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離不開手機APP,到底有何利弊?這事你咋看?

2021-02-14 HI學邦福州站

近年來,線上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學習作業類APP也逐漸成為教師與學生的教學應用與反饋通道。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已達12198.9萬人,預計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可達14236.1萬人

但是學校既然使用手機APP布置作業,自然也有其優勢。

這讓不少家長犯了難,孩子在手機上寫作業到底有哪些利弊?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周女士的女兒雪飛(化名)今年14歲,就讀於某小學,最近,雪飛說她看東西有些模糊,周女士便帶孩子到眼科醫院檢查。檢查結果顯示,雪飛未患有近視,但醫生建議,孩子不要長時間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

「平時,我幾乎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電腦或電視。」周女士說,今年暑假,老師通過手機APP布置了作業,有時多學科都有這類作業。因此,孩子做作業時就要使用手機,而且每次使用時間較長。以英語作業為例,做作業就像玩遊戲,每次作業至少30分鐘,完成作業後,系統會給孩子獎勵「學豆」,以此兌換相應的獎品

周女士認為,寓教於樂的作業方式,讓孩子樂於接受,但長時間接觸手機,難免會對眼睛產生傷害。同時周女士也擔心,孩子會對這種遊戲式的作業方式產生依賴,甚至會玩兒手機遊戲。

《台州日報》今年初也做了相關報導,並採訪了多位家長,臨海的徐女士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現在布置手機作業的老師主要是為了練習英語口語聽力,不否認,APP寫作業對英語聽力口語確實有幫助,但是練口語聽力除了用手機操作,也有很多其他方法,輔助學英語口語聽力的工具一直有,比如磁帶機、複讀機、點讀機等等,不一定要通過手機來學習。

圖片來源《台州日報》

當然也有的家長認為手機一起作業學英語挺方便的,覺得對孩子健康影響不大。「手機對我們來說是相對比較普遍的日常用品,用手機給孩子學習也確實比較方便。」椒江的陳女士表示,「因為手機可以實時聯網,內容新而且有老師把關,對孩子的學習的確有不小的用處,而且也不用另外購買相應的輔導教材。」

採訪中,對於老師布置的用手機做作業的方式,家長們意見不一,那麼,老師們又是怎麼看的呢?台州學院路小學英語老師張老師介紹,她所在的學校目前只有英語學科一項通過手機APP給學生留作業。

在使用方面,孩子們主要是鍛鍊口語能力,通過手機APP中的小遊戲教學方式,實現小學生對英語的認讀和說,孩子們會跟隨軟體進行英語單詞的學習。手機APP的作業量,每天會保持在5至10分鐘完成。

「特別對剛接觸英語的孩子們來說,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將作業轉移到手機上之後,因為動畫特效等原因,孩子完成作業的過程將更有趣。」張老師告訴記者,從環保角度來看,APP作業代替紙質作業也可以節省大量的紙張。同時,手機APP使用時呈現的畫面形象有趣,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特點。

手機APP這些優勢

傳統紙質作業無法替代

1.內容豐富,富有趣味性

手機APP中的課件內容豐富多彩,互動性強,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學習。手機上多是情景教學,趣味性強,學生們就像闖關一樣,會分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等去完成作業。

這種新鮮的學習體驗,會給孩子們帶來新鮮感和成就感,激發並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有利於老師查看學生作業完成情況

通過網絡布置作業,方便老師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

比如,老師要求學生回家背誦課文,這是一道口頭作業,個別學生可能不會自覺完成。但是,通過手機軟體在線上交作業,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3.促進合作,創設學習環境

在某些學習軟體的APP裡,每個班級都有各自的群,學生們可以在裡面參與討論,方便學生的合作與交流

4.便利教學,及時反饋作業

通過網絡布置作業,方便老師對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此外,利用手機統計的數據,能夠更好地幫助老師分析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和應用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可更好地輔助老師幫學生補短板,發揮特長

圖片來自網絡

手機APP上寫作業

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

1.長時間使用眼睛,損害視力

孩子做作業就要使用手機,而且每次時間還不短,長時間接觸手機,難免對視力產生傷害。

2.作業與遊戲相結合,容易本末倒置

近日,多條新聞爆出作業APP內嵌入遊戲,讓孩子更加喜歡在手機上寫作業。有家長擔心,孩子會對這種遊戲式的作業方式產生依賴。遊戲的確會吸引一部分學生,同時會讓他們對遊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對於手機和網絡的依賴,這樣就偏離了手機APP寫作業的本質。

3.容易造成手機成癮,危害心理健康

「孩子們這麼喜歡用手機做作業,其中肯定有蹊蹺。」高婕是英語高級教師,從教已有20年。她說,作業「電子化」的趨勢在英語學科體現得比較明顯,但她對此始終存有疑慮:不少在線作業軟體中植入了遊戲、領養寵物等娛樂性內容,一旦老師不加選擇地運用,孩子們就會以寫作業為由「玩手機」,並對家長說「這是老師布置的任務」。

高婕認為,語言學習更需要學生代入自己的思考,通過中英文對照尋找語音規律,「紙質作業」更容易達到這一要求。

4.經常使用手機寫作業,易讓孩子失去書寫能力

近年來的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李靜也發現,許多小學中高段的學生在當堂寫作文時,坐姿不端正、握筆姿勢不正確,而且書寫難看、經常「提筆忘字」或寫錯別字

李靜表示,這些現象都與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有關。「如果再把作業搬到手機上做,情況只會更糟。」李靜表示,培養書寫能力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審美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影響,因此她一直傾向於布置「紙質作業」。

5.過度依賴手機,孩子會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除了在學習類APP上完成作業任務,類似一些題庫類的APP手機軟體也很受歡迎,許多孩子在做不出題目來時都會慣性地依賴手機,打開軟體對著題目一拍一搜,就找到原題和答案了,直接把過程和答案抄下來就當做自己已經完成掌握了。久而久之,對學習的自主思考能力就下降了,做作業的意義也隨之失去了,成績也隨之下降

這種情況在年級較高的學生出現得較為普遍,尤其是初高中段的學生。

1.線上教育好處不少,但要做好監督引導

有教育專家認為,相比較傳統的作業完成方式,線上教育有其獨特的優勢。

比如,便於老師快速、準確地獲取學生當天的作業完成情況,學期末的大數據統計還能直觀地評估學生階段性地作業完成情況。對於年齡段較小的中小學生,活潑的作業方式也有利於他們投入學習。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線上教育也有弊端,比如,使用時間過久,會影響孩子視力,這一點家長要嚴格把控。

還有,使用期間,一些自律性薄弱的學生會藉此玩手機遊戲等,這時家長要做好監督。

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催生了便利的、智能的線上教育,做好監督、引導與溝通,線上教育是能夠為教育和學習所用的。

2.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堵不如疏

家長和老師該如何勸導孩子,適量適時地使用電子產品呢?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韓銳表示,社會上有個詞叫「手機依賴症」或者「手機症」,在心理學科上並沒有這個「症」。大家應該理性一點,不要隨意就把這個事情上升到一個「症」的高度。不要談手機色變,對於大家來說,孩子捧著一本書,會認為他在學習,為何抱著手機,就覺得他是在玩呢?

手機或者iPad可以承載遊戲,也可以承載學習,這是一柄雙刃劍。「就像先前大家都不讓孩子用電腦一樣,後來慢慢接受,電腦網路上有海量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韓銳說,手機也一樣,如果是用來學習、寫作業的,應該鼓勵和引導。

家長們和老師們應該對孩子有一個態度,就是可以玩,但是不要沉迷。家長們也不要一味否定它,應該勸導、疏導,不是堵和禁。希望家長們轉移注意力到自己身上,是否給孩子創造了更多有益的玩耍和學習的機會。

3.平衡玩與學需成人引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研究員孫雲曉建議,家長應帶頭學會屏幕學習,為孩子做出榜樣,並注重生活教育,用多姿多彩的活動代替單調貧乏的生活,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以此能夠有效防控孩子使用手機不良習慣的形成,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

教育的職責就在於把玩與學相結合,找到孩子自由意願與成人引導之間的平衡孩子上網沒有自控力是由於家長引導的疏忽,正確的引導會讓「遊戲」與學習更好的結合。

遊戲化教學對於教育領域的發展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而家長的正確引導可以消除家長的擔心,培養孩子對時間的規劃性、對「遊戲」的正確認知、對自我管理能力的掌控、防止網癮的產生。

那麼,對於使用手機APP做作業,您又持有何種觀點呢,快來和小Hi分享一下吧!

內容整理自:中國教育報,有刪改

編輯:小Hi

將HI學邦福州站設為星標(置頂)

不錯過小Hi的一手資訊乾貨哦~

小Hi收集整理了

一波學習材料乾貨給到大家

在後臺回復我們以下「暗號」

即可保存下載啦

建議關鍵詞直接複製

若沒有收到資料請檢查暗號是否正確

回復【高中數學真題集合即可獲取高中數學歷年真題集合

回復【高中化學真題集合即可獲取高中化學歷年真題集合

回復【初中單詞即可獲取初中三年的英語單詞表

回復【高中單詞即可獲取高中英語(必修1-必修8)全部單詞表

回復【初中古詩詞即可獲取初中必備語文古詩詞大全

回復【高中古詩文即可獲取高中必備72篇古詩文

回復【2018中考即可獲取2018年中考全科原卷+答案

相關焦點

  • 孩子手機APP上寫作業,這事你咋看?
    源自德國,全球共享中國兒童思維教育基地國際思維教育資源整合平臺最近一段時間,小編身邊的一些朋友被孩子用APP做作業困擾,就拿李姐的孩子奇奇說吧,奇奇今年上一年級,有時寫作業要用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每次使用電子產品寫作業,動不動就得半個小時。李姐平時都不讓她看電視和手機,就怕小小年紀戴上眼鏡。
  • 用手機APP寫作業,對孩子是好還是壞?你怎麼看?
    近日,小學突然流行起來,用app做作業。據媒體報導,根據國內某在線教育平臺統計,廣州目前約90萬的小學生中,有一半學生正在使用APP軟體寫作業。很多家長們不僅感到很矛盾,學校既然使用手機APP布置作業,自然也有其優勢。這些問題讓家長們感到困惑,對於孩子手機APP上寫作業,你怎麼看呢?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年輕的寶媽被氣得默默流淚昨天刷手機,刷到這麼一條短視頻,看完真是讓人又好氣又好笑。許多家長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執,關於家長該不該陪娃寫作業這件事,大家爭議很大。一旦家長不陪伴孩子了,孩子可能就會不想寫作業,或者任性的要求父母陪著寫作業,讓家長覺得為難又無奈。這些家長應該明白,家庭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們就該自己完成。4)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自認為是陪伴孩子。但在孩子眼裡,你這就是在監督。
  • 陪娃寫作業這事,終於有了答案!
    現在寶爸寶媽關注的問題列表中,這幾個絕對上榜:「陪娃寫作業太頭疼了!」「孩子喜歡玩手機怎麼辦?」「孩子喜歡發脾氣怎麼辦?」「孩子被欺負了也不知道還手怎麼辦?」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特聘專家、中國著名心理專家雷明老師給出了解決方案。
  • 老師下班就關機,憑什麼要我家孩子寫作業到一兩點?這事你咋看?
    想到這,這位家長就氣不打一處來,發微信質問老師:憑什麼你天天下班就可以關機,卻給我家孩子留這麼多作業,讓我家孩子天天寫到一兩點?之所以這位家長這麼激動,心理不平衡,其實也是因為在這位家長眼裡,老師是一個很輕鬆的職業。此外,這位家長認為老師有課後答疑的責任,作為老師應該像公務人員一樣,要多一些責任,不能到點就拍拍屁股走人,什麼都不管了。
  • 看孩子寫作業
    「你怎麼回事?腦袋轉不轉?你是不是在挑釁我?」………這是我家的日常,我兒子上二年級,不知道是不是從一年級開始就「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怎麼回事?簡直陷入怪圈。後來看了一檔節目,她的意思就是不信任、不相信孩子自己會把作業寫好,會成績好。她說,孩子還不會爬,不會走路的時候,我們有沒有焦慮?「沒有。」 「為什麼沒有?
  • 陪孩子寫個作業咋就這麼難?修煉好這「三顆心」,你還會崩潰嗎?
    由於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識字量較少、自控能力較差,學習習慣尚未養成,在家裡寫作業時,需要家長的陪伴輔導,因此,輔導孩子寫作業也就成了小學低年級家長的必修課。提起陪孩子寫作業,每個家庭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劇情,有精彩極了的勵志劇,也有槽糕透了的苦情劇,更有心梗、腦溢血的悲劇;有叫兒子哥「漸崩式」的爸爸,也有幸災樂禍的媽媽……總之一句話,對於小學低年級家長來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陪娃經」,人人都有一把辛酸的「陪娃淚」。顆粒兒不禁感嘆:陪孩子寫個作業咋就這麼難呢?
  • 老師通過APP布置作業學生在手機上做作業 你怎麼看
    溫州網訊 昨天,永嘉戴女士撥打熱線反映,兒子所在學校的老師經常在手機APP上給孩子布置家庭作業,她擔心長期這樣做會有損孩子視力。記者採訪發現,不少學校的老師有使用手機APP布置家庭作業的現象,對其中存在的利弊,老師和家長觀點不一。
  • 怎麼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這種做法是有利還是有害?
    第二,不認字,看不懂題。一、二年級的時候,孩子識字量少,作業和試卷的題目,多數是看不懂的,包括學校期中期末的考試,老師也是給孩子讀題的,所以家長幫孩子看題,也是正常的。第三,輔導作業。監督習慣養成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你得時時刻刻地監督著他,留意著他。 你自己也要自律,而不是像現在很多人,丟個孩子在那裡拿著手機就OK了。給他定型了以後,後面這一路很好走的。今天的陪伴,是為了將來的放手,今天的痛苦,是為了將來的快樂。
  • 【手機上寫Python】- 想要什麼app/遊戲自己在手機上開發吧
    這個語言近幾年非常火,如果你要問它到底比別的語言哪裡更好,知乎上面有非常多的答案,我這裡只用一點來闡述: 你可以在完全在手機上通過Python寫出一個獨立的遊戲。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你能力夠強大的話,你需要什麼app完全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實現這一切只需要通過一個app: Pythonista 這個app並非免費,售價RMB68。
  • 這兩個學生寫作業的情形,我覺得都有些彆扭,你說說梗在哪裡
    婷婷看了看,不情願地回家了,至於回家之後是不是寫作業,就不清楚了。這個時候我們的話題自然就轉到了婷婷寫作業的事上來。她媽媽說:「有作業就不寫,都是磨磨唧唧,老師一打電話都是說她的作業沒完成。唉,你說咋咋她,因為寫作業整天天挨吵,都吵麻木了……」還沒等婷婷的媽媽說完,她的奶奶就接上話了,「不寫作業,打,用不了三回她就老老實實地寫了。」「打也沒用,她爸爸打過她一頓,哭一會兒,又玩去了。」婷婷的媽媽說。「不寫作業就得打,哪有孩子不怕挨打的,怕挨打就好好寫了。
  • 輔導孩子作業太難了,你怎麼看?
    輔導作業太難了,看看你中招了沒?一開始,我們都是這樣的!輔導孩子作業也是所有家長的痛有的家長忍無可忍採取逃避策略建議各位家長列印下來貼牆上也不知道寫作業到底是誰折磨誰雖然家長們每次咆哮完又會覺得後悔但是第二天還是要繼續…
  • 孩子不愛寫作業?吼罵、逼迫都沒用!這3招,讓孩子主動寫作業
    ……寫作業不到10分鐘,兒子就開始「花樣百出」,不是各種說辭、推脫,就是走神、在作業本上寫寫擦擦,心不在焉。 真的是「不寫作業時母慈子孝,寫起作業來雞飛狗跳」!孩子不愛寫作業,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感觸。吼也吼了,罵也罵了,甚至有些家長都動手了,可孩子就是不愛寫作業,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到底如何對付不愛寫作業的娃?我兒子就是一個「做作業困難戶」
    我兒子有一個響亮的外號:「寫作業困難戶」,我給起的,因為他寫作業太費勁了,我兒子還不是寫作業磨蹭或是不會寫,而是就是不開始寫,天天晚上teng著不寫作業,回家了先說餓,吃東西,吃完東西又得看看課外書,擺弄擺弄玩具,看看動畫片。這麼說吧,周五學校留的作業都得teng到周日晚上寫。
  • 孩子在家寫作業,總是心不在焉,這到底怎麼辦?
    從未開口對自己的家長說出這些想法,只能假不正經的確有正經地在家長面前寫作業。家長看不見孩子坐在那裡的恐慌,也看不見孩子不願意坐在那裡的焦慮心情。沒有哪個孩子願意主動去寫作業,但是不排除有這種的情況存在。而我們要說的是大部分。大部分孩子不懂得寫作業的真正寓意在那裡?
  • 學生寫作業有謎一樣自信,聽音樂根本不是事,該如何解決
    一邊寫作業一邊聽音樂已經不是什麼事了,該如何解決呢。 其實一邊寫作業一邊追劇,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追劇,這個作業不知道能寫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作業質量怎麼樣。一般情況下不管是做些什麼事情都不要「一心二用」這樣兩件事情都不會做好,學習就是學習,寫作業就是寫作業。
  • 看完這三點,以後再也「不陪孩子寫作業」了
    陪孩子寫作業有多「高危」?看新聞就知道了。就在前一陣,一位輔導兒子作業的媽媽被氣到跳河,警察將她救起來時,這位媽媽絕望的一句話說出了絕大部分陪寫作業家長的心聲:「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哲學家弗洛姆 我們喜歡用「催」這招,因為短時看確實有效果,父母一般催兩三遍,孩子即使心裡不情不願,迫於父母權威的壓力還是會聽話去寫的。但是,長遠來看後患無窮,容易陷入「不催不寫」的惡性循環。 當然還有另一個選擇,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在「如何培養孩子的自覺性。一旦孩子從心理上認同了,家長就不用為孩子寫作業操心了。
  • 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作為家長你該怎麼辦?
    可是,即使你坐在他旁邊,盯著孩子寫,一筆一划指導他寫,孩子未必能改變寫作業磨蹭的毛病。這是怎麼回事?聽聽專家怎麼說。一會找找橡皮,一會找找鉛筆,本來是一個小時就能做完的作業,他就要花兩個小時甚至更多。而且一會寫幾道語文題,一會再去做做數學題,不按照順序來。
  • 手機監控曝光孩子寫作業的問題!告訴你訓練孩子專注力的簡單辦法
    ,寫作業時也總是走神,粗心大意,坐不到幾分鐘就起來到處走,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成績自然上不去……其實,有類似問題的孩子不在少數,其根源在於這些父母忽視了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前段時間,有個家長把自家孩子獨自留在房間裡寫作業,然後偷偷用手機攝像頭錄下了他寫作業的情景,笑翻了一眾網友。大家紛紛驚呼:「這不就是我家熊孩子的日常嗎?」從視頻中可以看到,爸爸對兒子說了句:「趕緊寫吧,兒子。」就轉身走出房間。然後,孩子就在鏡頭前開始了自己的表演。
  • 做作業全靠手機 你家孩子是否也依賴上了解題軟體
    「你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麼?」沈女士責怪兒子。小陳卻振振有詞:「這麼多的作業,不查答案,根本做不完,晚上10點前不睡覺,怎麼保證第二天的學習?」沈女士在心疼兒子的同時,卻也犯了難。「他成績不差,班裡也排前幾名。但經常這樣看答案,剝奪了思考的習慣,他肯定會變得懶惰和盲從。」沈女士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孩子的手機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