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鈕「皇后之寶」
乾隆款「金甌永固」杯
「壓歲錢」荷包
乾隆御題「五福五代堂記」碧玉如意
金沙邀你「進宮」,感受一下真實的清宮生活
■天府早報記者段禎圖據金沙遺址博物館
12月26日,由金沙遺址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主辦的《金玉琅琅——清代宮廷儀典與生活》展覽將在金沙開幕。展覽以故宮博物院藏123套(158件)清代皇家御用金、玉器珍品,講述清代宮廷中皇家祭祀、萬壽、大婚以及過年的儀式和習俗。展覽將持續至2020年4月5日。
金,璀璨而珍貴,自古便成為財富和身份的象徵;玉,溫潤而美好,歷來被視作祥瑞和品德的代表。在中國,金、玉器的使用歷史源遠流長,到了清代,各式金、玉器造型多樣、紋飾繁複、選材精良、雕工精巧,鑄金治玉技術空前發展,達到中國古代金、玉器發展新的高峰。
據介紹,金沙遺址出土金器300餘件,玉器2700餘件,居同時期遺址出土金、玉器數量的前列,彰顯了三千多年前古蜀金沙文化的輝煌燦爛。此前,金沙曾分別舉辦過玉器和金器的專題展覽,把金沙的金、玉器置於中華文明的廣闊範圍,講述地域和時代間的文化交流和傳承。本次展覽則從故宮博物院180餘萬件(套)藏品中,精選了清朝宮廷儀典中使用的金、玉器123套(158件),其中不乏「金甌永固」杯等在《國家寶藏》中出現過的「明星文物」。
乾隆皇帝,人稱「畫卷彈幕狂魔」,他酷愛名家翰墨丹青,欣賞之後常常蓋上鑑藏璽印或是題字作詩。例如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原文短短二十八個字之間,乾隆皇帝書寫了上萬字的讀後感,還蓋上數枚大印,一時在網絡廣為流傳。
除了喜歡在古代書畫上題字,乾隆皇帝還十分熱衷於收藏古玉,來自良渚文化的玉璧、古蜀文化的玉璋等早期的玉禮器都被收入宮中,供其品評鑑賞。不僅如此,他還會將題詩、銘款鐫刻在古玉上,使這些「古董」玉器從祭祀禮器變成了一件件個性鮮明的裝飾品。本次展覽中展出的良渚文化玉璧、玉琮、周代玉圭等多件古玉,都可以看到乾隆的「創意點評」。
這群大清朝最尊貴的人們,曾在紫禁城中哭過、笑過、成長過,那麼他們被「奢侈品」包圍下的生活是怎麼樣的?皇帝坐擁天下,什麼樣的生日禮物會得到他的歡心?他們過年會發壓歲錢、貼春聯嗎?帝後大婚,會不會也要送嫁妝、收彩禮呢?這些問題的答案,統統可以在此次展覽中找到。
祭祀、萬壽、大婚、賀歲,宮中每一個重要儀典,都傾注了眾多人力物力和財力,舉辦時間甚至綿延數月,可謂「儀式感」滿滿。據介紹,此次展覽分「敬天法祖」、「萬壽盛典」、「龍鳳呈祥」和「辭舊迎新」四部分,使用大量場景復原、多媒體設備和投影,讓觀眾仿佛置身於這些節日慶典的當時當地,感受奢華而繁複的宮廷生活。
縱然是大清朝最尊貴的人們,面對人生中最為重要的時刻,拂去繁縟的禮節與厚重的規制,留下的依然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景。透過展覽,觀眾可以看到這些承載了沉甸甸祝願的展品,例如繡著「龍鳳呈祥」的荷包,嵌著「大吉」的掛屏,白玉歲歲平安圖瓶等。
此物是清朝盛行的在除夕宴上用來裝金銀元寶的荷包「饋歲」,也就是當時的紅包,取意闢邪求福。荷包中間一寶瓶裝麥穗,瓶上有「安」字,旁邊有幾隻鵪鶉嬉戲,寓意歲歲平安。荷包裝有七成金質元寶一個、金八寶七個、銀元寶一個、銀錢一個,銀八寶八個,玉兩塊。
如意上刻有楷書填金文《五福五代堂記》。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帝喜得玄孫,一堂五世,三年後親書「五福五代堂」匾懸掛在景福宮內,並特作《五福五代堂記》。
乾隆皇帝每年元旦子時會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行開筆儀式,以金甌永固杯飲屠蘇酒,點燃「玉燭長調」燭臺上的蠟燭,再用「萬年青筆」寫下新年祝福吉語,同時翻閱是年的曆書,祈願政權穩固、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七成金,印鈕處系黃色綬帶,附印盒、印池、鍍金鑰匙各一,銅牌二。金龍鈕「皇后之寶」是1922年溥儀與婉容結婚時按照清代制度製造的。故宮博物院還藏有此印的絹寶印樣,從實際做成的寶璽來看,鈕較印樣高了2釐米,很可能是皇帝和有關大臣商議改進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