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TV+首次推出大IP《早間新聞》
改編自群眾基礎強大的暢銷書
開播以來就獲得了無數熱議
老友記姐妹花重聚首
真人真事隨處映射
新聞行業裡的權色交易
臺面暗裡的潛規則
後Metoo時代的女性如何說不
蘋果推出的流媒體服務Apple TV+的試水迷你劇《早間新聞》,馬上就要大結局了。雖然爛番茄評價不高,但卻收穫了網友們的一致好評。
當然,一號女主角是詹妮弗·安妮斯頓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她被譽為「美國甜心」,在美國幾乎家喻戶曉。很多朋友知道她也是從一代經典《老友記》。
10月份她首次開通個人Instagram帳號並發布了一張《老友記》幾位主角的合影,其單日上千萬的粉絲增長速度就直接打破了吉尼斯紀錄,足見這部國民級情景喜劇和這一角色的巨大影響力。
「姐妹花」卡司再次聚首
如今離《老友記》完結撒花已經過去了15個年頭,「瑞秋」也很久沒拍美劇。
此番和劇中曾經的「妹妹」聯手出演了這部抓馬職場劇,外網內網收穫好評一片。
而在這部劇之中,安妮斯頓除了擔綱主演,同時也是本劇的執行製片人,應該說這部劇完全是圍繞著她量身定製的。
Jennifer Aniston 和Reese Witherspoon此番作為雙女主出演———一個改編自講述晨間新聞界背後故事的暢銷書《Top of the Morning》,以當家男主播性醜聞被解僱後,電視臺裡不知情者如何處理留下的爛攤子,以及整理新局面的故事。
劇中兩位女主自然是強大、獨立、自信等的代名詞,但其實從一開始就一直掙扎在崩潰的邊緣。
想掌握控制權,卻頻繁現在失控的狀態不能自拔。臉上掛著風輕雲淡、一切盡在掌控中的自信微笑,背後深夜飲酒,怕身邊那些理應親近卻逐漸疏遠的人們投來一句難以回答的「 are you ok?"
深陷在職場性騷擾的新聞臺環境中,不論是看似無辜的當家花旦主播、還是被迫潛規則而接受誘惑晉升的小助理、抑或僅僅是一段你情我願的曖昧關係、還有徹徹底底的受害者,組成了一幅後Me too 時代的性騷擾受害女性群像。
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這樣:職場性騷擾永遠是女性受害,且女性承擔後果。
與Mitch有染的節目組成員中,亦有與他(疑似)你情我願的人。在向上級告發Mitch時被同時「轉正升職」,愣著沉默幾秒鐘後,默默退出辦公室結束了告發,接受了「事後誘惑」。
反性侵運動發起的原因是有人用性交換權力,或者用權力換取性,二者是否應該一視同仁,或分開對待?
非主動,但接受了既得利益,如果Mitch不被曝光,這份「默認」不就一直會存在下去了麼?
在《早間新聞》節目組,天氣預報員和調查員小妹儘管年齡相差一半,但二人確實真心相愛。在面臨女調查員來公司調查整體輿論環境時,戀情被發現的兩人被反覆詢問「這段關係的正當性與自願性」時,面對職位更高的男主播因為這種情況而可以不用離職的猜測,調查員妹紙也產生了困惑。
「Me too運動的界限在哪裡?」
「為什麼他可以不用離職,就因為他是天氣預報播報員?」
一片風聲鶴唳時,勢必犧牲一部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情趣、自由和隱私。
該劇目前已經進入倒數第二集,另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職場不當性行為中,總是弱勢的一方遭受集體鄙視,無論ta是被迫,或以性為交換。
集體心理幾何,他們是清白的嗎?
我們採訪了一位對這件事情有發言權的女性設計師——Carol。
Carol畢業後就就職於一家著名Local 4A廣告公司,實習三個月之際因表現優越,面臨著即將到來的轉正機會,期間幾次對接過一位跨級別上司。為人幽默、精明果敢的上司給Carol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他開會指點江山的樣子很利落。我欣賞他,願意和他單獨談工作不是作為上進的新員工應該做的麼?這不意味著我想和他睡覺。」
某次開會見過客戶後,兩人一同回酒店討論細化方案改進,天色將晚時上司靠得越來越近,她慌張之下就縱容了上司。
「他忽然變得很陌生,我開始說不,後來他開始談論案子的進展和成功與否的厲害關係,我害怕他拿這個威脅我,就漸漸不敢說停止也沒了力氣。但是那過程,一點都不舒服,我一直很害怕,也很茫然。」
接著Carol成為了當時五個實習生中唯一的轉正的。「我不知道這些有沒有關聯,也不知道那次出差到底是不是經由他安排。」在她還在猶豫之際,公司裡卻傳開了她最不願意聽到的版本。
那些閒言碎語最終變成了尖刻的訴狀向自己砸過來。
面對Carol的層層詰問,上司仍然以輕描淡寫的姿態表示說,自始至終他沒有逼Carol,欣賞自己還是需要自己,從來是由Carol自己定義,是她自己的選擇。
電影《絕不讓步》,根據1988年發生的真實事件改編,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樁起訴成功的性騷擾官司
當初欣賞上司的沉穩與鞭辟入裡,但是聽到這種說法時,一下子滿身冰涼。同事們說,即使上司風流的私生活很沒有道德,但是至少不違法。
可是把所有事情定義是一場「你情我願的風流事」的話,那「被離職的」憑什麼只有自己呢。
被辱罵、被嫉妒、被孤立、被辭職.....一切順利成章。還有公司行政給她的家人打電話,控訴辱罵家人的道德教養。
沒有在事發之時馬上說出來,成為了Carol百口莫辯的證詞。軟弱、猶豫和害怕加速了最糟糕結果的來臨。
「新媒體女性網絡」負責人、性別研究專家李思磬在接受者採訪時指出,「權利性騷擾」並非孤立的「情感」事件,而往往在多人身上重複出現,呈現其模式化特點。
權利碾壓型的性騷擾,也同樣具有這種模式。騷擾者往往還形成了一套「策略」,他們不會採用明目張胆的脅迫,而是有策略地使用權力,讓被騷擾的個體不能拒絕。
首先,騷擾者會挑選受害者,她們往往是家庭背景普通,獨立無援;然後,騷擾者將策劃和利用情境,逐步拉近社交距離。他們還會採用操控受害者心理的方法,例如在嚴厲訓斥後,再柔聲撫慰,藉機摟抱女生,進而發生親密行為。
騷擾者步步為營,再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提議獨處,製造機會。例如幫忙通過考核、升值、促進項目交易,推薦人脈資源等,並對被騷擾者洗腦和灌輸支持權色交易的觀念,將基於性騷擾的互惠觀念合理化。
「侵犯者創造了一個讓你感到極度孤立的環境,如果你告訴任何人,將意味著有某種後果。你也可能對所發生的事情感到羞恥,這意味著你要保守這個秘密。意識到你不是一個人,這是一件非常強大的事情。」
在Carol看來,「職場性騷擾」問題在中國已經是很嚴峻的問題。「我很欣慰自己從自殺未遂中倖存下來,勇敢地抬頭活著。做一個鼓勵其他遭遇這種碾壓式不平等待遇的中國女性的發聲者。」
Carol告訴我們。
在那些法制未照到的灰色地帶中,我們不能沉默下去。
《紐約客》編輯大衛·雷姆尼克(David Remnick )曾說:「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說(性騷擾)這種行為在某些領域是一種普遍現象。」
「我們需要曝光出來,因為這會帶來改變。」
2018年紐約時間4月16日下午,2018年第102屆普立茲獎在哥倫比亞大學揭曉,《紐約時報》的喬迪·坎特和梅甘·圖伊以及《紐約客》的羅南·法羅,因對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涉性騷擾的相關報導,獲得了普利茲新聞獎中分量最重的「公共服務獎」。
《時代》雜誌將打破沉默的好萊塢女星評為2017年度人物。
美國女演員發起的Me too抗議後,大量有權勢的名人接連受到了性騷擾或性侵的相關指控,範圍遠超出了娛樂產業,包括主持人馬特·勞爾(Matt Lauer)、演員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喜劇創作人兼諧星路易斯·C·K(Louis C.K)、新聞記者查理·羅斯(Charlie Rose)、參議員艾爾·弗蘭肯(Al Franken)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士。
當#MeToo運動蔓延到韓國後,也迅速向社會各領域蔓延。忠南道知事安熙,話劇泰鬥級導演李潤澤,詩人高銀,導演金基德,歌手金興國等紛紛被爆出性騷擾醜聞。
演員趙珉基在於家中車庫自縊身亡,成為#MeToo運動發起後首個自殺身亡的案例,一些人就此提出#MeToo過火的擔憂。
在全球的範圍內,我們看到了變化在發生。一些被侵害者的聲音被聽到,性關係的界限被反覆考量,它帶來的影響就在我們的身邊。而這只是一個開始。
《母豬女郎》作者瑪麗·達裡厄塞克在廣州,圖/阿燦/新周刊
法國女作家瑪麗·達裡厄塞克創作過一部長篇小說《母豬女郎》紅極一時。書中首次非常直接地探討了女性身體價值,講述了一個純潔的妙齡女郎,在社會和家庭的重重壓力下被異化成一頭母豬的故事,充滿了荒誕與反諷意味,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瑪麗來廣州時,接受採訪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不論所謂職場中權色交易的模糊地帶如何區分,面對所謂轟轟烈烈的#Me too 運動、更多領域的「職場性騷擾」,她也坦誠說出了看法:
「我們不舒服」,我們表達,僅此而已。」
後me too時代裡,各種舉報和曝光頻增不止。大眾也在討論這一切是不是矯枉過正。職場領域中的權色交易實處於灰色地帶裡。然而,在所有更糟的情況下,一旦曝光出來,女性無疑是確定在列的受害者。
面對這種天然劣勢的輿論環境,女性們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在事情發生時留下證據並求助於三方機構或個人。在任何時候狀況,如果對方讓自己感覺不舒服就要表達出來,這是女性的權利,從而避免自己處於被動的交易涉嫌者行列。
你遭遇過哪些疑似職場潛規則
進而導致不公平對待
評論區跟大家分享
勇敢地說出來
發聲即治癒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