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教育比作一種另類的投資,只有當家長認識到投資回報率高,未來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的時候,家長才會心甘情願的去投資。
政府在這場投資中,則扮演著一個裁判的角色,通過建立公立學校,保障孩子受教育的基礎權利。
可是公立學校的教育只是最基礎的,一旦家長不滿足於此,就會增加教育投入,變相地推動了私立學校和培訓班的出現。
世界曠工調查組織發現,在印度,越是公立學校教師出勤率低的地方,私立學校越多。在同等條件下,私立學校的教師出勤率要高出百分之十。
結果也證實了私立學校的學生成績會很好,據調查,私立學校的孩子在上三年級時,英語水平就相對超前一點五年,數學水平超前二點五年。
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要看到私立學校的缺陷。
學者做了許多實驗去證實這個問題,如在印度北方邦的一個小村莊裡,組織一批大學生志願者去幫助那裡的學生,免費在那裡進行課程培訓,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可是結果卻令人吃驚,這些村莊的孩子能讀懂簡單故事的比例上升了將近百分之二十六。
為了進一步證實,學者聘請了公立學校的教師代替大學生志願者,結果與上述所差無幾。
實驗結果表明,公立學校教師以及一些志願者也可以通過簡單的形式達到提升教育質量的問題,這就說明了私立學校並非是唯一提升教育質量的方法。
在烏代布爾的一個小村莊裡,學者組織了一次親子拼貼畫活動,貼畫素材包括黃金、首飾、汽車、漁船、椰子樹等等,參加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將共同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貼畫。
結果顯示,每幅作品都布滿了汽車黃金等貴重物。
如果這真的是家長的真實想法,那真讓人後怕。
不知道有多少家長將教育投資看作一種彩票,而不是一種必備的、安全的投資。
馬達加斯加的家長認為,每一年的小學教育都會給孩子增加百分之六的未來收益,中學教育每年增加百分之十二,高中教育增加百分之二十。
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家長們往往孤注一擲,如果家裡有超過兩個孩子,他們不得不選出一個最佳投資對象。
在中國這種現象很普遍,家長們會把所有的一切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為了追求教育質量的提高,家長會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上昂貴的私立學校。
可是教育從來是都不是一種投資,教育的每一階段都有著同等的價值。
教育的目的就是將一個人培養為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完全獨立的個體,他可以自由地在社會上發展,遇到困難不會退縮,幸福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你覺得教育投資像不像買彩票?當家長孤注一擲送孩子上昂貴學校的時候,像不像一個紅了眼的賭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