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和配圖:來自網路。
作者Rachel,新浪微博&微信:Run_Rachel_Run。
本文轉載自作者公眾號。未經授權,本文不歡迎其他公眾號轉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至朋友圈。文末有華章簡評。
今早和一個朋友談到去國外讀書的事,現在又要工作,又要賺學費,又要辭職,又要考試,又要申請學校……壓力好大。這裡面有無數個假設:如果辭職了,學校沒申請成功怎麼辦?但如果不辭職,考試準備不充分,考不好怎麼辦?如果……好多個如果。我想問的問題是:如果,你現在沒有向前走出這一步,將來後悔,怎麼辦?朋友說:你我的區別就是,你敢孤注一擲。
有意思的是,14年前,我和這個朋友一樣,有著同樣的想法,也有著同樣多的「如果」。當時我在深圳工作,一個大型央企的下屬企業,前途一片光明,但我還是想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看看和我完全兩樣的人,在怎麼生活。但是,這麼多的「如果」,讓一個渺小的我,無所適從。直到有一天,我到上海出差,第一眼看見金茂大廈的時候,我的想法就是:好,就是這了,我要在這裡工作!那個時候,還沒有金茂邊上這兩棟更高的大廈,14年前的我,大概還不知道前面的路,有多「險惡」,想在魔都混,必須先磨鍊好自己。我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什麼樣,就天真地幻想,上海就是中國的紐約。後來,有一首歌的歌詞是這麼寫的:If I can make it here, I can make it anywhere!如果我可以在這兒立足,我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當時,這,就是我的感受。
於是,一回深圳,我就毫不猶豫地辭職了,壓力,竟然也全沒有了。只有縱身一躍,才有飛翔的可能。
接下來,就是準備考試,現在大家都知道的雅思,那個時候還沒有人知道,我應該算是中國第一批考雅思的人吧,當年全國只有在廣州才有考點。我就這樣在連雅思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辭了職。為了省下血汗錢,就自己申請學校,那個時候也沒有這麼多的中介代理,為數不多的代理就收費上萬,14年前,1萬塊已經相當值錢了,豈能扔在水裡……接下來,等著我的,是各種讓人哭笑不得,又百感交集的從0到1。
孤注一擲的結果就是,如果你對自己夠狠,就一定可以在觸底之前,實現飛躍。在拿到了幾個理想的英國大學的offer之後,我最終選擇了當年全英排名第10的The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我覺得,幾個月前那個孤注一擲的決定,是對的。一旦做完決定,所有的「如果」都不存在了,腦子裡出現了一個新詞 - 「必須」!
孤注一擲,也是會上癮的。
在英國讀書的各種苦,可以另寫三篇那麼長,這裡略去八萬字。之後,我的生活發生了徹底改變,在嘗到了第一次孤注一擲的甜頭之後,我又做了很多次孤注一擲的決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但總體是螺旋向上,朝著我想要的方向。早年間,不知道夢想是什麼,因為從小我們就被教育成」長大了我想當科學家」,結果科學家沒當成,連夢,都沒做成。但做夢,什麼時候都不嫌晚。前面的路,只會越走越清晰,你會越來越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這,從來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但如果你願意嘗試第一次孤注一擲,並傾盡全力,也許,你也會上癮。所以,我覺得,孤注一擲,不是敢與不敢的問題,而是,你是否願意。
下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有這樣的人,不僅願意孤注一擲,傾盡全力,更能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那就是,為社會創造大到不可估量的價值。一個人的人生價值 = TA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 TA所獲得的收入。這個比值越大,人生價值就越大。這個人,拒絕了10億美金,創造了點擊率近5億的視頻。他,就是Salman Khan。
(來源:碼農宿舍)
這個不起眼的小夥子叫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今年39歲。他顛覆了美國教育,成為了數學教父,讓數學老師不再講課,比爾蓋茨都捧著他。他成功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但是他卻拒絕了10億美元!
對,你沒聽錯,他拒絕了10億美元!
這傢伙是屌絲出身,家裡很窮,是孟加拉國到美國的移民。但他卻是個天才,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四年讀完了數學計算機科學,拿了兩個本科學位,後來還拿了哈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無意中成為數學教父薩爾曼·可汗有個小侄女叫納迪亞,2004年她在紐奧良上七年級,數學成績一直不好,要求可汗給她輔導。對於當時28歲的可汗來說,數學是他的強項,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專業之一就是數學。
可汗和納迪亞不在同一個城市,可汗通過網際網路教納迪亞學數學,講得生動有趣,概念清晰,納迪亞的數學成績提高神速。
很快,他的朋友就知道了,也讓可汗給孩子輔導數學。經過可汗輔導的孩子,數學成績都直線上升。
可汗想,這樣輔導效率太低,不如做成視頻,放到網際網路上,讓大家免費觀看。結果回到家他就躲進衣帽間裡,把自己關起來,拿攝像頭開始錄製視頻。
他的視頻非常生動,能在十分鐘內把一個數學概念講完,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很大的關注。結果一發不可收拾,他把自己關在衣帽間錄製了一年的視頻,從小學數學,到高中的微積分,再到大學的高等數學,統統講了個遍,共計4800個視頻。
這些視頻在網際網路上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點擊率接近5億,共有4800萬人觀看。
在美國,有2萬多所學校,上數學課時老師已經不再講課,讓學生觀看可汗的視頻,老師只負責答疑。
就這樣,他一個人憑藉一根網線顛覆了美國的傳統教育,掀起了一場革命,他已然成為數學教父。
可汗還是一名計算機極客,他寫了數據挖掘程序,搭建了網站,叫汗學院。他把視頻放到他的免費網站上,讓孩子們像打遊戲一樣學習數學。
汗學院的月訪問量達到了500萬人次!相比之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式課程網站,月均訪問量也不過150萬人次。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生、高中數學教師丹·邁耶說:「如果你在美國教數學,你就不可能沒聽說過薩爾曼·可汗。」
拒絕10億美元可汗的視頻獲得成功後,很多風險投資機構找到他,希望注資成立公司,將視頻收費,可汗可以立馬成為坐擁10億美元的富豪!
但是,這個窮屌絲卻拒絕了,他寧願做一個中產階級,只接受別人的捐助,也絕不收費。他說:我就是要做免費教育,一旦收費,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孩子不就看不起了嗎?我想像不到我的生命中有任何一種方式,能比我現在活得更有意義。
對可汗來說,他的人生價值 = 他為社會創造的價值 / 他所活得的收入,這個比值越大,人生價值就越大。
2012年,可汗成功登上《福布斯》雜誌封面。《福布斯》撰文稱這是一個一萬億美元的商業機會,而當今市值最高的公司是蘋果公司,也不過才7000億美元。
但是,這個窮屌絲偏偏就拒絕了,他就是要免費!
比爾蓋茨是狂熱的粉絲可汗成為美國數學教育的寵兒,受到許多科技領袖的熱捧。他們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美國的數學教育有多糟,而數學水平的高低對於美國的未來又有多重要。在2011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結果中,美國的數學和科學教育質量排名全球第52位。
2011年3月,可汗在加州舉行的TED大會上發表演講,全體聽眾起立鼓掌。比爾·蓋茨當場上臺,就可汗的項目與之交流。
蓋茨可謂是可汗最狂熱的粉絲之一。他曾經花費很多時間教3個孩子數學和科學的基本概念,可孩子們總是聽得懵懵懂懂。2010年初,有人向他推薦了可汗的網站。沒想到,那些他怎麼也解釋不清的知識點,可汗通過短短12分鐘的視頻,就讓孩子融會貫通。蓋茨直言,「我真有些嫉妒他」。
後來,他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可汗,邀請可汗到微軟公司面談,並通過基金會向可汗捐款150萬美元。「我認為,薩爾曼·可汗是一個盡一切所能利用技術讓更多人學到知識的先鋒,」蓋茨說,「這是一場革命的開始。」
谷歌注資200萬美元谷歌也是可汗學院的支持者。2010年9月,谷歌發起「十項目」競賽,為5個「可能改變世界」的組織提供總額1000萬美元的獎勵。可汗學院在眾多競爭者中勝出,贏得200萬美元注資。
美國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及其妻子安是可汗學院最早的資助者。2010年春,可汗從在線支付平臺發來的郵件得知,有人給他的帳戶注入了1萬美元,捐款人是安·杜爾。
他寫信致謝,稱這是他迄今收到的最大一筆捐款,並表示如果可汗學院有校園,他樂意將第一座教學樓以安的名字命名。
安不相信區區1萬美元竟然是最大一筆捐款,旋即又慷慨地掏出一張10萬美元支票,堅持要給可汗發工資。此後,她成為可汗學院的「拉拉隊長」。
直到現在,可汗,還在繼續著他的「孤注一擲」的夢想,而這個夢想,已然實現。
故事讀完,我想說的是:
1.孤注一擲,不僅需要的是勇氣,更是下定決心之後的傾盡全力。
2.一時衝動,不一定總以悲劇收場。是悲劇還是喜劇,只有你自己,才是人生導演。
3.與大多數人意見相左的時候,如果你相信你的選擇,就可以一直再往左,堅定地走下去,走出來一條道的那一天,之前往右的那一大幫子人,也會為你起立鼓掌。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隻小辛巴。如果你願意訓練它,有一天,小辛巴,就會成長為Lion King!
電影《獅子王》裡小辛巴出生時的歌《生生不息》,歌詞分享:
敞開你的眼睛
看著世界
你會發現充滿神
天上星星好像近在天邊
想要抓總是遙不可及
人生旅程坎坷不平
你去體會它的真諦
嘗嘗人間冷暖
或是體會世間的風險
沒有辦法逃避
看這世界再轉
永遠不停息
儘管向前走
是對是錯
希望和失望
事事沒有絕對
看這世界
是生生不息
世界正在轉動
永遠不停息
黑夜與白晝
不停轉動
朝著陽光走
慢慢你會知道
看這世界是生生不息
推薦閱讀 (華章):
孤注一擲,其實就是 All In 嘛,別人已經講太多,也沒什麼特別的新意可以挖了,說到底就是一個敢不敢的問題。但我想說的是,這已經不是一個敢不敢的問題了。
這已經是一個不得不的問題了。
網際網路打破了什麼?它打破了兩個門檻,一個是普羅大眾獲取知識的門檻,一個是最優秀的人、思想、產品跨地域傳播的門檻。網際網路把我們的日常工作生活變成了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全世界的頂級運動員都在同一個運動場上競技。所以如果你尚未看破紅塵 :-),嚮往的仍然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相信我,找準方向以後 All In 是唯一的選擇。不選擇 All In,那幾乎是在一開始就自動放棄了。
下面推薦幾篇「折騰」相關的文章和作者的兩篇文章:
生命在於折騰 - 獵頭如是說 - 敢的人都是能折騰的
試錯試出真愛 - 孤注一擲,飛蛾撲火,都是因為真愛
我終於可以說,你有毛病啊? - 把人生賭上也要講技巧
請給悲傷,一個溫暖的擁抱 - 作者出品
35個國家的旅行,教會我什麼? - 作者出品
你讀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讀經典老文章,發送 m 或者點下面的菜單。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請回復「投稿」。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