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兩分拆!中原建業赴港IPO,業績增速驟降,高利率令人生疑

2020-12-22 澎湃新聞

建業新生活上市近半年後,建業地產繼續分拆旗下的代建公司中原建業有限公司(下稱「中原建業」)赴港IPO。

若此次IPO成功,中原建業將成為胡葆森擁有的第四家港股上市公司,成為」建業系「第四子。

截止目前,港股僅有綠城管理一家代建公司,中原建業有望成為第二隻代建股。

受消息影響,截至今日收盤,建業地產大漲11.3%,報收4.63港元。

高回報的代建市場

11月10日晚間,中原建業於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此番闖關IPO,該公司瞄準了聯交所主板,並獲得工銀國際、建銀國際聯席保薦。

自2016年9月以來,中原建業主要從事房地產代建業務。其代表項目擁有人在整個物業開發過程管理房地產開發項目,並採用輕資產模式運營,從而無須承擔土地取得及項目開發的費用。

據了解,過去二十年來,受益於經濟增長以及龐大的市場內需,房地產市場快速增長。品牌影響力高的房地產開發商已逐漸參與低投資高回報的房地產代建業務,房地產代建目前因受到中國房地產行業的廣泛接納而得以快速增長。

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中國有28家大型房地產代建公司。2010年至2019年,中國房地產代建市場新訂約項目數量及建築面積的複合年增長率均分別超過25%。預計2020年至2024年,中國代建市場於新訂約總建築面積方面仍將以23.5%的複合年增長率繼續增長。

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吸引房企入局,中原建業即為建業地產布局在代建市場的重要棋子。

業績增速驟降

中原建業前身為河南軒隆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1992年12月26日,初始註冊資本為1500萬元。1994年9月20日,該公司更名為河南中信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此後,經過一系列的股權轉讓以及重組,中原建業成為建業地產100%控股子公司,胡葆森則通過間接控制建業地產72.31%股權成為中原建業的實控人。

由於誕生在河南,中原建業的業務也集中在河南區域。報告期內,該公司主營業務為提供房地產代建服務及收取管理費。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原建業分別實現營收3.1億元、6.76億元、10.29億元、4.81億元;實現淨利潤1.42億元、4.04億元、6.41億元、3.02億元。

2018年至2019年,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約118.37%、52.13%;淨利潤同比增長約183.87%、58.74%。2020年上半年,中原建業營收同比增長16.76%,淨利潤同比增幅為17.78%。

可以看出,近兩年中原建業的業績雖仍保持增長態勢,但增速下跌明顯,該公司將這一原因歸咎於新冠疫情的影響。

另外,報告期內該公司的營收主要來源於河南省所管理的項目,分別佔相關期間收益的100%、100%、99.4%及98%,地域集中度較高。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原建業182個在管項目中共有174個項目位於河南省,在管總建築面積為約2310萬平方米,覆蓋河南省大多數縣及縣級以上城市。

令人疑惑的高利率

業務過於集中對企業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中原建業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該公司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在深耕河南市場的同時,會將業務擴展至河北、山西、陝西、新疆及海南等省及自治區,以追求更大的增長潛力。

但與港股另一家代建公司綠城管理相比,中原建業的體量顯得有些」小巧「。

綠城管理為綠城集團的成員公司,於今年7月10日港股上市。作為綠城集團在代建板塊的「大將」,相比中原建業,綠城管理的業務更加多元,分布範圍更加廣闊。

截至2019年末,綠城管理(自行及透過與業務夥伴合作)在中國26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的85座城市以及境外柬埔寨的一座城市擁有260個代建項目,管理總建築面積為6750萬平方米。

綠城管理的業務主要為三個部分,商業代建、政府代建以及其他代建諮詢、設計諮詢等。其中,商業代建是業務大頭。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綠城管理實現營收分別為10.16億元、14.81億元、19.94億元、8.15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47億元、3.35億元、3.25億元、1.34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代建的輕資產特性,代建行業的淨利率遠高於傳統房地產開發業務。但令人疑惑的是,同為代建公司,中原建業的淨利率卻遠超實力更為強勁的綠城管理。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原建業的淨利率分別為45.9%、59.7%、62.3%、62.2%及62.8%;綠城管理持續經營業務的淨利率則分別約為25.2%、24.5%、19.5%、18.78%。

另外,報告期內,中原建業的投、融資活動淨額常年為負。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中原建業投資活動所得淨額分別為-5.96億元、-6.08億元、-4299.8萬元、1億元;融資活動淨額則分別為-2197.5萬元、4961.9萬元、-3.69億元、-2.11億元。   

這一情況與中原建業的負債脫不開干係。報告期內,中原建業的流動負債分別為2.97億元、5.22億元、6.26億元、5.82億元,數額逐漸增長,2018年該指標的同比增速更是達到76.06%。

在業內人士看來,負債逐年走高,投、融資淨額不給力,或許就是中原建業如此心急謀求IPO的原因。

「拉胯」的盟友

拋開中原建業自身的問題不談,其盟友在各自的領域中也表現平平。

建業集團成員有建業地產、建業新生活、中原建業、築友智造四家公司,稱為建業「四子」。

2019年7月,建業地產完成對築友智造的收購,將其收麾下。作為唯一一家「外姓」成員,在被收購之前,築友智造常年遊走在虧損邊緣。

2019年上半年,築友製造虧損1133.9萬元。被收購後,築友智造業績略有增長,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02億元,淨利潤848.6萬元,勉強實現盈利。

建業新生活則曾常年處於虧損狀態,直至2019年才扭虧為盈,其去年期內利潤為2.28億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盈利1.89億元,銷售淨利從2018年的-2.56%上升為17.81%。

而建業地產近年來則陷入了毛利率逐年走低的困境 。儘管該公司近年來的營收和盈利逐年上升,但其毛利率卻呈相反的走勢。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建業地產銷售毛利為23.73%,去年同期該數值為27.29%。2019年,其全年銷售毛利為26.02%,相較2018年的34.44%下跌了8.42%。

相關焦點

  • 建業地產擬分拆代建業務赴港上市 胡葆森欲借中原建業「走出河南」
    來源:長江商報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吳婷分拆建業新生活僅半年,建業地產(00832.HK)又擬分拆旗下代建公司中原建業有限公司(下稱「中原建業」)赴港上市。若此次IPO成功,中原建業將成為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擁有的第四家港股上市公司,成為「建業系」第四子。截至目前,港股僅有綠城管理一家代建公司,中原建業有望成為第二隻代建股。招股書顯示,中原建業近年來發展迅速。2017-2019年,其累計收益20.14億元,累計淨利潤11.86億元。
  • IPO視界|中原建業赴港上市 代建業務有喜有憂
    在被委以輕資產拓展、走出河南兩項重任之後,建業地產旗下代建板塊中原建業於近日向香港資本市場發起衝擊,有望成為建業集團旗下又一上市平臺。 一如國內代建第一股綠城管理之於綠城中國,中原建業也是建業地產銷售業績的重要支柱。然而,這卻是特殊統計口徑下的數字遊戲。
  • 建業旗下中原建業啟動IPO 淨利率是行業老大3倍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16日電 (薛宇飛)近日,港交所披露信息顯示,建業地產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原建業有限公司(下稱中原建業)首次遞交招股書。若成功上市,中原建業將成為建業集團旗下繼建業地產、築友智造科技、建業新生活後,第四家上市公司。
  • 中原建業首次遞表,或為國內代建行業第二股
    資本邦獲悉,近日,建業地產下屬全資子公司中原建業有限公司(簡稱中原建業)首次遞交招股書,工銀國際、建銀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中原建業或為代建行業第二股據招股書顯示,中原建業由建業集團分拆而來,若成功上市,中原建業將成為建業集團旗下繼建業地產、築友智造科技、建業新生活後,第四家上市公司。中原建業專注於房地產商業代建業務。
  • 內地教育企業赴港IPO大起底 業績和市值排行榜揭秘未來潛力板塊|專題
    《投資者網》根據公開信息統計,2019年內地赴港IPO數量最多的行業包括:建築、教育、地產、工業工程、生物科技、軟體等行業。2019年其中教育公司有10家,而2018年為8家,教育企業赴港IPO的熱度不減。
  • 業績增速放緩,負債率高居不下 立白系「驅蚊一哥」赴港IPO勝算幾何?
    隨著招股書披露,朝雲集團財務數據也被揭開神秘面紗,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被稱「驅蚊一哥」的朝雲集團其經營數據並不亮眼。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負債率居高的情況下,朝雲集團選擇此時申請赴港上市顯然不太合理,而朝雲集團順利赴港IPO也並非易事,很可能會遭到監管機構及市場的審視。」關於上述問題,本報記者向朝雲集團發去採訪提綱並多次致電聯繫,截至發稿未收到任何回復。
  • 「洗衣液一哥」藍月亮一年淨賺10億港元 赴港IPO時間引熱議
    藍月亮赴港上市6月29日,清潔劑品牌藍月亮正式提交港股招股書,聯席保薦人為美銀美林、中金公司、花旗。大家使用過藍月亮這個牌子的洗衣液嗎?小編相信,很多家庭都有買這種洗衣液。據悉,藍月亮一年淨賺10億港元,業績非常厲害。
  • 「融中|要聞回顧」盲盒消費增速達400%以上 微醫分拆後擬赴港上市
    2.微醫融資3.5億美元,分拆後擬將醫療服務主體申請赴港上市騰訊投資的微醫於近日完成3.5億美元融資,並計劃推進其業務拆分後的數字醫療服務業務板塊申請在港上市,分拆上市部分在最新一輪融資前估值超過60億美元。知情人士稱,該公司將在2021年初前後遞交上市申請。微醫方面未對這一消息發表評論。
  • 2020樓市關鍵詞|房企赴港IPO:破產危機下 流血上市成自救出路?
    房企赴港IPO熱情高漲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深刻含義?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回顧這一年樓市可謂跌宕起伏、魔幻重重。上半年樓市遭遇「黑天鵝」,市場在經歷了「冰封期」、「修復期」……隨著疫情得到控制,房地產才逐漸步入正軌。
  • 艾德證券期貨:中國物業服務排名百強,宋都物業赴港IPO
    截至2020年8月31日,在港上市的內地物業公司已達26家,較去年8月31日增加12家,物業管理股赴港上市的熱度持續升高。近期,港股市場再次迎來一家物業管理公司。來自浙江杭州的宋都服務集團有限公司 Sundy Service Group Co. Ltd(以下簡稱「宋都物業」)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在香港主板IPO上市。
  • 華潤置地旗下物業板塊計劃赴港上市,管理面積1.12億平米
    本文為IPO早知道原創作者|華夫餅據IPO早知道消息,華潤置地集團旗下物業管理板塊近期籌備赴港上市。8月26日,華潤置地發布公告稱,擬分拆物業管理及商業運營服務業務在港交所獨立上市。公告顯示,華潤置地正考慮可能分拆本集團的物業管理服務及商業運營服務業務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獨立上市,並已於8月21日接獲香港聯交所的批准,可根據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應用指引第15項進行可能分拆。可能分拆毋須經過本公司股東批准。
  • 法零售商歐尚攜手大潤發赴港IPO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獲悉,歐尚與大潤發基本達成協議,雙方擬將大陸所有歐尚和大潤發門店注入同一家香港控股公司,然後由該控股公司獨立在港上市,上市時間約在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正是由於雙方交叉持股的背景,使大潤發赴港上市一事屢屢受阻。記者從大潤發和歐尚雙方內部知情人士處獲悉,大潤發與歐尚面臨的難題,首先是雙方對上市的理念不同,大潤發臺灣方面部分股東主張上市,但大陸地區的大潤發由於經營業績一直不錯,其年單店銷售額高達3.33億元,超越法國巨頭家樂福的年單店銷售額2.52億元,使得大陸地區大潤發的部分管理層並不贊同將利益分流的上市策略。
  • 艾德一站通:伊利持股40%的原料奶供應商-優然牧業赴港IPO
    除了這些正在招股的新股,艾德一站通觀察到,也有市場關注的新股加快赴港上市新進度。近日,中國乳業上遊龍頭企業——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初步招股文件,擬在香港主板IPO上市。華泰國際、瑞信擔任聯席保薦人。蒙牛持有58.15%股權的現代牧業(01117.HK)作為國內數一數二的原料奶供應商,早於2010年赴港上市,成為「中國最大的奶牛養殖第一股」;同時也在2019年全面回歸盈利軌道,業績高質量增長。有著「伊利版現代牧業」稱謂的優然牧業現階段也籌備上市,並希望以此持續擴展業務規模。據了解,優然牧業成立於1984年,曾是伊利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直至2015年將業務從伊利分拆出來運營。
  • 優然牧業赴港IPO,是「奶源大戰」再升級的前兆?
    若優然牧業能夠成功赴港上市,伊利所掌控的3家規模化牧場企業將全部完成上市流程。可以想見的是,頭部乳企之間的奶源爭奪戰也會變得愈加激烈。港股市場作為全球最開放的資本市場之一,匯聚全球資本資源的同時也匯聚了最嚴苛專業的投資者群體,被稱作企業價值試金石,優然牧業選擇港股市場的底氣何在?
  • 奧佳華三大業務驅動淨利增長超58% 擬分拆呼博仕赴創業板上市提升...
    原標題:奧佳華三大業務驅動淨利增長超58% 擬分拆呼博仕赴創業板上市提升品牌影響力   12月22日晚間,
  • 80後執行長與建業新生活的「後浪」故事
    5月15日,由王俊「執掌」的建業新生活(09983.HK)正式掛牌登陸港交所,他的新職位是建業新生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新生代」+「新平臺」的組合讓建業集團在分拆物業潮中巧遇資本效能。更為直接的現實邏輯則是,河南差不多有近1億人口,而建業的業主佔據100萬,既然建業在河南佔據這樣高的市場份額,如何將建業和100萬業主實現低成本、高效的連接,並獲得最大的效益成為獨立分拆上市更為直接的體現。
  • 河南宏力醫院:控股集團赴港IPO,募集資金為了償還貸款
    來源:財華網FinetHK近日,河南宏力醫院控股公司宏力醫療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宏力醫療」)在港遞交IPO申請書,意味著華東地區最大的綜合性民營營利性醫院將走向資本化的道路。據上市申請書顯示,本次赴港上市募集資金用擴建醫院大樓、收購醫院、償還貸款、購買醫療設備及其他。
  • 艾德證券期貨:物管公司赴港IPO熱度不減,盤點今年物業股上市表現
    來源:新浪證券摘要:2020物業股上市表現盤點從2018年起,房地產公司分拆旗下物業管理業務赴港上市逐漸成為一種行業趨勢。據艾德證券期貨統計,2018年,共5家物業管理公司在港上市,2019年這一數字擴大到9家,而到2020年已有16家物業公司成功上市,未來兩年,上市物業企業數量將超過50家,物業企業迎來一波上市熱潮。
  • 好孩子赴港IPO 控股權旁落困擾宋鄭還
    佔有中國嬰兒推車最大市場份額的好孩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086.HK,下稱「好孩子」)核心業務即將赴港上市,預計最多募資14.7億港元。此前的7月22日,好孩子集團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後一個動作,啟用全新紅色的「gb」代替原本「GOODBABY」,而這一變化在好孩子集團總裁宋鄭還看來,更符合國際接受習慣,能提高品牌的全球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