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灣沒有一座 抗戰紀念館

2020-12-11 黨史頻道

7月7日,新黨青年軍在中山堂前向抗戰勝利紀念碑致敬。
  王 平攝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7月7日上午,臺北中山堂的抗戰勝利紀念碑前,一隊身著當年國民黨軍抗戰軍服的年輕人頭頂烈日高歌。「七七」抗戰76周年紀念日,臺灣新黨青年軍召集青年學生同唱軍歌,並向烈士獻花致敬。 

給青年軍領唱的83歲老伯伯劉慶林說,往年這個時候,中山堂前都會有國民黨老兵和一些老人家自發來唱抗戰歌曲。當記者問為什麼今天好像沒人來時,他臉上透出不易察覺的傷感:「他們歲數都大了,有的可能都過世了。」

僅馬英九發文紀念

這是臺北當天為數不多的「七七」紀念活動之一。新黨主席鬱慕明在活動後接受採訪時,批評國民黨當局對抗戰歷史重視不夠,「馬英九是蔣經國先生的傳人,選黨主席固然重要,但歷史的回歸事實、史實更重要。希望所有國民黨黨員,不應該忽略歷史」。

76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揭開抗日戰爭序幕。根據臺灣方面統計,國民黨軍隊抗戰過程中犧牲了322萬官兵,包括200多名將領,民眾死亡在2000萬以上。

臺灣當局和臺北市政府當天沒有舉辦相關活動,僅是馬英九在臉譜(facebook)上發文紀念表示,「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臺灣就無法脫離日本殖民,也不可能重回中國版圖」。要讓後世了解「七七」事變及抗日史緣由,並對犧牲的軍民先烈們表達敬意。「回顧歷史,這些攸關民族大義的事實,我們絕不能遺忘。」

「但是全臺灣卻沒有一座抗戰紀念館」,新黨此次活動的召集人林明正說,全臺灣各縣市都有「二二八紀念館」,僅臺北就有兩座,而有關抗戰的史料陳設卻七零八落。新黨去年就向當局提出,要求設立對日抗戰紀念館,讓臺灣人能夠永久傳承這份光榮的記憶。

民間紀念活動老人多

一起穿上軍裝來唱歌的7名年輕人,多半是新黨黨員,餘下的則是認同抗戰精神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不過,劉慶林老伯伯認為,這樣的年輕人在臺灣只是少數,「現在的小孩,你問他蔣中正和蔣介石是什麼關係,想半天后告訴你,蔣中正可能是蔣介石的父親吧」!劉慶林是當年的河北流亡學生,少年遍嘗國家動蕩的傷痛。

林明正認為,臺灣許多人諱談抗日歷史,與李登輝、陳水扁12年執政「去中國化」以及篡改教科書的影響不無關係。「年輕一代將8年抗戰史視為『外國史』」,他進而批評說,臺灣當局多次呼籲對岸還原國民黨抗戰史實,「但在臺灣都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對李、扁扭曲的歷史教育毫無作為,裝聾作啞」?

臺北民間社團松竹梅文化基金會等,當天也舉辦了「七七」抗戰紀念會與愛國歌曲合唱比賽,吸引了許多榮民老兵與家屬參與。當天另外一場由民間團體中國統一聯盟舉辦的抗戰紀念活動,會場坐滿百餘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演唱和欣賞抗日歌曲也是主題之一。老人歌寄哀思,成了臺北民間紀念抗戰的主色調。

不容青史盡成灰

鬱慕明在接受採訪時呼籲,希望臺當局設立對日抗戰紀念館,讓民眾永久傳承這份光榮的記憶,整理抗戰史料內容,並在教科書中增加抗戰史實的篇幅,勇敢拒絕「臺獨」洗腦,建立正確觀念,年輕朋友更應該紀念抗戰。

淡江大學副教授林金源近年來數次於報章發表長文,直指「民族意識淪喪是臺灣社會一大憾事與隱憂」。他在中國統一聯盟的演講會上再度闡述,缺乏民族立場的歷史觀,誤導民眾走上價值虛無主義道路;在此氛圍下,臺灣社會積非成是。

林金源具體列舉了接踵而來的荒誕現象:臺灣官方與民間近年幾乎將日本殖民者八田與一奉為英雄,而其實他主持建設烏山頭水庫,乃是執行日本帝國侵略政策而非出自善意;臺北市今年宣導6月17日是北投公園建成百年,然而此日是日本侵略者當年耀武揚威、開始經營臺灣的所謂「始政紀念日」,讓當年臺灣民眾咬牙詛咒、光復後停息超過一甲子的「六一七」竟悄然復活。

這位學者指出,在這已被臺灣多數人淡忘的7月7日,臺灣仍有神智清明、良心未泯的有識之士在聚集、吶喊;認清史實才能讓人民為所當為、止所當止,「不信國魂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

相關焦點

  • 蕭師言:在臺灣,我看不到一座抗日紀念館
    在兩岸對這段歷史情感的消長變化中,「與中共爭奪話語權」似乎成了一些臺灣政客主張積極紀念抗戰的最大動力。有臺灣媒體和大陸學者呼籲,抗戰已經結束70年,有著共同記憶的兩岸應翻過國共恩仇。 卜乃夫對記者說,不論是國民黨,還是普通臺灣民眾,好像都忘了這件事。截至目前,島內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相當低調,預計舉行的紀念活動只限於軍中,沒有其他部門和機構熱情參與,更談不上全社會關注。臺灣「國防部」1月宣布,將舉行「抗戰勝利70周年真相展」「紀念抗戰70周年學術研討會」以及5場紀念音樂會。 卜乃夫對記者說,其實只要是黃埔人,只要是參與過抗戰的老兵,沒有人會忘掉那段神聖的記憶。
  • 淞滬抗戰紀念館今舉辦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8周年系列活動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郭劍烽)今年是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88周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二期新館「上海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開放。今天,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辦了紀念一·二八淞滬抗戰88周年系列活動,《淞滬抗戰中的紅十字》文物圖片展開幕並對外展出。
  • 淞滬抗戰紀念館舉行一二八淞滬抗戰86周年活動
    為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牢記中華兒女英勇抗敵的壯烈歷史,緬懷所有不畏強暴戰鬥到底的抗日英雄和愛國人士,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於1月26日開展了多項紀念活動。 當天,「一·二八淞滬抗戰史」座談會在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召開,來自海峽兩岸二十餘位專家學者圍繞「一·二八淞滬抗戰史」,展開學術研討。本次會議由中共上海寶山區委宣傳部、寶山區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研究會主辦,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臺灣政治大學人文中心承辦。
  • 臺成立「抗戰紀念協會」 擬與大陸共建抗戰紀念館
    臺成立「抗戰紀念協會」 擬與大陸共建抗戰紀念館 2015-10-25 10:43:37  協會首任理事長陳廷寵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這場偉大勝利打倒了日本帝國主義,廢除了百餘年來強加在全體同胞身上的不平等枷鎖,這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歷史記憶,中華兒女不能忘記。  據介紹,協會未來的任務包括推動抗戰史料的收集,推動舉辦抗戰紀念活動,希望能與大陸合作,在戰爭發生地立碑建塔,設置紀念館,留下抗戰的歷史痕跡。
  • 到此一遊|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了解《八佰》背後的故事
    地點:上海亮點: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上海閘北區南部的貨物倉庫,建於20世紀30年代早期,由當時有著「北四行」之稱的鹽業、金城、中南、大陸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造。這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五層建築,面積達11984平方米,是當時蘇州河北岸規模最大、結構堅固的倉儲建築。最近熱映電影《八佰》中涉及的真實歷史事件——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中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
  • 電影《八佰》熱映 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延長開放時間
    新京報快訊 據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微信公眾號消息,隨著電影《八佰》的熱映,為滿足近期觀眾不斷增長的參觀需求,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9月3日至10月18日期間,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將適當延長每天的開放時間,閉館時間從目前的16:30延長至18:00。
  •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慰問抗戰老兵
    近日,滇西抗戰紀念館組成慰問團隊,開展了2020年度慰問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的活動。慰問團先後走訪了固東、明光、界頭、北海等鄉鎮,慰問了8位中國遠徵軍抗戰老兵。近年來,在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關心關懷下,抗戰老兵們的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
  • 山西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系統再現抗戰文化
    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是中國惟一一座全面反映八路軍8年抗戰歷史的大型專題紀念館,年接待觀眾80萬人次,先後被授予「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等榮譽稱號。
  • 莫言造訪紅高粱抗戰紀念館
    來源標題:莫言造訪紅高粱抗戰紀念館 莫言在紅高粱抗戰紀念館參觀11月26日上午,莫言先生回到高密東北鄉,造訪紅高粱抗戰紀念館。兩年前他便與劉鐵飛館長約定:新館建成一定再來參觀。
  • 臺灣紀念抗戰新建軍事博物館 預計8年時間完工
    今年適逢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臺灣官方為紀念抗戰歷史,計劃新建臺灣軍事博物館。領導人馬英九24日出席宣告典禮時指出,此博物館意義重大,不只納入抗戰歷史,也藉此來緬懷所有抵抗外侮的先賢先烈。今年適逢對日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臺灣軍方24日舉辦新建「臺灣軍事博物館」宣告典禮,臺灣領導人馬英九也親臨主持。
  • 秦皇島:三星口地區抗戰紀念館開館
    秦皇島:三星口地區抗戰紀念館開館 2020-09-03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騰衝滇西抗戰紀念館獲愛心人士捐贈一輛二戰名車
    從騰衝市滇西抗戰紀念館獲悉,近日,該館喜獲一輛來自廣州愛心人士梁永強先生捐贈的二戰名車——威利斯吉普。目前,這輛承載著較高歷史價值的威利斯吉普車已落戶併入駐滇西抗戰紀念館。為了表達對捐贈人的感謝,該館同時為梁先生頒發了捐贈證書,並贈送了紀念品。
  • 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明日開館
    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網頁版。   本報濟南7月5日訊 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暨山東抗日戰爭主題展將於7月7日在山東博物館同時上線開展。記者了解到,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將是全國首個3D抗日戰爭紀念館,也將成為迄今為止,能夠俯瞰山東整個抗戰史的首部多媒體歷史專著。   山東抗日戰爭主題展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大眾報業集團、山東省文化廳、山東省檔案局、山東省文物局等聯合主辦,大眾網、山東博物館承辦。將展出歷史圖片等史料600多件,抗戰珍貴文物300多件,其中大量史料為首次亮相。
  • 泰安:陸房突圍紀念館公開徵集抗戰文物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陸房突圍勝利76周年,肥城市委、市政府決定,在陸房烈士陵園建設陸房突圍勝利紀念館。為豐富紀念館文物館藏,以物見證抗戰歷史,保存珍貴證據,銘記先烈功績,傳承抗戰精神,教育激勵後人,現面向社會各界徵集抗戰歷史文物。懇請社會各界特別是八路軍老戰士及其家屬、國際友人給予大力支持、鼎力協助。
  • 紀念館搶先看:豆選大生產識字班 根據地建設全知道
    網上抗戰紀念館搶先看(12)  豆選、大生產、識字班 根據地經濟文化建設全知道  大眾網記者 樊思思  抗戰期間,日軍對山東抗日根據地開展殘酷「掃蕩」,根據地軍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艱苦的反「掃蕩」鬥爭,同時廣泛發動群眾加強民主政權建設,大力發展生產,宣傳文化教育
  • 一座祖宅承載的家國情——訪臺灣蘆洲李宅暨李友邦將軍紀念館
    (資料圖片)乘臺北捷運抵蘆洲站,不到一公裡即可抵達蘆洲李宅,這也是抗日將軍李友邦紀念館及故居。這座紅磚院落古樸端莊,我們慕名而來,則是為瞻仰李友邦家族的精神與風骨。不忘本的「中原裡」蘆洲李宅院門匾額寫著三個大字「隴西堂」,率先道出李氏家族的淵源。
  • 網上山東抗戰紀念館建設方案研討會召開
    原標題:網上山東抗戰紀念館建設方案研討會召開 今天下午,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建設方案論證研討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的知名黨史、軍史、革命史及有關紀念場館專家就網上山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建設的指導思想、框架布局、內容設計等進行了研討,提出了寶貴意見。
  • 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原標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 兩場紀念展臺北啟幕  中新社臺北7月3日電 (記者 鄭巧 黃少華)為紀念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70周年,由臺當局文化主管部門主辦的「烽火浮生錄:抗戰勝利七十周年的另一頁歷史照片巡迴展」和「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蔣渭水先生紀念展」3日在臺北孫中山紀念館同時登場。
  • 江蘇文化日曆 | 踏尋孫中山足跡:國父紀念館
    它坐北朝南,依山而築,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從空中俯瞰,如同一座「自由鐘」平臥在綠絨毯上。中山陵自1926年1月破土動工,至1929年春主體工程完工。主要建築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中山陵的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既有深刻的含意,又具十分重要的紀念功能。
  • 上海交通大學老幹部參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為緬懷先烈,落實和推進「四史」學習教育,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學離休幹部黨委組織離退休支部委員和抗戰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離休幹部代表參觀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上海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它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基本陳列,展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和全面抗戰的背景下,淞滬抗戰後期,「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英勇抗戰的感人事跡。