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24日)香港有搞事者在網上煽動非法聚集,之後引發衝突,多人在混亂中受傷。醫管局表示,截至25日早上8時,共有19名傷者(22至72歲)分別被送往東區醫院、瑪麗醫院及律敦治醫院治理。其中1名女傷者早上情況仍然危殆。
消息指,該危殆女子是51歲南亞裔女子,任職公廁清潔工,事發時她在公廁內工作,突然有一班人衝入公廁內,混亂間女事主撞傷頭部。救護員其後到場,將她送往律敦治醫院搶救。據悉,女事主患有心臟病。
去年六月爆發的「修例風波」至今已近一年,從今年二月初開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動蕩相對緩和,昨日可以說是過去近四個月來最激烈的一次。但與去年「修例風波」高峰期相比,規模與聲勢顯然不可同日而語,參與人數大幅減少,暴徒破壞規模亦隨之有所下降。
據悉香港警方曾分析,最激進的「勇武派」暴徒約二千人。而過去一年警方在各個場合拘捕至少八千人,合理推斷,當中已包括大部份的「勇武派」暴徒,令亂港主力大減。同一時間警方在應對暴徒的布防日漸成熟,出手更迅速,出現衝突後採用快速驅散策略。所以這次雖仍有零星黑衣暴徒堵路、擲磚事件,但都在極短時間內被打散,令其難以聚集。
不過,有暴徒正計劃發起5月27日包圍立法會,針對「國歌法」和「涉港國安法」雙議題出擊。因此,香港警方仍需嚴陣以待,不能掉以輕心。
過氣港督不甘寂寞
「末代港督」彭定康(Chris Patten)及英國前外相裡夫金德(Malcolm Rifkind)日前(23日)發起聯署聲明,指責北京欲實施「涉港國安法」,是「全面攻擊香港自治、法治及基本自由,公然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參與聯署的包括來自美、英、歐亞及澳洲等23國的186名政界人士。
港府發言人昨日(25日)響應指,每個國家都有權維護其國家安全和主權,亦是其職責所在,若有人認為對香港擁有主權的中國無權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保障國家安全,顯然是持雙重標準和偽善的表現。
發言人強調,擬議的法例只會針對分裂國家、顛覆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的行為以及外國和境外勢力幹預香港特區事務的活動,「絕大多數奉公守法的香港居民,包括海外投資者,無需對此有任何恐懼。」
港府發言人表示,即使是《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亦訂明有關權利和自由的國際公約不可損害國家安全,港府批評大部分政客和政治評論員的批評和意見,都只是危言聳聽的揣測和暗諷,罔顧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的憲制事實,強調香港絕不能成為顛覆活動或意圖破壞國家穩定的組織的基地。
發言人指,近日暴力示威者再次走上香港街頭肆意搗亂,對經濟和社會穩定構成重大影響,不能讓情況持續下去,又提到社會受這些暴力示威和混亂狀態困擾已接近一年,相信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對此姑息縱容,置之不理。
「那些聲稱是為香港利益著想的人,卻對激進示威者和他們的幕後黑手利用爆炸品、汽油彈、槍械武器、襲擊途人、肆意破壞、網上欺凌,失實信息等等不法行為,刻意製造恐慌和混亂令社會不穩,置若罔聞,他們此等表現已令其真正的不軌企圖昭然若揭。」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則稱彭定康作為「過氣前港督」,思想停留在「殖民時代」,意圖將自己塑造成香港的「西方救世主」,言論過於武斷及偏頗,對西方政客造成誤導。陳又批評彭多次幹預中國內政及香港事務,經常指指點點,質疑彭因個人知名度下降而「不甘寂寞」。
陳偉強稱香港回歸23年已掀開歷史新一頁,而彭對香港發展並無仔細觀察,港人急需「涉港國安法」以維護社會安定,彭定康只顧及提升自我政治知名度,並沒有認真理解港人需要,言論嚴重影響中英關係。
香港紀律部隊集體表態
支持涉港國安法立法
前日深夜,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發表聲明全力支持全國人大草案。文章發布後,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懲教署署長胡英明、海關關長鄧以海、入境事務處署理處長區嘉宏、消防處長梁偉雄連環發稿,均表示將竭力維護國家安全,確保香港安全穩定。香港特區5大紀律部隊集體表態,支持涉港國安法立法。
同屬保安局轄下的政府飛行服務隊總監胡偉雄機長昨早(25日)亦加入,表明將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履行應有職責,竭力維護國家安全。
胡偉雄表示,政府飛行服務隊作為特區政府一支空中力量,特別是向各紀律部隊提供空中支持,令執法工作更為迅速和有效。但過去一年,眼見香港出現的暴力不斷升級,香港巿民的生命財產受到的威脅及破壞越來越大,恐怖主義也正在港滋生,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更越趨猖獗,令社會充斥暴力,失去安寧。
董建華:國安法針對極少數嚴重罪行
市民無需擔心
身在北京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今日下午3時,透過「團結香港基金」進行網上直播,他表示,香港人可以放心,全國人大在審議草案的《說明》中,已經清晰指出,為香港製定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針對的只是極少數犯上嚴重罪行的人。董建華指,如果香港市民沒有任何計劃、行動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或串連外國或境外勢力幹預香港事務,實在沒有任何理由感到害怕。他希望大家明白,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是為了充分保護國家,保護香港,從老百姓的角度,就是保護每一個家,每一個人。
他提出建議, 香港必須發聲支持國安法的建議。香港身處國際博弈的戰場,卻因為一直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執行機制,成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的短板。如今國際形勢複雜多變,香港絕不能讓香港淪為反華勢力的基地。全國人大行使國家憲法賦予的權力,在合乎《基本法》的框架下,主動堵塞缺口,絕對是有必要和負責任的做法,也是保護國家的重要舉措。香港社會必須全力支持和配合,履行香港的憲制責任,保障國家安全。董建華提出,香港必須積極推廣國家安全教育。香港市民必須認識到,過去一年的暴力事件,都是因為部分港人受到不同勢力煽動,產生錯誤意識和判斷。應對這類極端思想,香港必須加強教育,培育青少年正確價值思維。現在已經到了一個刻不容緩的時候。特區政府、教育機構,以及社會各界都要馬上行動起來,加強市民對憲法和基本法的正確認識,增強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提升每個人對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董建華強調,必須對「一國兩制」充滿信心。他知道有些人危言聳聽,散播謠言,指稱一旦在香港製定國安法,香港就會「失去民主自由」,「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甚至指「一國兩制」已死」。這些都是毫無事實根據的惡言惡語,目的就是企圖製造公眾恐慌。
爭議歷史科考題
僅57.1%考生答「弊多於利」
2020年中學文憑試歷史科涉及中日關係的試題引起風波,教育局主動要求取消試題。考評局上周五(22日)決定取消問及考生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說法的分題。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昨日(25日)開特別會議,當中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及考評局秘書長蘇國生均出席,為兩人在取消試題爭議後,首度同場公開露面。蘇國生在會議期間表示,考評局曾初步檢閱考生答卷,統計數據顯示,有57.1%考生的答案為「弊多於利」,38%答案包括「利多於弊」。
教育局長楊潤雄會上再次強調取消試題並非政治考慮,是在專業上考慮題目對錯,重申作為教育當局,在見到公開考試題目出現問題時是有責任提出。
他在會後說:「題目最後出來,竟然有近四成學生答利多於弊,要撫心自問這個題目是不是有誤導性、資料不齊備,所以學生才會有這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