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三戰,沒了孤注一擲的勇氣

2020-08-28 安徽文都考研

考研三戰,沒了孤注一擲的勇氣

對於很多考研的學生來說,一旦走上了考研這條路,就一定要考上,不然考研就會成為自己人生中很意難平的一件事。小編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位今年三戰考生寫的一段話。只要是二戰的考生,更能夠理解這位考生的辛酸歷程吧。

「二戰那年,於9月份辭了工作,專心備考。結果再次卡在了英語上。三戰,瞞著家人,在職備考。有想過要不要考前一個月辭職,但是顧慮太多了,無論多難多累,都要求自己要堅持下去。好在有之前的經驗,不然複習真的就焦頭爛額了。」

對於二戰的考生而言,在職考研還是全身心備考已然成為一個苦惱的選擇。放棄工作,再失敗一次,最後什麼都沒有。而重新再來對有些人無疑是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但如果在職考研,就會面臨精力不足,身心疲憊,不能很好的備考問題。

如果經濟條件允許,自己又有那個非考上不可的決心的話,小編建議可以在考前幾個月辭職。但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目前工作又不錯的話,在職考研也不一定就不好。很多在職考研最後成功上岸的例子每年都有很多。

在小編看來,無論是在職考研還是全身心備考,只要利用好時間,有一套完善的複習規劃,跟著自己的複習節奏走。就很有可能獲得成功。

歡迎大家閱讀「考研三戰,沒了孤注一擲的勇氣」有什麼考研問題可以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小編一定會儘可能地給出大家專業的回答。

相關焦點

  • 211大學本科生,考研二戰985大學失敗,選擇三戰還是直接工作?
    不過,考研競爭越來越大,二戰考研上岸的依舊是少數,還肯選擇三戰考研的人更是勇氣可嘉,但失敗的危險依舊伴隨。那麼,本科是211大學的考生,二戰考研失敗,是選擇三戰名校研究生還是直接工作?保研失敗,二戰985大學又失利,作為211大學的考生應該何去何從?近來收到一位考生家長的留言諮詢,他的孩子今年二戰失敗,調劑也沒成功,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再考一次。回想當初他孩子的考研經歷,不禁令人唏噓。
  • 最最最震撼的考研故事:盲人三戰考研!
    摘要:有夢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當盲人和考研三戰兩個詞彙結合在一起時,就註定了今天這篇故事的不平凡。糾結數天,我還是自私的選擇了三戰。   我知道寫到這兒看起來有些壓抑,但請原諒,那時的我真實的狀態就是這樣,每天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中,感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四月初,到了該確定學校的時候了,我依舊沒想好自己應該繼續堅持還是選擇一所普通院校。
  • 兩次考研都沒好好複習,要不要繼續三戰?工作後再考研難嗎?
    #他的情況比較有代表性,當時在大學階段他就準備過考研,但是因為大四沒課,整天和朋友同學一起到處溜達,不是旅遊就是吃吃喝喝,過於浮躁,所以一戰考研的結果很差,連國家線都差了好大一截,調劑更是沒可能。之所以選擇二戰考研,也是因為就業不利,父母沒有強制他去找工作,所以他選擇窩在家裡二戰考研。在家裡複習的時候,沒有好好總結失敗的教訓,整天不是打遊戲就是玩耍,到了臨考才後悔,覺得今年考不上了,不想去考研,怕到時候分數低,丟人。但他還是想堅持考研,又怕自己三戰考研還和前兩次考研一樣,白白浪費時間。
  • 考研為什麼會失敗?二戰、三戰如何擇校才能保證上岸?
    每年考研大軍裡面都有很多二戰、三戰的同學,這樣的的考生常常面臨這樣一個問題:要換學校嗎?這個問題看似很沉重,但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二戰、三戰的考生往往比一戰的考生更迫切希望上岸,那麼二戰、三戰如何擇校才能保證上岸?
  • 二戰三戰脫產考研,甚至高補應該被稱為啃老嗎?
    之前我發的提到考研二戰,三站的視頻裡,看到很多評論什么女子無才便是德,學習幹嘛找個有錢人結婚的言論我就不多說什麼了,只能說我們思想不同,不是一類人。但是有一些聲音,讓我真的忍不住想為我們這一類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又想拼盡全力的年輕人說點什麼。 有人說「考研是一種偷懶,是不願回報父母。」
  • 高管都要辭職考研?二戰、三戰考生越戰越勇,原因其實很現實
    近幾年來,考研人數一直在不斷攀升,2020年考研人數甚至已經突破了三百萬人,這些年來,參加考研的人越來越多元化,甚至有不少的在大家眼裡已經是成功人士的高管也選擇了辭職考研,那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呢?其實原因很現實。
  • 考研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兩次失利,三戰還值得嗎?應否調整目標?
    作為最高級別的選拔性統一考試,考研自然有較大競爭,特別是報考的學校是名校和強勢專業,考研的競爭自然更大。以五道口金融學院的江湖威名和清華的大名,要考研五道口金融自然很難。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有位考研學子,一直心儀美麗的清華園,所以考研五道口,但連續兩次考研,均名落孫山,遺憾失利。他不由得猶豫了,三戰五道口值得嗎?是否應該調整考研目標?
  • 計算機專業女生邊工作邊準備考研三戰,需要注意哪些內容
    對於邊工作邊考研的女生來說,在經歷了兩次考研失敗之後,在考研三戰的時候,應該注重三方面內容,其一是重點突破一下自身的短板,相信經有了兩次考研經歷之後,對於考試內容的把握能力會有所提升,應該認真總結這兩次的考研過程,從而制定出更有針對性的複習計劃。
  • 兩次都在研究生複試中被刷,打算三戰考研,有必要更換學校嗎
    兩次都在研究生複試中被刷,打算三戰考研,有必要更換學校嗎?近來有考生給小水留言,說是自己今年三戰考研,前兩次都是在複試中被刷,這次還想再考,但是比較糾結要不要換學校的問題。主要是他覺得兩次都考進了複試,導師肯定都認識他了,表現的沒人家好,肯定首先被刷。
  • 2020年首都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考研經驗:三戰
    本文為勤思學員考研經驗,分享給備戰考研的同學參考,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禁止違法使用。有任何考研報考、複習專業內容歡迎留言和私信勤小思。勤小思有院校信息和備考資料可以分享給你。 我是一個備戰三年的考研黨,終於在5月份登岸成為一名準研究生。
  • 泰森:維爾德Vs泰森-富裡三戰還是有懸念的!兩人都可以大賺一筆
    近日,前世界著名重量級拳王美國人邁克-泰森(50-6,44KO)向媒體展望起了泰森-富裡(30-0-1,21KO)和約書亞(23-1,21KO)及維爾德(42-1-1,41KO)的三戰。邁克-泰森認為,泰森-富裡和維爾德的三戰仍然很有懸念,他還無法預測誰將取勝。
  • 考研三戰要是落榜了,有必要四戰嗎?聽聽過來人怎麼說
    首先就是應屆生身份的問題,你因為考研的緣故,所以你已經失去應屆生的身份了,找工作的時候,大部分企業都衝著應屆生去的,很少會招一個未參加過工作,且已畢業三年的往屆生。當然如果你有特殊的技能,或者懂得如何自主創業除外。其次就是你已經付出了這麼多,你甘心就這樣放棄了嗎?
  • 應屆生考研的四大「優勢」
    ,一次考不上也可二戰甚至三戰,只要你想。但是如果你是應屆生或者準畢業生,那麼,恭喜你自帶了考研的「優勢」技能,不給自己一次推倒「考研塔」的機會,豈不是太浪費。1.「一發技」效果好應屆生由於是首次出戰,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不怕虎」的勇氣,其「一發」技能相比二戰、三戰的「資深選手」,更加快準狠,不僅考研積極性大,複習效率也高,應屆生的考研成功率也較高。
  • 考研大軍突破300萬|關於人生的博弈,你會選擇考研嗎
    教育部發布了2020年考研權威數據,考研報考人數首次突破了300萬人。面對考研大軍的撲面而來,一波又一波「考研熱」的話題持續上升著。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北京女子圖鑑》。這部電視劇裡表達的思想,如果把裡面的「北京」兩字換做「考研」的話。幾乎濃縮了「考研熱」這一話題背後的全部含義,為我們解讀了「理想」、「未來」、「憧憬」、「現實」這幾個關鍵詞。
  • 2021考研,應屆生和往屆生誰上岸機率大?表格分析
    ​預計閱讀時間 3 分鐘下一屆上岸冠軍一定會關注 >小媛 噠每年的考研大軍由三部分組成,應屆生、往屆生和在職考研。每年意味著有 80% 的人會落榜,多數人會選擇二戰、三戰,1往屆生優勢1、往屆生往往是二戰、三戰甚至是四戰考研的畢業生。與還在上學的應屆生相比,承受的壓力更大。經歷過失敗過後,更加明白考研的艱辛,也更清楚自己的選擇,什麼才是適合自己的。
  • 孤注一擲,你願意嗎?
    未經授權,本文不歡迎其他公眾號轉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至朋友圈。文末有華章簡評。今早和一個朋友談到去國外讀書的事,現在又要工作,又要賺學費,又要辭職,又要考試,又要申請學校……壓力好大。這裡面有無數個假設:如果辭職了,學校沒申請成功怎麼辦?但如果不辭職,考試準備不充分,考不好怎麼辦?如果……好多個如果。我想問的問題是:如果,你現在沒有向前走出這一步,將來後悔,怎麼辦?
  • 三戰考研過來人告訴你:「永遠不要為了985而985!」
    夥伴們在考研的時候,面臨的最多的就是「選擇」。選擇學校、選擇專業、選擇城市、選擇備考方式……今天,就有一位三戰考研的「過來人」分享了她的「選擇」。三年考研,不止2019年有故事,前兩年有酒有故事還有一堆眼淚。
  • 考研後悔榜單,勸你不要做最後1條,因為聽說很後悔
    你喜歡看考研經驗貼嗎?是否有看到一些讓人追悔莫及的帖子,成功的經驗很多,但很多時候,都並非可複製的,相反,一些反思類的帖子,卻是至關重要的,它可以幫助你規避考研中的很多問題。總結前人的考研後悔榜單,看看你中了幾個?
  • 考研失敗,需要二戰嗎?
    自5月初研究生招生考試複試開始進行到現在,2020年大多數考研學生上岸旅程就此已經結束了。對於選拔類型的研招考試,大家肯定有人歡喜有人愁。有許多考生因為種種原因希望二戰或者三戰,按照今年研究生擴招的趨勢,大家對於考研的熱情度肯定會更加提升,加之就業市場的壓力,想必2021屆考研報名人數可能會突破400萬人數創歷史新高,競爭也會更加激烈。
  • 50歲媽媽陪女兒三戰考研,雙雙被錄取成同學,父母是孩子最好動力
    最近,在西南醫科大學公布的最新擬錄名單裡,有兩個名字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白永旗和露露,他們兩人相差二十五歲,是一對母女,兩人在今年的考研中成功上岸,即將成為同學。很多朋友要問了,為什麼母女二人會同時參加考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