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國產超市衰落!一年關店56家虧損7億,老闆卻靠投資賺來530億

2020-12-22 知商論財

作為人們日常生活,超市是人們購物經常前往的場所,畢竟裡面包羅萬象,你想要東西裡面大多都有。超市人來人往,所以我們總覺得開超市很賺錢,但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電商的興起,線下實體店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超市也未能避免,部分超市品牌更出現了虧損倒閉的現象。

例如人人樂超市,一度紅極一時,連續兩年虧損。一度火爆的新華都超市,在去年上半年關閉了48家門店。不過人人樂的表現還算搶眼,去年公司成功轉虧為盈。然而,新華都超市卻在2019年虧損了7個多億。

根據新華都對外公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同比下降12%;淨利潤為負7.56億元,同比下降4519%。看到這,相信大家開始疑問,同樣是開超市,為何新華卻虧損如此之多?其實,這主要是因為新華都之前所收購的3家公司,在去年均呈現出業績下滑的趨勢。除此之外,新華都超市的經營模式也出現了問題,導致業績持續下滑。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新華都在裝修、物損、租客補償等方面,共損失近2億元,即便沒有算上生產銷售等方面的損失,單是超市業務的損失就高達2個億。2019年新華都還關閉56家門店,給新華都帶來的損失合計超1.8億元。同時,為了減輕資金壓力,去年新華都還宣布出售旗下兩家公司,據悉,這兩家公司此前均虧損超過3000萬元。

截至去年年底,新華都公司資產淨值為8.6億元,同比下降了50%。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新華都公司全年淨利潤虧損7.56億元,市值也只有35億元,然而,其公司老闆福建首富陳發樹個人身價卻高達530億元。

說起陳發樹,他出生在福建一個貧窮的農村家庭。80年代,陳發樹開始做木材生意,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後來,他來到廈門開了一家雜貨店。直到1995年,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超市進入中國市場,此時,陳發樹也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創辦了新華都超市。

隨著超市經營進入軌道,陳發樹的新華都超市在此後的16年時間裡,一直保持盈利,每年的純利潤最高可達1.5億元,成為國產超市中的巨頭企業。不過,好景不長,從2013年開始,新華都的淨利潤開始下滑,超市業績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不過,雖然陳發樹早期發家的收入來源是新華都超市,但如今,他已經慢慢將收入來源逐漸轉移到其他行業。在2000年的時候,他曾以3300萬元的價格,收購紫金礦業20%的股份,8年後,紫金礦業的市值猛增,陳發樹當時投資的3000多萬,直接變成了150億元的回報。

同時,陳發樹還買了青島啤酒7%的股份,更豪擲254億收購雲南白藥,如今這兩家都是市值千億的企業,而陳發樹的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

今年10月份,陳發樹以530億元人民幣財富位列《2020衡昌燒坊·胡潤百富榜》第79位。因此,即使新華都出現虧損,他仍可以通過投資其他項目把錢給賺回來,只能說「有錢人真任性」。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一家只有129家直營店的國產十元店,一年如何賣出190億?
    「核心提示」 這是一家只有129家直營店的日用百貨集合店,創造了190億的GMV;你以為老闆賺的是C端消費者的錢,不不不,他賺的是B端加盟商的錢。經營利潤為7.67億元,同比下降24.6%。報告期內,全年虧損為2.60億元,上年同期錄得全年虧損2.94億元。 從流量統計可以證實這種論斷。流量上,名創優品甚至可以和頭部電商平臺相提並論。而名創優品在最近的財年裡,共接待了4.16億人次(有智能商店系統統計)。 巨大的線下流量,給了名創優品向上遊要空間的談判砝碼,讓最終的零售價格更低。
  • 中國家具大王,其實不靠賣家具賺錢,靠商場升值跟收租年賺40億
    很多人現在開一個店,其實也不是靠這個店來賺錢,而是靠著轉讓店鋪來賺錢的。 現在的生意場是越來越複雜,聰明的人越來越多了。比如說中國家具大王車建新,他就不是靠賣家具來賺錢的。說到中國的家具賣場,許多人肯定要提到車建新的紅星美凱龍。
  • 國產巨頭跌落「神壇」,曾媲美家樂福,淨賺上億,今半年關店48家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不少外資品牌逐漸衰落。在業績不斷虧損的背景下,只能選擇退出中國市場。像樂天瑪特、家樂福以及麥德龍等零售巨頭,都接連出售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漸「敗走」中國。當然隨著零售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其實不僅是外資品牌受到了衝擊,不少國產超市巨頭也受到了影響。曾經在市場家喻戶曉的人人樂,也連續2年出現了虧損的局面。
  • 四年虧30億 達芙妮關店「止血」到何時
    近日,達芙妮發布的2018年全年財報顯示,達芙妮繼續虧損近10億港元。值得關注的是,這已是達芙妮連續四年虧損。而在此期間,達芙妮一直以關店策略「止血」。  數據顯示,四年時間,達芙妮關閉了3860家門店,日均關店2.6家。雖然達芙妮一直在改革轉型,但始終未能明顯奏效。
  • 又一國產超市巨頭倒下:曾打敗家樂福沃爾瑪,今5年虧17億終退場
    他所創辦的老品牌零售超市人人樂也在時代的浪潮中「倒下」了。 根據人人樂此前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1-9月虧損2.7億元-3億元,基本每股虧損0.6136元-0.6818元,較去年同期虧損1.09億元,基本每股虧損0.2476元/股。僅在第三季度,人人樂預計虧損就達到1.3億-1.6億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7040.07萬元。
  • 大潤發、永輝等12家超市去年收入突破3000億 關店657家
    2019年新開7家綜合性大賣場,全部為大潤發門店;關閉5家門店。截止2019年末,在全國的大賣場門店數達到486家,其中大潤發414家,歐尚72家,遍布29個省市232個城市,總建築面積達到1300萬平方米。 同店銷售增長(按排除家電的貨品銷售計算)為-1.01%。 未來,將不斷探索新的銷售模式,比如貓超共享庫存、社區團購和中小型超市。同時,實體門店從以往的傳統大賣場向店倉合一的模式轉變。
  • 創立600億公司,靠遊戲賺來100億身家,卻被90後美女坑了5000萬
    這場豪賭中,有人一夜暴富,有人傾家蕩產血本無歸,更有人欠債百萬有家不能回。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對投資這個詞應該已經非常熟悉了。靠著投資賺來上億身家的不是沒有,比如孫正義用2000萬美元投資阿里巴巴,因此賺了1000多億美元。徐新投資網易,因此獲得千倍的回報,丁磊也因為徐新的投資,成了中國首富。
  • 靠8臺縫紉機起家,國產品牌從3年關店8千家,到一年狂賣100億
    我國有很多企業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都經歷過大起大落,曾經靠8臺縫紉機起家的國產品牌,從3年關店8000家,到一年狂賣一百億,它到底經歷了什麼。波司登在全球都是有知名度的一家企業,它在巔峰時期,全球三分之一的羽絨服都來自波司登,風光一時。
  • 開到朝鮮的中國十元店,一年賣出190億,它是如何割韭菜的?
    「核心提示」這是一家只有129家直營店的日用百貨集合店,創造了190億的GMV;你以為老闆賺的是C端消費者的錢,不不不,他賺的是B端加盟商的錢。本文拆解招股書的同時,也為大家提供一個是否值得加盟的答案。作者|李卓編輯|邢昀20年前,廣州上下九還是一個非常熱鬧的商業區。那時最多的店鋪不是奶茶店,而是一種叫「十元店」的零售業態。
  • 拼多多一年虧85億,為什麼老闆黃崢卻身價1000億?原因讓人無語!
    根據《財富》雜誌《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榜榜首是美團,一年虧損1155億,一天就虧掉3個億。不過這千億的數字,主要是因為優先股變動造成的。只算經營虧損的話,美團一年大概虧85億左右,但這個數字也能進前三名了。而且,它的虧損不是偶然的,而是年年虧。2015年到2017年,美團依次虧損105億、58億、190億。
  • 讓騰訊和京東大賺的永輝超市,已經是優等生了?
    消息一公布,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蒸發了65個億,目前市值1006億元。但此前兩天,永輝超市已經刷新了近2個月的最高股價。 一直以來,擴張、開店是永輝超市的主題。 截至2019年底,永輝超市門店總數911家,新開門店205家。從開店數量看,永輝已算是優等生。
  • 靠會員費一年賺31億美元 好市多的另類「流量」生意
    1976年,索爾·普萊斯(Sol Price)與兒子羅伯特·普萊斯(Robert Price)一起,在美國聖地牙哥(San Diego)成立了第一家面向商業購買者的全新會員店—價格會員店(Price Club)。而在1983年9月,詹姆斯·辛尼格(James Sinegal)與傑弗裡·布羅特曼(Jeffrey Brotman)在西雅圖近郊開下第一家好市多。
  • 海底撈2020:虧損10億、裁員上萬、老闆已套現近16億
    10億,裁員上萬,翻臺率下滑、新加坡老闆套現近16億,這都是在海底撈上市2年內出現的。  2018年9月,海底撈在港股成功上市,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交出60%、56%的營收同比增長和38%、42%的稅後淨利同比增長,喜人成績後,2020年上半年迎來首次虧損,暴虧近10億。  但股價卻走得異常風騷,目前港股市值已超過3200億。
  • 一年虧損90多億!又一國產汽車陷入「困境」,如今銷量跌去96%
    榜單數據顯示,浙江民營企業200強實現了6.33萬億元的營收總規模,而更有11家浙江民企的營收突破千億規模。其實,民營企業不僅為浙江省的經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同時它們也是浙江省吸納就業的主體力量。據悉,民營企業共該省約87%的就業力。僅從營收規模上來看,李書福創建的吉利控股集團,以3308.18億元的營收位列榜單首位,成為名副其實的浙江省最大的製造業民企。
  • 十元店也能上市!曾堅稱日本品牌,老闆身家150億,曾叫板馬雲
    雖已衝刺上市,但這家公司仍爭議不斷,比如老闆曾堅稱公司是日本品牌,公司產品也屢涉抄襲風波和產品質量問題。「十元店」7年開出4200家中國門店平均每家收入230萬名創優品是一家居家生活用品零售商,因為商品價格十分便宜,也被大眾稱為「十元店」。自2013年在中國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名創優品便在不斷擴張。
  • 5天入帳 110億!高瓴張磊投資不靠運氣和豪賭,靠的是什麼?
    7月18日,100億拿下寧德時代定增; 9月3日,15億參與鋰電池隔膜企業恩捷股份的定增; 12月9日,5億元或配高效電池+多晶矽龍頭通威股份的1785.71萬股定增額度; 12月20日,158億買下隆基2.263億股。
  • 有人在非洲開了300家超市,10年賺了82億!
    開超市、便利店憑藉剛需、穩定、現金流充足等優勢很快成為許多人的首選項目,但也正因為如此,超市、便利店行業在眾人的追捧下,在中國早就是紅海一片,不僅開支大、利潤率低,而且銷量也很難做上去。那有沒有競爭少、利潤高、前景廣闊的新興市場,然後去那裡開超市賺大錢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非洲。
  • 又一服裝巨頭墜落:半年虧損5億,日均關店13家
    有人爆紅就有人衰落、有人狂歡就有人黯然...時代的大潮無時無刻不在風起雲湧。最近,又一服裝巨頭,號稱中國版「ZARA」的拉夏貝爾墜落神壇。半年虧5億,2470家門店關閉,日均關店13家最新財報,2019年上半年拉夏貝爾營收39.51億元,下降23.2%;淨利潤為-5.65億元,同比暴跌333.9%;門店數量更是從9269個減至的6799個,關閉了2470家門店,日均關店13家。
  • 他靠賣紙一年賺100多億,曾負債60億,家族棕櫚園相當於8個新加坡
    7歲那年,母親帶著他渡船南下印尼,和在那裡的父親會和。高中輟學後,他做起了倒賣糖果、麵包等小生意。時局動蕩,食品和日用品奇缺,黃奕聰起早貪黑地把生意做好做大,他先後自辦雜貨店、麵包餅乾作坊,收購椰子加工椰幹,不到10年就在當地小有名氣。
  • 5天入帳​110億!高瓴張磊投資不靠運氣和豪賭,靠的是什麼?
    7月18日,100億拿下寧德時代定增; 9月3日,15億參與鋰電池隔膜企業恩捷股份的定增; 12月9日,5億元或配高效電池+多晶矽龍頭通威股份的1785.71萬股定增額度; 12月20日,158億買下隆基2.263億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