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宗芳專欄】
新學期給教師們的十條建議
文|焦宗芳(山東濰坊坊子崇文中學校長)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課堂上永遠是一個人面對一群學生,為了讓課堂更加豐富,讓學生愛上學習、學會學習,讓我們的教師職業更加幸福,我們必須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教育觀念,必須要不斷修煉、豐盈自己的內心。今天,我想說給老師們提出十條建議:
1.教師要關注課程,提升課程領導力。
課程領導力是指教師作為課程的領導者和參與者,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創造性地設計課程教學環境,有效實施課程教學,全面提升課程質量的能力。教師在課程領導力建設中應該有七項角色,即:理念的更新及主動踐行;課程的創新推動及支持;課堂的改變及自覺實踐;學生學習的引領及合作;同伴的互助與共進;資源的整合及使用;人際的溝通及協調。實現五個任務,即:通過各種途徑,自覺生成鮮明的課程意識;在實施與開發課程中,引領其他教師實現課程開發與創造;實施有效教學與發展性學習評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實質性工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與其他教師一起創造學習共同體。
2. 教師要關愛學生,做愛的守護者。
教育需要愛,也要培養愛。蘇聯教育家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真摯的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它可以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激情。所以,教師在教育工作中,應該實施愛的教育。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俄國著名教育家託爾斯泰說過:如果一位教師僅僅熱愛教育,那麼他只是一位好教師。如果一位教師雖然讀過許多書,但卻不熱愛事業,也不熱愛學生,他就算不上好教師。如果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他就是一位完善的教師。所以,教師的事業是始終貫穿著愛的事業,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核心因素,並且決定著教師教育工作的成敗。
3.教師要有積極心態, 做學生幸福生活的發掘者
美國成功學的主要創立者拿破崙·希爾指出,積極心態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學生無論在當前的學習中,還是在今後的工作崗位上,都應具有積極心態。因此,造就積極心態是新課程改革所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任務。學生有著積極的心態,他們就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積極地探究、合作、交流、創新,取得學習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進取心、自信心、責任心、同情心和自尊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讓學生的生命因自信而精彩。
4.教師要參與科研,做科研的探究者(成為一個研究者)
(蘇聯)著名教育家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科研不是專家和學者的專利,而是教師的一種真實的生活和成長方式,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教師的研究要貼近實踐,研究自己身邊的問題,研究真問題,並努力提高研究的實效性,同時,教師還要加強學習和創新,學習引領自己的教科研,讓創新豐富自己的教科研,讓教科研更好地促進日常教學。
5.教師要多讀書,多思考,做學生成長的引領者
教師的幸福也不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成功與充實。教師完全可以進行自我設計與武裝,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而要達到上述的境界,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
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衝擊與交流。從過去的教育家著作中,教師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有心的教師會認真閱讀教育的重要文獻,認真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於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的美麗。通過讀書,讓我們的教育重拾往昔的智慧!
6. 教師要不斷學習,做學生知識的匯聚和傳播者
學習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性和潛能,是人類的基本需求。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教師的學習、提高、發展和進步,是基礎教育發展的關鍵。學會學習是資訊時代對教師和學生的基本要求,教師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教育者,更應當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已經界定為「學習共同體」的一員。因為教師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職業,面對的挑戰比任何一個領域都要多,讓學習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
7. 教師要堅守信仰,做一個純潔的人
列夫·託爾斯泰曾說,「信仰是人生的動力」。同樣的,教育的信仰也是教育從業者的不竭動力,有信仰的教師總是幸福的。一位從業三十年的教師正是由於始終把學生的開心滿足看作自己教育的目標,所以一直滿懷教育激情,以一顆初心積極面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新挑戰。「學生開心了,我就開心了,教育就這麼簡單。」的確,有了對教育的信仰,教育就是這麼簡單。
如果你對教育有信仰,你才會不斷修煉自己健全的人格,讓自己變得更加富有智慧;你才會堅持以一顆「自然、坦白、正直、溫熱」的心對待孩子,想方設法去努力讓不夠優秀的孩子變得優秀,讓優秀的孩子變得更優秀;你才會在追求教育成果的同時,更追求超越結果之上的。當你不斷發現教育的價值並不斷創生教育的價值,你也才會享有當教師的幸福感,這種內心的喜悅和滿足其實正是源於你的信仰。
8.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做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者
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發展的機遇期,「創新、創優、創業」的時代主題呼喚著卓越人才的成批湧現,那麼做為教師就要在這個資訊時代,人工智慧時代,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技術和方法,對此,教育責無旁貸。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教學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個孩子身上發現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人發展源泉的「機靈點」,做到使孩子能夠最充分地顯示和發展他的天賦素質,達到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最卓越成績。
9.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做學生未來命運的收穫者
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奧維德說:「沒有什麼比習慣的力量更強大。」習慣是一個思想與行為的真正領導者。習慣讓我們減少思考的時間,簡化了行動的步驟,讓我們更有效率;在我們的身上,好習慣與壞習慣並存,而獲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決於好習慣的多少。人生仿佛就是一場好習慣與壞習慣的拉鋸戰,把高效能的習慣堅持下來就意味著踏上了成功的快車。如果你希望出類拔萃,也希望生活方式與眾不同,那麼,你必須明白一點:是你的習慣決定著你的未來。
10.教師要認同學校文化,做學校文化的傳播者
在長期的積累中,每個學校都形成了自己的學校文化。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高位發展,需要每一位教職員工全面認識、深刻理解在長期教育實踐中逐步積澱的一些校本文化和精神。
我們相信:改變一個學生首先要改變他的人生目標,改變一個教師首先要改變他的價值追求,改變一所學校首先要改變它的校園精神。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金礦。其基本含義是:每一個學生是一個生命,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每一個學生都是個性化的學生,學校應該為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幫助;每一個學生還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應該用真摯的情感呵護他,耐心等待他的成長、成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