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醫生天天與您說健康】
張先生五六年前發現有了糖尿病,因為沒有任何感覺,一直也沒太當回事,只是在日常飲食上有所注意,血糖也不太穩定時高時低。最近半年來時常感覺飯後肚子發脹,有時還有噁心發生,可自己每餐飯吃的也不多,這是咋回事?
【醫生評析】
從張先生的症狀表現來看,發生糖尿病胃輕瘓的可能性非常大。這是糖尿病很常見的一種併發症,大約一半以上有糖尿病的人在糖尿病發生5年後就會出現,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出現的會更早更嚴重,主要表現為飯後肚脹、噁心、嘔吐甚至上腹部疼痛等等。
簡單地說這是由於胃動力不足所致,胃是人體對吃進去的食物進行研磨的場所,食物會在此被充分磨碎並與多種消化酶混合在一起形成食糜,但胃只有消化功能沒有吸收功能,形成的食糜會隨著胃的不斷收縮與蠕動被推送進小腸,而有糖尿病的人由於高血糖的存在會對胃的蠕動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比如:
高血糖對微小血管的損傷使得對周圍組織神經細胞的供能不足,進而引起一系列神經傳導、電生理功能異常,胃的運動功能減弱致使胃的排空時間延長,食糜在胃中的停留時間延長引起餐後飽脹感 ,同時胃壁的肌肉也會因高血壓的影響收縮性能下降,導致胃的收縮無力。此外,有糖尿病的人還比正常人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桿菌,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的發生,進一步降低胃腸功能。
實際上糖尿病胃輕癱是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一種,與通常出現的四肢與背部麻木、刺痛、瘙癢等是同樣的發生原因,這也是糖尿病最早出現的一種併發症。研究證實:糖尿病發生大約3-5年後即會有周圍神經病變併發症的發生,發生率超過了60%,往往不被人們所重視,但對生活質量有較大的影響。
那麼,發生糖尿病胃輕癱該怎麼辦呢?
首先,嚴格控制血糖是阻止與延緩併發症發展的基本措施,至少應將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10.0mmHg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0%以下。
其次,在飲食上要適當減少高膳食纖維食物,比如粗糖不要吃的過多,可以適量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量避免飢餓感;有條件的還可以採取少量多餐比如一日五餐的方式來緩解胃腸的不適。
第三,必要時可服用促進胃腸蠕動的胃動力藥,促進胃腸的蠕動加快胃排空的速度。
第四,可以通過揉腹按摩、針灸等物理治療的方法幫助機體調節胃腸的蠕動,給胃的排空增加動力等。
總之,有糖尿病的人發生了胃輕瘓不要掉以輕心,除了要從生活方式做相應的調整外,更要進一步加強對血糖、血脂等的控制制,定期複查嚴防心腦血管病等危重併發症的發生。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讚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了解更多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