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慶明 綜合新華社、央視、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報導
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宗立成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應戴有色眼鏡看幹部子女。他認為,把子女送到國外去,不要考慮是不是官員,因為公民的權利都是平等的,「因為他是一個官員,把子女送出國了,就要受到非議,這是不公平的」。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官員子女出國讀書不是教育問題,涉及官員的信息是否公開,他們的收入是否合理、是否廉潔等問題。官員不一定是窮人,他們也可能有能力資助子女到國外讀書,考慮到官員的信息沒有公開,就說他們的子女出國讀書有問題沒有證據。有可能他的孩子很優秀,拿了獎學金。因此得先公開相關信息,然後我們就可以看出是否合法與合理。
網友「天邊孤眼」認為,「只要把資金來源公開講清楚就可以」。網友「宋英傑」說,公僕理應受到更多的審視、監督和評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也說到,為什麼那麼多政府官員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為什麼企業家把家安到國外去,是「因為心裡沒底」。
全國人大代表陳萬志建議,有關部門將子女,尤其是未成年子女出國讀書情況,納入官員申報範圍,有助於對其財產情況進行監管。記者 黃慶明 整理
微言
微語
評彈
「以我們中醫為例,針灸一把才4塊錢,你到髮廊理個頭又多少錢?一個老專家幹一輩子,掛號費還不夠買個西瓜,這能說是正常的麼?這對醫生是公平的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關節二科主任溫建民認為,政策一方面限定死了醫療服務收費,一方面又在賣藥上開了口子,無疑是在把醫生往邪路上推,「畢竟醫生也要養家餬口嘛」。
「中美經貿關係是中美整個關係的『壓艙石』。最近,美國有報紙說『這不是壓艙石,這是絆腳石』,當然『壓艙石』很重,起著穩定的作用,你要去挑戰它,那你就製造麻煩,絆你的腳,這是無可非議的。你不應該挑戰它,這是最基本的力量。」
——商務部長陳德銘昨天在記者會上用「壓艙石」來形容中美經貿關係,當航海中遇到大風浪時,壓艙石起著保持船的穩定的作用。
「從今年元旦到元宵節,全國推出16臺跨年晚會、18臺春節聯歡晚會、6臺元宵節晚會,一臺晚會最低花1000多萬元。晚會越辦越大,明星忙啊,忙完這兒跑到那兒,但並不是晚會質量就提高了,明星照樣跑調、唱錯詞。都說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的需求,我看這麼辦下去,從『大繁榮』搞成『太煩人』了。」
——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葉惠賢認為,電視晚會勞民傷財,應該把錢用到貧困地區改善教學等最有意義的地方。
建言
「如果法律有障礙,我們一起去上訪解決。」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坦言,目前政府放權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會觸及現有的法律法規,他希望能得到更高層面的支持。汪洋舉例:「現在經濟形勢不太好,企業的日子不好過,我們說對企業的有些費用可以不收了。但是中央部委說你廣東不能帶這個頭,你不收大家都不收怎麼辦?」
「很多實業家跟我們抱怨很累、很辛苦,又不賺錢。一個8000個人的工廠效益不如80個人的地產公司。一個80個人的地產公司不如8個人的投資公司。一個8個人的投資公司又不如兩個人的投機公司。這種導向使得資金離開實業領域。」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黃孟復談實體經濟面臨的問題。
七色
「我佛慈悲,希望大師能幫忙完成任務。」
——一位記者堵在全國人大代表釋永信房間門口,軟磨硬泡,「央求」釋永信接受採訪。「出家修道,是非以不辯為解脫。」面對記者圍堵,釋永信只是這麼淡淡一句。釋永信對一些「敏感」問題,如少林寺商業化、少林景區摘牌等,一概不作答。這位方丈今年帶了一部iPad平板電腦來開兩會。
「作為科技部長說句大話,沒有能夠限制住我們的東西,中國現在既然能上天、能下海,就沒有造不出來的東西。」
——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認為,外國對中國高新產品的出口限制,沒有任何意義。
微議
遏制公款吃喝
拿茅臺開刀?
全國政協委員林嘉騋建議,禁止使用公款消費茅臺酒。之所以拿茅臺酒開刀,是因為茅臺最有代表性,但他的目的是指向公款吃喝,不光茅臺不能喝,其他超標接待的吃喝都應該禁止。茅臺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每年直接銷售給政府部門的茅臺酒佔總銷量的15%左右。貴州省貴陽市下屬一個區政府辦公室,一年的接待就要消耗1200瓶以上的茅臺。
@貴州省委書記慄戰書:不要把茅臺酒和公款消費必然地聯繫在一起。有的地方說不能上茅臺酒,但不上茅臺酒,上一瓶進口的拉菲(一種法國葡萄酒),會比茅臺酒貴得多。上一碗鮑魚多少錢、上一碗魚翅多少錢?
@禾刀:不拿公款吃喝者興師問罪,而盯住茅臺酒瓶做文章,怎麼看都有點像是鋸箭療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孝正:茅臺這些年價格上漲,公款消費佔據了主流,因此應該限制公款消費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