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歷史博物館紀念抗戰收錄日本軍歌 被批扭曲歷史

2020-12-18 臺灣頻道

原標題:臺灣歷史博物館紀念抗戰收錄日本軍歌 被批扭曲歷史

  中新網5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導,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臺當局規劃紀念活動,臺灣歷史博物館卻將日據時代在臺灣宣傳侵華戰爭的許多日本軍歌,收錄在臺灣音聲一百年的官方網頁上,這些宣傳侵略戰爭的軍歌,包括軍艦進行曲等。

  臺當局「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表示,臺灣歷史博物館要搞清楚自己的地位,不是日本的臺史博,收錄日本軍歌是對臺灣人民的汙辱,對歷史的扭曲,對得起當年為抗日而犧牲的先人嗎?

  臺灣歷史博物館收集臺灣百年來的各種音樂與聲音,還包括臺灣的電視廣告配音。不過,對於日據時代鼓吹侵略戰爭的許多日本軍歌,臺史博也不加篩選,通通都加以收錄,放在網頁上供民眾收聽。這些歌曲在臺史博網頁上,也沒有任何文字說明背景。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臺灣各界紀念全民抗戰爆發80周年
    與周圍安靜環境形成反差的是,臺灣大學校友會館4樓一間會議廳,隨著女聲合唱的《救國軍歌》《大刀進行曲》《遊擊隊歌》三首抗戰嘹亮的組曲開始,整個下午,由該會議廳傳出的熱烈掌聲和激昂的演講聲一直此起彼伏。這是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演講會」的現場。「統盟每年均舉辦紀念七七抗戰的活動,今年適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0周年,尤具歷史意義。
  • 臺灣紀念抗戰新建軍事博物館 預計8年時間完工
    今年適逢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臺灣官方為紀念抗戰歷史,計劃新建臺灣軍事博物館。領導人馬英九24日出席宣告典禮時指出,此博物館意義重大,不只納入抗戰歷史,也藉此來緬懷所有抵抗外侮的先賢先烈。今年適逢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臺灣軍方24日舉辦新建「臺灣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臺灣領導人馬英九也親臨主持。
  • 臺灣各界紀念光復75周年:統一不是選擇題,是歷史的趨勢
    圖文展主辦單位表示,臺灣光復是兩岸中國人共有的歷史記憶,也是兩岸中國人民共同抵抗法西斯侵略、反殖民勝利的重要歷史,但是民進黨當局不敢紀念這個日子,甚至要在各方面消滅、扭曲這個屬於兩岸人民的歷史記憶,因此我們要用展覽和民眾一同紀念這個光榮的歷史,同時告訴年輕族群,自己的歷史要靠自己找回來。
  • 臺灣多個團體紀念全民族抗戰83周年:汲取歷史教訓,促進兩岸和平統一
    新華社臺北7月7日電(記者吳濟海、傅雙琪)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臺灣多個團體在紀念這一重要日子時呼籲兩岸中國人汲取歷史教訓,團結起來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這樣才不愧抗日先賢先烈的犧牲奮鬥。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海峽評論》雜誌社、「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等團體7日在臺北舉行「七七抗戰83周年紀念大會」,臺灣抗日誌士後代、專家學者等100多人參加。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蕭開平致辭表示,今天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今年也是臺灣抗日125周年。
  • 國臺辦: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
    朱鳳蓮說,舉辦這些紀念活動,對於兩岸同胞共同牢記歷史、鑑往知來,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共擔民族大義,共促祖國統一,共圓民族復興偉大夢想具有重要意義。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臺灣光復的歷史無可辯駁地證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 中國抗戰類博物(紀念)館建設與作用:承載歷史記憶 弘揚民族精神
    這些場館以大量真實的史料、珍貴的文物、豐富的圖片,深刻揭露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滔天罪行,有力回擊日本右翼勢力否認、篡改和美化侵略歷史的倒行逆施,有效維護和還原歷史事實真相,警示世人勿忘歷史,倡導愛國自強、維護和平。這些設施為我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維護歷史正義、促進世界和平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 全臺灣沒有一座 抗戰紀念館
    王 平攝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7月7日上午,臺北中山堂的抗戰勝利紀念碑前,一隊身著當年國民黨軍抗戰軍服的年輕人頭頂烈日高歌。「七七」抗戰76周年紀念日,臺灣新黨青年軍召集青年學生同唱軍歌,並向烈士獻花致敬。
  • 深圳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上榜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
    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良龍)記者9月3日從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獲悉,國務院當日在中國政府網發布《關於公布第三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稱,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現將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予以公布。記者注意到,廣東有兩處入選,分別為位於深圳市龍華區的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紀念館和位於中山市五桂山街道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
  •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 各地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今天全國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從大江南北到長城內外,人們銘記歷史,砥礪奮進。重溫先輩們抗擊外來侵略者的崢嶸歷史,今天,位於湖南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前,600多羽和平鴿飛向天空;在華北軍區烈士陵園,來自河北各界的幹部群眾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表達哀思;在浙江寧波,大家走進浙東抗戰老兵紀念園緬懷先烈,致敬抗戰精神。 浙江寧波市五鄉中學學生:我們也更應該銘記歷史,不忘初心。
  • 「希望臺灣同胞能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站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八廳「金甌無缺——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主題展」第一展區的一個玻璃陳列櫃前,全國政協常委、臺盟中央原副主席吳國禎一邊指著陳列櫃中的史料原件和複製件,一邊向記者介紹相關情況,「我特別希望臺灣同胞都能看到,讓他們了解真正的臺灣歷史」。
  • 臺成立「抗戰紀念協會」 擬與大陸共建抗戰紀念館
    據介紹,協會將積極與大陸有關方面合作,共建抗戰博物館。  經過8年浴血奮戰,臺灣終於在1945年10月25日回歸祖國懷抱。時值寶島光復70周年之際,來自島內學界、軍界、企業界人士發起成立「中華民族抗日戰爭紀念協會」,成立大會於昨天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行,百餘名會員濟濟一堂,其中不乏抗戰英雄後代。
  • 紀念抗戰勝利 兩岸四地聯動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地區和統會會長劉藝良說,將歷史事件節點確定為紀念日,是通行的國際慣例,中國政府這樣做也符合國際慣例。曾參與臺灣歷史課綱修訂的臺灣教授王曉波說,這兩個紀念日的設立是提醒中國人要知恥知辱,提振中國人的愛國主義意識。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香港新界社團聯會理事長陳勇建議,港澳臺明年共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 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民間社團紀念鄭和下西洋
    臺灣歷史博物館與民間社團紀念鄭和下西洋     華聲報訊:由臺灣民間社團山河探險協會主辦的「鄭和之夜」募款活動9月21日晚在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行。
  • 銘記歷史 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
    人民日報北京9月3日電 9月3日,各地舉行多種活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繼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組織北京、上海、重慶、江蘇、湖北等23個省份和加拿大、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的80餘家相關紀念館、博物館,以多種形式,聯動開展主題紀念活動。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展2020年紀念「5·18國際博物館日...
    為此,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作為瀋陽抗戰文化的代表,以豐富的抗戰文化資源為依託,緊密契合博物館日主題,重磅推出《瀋陽抗戰文化之旅——「瀋陽抗戰聯線」聯展》、《眾志成城 共同抗疫——瀋陽市抗擊新冠疫情紀實展》及「瀋陽抗戰文化之旅雲課堂」等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公祭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當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與全國多家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83年前,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中外,30萬無辜同胞慘遭日軍殺戮。2014年,國家決定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家的名義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
    2014年,國家決定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家的名義舉行公祭活動和相關紀念活動。2020年12月13日,是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以「致敬英烈 守望和平」為主題,與全國多家抗戰主題紀念(博物)館同步舉行悼念活動。
  • 臺灣統盟紀念七七抗戰 高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紀念七七抗戰與胡秋原先生演講會」。 圖片來源:統盟提供【環球網綜合報導】7日是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七七抗戰」紀念日,臺灣「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紀念七七抗戰與胡秋原先生演講會」,臺灣統盟主席王津平等全體200多位與會者一起高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口號。
  • 紀念抗戰勝利!人民日報:中國人眼裡容不下沙子,歷史就是歷史
    紀念抗戰勝利,人民日報:「歷史就是歷史」捍衛中日友好底線1938年4月6日,中國軍隊取得山東臺兒莊戰役大捷。這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取得的重大勝利,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圖為中國軍隊奔赴臺兒莊陣地。
  • 郝柏村:歡迎大陸領導到中正紀念堂參觀抗戰歷史展
    他提出五點建議,要求在戰時首都重慶以及22次重大會戰地分別建造抗戰紀念館,並表示歡迎到臺北中正紀念堂參觀抗戰歷史真相特展。不久前郝柏村曾對媒體挑起這個話題,稱從比例上來說,「抗戰正面戰場95%,敵後戰場5%」。 郝柏村一直反「臺獨」,這點令人尊敬。但他對抗戰的歷史觀受到其效忠國民黨政府的過多限制,局限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