我們從初識到成為今生好友,時常我們還是會在WeChat和微博上互動,了解對方的狀況,並期待再一次的見面。
國學學生會的大家長是慈濟大學國際事務中心的各位老師們,一個學期的如梭,他們給予我們的幫助無以言表,匆匆忙忙的最後一天和他們一一擁抱,表示最誠摯的祝福與感謝。他們教會我的是如何去全心的去服務需要幫助的人們
。
佛教慈濟大學,最重要的宗旨就是大愛於心,幫助你我他。慈濟這個體系遠比我想像中的要龐大的多。他們在全世界進行公益活動,幫助無數的人,即使自身過得清貧也要把剩下的幫助他人。在慈濟大學的歲末祝福中,我流下了眼淚。眼淚摻雜的是感動,是佩服,是對美的信任、是多大愛的肯定與褒獎。
我在臺灣的家人是「慈濟大學兒家系直屬家庭」「羅老師一家人」「丸子一家人」。
臺灣的高校都有一個傳承就是「直屬」。也就是說學長姐會和指定的學弟妹組成一個「家」這樣不僅可以在學業上互相幫助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成為最知心的人。當然指定的方式也是各有不同的,有的抽籤,有的是學號相同一起……
交換學生實際上是不會被加入直屬的,但是我在一次的聚會中成功的加入了他們的一家,我們平時一起聚餐,解決困難,聊理想談故事。總之自己很幸運的成為他們的一員,並且永久的記入他們的「家族史」。
在臺灣我的第二個家就是「羅老師一家」。羅老師是我的「人格心理學」老師,在一次到宜蘭進行參訪是時候結識了他們,在羅老師家住了三個晚上,期間我們大家舉辦了家庭桌球賽(臺灣稱桌球為桌球),半夜開始上山去觀流星雨,品嘗宜蘭在地美食,參訪各處觀光工廠。一路上我也兩位弟弟也產生了最深厚的情誼,在離開臺灣之時,兩位弟弟送給我最珍貴的禮物。羅老師還告訴我:「在你離開宜蘭的時候,兩兄弟就留下眼淚了。」想必在我離開臺灣的時候他們也哭了吧!我確實不舍的哭了。
第三個家就是「丸子一家人」。丸子是我在慈濟大學的同班同學,她家在苗慄(臺灣的西部)。我到丸子家做客兩次,她的家人都特別的熱情,即使是在他們出國的前一天都還要熱情的接待我,我就想我何德何能,丸子媽媽說:「你是我們的家人啊!」於是我就明了了,我想說在中國大陸你們也有我這個家人。
來臺灣的目標之一就是環島旅行,當然我也順利實現了。品嘗了臺灣的美食,觀賞了臺灣的美景,留給我的是美好的回憶。
2012年10月10日,我拿著TR-PASS開始了我的環島旅行。TR-PASS是臺灣鐵路局為非本地籍貫的學生發售的一種鐵路套票,在指定的期限內可以無限次的搭乘火車。
早上6點30分從花蓮坐上開往臺東的莒光號,車廂上稀稀拉拉的幾位乘客,眯著眼小憩、淡然的眺望沿途的風景、口嚼著麵包看報紙……而我迫不及待的欣賞路過的一山一水,細細觀望著他們悠哉的生活。
環島旅行我熱愛的三個地方是高雄、彰化、臺中:
高雄的愛河、真愛碼頭、西子灣……晚上在夜市品嘗最正宗的臺灣南部美食之後,在愛河沿岸漫步,在真愛碼頭上期待愛情的降臨,似乎這個時候我又異常的思念我的家人,撥通電話與家人暢聊,海風徐徐,說一聲我愛你我的父親母親。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那些年我一直憧憬的精誠中學,那些年我默默喜歡的彰化。在打計程車的時候偶遇了一位身為慈濟人的司機師傅,我說我是慈濟大學的學生,於是我們的共同話題如泉湧,談到花蓮的慈濟精舍的時候,師傅異常的崇拜與嚮往。不免也教育我要好好學習多多幫助他人。於是我也得到了這位師傅的幫助,在把我送到精誠中學的時候竟然不收我們的車費,留下的一句話就是:「發揚慈濟精神」。感恩所有幫助我的人。
來到臺中,來到東海大學,我第一次被一所大學而喜歡上一座城。東海大學充滿的濃濃的藝術氣息,精緻的日式建築,綠樹如茵的步道,活力的學生。臺中這座城市聚集了許多的臺灣高等學府,在這座不大的城池裡散發的是文化是藝術是精神文明。
這一次去臺灣佛教慈濟大學交流的蘭大學生一共是5位。我特別幸運與這些朋友成為隊友。我們在臺灣共同譜寫了屬於我們的「臺灣傳奇」。共同遊走在花蓮的好山好水,共同攀登玩樂美麗的阿里山,共同暢遊波瀾的日月潭。在火車上我們談論我們記錄我們說這就是我們的青春,這就是我們飛馳的年代。我還想記載的是我們會是一輩子隊友,我願意!寧兒、女神、鼻祖、小宇……
我把最重要的東西遺忘在臺灣了:
半年的交換生活,我想很自豪的說,我看到了、我學到了、我領悟了……臺灣的人們,臺灣的生活,臺灣的節奏。我慢慢的陷進去了。回到大陸時不時的「謝謝」「不會」。偶爾的欣賞淡淡的小文藝。不自主的關注那邊的動態。我想我把最重要的東西遺忘在臺灣了,那就是我的心……
註:以上為作者投稿,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謝謝。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andylaw2443@foxmail.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