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和澳門回歸談判回眸:強硬姿態宣示主權

2021-01-11 中國網

  1997年7月1日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會展中心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上升起。新華社特供本報圖片


  在聞一多的詩句中,香港和澳門是兩個離家的孩子,等待歸家。

  又是鄧小平,極具魅力提出的「一國兩制」,照亮了在外百年的遊子回家的路。

  儘管經歷了諸如金融風暴、非典等考驗,回歸後的港澳繁華依舊。

  強硬姿態宣示主權

  1982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東門外。

  一身藍袍的柴契爾夫人走出大門後一直低頭不語,結果在下一個階梯時,腳下踉蹌,單膝雙手及地。

  這個鏡頭很快被一旁的記者們記錄下來,第二天世界各大媒體都在顯眼位置報導了柴契爾夫人的跌倒。對於這位剛取得了馬島戰爭勝利的英國首相來說,無疑是此生最尷尬的時刻之一。

  在柴契爾夫人跌倒之前,首次訪華的「鐵娘子」曾和鄧小平有一次交鋒激烈的會晤。

  時任外交部部長助理的周南回憶,柴契爾夫人一上來就要求在1997年之後繼續維持英國對整個香港地區的管轄,並以威脅的口氣說:「要保持香港的繁榮,就必須由英國來管治。如果中國宣布收回香港,就會給香港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和後果。」

  鄧小平針鋒相對,稱主權問題不是一個可以討論的問題。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8年後還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個中國領導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國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著中國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國領導人是李鴻章。不遲於一兩年時間,中國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這個決策。

  在這個日後被稱為「定調子」的會見中,鄧小平特別強硬地對柴契爾夫人說,如果在15年的過渡時期內香港發生嚴重的波動,中國政府將被迫不得不對收回香港的時間和方式另作考慮。當時與會的一名中方成員說,聽了這句話,對方沉默良久。

  據英國駐華大使柯利達回憶錄記載,當晚回到釣魚臺賓館,柴契爾夫人對他說:「他(鄧小平)這個人好冷酷無情呀!」

  在主權問題上,鄧小平不止一次的「冷酷無情」。

  隨後的中英談判不是很順利,英方百般阻撓,甚至要求中方不在香港駐軍,理由竟然是內地離香港很近。還說萬一香港受到侵略,得事先徵求港府、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同意,中國軍隊可以暫時前往香港處理,沒有任務就馬上返回。

  對此,鄧小平震怒。在一次公開接見香港各界人士的時候,香港記者照完相剛要離開,鄧小平叫住他們,說道:「為什麼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時期可以駐軍,我們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駐軍,天下有這個道理嗎?駐軍起碼是主權的象徵吧,連這點權力都沒有,那還叫什麼恢復行使主權呢?必須要駐軍!」

  第二天,英國駐華大使伊文思打電話給周南,說鄧的表態造成了港英各界極大震動,特奉政府之命緊急約見,了解中方態度。而在之後的談判中,英方再也未提駐軍問題。周南笑稱,這是「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在鄧小平要求的兩年時間內,中英雙方終就香港前途達成一致。1984年4月,英國外相賀維訪問北京後抵達香港,宣布1997年之後英國放棄對香港行使主權。

  7個月後,柴契爾夫人再次來華,出席《中英聯合聲明》的正式籤字儀式。「鐵娘子」在回憶錄中說:「協議並不是,也不可能是我們的勝利,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不肯讓步,而且在實力上又遠遠超過我們的大國打交道。」

  1984年10月,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中英談判像是一場「雙方比賽膽量的戰鬥,而英國方面首先敗退下來」。

  一國兩制的提出

  和大多數香港人一樣,20歲出頭的蔡祖民一直關注著中英在北京的談判。當時正在香港中文大學讀書的他,每天都會和同學傳閱《明報》、《大公報》等香港報紙,從中了解會談的最新進展。

  上世紀80年代初的香港正享受著經濟飛速發展帶來的成就,向來以專心經濟不理政治著稱的香港人,能在賺錢之餘,抽出時間關心政治新聞,已屬不易。他們想知道,香港今後的行政長官,到底是英國人,還是中國人?

  由於英國在1980年發布白皮書,將持有英國護照的絕大多數香港居民列為「英國屬土公民」,不再享受英國公民待遇,以防因主權轉移香港人大量湧入英國,已經搞得人心惶惶。

  1983年9月,中英第四輪會談未取得任何成果,引發金融動蕩,港幣與美元匯價跌至歷史最低。蔡祖民說,很多市民擔心香港前途,都到銀行換美元,超市的大米、食油和罐頭等食品也被搶購一空,他自己就曾在滙豐銀行排隊5個小時,將2000元港幣的獎學金換成美元。不少有能力的中產階級則選擇了移民。

  「更多人是在觀望,想看看內地是不是真的搞經濟,搞改革開放,不再搞運動了。最重要的是,鄧公說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能不能兌現。」和很多香港人一樣,蔡祖民習慣尊稱鄧小平為鄧公。

  一國兩制最先提出,卻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

  早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鄧小平就闡述了解決臺灣問題要尊重臺灣現實的思想。1982年初,鄧小平在接見來華訪問的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基時首次正式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概念。他說:「在實現國家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性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這個構想卻先被香港用上了。

  1979年,英國駐香港總督麥理浩受英國政府指示來華,並向鄧小平提出,允許將在1997年「租借」到期的新界契約,改為「在英王管治此區一直有效」。對此,鄧小平給予嚴肅拒絕,他說,我們歷來認為,香港的主權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我們將把香港作為一個特殊地區來處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香港還可以搞資本主義。

  為了安撫香港市民的悲觀情緒,鄧小平在一國兩制基礎上,又提出了「港人治港」和「50年不變」。1983年夏天,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當時主管港澳事務的廖承志剛剛去世,有人心存疑慮。鄧小平明確告訴大家,政策不會因為廖公的去世而改變,請大家放心。

  鄧小平當時問大家:「『九七』後香港實行資本主義還要繼續多久?15年?」場內沒有聲音。鄧小平又問:「30年?」還是沒有反應。接著,鄧小平伸出五個手指,提高嗓門說道:「50年?50年不變可以了嗎?」話音剛落,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兩年之後,「一國兩制」被正式確立為國策,用以解決港澳臺問題。

  紫荊花開

  《中英聯合聲明》籤署後,雙方又開始了新一輪艱苦曲折的談判。但誰都明白,香港回歸是大勢所趨。

  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導演順應形勢,找香港演員參與。歌手張明敏作為第一位來到內地的香港歌星,以一曲《我的中國心》一炮走紅。

  香港,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被呈現在了全國觀眾面前。而在更多的場合,香港和香港人的身份,則是內地經濟發展的榜樣、老師和投資者。

  大學畢業後的蔡祖民進入了家族企業。在上世紀80年代末的「北上潮」中,他和表親一起,將家裡的玩具廠搬到了東莞。優惠的政策和廉價的成本,使得工廠規模在短短幾年內翻了幾番。這是當時香港製造業的典型軌跡。

  為了更好地交流和管理,蔡祖民開始學習普通話,並娶了一個內地的女孩。不過,他的愛人起初並不願意和他頻繁返回香港,因為她不會說粵語,對於用英語和同胞甚至是男方家人交流,她感覺很彆扭。

  「九七」之前,蔡祖民的一些朋友又開始張羅移民。蔡祖民覺得沒必要,從一個商人的角度,他覺得按照中央政府的政策,香港的回歸倒會有更多賺錢的機會。有朋友被他勸說留了下來,也有的笑稱他被「赤化」了。

  就在蔡祖民期盼的回歸即將到來時,1997年2月19日,他一直崇敬的鄧公病逝。蔡祖民說,他聽到消息後愣了好久,按照香港的習俗,朝北面上了三炷香。

  周南此時已經是新華社香港分社的社長。當晚他本已睡下,突然接到北京發來的急電,工作人員含淚連夜布置靈堂。一連幾天,眾多香港市民趕來弔唁,一見靈堂,有的痛哭流涕,有的在門口就下跪叩頭,還有的知道鄧公喜歡吸菸,便買了好煙,放在靈堂之上。

  鄧小平多次表示,希望踏上回歸後的香港土地。兩次南巡,他都到了深圳的口岸,凝望近在咫尺的香港。1992年,周南從香港趕到深圳,當面轉達港人希望邀請鄧公訪港的願望。鄧小平欣然允諾,並說哪怕坐著輪椅,也要「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

  132天之後,飄揚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米字旗緩緩降下,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在東方之珠冉冉升起。

  中英雙方的較量,直到交接的最後一刻都還在進行。

  前外交部港澳辦主任、前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首席代表王桂生大使說,關於政權交接儀式的地點安排上,英國方面希望能夠安排在維多利亞港附近,中方主張在會展中心內部。最後,英方雖然同意了中方的意見,但英國自己還在港府門外搞了一個告別儀式。結果當天下著大雨,許多前去參加該儀式的人都淋得一身溼。

  蔡祖民帶著妻兒,冒雨趕到了維多利亞港。在漫天禮花中,目送了遊輪「不列顛尼亞」號載著查爾斯王子和末代港督彭定康,黯然離去。

  澳門回歸

  由於香港問題的解決提供了良好的範例,澳門的回歸顯然輕鬆了很多。

  在1979年中葡兩國建交時,雙方就已共同肯定澳門是中國領土,至於歸還時間與細節將在適當時間由兩國政府談判解決。

  有了與香港問題談判經驗的周南,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全程參與了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四輪談判,並於1987年3月與葡方草籤了《中葡聯合聲明》。

  周南說,關於收回澳門的時間,曾有過早於香港、與香港同時、晚於香港三種考慮,但最晚也須在20世紀之內收回。在中英草籤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不久,鄧小平在北京會見了港澳國慶觀禮團。他在回答澳門客人提問時首次表示:「澳門問題將會像香港一樣,同一個時期,同一種方式解決。至於是早解決對香港有利,還是遲解決對香港有利,我還在考慮,現在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澳門回歸的時間問題是中葡談判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葡方在談判中曾一度提出要求把交還澳門的時間推遲到21世紀的主張。那是1986年,周南訪問葡萄牙時,葡萄牙政府突然改變了立場。周南因此在會晤葡萄牙總統後,取消了原定的參觀訪問計劃。

  鄧小平隨後明確指出,澳門問題必須在20世紀內解決,決不能把殖民主義的尾巴拖到下一個世紀。為此,葡國很快召開國務會議,經過4個多小時的討論後,同意了1999年將澳門主權交還中國。

  「這時,葡方向我們提出,希望在1999年的最後一天即12月31日交還澳門。我方則表示,這太靠近新年了,何況在香港、澳門,當地居民都有過聖誕節的習慣,葡萄牙國內不是也過聖誕節嗎?政權交接還是與聖誕節和新年的假期錯開來為好。就這樣,為了讓澳門同胞過一個安安穩穩的假期,葡方最後同意了我們的主張:在聖誕節前的12月20日實現交接。」周南說。

  由於雙方的誠意,即使在澳門葡裔人士擁有雙重國籍和保護澳門的葡萄牙文化特色上仍有分歧,但都讓雙方尊重態度和相互讓步給解決了。最終,中方容許澳門葡裔自行選擇國籍。結果,澳門的華人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潮。

  1999年的12月19日午夜,澳門文化中心花園場館內。主權移交儀式原定23點40分開始,但因葡萄牙政府代表團四位成員未能及時上臺,加上葡國總統桑帕約因患感冒,講話超時三十秒,整個儀式延遲了兩分鐘。一位中方負責人事後接受採訪時稱,為確保在12月20日零時準時奏中國國歌、升國旗,中方司儀加快語速,國旗護旗手在尚未完成掛旗動作時,讓特區護旗手提前入場,終於搶回了延誤的時間。

  澳門也回家了。

相關焦點

  • 澳門回歸|澳門回歸 舉世矚目
    這是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之後,中華民族在實現祖國統一大業中的又一盛事。以中葡兩國政府完成澳門政權交接儀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宣告成立為標誌,宣布了澳門進入新紀元,澳門的發展進入新時代,中葡兩國人民的友誼和兩國的友好合作將在新的起點上向前發展。
  • 為什麼不得將回歸前的香港、澳門稱為『殖民地』?
    1不得將回歸前的香港、澳門稱為「殖民地」「「新華社禁用詞」第43條規定:不得將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稱為「主權移交」「收回主權」,應表述為中國政府對香港、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政權交接」。不得將回歸前的香港、澳門稱為「殖民地」,可說「受殖民統治」。不得將香港、澳門視為或稱為「次主權」地區。為什麼不能稱為「殖民地」?我們從國際法和歷史的層面來分析一下。
  • 澳門回歸21周年:風華正茂,與澳同心
    澳門回歸21周年:風華正茂,與澳同心 澳門回歸21周年 21年前,一聲「母親,我回來了」感動了華夏兒女,響徹了祖國大地。
  • 踏平坎坷成坦途——決策澳門回歸始末
    1999年12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五星紅旗和八一軍旗在濠江江畔高高飄揚,與蓮花相映成輝。回歸20年,蓮花盛開,越來越旺,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在解決澳門問題上的戰略遠見和智慧。   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毛澤東沒有踏足香港、澳門一步,卻長期關注這兩個脫離祖國懷抱的「遊子」,為香港、澳門的回歸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外交基礎。
  • 回歸|熱烈慶祝澳門回歸21周年!
    1987年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籤訂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宣布: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島和路環島)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從1849年中國喪失在澳門的實際主權,到1999年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歷史走過了整整150年。澳門的回歸在世界範圍內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首先,澳門回歸祖國在亞洲解放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聞一多創作的「七子之歌」見證了澳門回歸,也見證了中國崛起
    但是,當時的我國正面臨著新舊軍閥混戰和各國列強欺凌,喪失的許多國土都尚未收回,比如澳門、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大。因此,聞一多在悲憤之下創作了《七子之歌》。澳門在這組詩歌中,他以擬人的語氣和手法,將中國喪失的七處領土比作與母親分離的七個孩子。而且,還用孩童的口吻哭訴與母分離的苦楚,以及強烈渴望回歸母親懷抱的願望。
  • 葡萄牙佔領了澳門幾百年,為什麼在1976年主動提出歸還中國呢?
    歲月彈指一揮間,一轉眼澳門回歸祖國就是二十一年,在二十年的時候,我國還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儀式,這也反應了祖國的強大。我們都知道澳門是在1999年,香港回歸兩年後,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一刻恐怕國人無不為之激動。
  • 香港問題面面觀②:捍衛底線,主權與治權不可分割
    香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從回歸祖國的那天起,中國就對香港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和治權。然而,就是在這個無可爭辯的問題上,現在卻成了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主權和治權?主權是指一個國家固有的處理自己國內事務和國際事務並不受他國幹預或限制的最高權力。治權是政府對國家事務治理的權力,包括立法、行政權等。
  • 澳門回歸談判時!中葡發生了什麼事情
    1986年5月20日,中國與葡萄牙政府正式發布新聞公報,宣布6月30日在北京展開澳門問題的談判,解決澳門問題。到6月,中國代表團由周南率領歡迎葡萄牙代表團「並在歡迎詞引用唐詩「潮落江平未有風,蘭舟共濟與君同」來比喻中葡兩國就澳門問題的談判,是夥伴之間的關係,而不是對手之間的關係。自此,中葡兩國正式就澳門問題舉行會談。
  • 南海宣傳片「刷屏」紐約時代廣場 有力宣示主權
    亮相時代廣場 宣示中國主權  網友為南海宣傳片叫好(七日沸點)廣場2號樓大屏幕上播放的中國南海宣傳片,吸引了許多人駐足觀看。首先浮現的是碧海藍天的美麗畫面,展現了南海諸島的秀美風景和中國在島嶼上的建設情況,同時用字幕簡明扼要地講述了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的歷史,並逐步確立了無可爭議的主權和相關權利,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 人民日報任仲平文章:讓濠江蓮花綻放更絢麗色彩——寫在澳門回歸...
    當此澳門回歸20周年之際,重溫鄧小平同志的這番話,更感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戰略胸懷和制度自信。古往今來,領土回歸、國家統一,通常都伴隨兵戎相見。但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框架內,中英、中葡歷經多輪談判,分別籤署中英聯合聲明、中葡聯合聲明,香港、澳門順利回歸祖國,不僅洗刷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也開啟了港澳繁榮發展的嶄新紀元。
  • 鄧小平大智慧處理香港回歸
    他以偉人的智慧,提出了香港回歸「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與柴契爾夫人就香港主權問題進行了艱難談判,堅持香港駐軍,主持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到祖國的懷抱。鄧小平與香港回歸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緊緊聯繫在一起。 毛澤東會見希思時說,「香港是割讓的,九龍是租借的」,說著指了指鄧小平等人說:「到時候怎麼辦,我們再商量吧。
  • 中國駐雪梨總領事:澳門回歸以來的成就來自於「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中新社雪梨12月19日電 (記者 陶社蘭)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顧小傑19日表示,20年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澳門得到切實貫徹落實。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取得巨大成就,根本上來自於「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也得益於澳門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12月19日,中國駐雪梨總領館舉行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招待會。圖為中國駐雪梨總領事顧小傑(前右四)與嘉賓共同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當晚,中國駐雪梨總領館舉行慶祝澳門回歸20周年招待會,顧小傑致辭時作上述表示。
  • 華媒:白皮書深度系統闡述一國和兩制 宣示底線
    境外華文媒體予以密切關注,分析認為,這是香港回歸以來,中央首次就「一國兩制」在港各個範疇的實踐作出全面闡釋。白皮書宣示的是中央的底線,也是「一國兩制」的底線。  香港《大公報》11日評論稱,國務院發表《「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是國家首份以此為題的白皮書。白皮書在此時發表,清楚表明中央絕不允許反華力量意圖篡奪香港特區管治權。
  • 英國願意歸還香港,為啥卻在幾千人的馬島上強硬?關鍵在三個原因
    從歷史書上我們都知道,清末時期的中國是極為屈辱的,出現頻率最高的兩個詞就是割地、賠款。其中有三個條約都針對了整個香港地區。 1842年《南京條約》把香港島割讓給英國;1860年《北京條約》,再割讓九龍半島;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了新界99年。
  • 李肇星去曾母暗沙泡澡宣示主權
    李肇星去曾母暗沙泡澡宣示主權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3.10.28 星期一     26日,中國第二任外交部長陳毅的母校———成都工業學院迎來百年校慶,受邀前來的前外交部長李肇星舉行的一場報告會成為當天的「重頭戲」。
  • 《中英聯合聲明》對於中國治理香港沒有法律拘束力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經過談判,在北京籤署了《中英聯合聲明》。自此之後,中英兩國在聯合聲明所確立的政治框架內開展合作,保證了香港順利回歸,解決了持續百年的歷史遺留問題。鄧小平同志原本用來解決臺灣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率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付諸實踐並取得重大進展。但是近些年來,香港社會內部矛盾不斷加劇,社會日益動蕩。
  • 給蔡英文出考題 國民黨團建請登太平島宣示「主權」
    中國臺灣網5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在5月20日就職連任,國民黨「立院」黨團研擬宣示南海「主權」兩公決案,「做球」讓蔡連任後能擇期親往太平島視察,並強化太平島、東沙島防務。國民黨團表示,公決案預計下周五「院會」闖關,盼蔡英文積極宣示「主權」。
  • 香港回歸祖國前,有一次談話被「誤解」,卻在家庭酒會上出現轉機
    就在這一天,被英國強佔了150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為了讓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仁人志士奮鬥不息。1981年8月26日,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解決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籤訂《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東方之珠」香港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