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如今已經走進千家萬戶,成了大家不可缺少的一種「必需品」。哪怕是在校學生,也不例外。
這不,為了方便學習,放鬆課餘生活,新學期開學不久,金華的沈女士就替上初中的兒子買了一隻智慧型手機。
想法是好的,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漸漸地她發現,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常常會用智慧型手機把答案查出來,直接抄了上去。
初二學生依賴上了解題軟體
沈女士的兒子小陳今年念初二,平時因為要用金山詞霸之類的英語學習軟體查單詞,沈女士抱著為孩子學習著想的心態,給他買了一隻智慧型手機。
「除了學習,偶爾聽聽音樂放鬆一下也好。」再加上孩子平時成績不錯,也比較聽話,沈女士很放心。
不過,一次偶然的機會,沈女士走進小陳的房間,發現他正拿著智慧型手機,對著練習本上的一道道習題不斷拍照。
一頭霧水的沈女士拿起小陳的手機,發現他正在用一款可以直接掃圖解題的手機軟體。
「不會的題目,只要拍張照片傳上去,答案就出來了。」沈女士萬萬沒想到,現在的科技已經發達到這樣的地步了。
「你這不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麼?」沈女士責怪兒子。
小陳卻振振有詞:「這麼多的作業,不查答案,根本做不完,晚上10點前不睡覺,怎麼保證第二天的學習?」
沈女士在心疼兒子的同時,卻也犯了難。
「他成績不差,班裡也排前幾名。但經常這樣看答案,剝奪了思考的習慣,他肯定會變得懶惰和盲從。」沈女士一直在猶豫,要不要把孩子的手機收回來。
這類App 同學間很受歡迎
好奇之下,沈女士在家長群裡詢問此事,也在網上發了帖子。很快就有家長就回覆說:我女兒也這樣,頭疼啊。
另外,據沈女士反映,在金華初高中裡,有不少有智慧型手機的學生,都下載了類似的解題軟體。只要把難題拍照並上傳到軟體中,立即就能得到答案,專門用來突擊寫作業。
隨後,記者對此也進行了一番調查。
「很正常啊。我很多同學間都是這樣完成作業的。」上初三的小張很自然地說。
他說,班上的同學寫作業很多都會靠解題軟體,有些就乾脆直接在電腦上搜索。現在同學們也會在QQ和微信上一起討論寫作業,很有意思,做作業的速度也快起來了。
高中生小朱也則表示,這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事了。不光是手機上,網上百度搜索也是同學們經常會用的解題方式。
「有事,問度娘啊。」小朱說,現在網上什麼都有,每節課的作業題網上都有答案。
「這和抄作業不同。會去搜索查詢的,主要是一些不會的題目,網上有很詳細的解題步驟,自學起來很方便。」小朱覺得,只要自己控制好,抄一些答案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家長不贊同 老師也擔憂
不過,絕大多數家長卻和沈女士一樣,並不贊同孩子用智慧型手機上的解題軟體。
何先生的兒子新學期剛入初中,可能是一下子學業上還沒跟上,不會的題目比較多,就經常會上網去搜索解題流程。
何先生告誡再三,兒子才慢慢改過來。
「什麼都說清楚了,長腦子幹嘛。老師教不一樣,一般都會循序漸進,引導你思考。」何先生說。
另外,也有家長擔心,如果允許孩子用這樣的軟體,會養成孩子變相的抄襲,影響學習成績。
對此,金華某中學一位語文老師告訴記者,學生用網絡搜索答案的情況,主要分兩種:一是題目太難,學生做不出來,他們想用捷徑,看看這道題到底該怎麼做,為什麼這樣解答。
而另外一些學生,本身的學習積極性就不高,或者不想學,不想做作業,上網搜索作業答案應付了事。
他表示,對於第一種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但並不鼓勵,「畢竟學生年齡還小,自制力不強,一旦養成上網搜答案的習慣,會漸漸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將很難改正。」
而第二種情況,就應該應及時制止和糾正。
專家觀點:
解題軟體有利有弊,重點在於家長引導
不過,在浙江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周紅霞看來,孩子用解題軟體這個事情,有利有弊,不能一竿子打死,重點在家長和老師怎麼引導。
周紅霞說,如果孩子遇到難題,在充分思考的前提下,實在解答不出,求助於解題軟體或網絡,不失為是一個好辦法。
「但這並不意味著看懂了就好了,孩子一定要理解解題方法的訣竅。」 周紅霞說,這就需要老師,尤其是家長一旁的監督和提醒。如果不小心,孩子很容易會對這樣的方法產生依賴。
「一個問題,沒思考幾分鐘,就覺得是難題,向軟體求助,那就有問題了。」她說。
儘管如此,學習上遇到困難,周紅霞還是建議學生儘量向同學或者老師請教,這樣既能增進師生友誼,又不會產生知識上的偏差。
「機器畢竟是機器,肯定會存在一些知識漏洞。孩子用久了,某種程度上會失去一些對學習的興趣。返回騰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