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數千名大慶油田職工及其親屬到大慶油田公司門前聚集,抗議公司改變職工大學畢業子女包分配製度。因為根據新政,石油子弟不再像過去那樣隨時可以上崗,而是需通過委託培訓一年的方式,擇優錄取。(5月20日《新京報》)
上市企業竟然包辦員工子女就業,這大概是國企才會有的奇景。尤其是在「更難就業季」的背景下,大慶油田職工居然強烈要求給子女「包分配」,給人以時間倒流到30年前的隔世之感。作為一座因為石油而興的城市,很多大慶人認為大慶只有兩種工作:市政和油田,其他都是待業; 而石油子弟回到油田工作,「就像回家那樣理所當然」,因為那是「老子打下的江山」。
子女頂替制度早在1986年就被國家明令廢止,作為號稱擁有現代企業制度的上市企業的分公司,大慶油田卻將此特權保留至今,簡直令人匪夷所思。特權一旦被固化,取消特權就會異常艱難。事實上,大慶油田的用人政策仍然嚴重偏袒石油子弟,所謂改變,只是不再來者不拒的「大兜底」,而是通過考試擇優錄用而已。換言之,抗議者的訴求是:凡是大慶石油子弟,大慶油田必須全部錄用。
包分配的用人制度,既無效率更無公平。除非石油行業根本不需要真正的人才,否則子女包分配對現代企業發展而言無異於一顆毒瘤; 相比那些求職無門的大學生,有些人僅僅因為石油子弟身份,就可輕鬆進入外人羨慕不已的壟斷國企,更是嚴重的就業不公。同樣,對國企的「全民股東」來說,根本沒理由花費高額成本去「包養」企業職工的子子孫孫;而作為消費者,我們還不得不質疑:高企的油價中,有多少是因為子女包分配的冗員低效?
大慶油田對內部職工子弟的離奇優待,對外人而言其實就是公開的就業歧視。就業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方面。在就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更要旗幟鮮明地促進就業公平,保護勞動者權益。我國《就業促進法》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公平的就業條件,不得實施就業歧視。因此,對於大慶油田這樣的「任人唯親」,必須用現代企業的用人制度去「同化」。尤其是,作為國企,大慶油田更該帶頭促進就業公平。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文要求促進公平就業,其中,「國企應公開招聘應屆生,公示擬聘人員」廣受關注。幾日前,人社部官員更表示,人社部正制定具體措施,擬進一步明確國企招聘畢業生流程細則。那麼,大慶油田還會繼續成為法外之地嗎?大慶油田的子承父業式用人政策,必須從根本上堅決取締,而不能只是因為實在收不下才搞內部擇優錄用的微調。子女接班、近親繁殖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殘餘,油田子弟沒理由繼續躺在「最賺錢公司」的國企鐵飯碗裡。(舒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