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一年菜只買半年的油,爺爺把50斤肉扔鍋裡,出來的油3年不會壞!
如果經常在家做飯的話,就會發現家裡的食用油用的實在是太快了,一大桶油也不過用一個月的時間,如果碰上家裡邊需要油炸一些東西,那麼有可能會用得更快一些,一年下來也會用掉十幾桶的油,但是在爺爺家,炒一年菜就只買半年的油,一年下來甚至連6桶油都用不完,並不是因為家裡邊炒菜不捨得放油,而是爺爺有一個用了幾十年的老辦法來自己做油。
之前並不知道爺爺有這門手藝,每次去爺爺奶奶家吃飯的時候,總覺得飯桌上面的飯菜非常香,甚至比大飯店裡面的飯菜炒出來的味道還要香濃,長大之後對做飯也有了一定的興趣,但每次炒出來的菜都感覺不夠味道,回老家問了爺爺之後才知道原來他並不是用的超市買來的食用油做飯,而是用了一部分的動物油脂。
這種油就是豬油,每年到了春秋季節的時候,爺爺總會買50斤的肥肉回家,並不是要吃,而是把這50斤肉處理乾淨之後切成小塊,扔進鍋裡邊炸油。在過去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用到豬油的時候,但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養生,家裡邊炸豬油的也少了許多,而且有些人自己在家炸出來的豬油不僅發黃,而且味道也不太正宗,那是因為用到的辦法不太正宗。
其實熬豬油的時候有幾個細節需要注意,接下來要畫重點了:
不少人熬豬油的時候會直接將肉扔入鍋中,這第1步就錯掉了,在熬豬油之前,一口乾淨的炒鍋裡面放入一大碗水,然後再把豬油下入鍋中開始熬製,這樣是避免豬肉跟鍋直接進行接觸,讓豬肉受熱太快,立馬就變得焦黃,反而會有股糊味在裡面。
其次在熬豬油的時候要放入一大勺的白糖,這樣可以為豬油增色,讓熬出來的豬油顏色非常雪白。把豬油扔進水裡之後,蓋上蓋子燜煮10分鐘左右,然後開始不停的進行攪拌,因為這個時候水分已經蒸發得差不多,防止豬油在鍋裡邊煎糊掉,所以要不停的攪拌。
第3點就是讓豬油可以保持更久的時間,看到豬油渣的顏色變得焦黃,這個時候就不要貪戀豬油渣中的少量油份了,立馬關火將這些豬油渣撈出來,蓋上蓋子,放在一旁等待晾涼,溫度在40度左右,加入一湯勺食用鹽,這樣可以有效保證豬油的存儲質量,用這種方法熬製出來的豬油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放三年都不會壞。
而且用豬油炒出來的菜非常香,即便是不放其他調味料,只有少許的鹽增味,味道都會讓人難以忘懷,而且爺爺家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在炒肉類的時候一定要用植物油,在炒蔬菜的時候可以適當加一些豬油,葷素搭配起來,炒出來的菜才更香。你們自己在家有沒有熬過豬油呢?用的又是什麼樣的辦法呢?歡迎大家評論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