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徐前兩個月剛升級當媽
本來開開心心的一樁喜事
沒想到是她「噩夢」的開始
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凌晨發的朋友圈
寶寶一折騰就是一夜
最氣的是,寶寶半夜鬧騰時
孩子他爸已經呼嚕連天
真是火上澆油,瞬間引爆
除了自己睡不好
面臨熊貓眼、瘋狂掉發外
最擔心的是寶寶睡不好影響生長發育
但試過了很多方法,還是無解!
有的媽媽甚至還交起了「智商稅」
今年4月,就有過這樣一條新聞,寶媽為了讓寶寶睡好覺,付費加入「寶寶睡訓班」,接受「指導」,讓最需要照料和陪伴的小月齡寶寶,獨自趴睡,即使長時間大哭也不予理會,最後的結局就是,親手斷送寶寶的生命...
這樣的「悲劇」總是層出不窮
但寶寶的睡眠並不是「洪水猛獸」
奶叔也見過剛生完娃後神採奕奕的寶媽
問其原因,就是
「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我都隨她!」
是寶媽太佛系,還是有什麼秘籍?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給大家分析原因,給出對策
讓大人和寶寶都睡個好覺!
先來了解下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每天需要睡眠的時長,可參考如圖信息▽
很多寶媽會因為寶寶睡眠少而焦慮,但其實每個寶寶睡眠的總時長,由神經系統發育完善程度和遺傳因素共同決定,屬於個體差異,沒有好壞之分,只要睡眠質量好,生長發育正常,不管睡多久,媽媽都無需過多操心哦~
另外,想有更好的體力照顧寶寶,在寶寶出生的前3個月睡眠規律的培養時段,寶媽記得要和寶寶保持同步休息,否則肯定熬不住呀~
越小的寶寶,表達情緒的方式只有哭鬧,如何了解寶寶的需求呢?奶叔將寶寶常見的「睡渣」行為分為以下幾個類型,歡迎大家來對號入座~自行取經~
經常有媽媽說:「我家寶寶每次睡覺都得抱好久,有時看他困得不行,哼哼唧唧地哭,但就是不肯睡!聽人家說的要給寶寶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寶寶玩累了就睡了,我都做了,可沒啥效果」
分析成因&解決辦法▽
1掌握寶寶犯困信號
雖說玩累了寶寶入睡快,但也不能可著勁兒的造,一不小心錯過了寶寶犯困的信號,有些寶寶反而會更high,這個時候再想哄睡就很難了。
當寶寶出現犯困的情況,比如揉眼睛、撓頭摳臉、抓頭髮、打哈欠、比平時煩躁、往媽媽懷裡鑽時,就要及時把他放在床上,開始哄睡啦~
2睡覺也需要儀式感
每天固定時間在固定的地點做同樣的事,可以幫助寶寶形成睡眠關聯。所以我們可以在寶寶睡前做一些準備工作,來告訴寶寶:「要準備睡覺啦!」比如洗澡、刷牙、換睡衣、喝奶、聽故事、撫觸等,久而久之,寶寶就知道做完這些事就該睡覺了。
3不要搖晃哄睡
有些家長喜歡抱著寶寶搖晃,或者放在會搖動的小床上,覺得這樣能讓寶寶更快入睡。
但這會讓寶寶還沒發育成熟的腦組織不停和顱壁碰撞,傷害寶寶的腦部發育,而且抱睡、搖睡不僅讓寶媽身心俱疲 ,對寶寶的脊椎發育也有影響。
還是把寶寶放在普通小床上,輕拍他的胳膊或握著小手,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吧。
曾經看到過一位寶媽崩潰留言求助:「自從寶寶出生,一覺睡到大天亮已經成了奢望,特別是4個月後,寶寶經常夜醒哭鬧,嚴重影響家人休息,尤其是我都神經衰弱了!排除身體不適,環境也安靜,這是為什麼啊?」
還看到過有的媽媽說寶寶睡眠特別輕,上廁所他醒,翻個身他醒,抽張紙巾他都醒...就差開消音模式了,這些頻繁醒來的寶寶真是上帝派來折磨媽媽的嗎?
分析成因&解決辦法▽
1最怕環境太過安靜
只要寶寶睡覺期間就開啟全家靜音模式?真的沒必要,長期以往,就導致了寶寶睡眠特別「輕」,稍微有點動靜就被「吵醒」了。
白天寶寶在休息時,家長可以正常說話、做家務,不要害怕吵著寶寶。在寶寶睡眠時也可以放一些輕音樂、白噪音,只要不出現突然的聲響就可以啦!
2小寶寶正在長本事
寶寶在1歲半內會有10次左右的大腦跳躍期,這也代表寶寶正在經歷生長發育方面的激烈改變,會形成睡眠倒退,持續時間長短因人而異。
在這個階段,寶媽們除了要多陪伴,多安撫寶寶外,還可以通過裹襁褓的方式有助於寶寶睡得更安穩些,對於開始會翻身的寶寶,可以穿睡袋相對安全些~
3注意按需哺乳
寶寶在1歲內有很多個猛漲期,特別是頭3個月是猛漲高峰期,這時候寶寶的吃奶需求比較大,而且每次都會吃得比較多,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會如此。在這個階段,寶媽們要注意按需哺乳。
每次夜奶後都及時把乳頭從寶寶嘴裡輕輕拉出來,杜絕乳頭安撫的情況,嘗試通過輕拍、哼歌等其他方式安撫寶寶。夜奶對嬰兒非常重要,尊重不同嬰兒的夜奶需求,無需刻意戒斷。
如果在寶寶9個月以後,還頻繁需要夜奶,那就是將吃奶當成安撫習慣了,可以嘗試替換安撫物,如帶有媽媽味道的睡衣等,但注意不要選有窒息風險、不透氣的物品。
無數老母親每晚都重複著吃奶哄睡-抱起拍嗝-安撫入睡-放下就醒的無限循環中...這樣的落地醒的寶寶可謂是「睡渣」寶寶裡的王者級別啦,像只樹袋熊一樣恨不得黏在爸媽身上,哪怕已經睡熟了,一旦往床上放,立馬就醒。
感覺自己抱的不是孩子,是個定時炸彈。
分析成因&解決辦法▽
1小寶寶睡眠淺,不要一哼唧就抱、餵
小寶寶的睡眠周期比較短且淺,大約只有30-50分鐘,由於沒有能力自主接覺,所以會出現睡覺時有哼哼唧唧、突然醒來的情況,這時候家長應該先觀察,而不是馬上去哄去抱去餵奶,反而會讓寶寶清醒,有些寶寶沒過一會就會睡過去,同時可以嘗試輕拍安撫的方式幫助寶寶再次入眠。
2注意寶寶是不是腸脹氣
小寶寶的胃呈水平位狀,而且括約肌較松,把他們放平容易導致奶汁流回食道,所以腸脹氣、愛吐奶的寶寶喜歡被抱著,這樣會有一定的角度,奶就會回到胃裡。
有些寶寶晚上突然驚醒大哭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一般到寶寶4-6個月大時這種情況大多會消失。對於這種寶寶餵奶後一定要及時拍嗝,在睡前給寶寶做一套排氣操,能幫助寶寶緩解脹氣,還能增加親子感情哦~
3別等寶寶完全睡著才放床上
在哄睡寶寶前,家長要趁寶寶昏昏欲睡但還醒著的時候,先讓寶寶屁股著床,稍停留一會兒,再把頭背部緩緩放下。這樣可以避免寶寶把入睡這件事,跟抱抱、拍拍、搖搖聯繫起來,減少入睡時對家長肢體上的依賴。
成年人夜不能寐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到了小寶寶這裡,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不僅自己不睡,還要人哄著抱著,面對這些白天是天使,晚上是「惡魔」的小寶寶,媽媽們真的要瘋了:為什麼寶寶是個夜貓子啊???
分析成因&解決辦法▽
1幫寶寶分清白天黑夜
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幾乎都在呼呼大睡,出生後也有一陣子睡得昏天黑地,在3月後就可以試著讓寶寶分清白天和黑夜了。
在這裡要畫個重點!睡眠環境光線過亮會讓較敏感的寶寶難以適應周圍環境,更睡不好。所以即使在白天小睡期間也要保持室內光線較暗些。晚上休息時拉上窗簾,營造安靜、昏暗的環境,不需要給寶寶留燈睡覺哦~
2白天增加活動量,消耗體能
家長可以根據不同月齡寶寶的發育階段,科學合理地安排寶寶主動和被動運動來消耗寶寶的體能。
3個月前的寶寶,主要適合被動操,也可以適當趴一趴,但需要在每次吃完奶20分鐘後進行。大些的寶寶,可以引導訓練爬行等運動方式。
3儘量避免分離焦慮
大多數媽媽產假結束後需要上班,這個階段,寶寶在白天見不到媽媽就會特別想在晚上彌補,尤其母乳親餵的寶寶。
因此,建議媽媽們上班之前要和寶寶有告別儀式,下班回家後儘量有效地陪伴寶寶。
了解了這麼多的「睡渣」原因及對策,寶媽們是不是感覺收穫滿滿了呢,另外,如果一向睡眠情況不錯的寶寶突然變「睡渣」,很有可能是身體不舒服的信號,比如鼻塞、腹瀉、便秘、腸絞痛、溼疹等情況,這時候就要找到病因對症治療,等寶寶恢復健康,夜醒現象就會減少了。
鼻塞
對於小寶寶或比較敏感的寶寶來說
鼻塞是很常見的症狀
因為他們的鼻腔狹窄,鼻黏膜脆弱
如果處於灰塵較多且較乾燥的環境內
就會加速鼻內分泌物的增加並且變幹
寶寶就沒法好好呼吸啦
可以這樣做:
長牙期
寶寶在長牙期間會出現不適
容易出現情緒躁動
在睡眠時會有時常醒的情況
但這種情況也是比較短暫和突然的
在這個階段大部分是安撫性的需求
等小牙齒長出來就好啦
可以這樣做:
其實,寶寶需要哄睡的時光
也就短短的兩三年
這期間也許會抱怨、會疲憊
但這親密無間的陪伴時光
往往也是日後最珍貴的回憶
所以請各位家長寬心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